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2、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3、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4、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6、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中心論點: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師說》:作於唐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韓愈任四門博士時,這篇文章是韓愈寫給他的學生李蟠的。《師說》是一篇說明教師的重要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擇師的原則的論說文。
第四聲。
“教”讀一聲時,意思是:把知識或技能傳給人,如”教書“、”教小孩識字“。讀四聲時,意思是:教導、教育,如“因材施教”、“請教”,也可作宗教。
《師說》中的原文是:“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在句子中,“教”是教育的意思,故讀第四聲。
《師說》作於唐貞元十八年,即公元802年韓愈任四門博士時,為說明教師的重要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擇師的原則。韓愈針對魏晉以來的門第觀念和“恥學於師”的壞風氣,以非凡的勇氣和知識,抨擊時弊,弘揚世道,獎掖後輩,發揚新風,同時,也是對那些誹謗者的一個公開答覆和嚴正的駁斥,其對教師職責和擇師原則的論述,至今 ...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業精於勤,荒於嬉。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三人 ...
1、“受業”是教師的起碼工作,即下文說的“授之書而習其句讀”,開頭全面概括教師的任務,但不是論述的物件。
2、在韓愈看來,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傳道”他“收召後學”,“抗顏而為師”,主要目的就是要“傳道”佚復慌家的“道統”,因而提出“師道”的口號,這個意圖是貫穿全文的。
3、“師道”的口號的提出是 ...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比不如師,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業精於勤,荒於嬉。 ...
1、業精於勤,荒於嬉。
2、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4、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5、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師不必賢於第子,弟子不必不如師。
6、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已無待於外物之謂德。
7、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 ...
名句是: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靰?
《山石》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詩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詩題為“山石”,但並非詠山石,而是一篇詩體的山水遊記。此詩按時間順序記敘了遊覽惠林寺的所見所感,描繪了從黃昏至入夜再到黎明的清幽景色,抒發了作者不願為世俗羈絆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