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關於論語和孔子的文學常識

關於論語和孔子的文學常識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孔子(公元前551至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周遊列國14年。孔子還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論語中孔子的語錄有哪些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4、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5、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6、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

  7、心所欲,不逾矩。

  8、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和史記哪個早

  《論語》是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 “語錄體” 。中國現傳揚並學習的古代著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數留在魯國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完成,紀念老師,憂慮師道失傳。並由子夏開創了章句的讀法。故漢儒曰:章句發明始於子夏。 《史記》,是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編寫的中國一本紀傳體通史。《史記》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史記》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歷史。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紀傳體通史。《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孔子寫的嗎

  《論語》:是一本以記錄春秋時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言行為主的彙編,又被簡稱為論、語、傳、記,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十三經》之一,一共20卷。《論語》不是孔子寫的,而是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寫的。《論語》以記言為主,因其對話眾多,而著重挑選具有教育意義的對話言論。論是選擇、探討、交流的意思,語是 ...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孔子思想的主要內容: 1、主張“仁”:“仁者,愛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主張和諧社會、以德治民,即要求統治者能體貼民情,愛惜民力,不要過度壓迫剝削人民,以緩和階級矛盾;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2、維護“禮”:“貴賤有序” 3、要改良:制度因時而變。   雖然新文化運動以來,儒家學說成了被打 ...

孔子討厭的弟子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 ...

孔子前後說法矛盾的句子

  1、“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與“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相矛盾;   2、“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與忠君之思想相矛盾;   3、“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斐然成章是褒義或貶義至今尚在爭議;   4、子罕言利與命與仁。與“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 ...

春秋哪個在前

  春秋在前,論語在後。《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述範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79年(魯哀公十六年)。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 ...

求出自孟子中的十個成語

  1、有教無類,出自《論語.衛靈公》,意思為受教育不分貴賤、賢愚,機會都是均等的;   2、始作俑者,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思為開始製作俑的人,泛指惡劣風氣的創始者;   3、萬仞宮牆,出自《論語.子張》,意思為隨便聽來的話,又隨便傳說出去,那是不能修德的事;   4、患得患失,出自《論語.陽貨》,意思 ...

三字經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共二十篇,成書時間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