search

關於茶的禮儀之奉茶的禁忌

關於茶的禮儀之奉茶的禁忌

  古代神龍氏嘗百草的經歷,讓人們認識了茶這種東西,從此茶就在中國傳播開來。人們開始認識到茶對人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中國才有了這數千年的飲茶文化。那麼關於奉茶的禁忌有哪些呢?

  1、俗話說:酒滿茶半;茶不要太滿,以八分滿為宜。

  2、水溫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

  3、有兩位以上的訪客時,用茶盤端出的茶色要均勻,並要左手捧著茶盤底部,右手扶著茶盤的邊緣,如有茶點心,應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應擺在點心右邊。

  4、上茶時應以右手端茶,從客人的右方奉上,並面帶微笑,眼睛注視對方。

  5、以咖啡或紅茶待客時,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著客人的右邊,此外要替每位客人準備一包砂糖和奶精,將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6、喝茶的環境應該靜謐、幽雅、潔淨、舒適,讓人有隨遇而安的感覺。

  7、選茶也要因人而異,如北方人喜歡飲香味茶,江浙人喜歡飲清芬的綠茶,閩粵人則喜歡釅鬱的烏龍茶、普洱茶等。

  8、茶具可以用精美獨特的,也可以用簡單質樸的。

中國宋代茶禮表演     宋朝一建立,便在宮廷興起飲茶的風尚。從宋太祖起歷代皇帝皆有嗜茶之好,以致宋徽宗還親自作《大觀茶論》。這時茶文化已成為整個宮廷文化的組成部分,飲茶成為宮廷日常生活內容,考慮全國大事的皇帝、官員,很自然地將之用於朝儀,因此,茶在國家禮儀中被納入規範。至於祭神靈,宗廟,更為必備之物。黃庭堅《謝送壑源揀茶》詩云:“曾思殿東金井欄,甘露薦碗天開顏。”宋代還以麥料蒸茶以祀天,保佑豐收。蘇轍《複次煙字韻答黃大臨庭堅見寄二首》雲:“大芽春米新秋後,麥粒蒸茶欲祀天。”   宋代宮廷茶文化的另—種表現就是上面提到的在朝儀中加進了茶禮。朝廷春秋大宴,皇帝面前要設茶床,皇帝出巡,所過之地賜父老綾袍茶帛。皇帝視察國子監,要對學官、學生賜茶。趙佶作有《子會圖》無論從徽宗本身的地位還是這幅畫表現的場景、內容都不可能是一般文人閒常茶會。文人以茶為聚會儀式,或朝廷親自主持文士茶會已是經常行為。在《宋史·禮志》中到處可見“行茶”之記載。《夢溪筆談》載,宋代禮部貢院試進士,設香案於階前,主司與舉人對拜,此唐舊事也。所坐設位供帳甚盛,有司具茶湯飲漿。接待北朝,契丹使臣亦賜茶,契丹使者辭行宴會上有賜茶酒之儀,辭行之日亦設茶床。   宋代以前,茶文化幾乎是上層人物的專利,至於民間,雖然也飲茶,與文化幾乎是不沾邊的,宋代城市集鎮大興,市民成為一個很大的階層。當時,汴梁的茶肆,茶坊最多,十分引人注目,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開封潘樓之東有“從行角茶坊”,而在封上門外馬行街其間坊巷縱橫,院落數萬“各有茶坊酒店”。宋代茶肆不僅在大城市十分興旺,小城鎮也比比皆是,小說《水滸傳》中有多處反映。最為大家熟悉的便是武大郎隔壁的王婆茶坊。市民茶文化主要是把飲茶作為增進友誼社會交際的手段,它的興起把茶文化從文人化和上層社會推向民間,成為茶風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北宋汴京民俗有人遷往新居,左鄰右舍要彼此“獻茶”,鄰居間請喝茶叫“支茶”,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五《民俗》記載:“或有從外新來鄰左居住,則相借措動使,獻遺茶湯,指引買賣之類。更有提茶瓶人,每日鄰里互相支茶,相問動靜。”“客來則敬茶”之禮發展到近代“客來敬茶”之風遍及全國,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

  

  宋朝一建立,便在宮廷興起飲茶的風尚。從宋太祖起歷代皇帝皆有嗜茶之好,以致宋徽宗還親自作《大觀茶論》。這時茶文化已成為整個宮廷文化的組成部分,飲茶成為宮廷日常生活內容,考慮全國大事的皇帝、官員,很自然地將之用於朝儀,因此,茶在國家禮儀中被納入規範。至於祭神靈,宗廟,更為必備之物。黃庭堅《謝送壑源揀茶》詩云:“曾思殿東金井欄,甘露薦碗天開顏。”宋代還以麥料蒸茶以祀天,保佑豐收。蘇轍《複次煙字韻答黃大臨庭堅見寄二首》雲:“大芽春米新秋後,麥粒蒸茶欲祀天。”

  宋代宮廷茶文化的另—種表現就是上面提到的在朝儀中加進了茶禮。朝廷春秋大宴,皇帝面前要設茶床,皇帝出巡,所過之地賜父老綾袍茶帛。皇帝視察國子監,要對學官、學生賜茶。趙佶作有《子會圖》無論從徽宗本身的地位還是這幅畫表現的場景、內容都不可能是一般文人閒常茶會。文人以茶為聚會儀式,或朝廷親自主持文士茶會已是經常行為。在《宋史·禮志》中到處可見“行茶”之記載。《夢溪筆談》載,宋代禮部貢院試進士,設香案於階前,主司與舉人對拜,此唐舊事也。所坐設位供帳甚盛,有司具茶湯飲漿。接待北朝,契丹使臣亦賜茶,契丹使者辭行宴會上有賜茶酒之儀,辭行之日亦設茶床。

