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男女源於“食色性也,飲食男女”,這句話雖然出自《孟子·告子上》,卻不是孟子說的。告子是一位年輕的哲學家,他對孟子的“人性善”觀點很不滿意,就找上門與孟子辯論。過程中告子說了句“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慾和性慾都是人的本性。對於二千多年前的這場有關人性本質的辯論,最終誰勝誰負其實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這句話被堂而皇之地記錄在儒家的經典著作《孟子》之中,而且從此之後也成了古人論述食慾和性慾本質的經典。至於這個詞在現代生活中的運用,主要是為了說明性慾是人的本性,並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
食色男女源於“食色性也,飲食男女”,這句話雖然出自《孟子·告子上》,卻不是孟子說的。告子是一位年輕的哲學家,他對孟子的“人性善”觀點很不滿意,就找上門與孟子辯論。過程中告子說了句“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慾和性慾都是人的本性。對於二千多年前的這場有關人性本質的辯論,最終誰勝誰負其實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這句話被堂而皇之地記錄在儒家的經典著作《孟子》之中,而且從此之後也成了古人論述食慾和性慾本質的經典。至於這個詞在現代生活中的運用,主要是為了說明性慾是人的本性,並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
1、食色性也本是古代先賢對人的天性的一種尊重,沒想到後人卻不加思考地繼承併發揚光大,以至全世界沒有不知道中國美食的,時至今日,這種觀念實在應該改改了。建立節約型社會,不但是國家的事情,更是個人應必須做的.人們當然應追求吃的好,玩的好,但是不能沒有節制,不能變本加厲地去破壞大自然,去做一些太過放縱的事情.
2、食色性也的含義之私心,可見平時人們在引用“食色性也”這句話是並不是多麼太離譜的事情,但至少再不能說“孔子曾說過”這樣的話了,你可以說“我們的老祖先都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就比較準確了。三人有一貫的思想,這與他們同屬儒家學派可能有關,據後人考證,告子當屬於儒家弟子,他們三人都不約而同地尊重“人性”,他們身上閃耀著人道主義的光輝,只可惜後人牽強附會,將好端端一鍋味美鮮湯給弄餿了,比如宋儒理學家們,固然他們也有些許的貢獻。
凡是人的生命,不離兩件大事:飲食、男女。一個生活的問題,一個性的問題。所謂飲食,等於民生問題。男女屬於康樂問題,人生就離不開這兩件事。食色性也語出《孟子·告子上》:孟子與告子辯論,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是告子的論點之一。
1、告子主張性無善無不善論,與荀子主張的性惡論及孟子主張的性善論構成了對人性的三種認識。告子所提出的食、色,性也這句話。告子只說出了人有動物的相類似的特性。
2、孟子的觀點:仁義禮智也是人的本性;孟子補充了人與動物有著本質不同的特性,並要求人應該盡所能的要 仁義禮智。
3、孔子的觀點:人太過追求好色的本性,卻沒有追求好德的本性,會因為偏物不博,辯是非則有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