  宋代以前,茶文化幾乎是上層人物的專利,至於民間,雖然也飲茶,與文化幾乎是不沾邊的,宋代城市集鎮大興,市民成為一個很大的階層。當時,汴梁的茶肆,茶坊最多,十分引人注目,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開封潘樓之東有“從行角茶坊”,而在封上門外馬行街其間坊巷縱橫,院落數萬“各有茶坊酒店”。宋代茶肆不僅在大城市十分興旺,小城鎮也比比皆是,小說《水滸傳》中有多處反映。最為大家熟悉的便是武大郎隔壁的王婆茶坊。市民茶文化主要是把飲茶作為增進友誼社會交際的手段,它的興起把茶文化從文人化和上層社會推向民間,成為茶風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北宋汴京民俗有人遷往新居,左鄰右舍要彼此“獻茶”,鄰居間請喝茶叫“支茶”,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五《民俗》記載:“或有從外新來鄰左居住,則相借措動使,獻遺茶湯,指引買賣之類。更有提茶瓶人,每日鄰里互相支茶,相問動靜。”“客來則敬茶”之禮發展到近代“客來敬茶”之風遍及全國,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

奉茶之道

  

  茶

  我國曆來就有“客來敬茶”一民俗。古代的齊世祖、陸納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劉貞亮讚美“茶有十德”,認為飲茶除了可健身外,還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時期,眾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劉禹錫、皮日休、韋應物、溫庭筠、陸游、歐陽修、蘇東坡等,他們不僅酷愛飲茶,而且還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頌和描寫過茶葉。

  最基本的奉茶之道,就是客戶來訪馬上奉茶。奉茶前應先請教客人的喜好,如有點心招待,應先將點心端出,再奉茶。

  俗話說:酒滿茶半。奉茶時應注意:茶不要太滿,以八分滿為宜。水溫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同時有兩位以上的訪客時,端出的茶色要均勻,並要配合茶盤端出,左手捧著茶盤底部右手扶著茶盤的邊緣,如是點心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應擺在點心右邊。上茶時應向在座的人說聲“對不起”,再以右手端茶,從客人的右方奉上,面帶微笑,眼睛注視對方並說:“這是您的茶,請慢用!”奉茶時應依職位的高低順序先端給職位高、輩分高的客人,再依次端給自己的密友或同輩。


如何做禮儀

  奉茶的方法:上茶應在主客未正式交談前。   正確的步驟是:   1、雙手端茶從客人的左後側奉上;   2、要將茶盤放在臨近客人的茶几上,然後右手拿著茶杯的中部,左手託著杯底,杯耳應朝向客人,雙手將茶遞給客人同時要說“請用茶”。   奉茶的順序:上茶應講究先後順序,一般應為先客後主,先女後男,先長後幼。   ...

要注意的禮儀細節有哪些

  奉茶時應注意:   茶不要太滿,以八分滿為宜。茶要淺,有個道理,叫十分水的容量,倒滿七分,留得三分人情在。   水溫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   其次,茶水要適量。先說茶葉,一般要適當。茶葉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衝出的茶沒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動介紹自己喜歡喝濃茶或淡茶的 ...

中國茶文化禮儀

  如今飲茶文化已經融入了人們平時的生活中,不管是友人來訪還是合作伙伴,都少不了一壺好茶接待,來表達我們的熱情。那麼你知道倒茶的禮儀嗎?很多人肯定會說這還不簡單嗎?倒茶誰不會啊,其實倒茶還是有講究的,一個人的倒茶可以看出他的素質。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倒茶的禮儀吧。   倒茶禮儀一:   首先,茶具要清潔。 ...

益陽民俗

  益陽市境內桃江、安化兩縣,喝擂茶早已成為習俗,幾乎家家戶戶備有陶製擂缽、擂缽架、擂茶棒(長約1.67m的油茶木)。做擂茶時,先將茶葉擂爛,次放芝麻、生薑、花生米,均擂成糨糊狀,再用白糖開水調製而成,像豆漿、似乳汁,喝起來清涼可口,滋味甘醇,四季可飲,尤以暑季為盛。有客來時,用大碗盛滿,客隨喝隨添,客人喝得 ...

湖南黑茶的儲存技巧

  1、用陶瓷壇儲存茯茶,用以保持茶葉的鮮嫩,防止變質。茯茶放入陶瓷壇之前要用牛皮紙把茶葉分別包好,分置在壇的四周,在壇中間擺放石灰袋,再在上面放茶葉包,等茶葉裝滿後,再用棉花蓋緊。石灰可以吸收溼氣,能使茶葉保持乾燥不受潮,儲存的效果很好,茶葉的保質時間可以延長。   2、在一般的茶葉市場上都可以買到鐵罐,鐵 ...

牛蒡的作用與功效禁忌

  1、促進抗氧化能力   牛蒡根含有抗氧化劑,如酚酸,槲皮素和木犀草素(所有這些都可以轉移到茶中),可以保護身體免受破壞細胞的自由基。在2011年BMC補充和替代醫學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員提出牛蒡茶的抗氧化劑含量可能有助於減緩腫瘤細胞的生長。   2、促進利尿作用   牛蒡茶最早的用途之一就是排毒身體。它還 ...

素有稱的是什麼

  素有茶王之稱的是安溪鐵觀音茶,安溪鐵觀音屬於烏龍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烏龍茶類的代表。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純種鐵觀音植株為灌木型,樹勢披展,枝條斜生,葉片水平狀著生。葉形橢圓,葉緣齒疏而鈍,葉面呈波浪狀隆起,具明顯肋骨形,略向背面反捲,葉肉肥厚,葉色濃綠光潤,葉基部稍鈍,葉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廠下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