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齊齊哈爾的滿族風情

齊齊哈爾的滿族風情

  清康熙年間,滿族人陸續遷入齊齊哈爾地區,其中主要是駐防齊齊哈爾城的滿洲八旗兵丁及其後裔,分佈於城外,自成村落,即今昂昂溪區、鐵鋒區、梅里斯區所轄的滿族聚居村前身。

  滿族姓氏形成於氏族社會,最初為表示血緣關係的稱謂,滿語稱“哈拉”。滿族姓氏多以居住地的地名、山川、河流名稱為來源,或金元時代女真人的舊姓,或皇帝賜與的姓氏,或以父祖名字之一作為本支子、孫的姓氏。隨著漢族文化的影響,滿族逐步改變了原來多音節姓氏,而冠以漢字姓。清末,特別是辛亥革命後,滿族人幾乎都改為漢姓。齊齊哈爾滿族有“關、富(傅)、陶、胡”四大姓氏。冠以漢姓的同姓者,不一定都是同宗的本族人。

  滿族人最早使用女真語。清代,齊齊哈爾滿族人使用薩哈拉——嫩江語區的滿族語。後來,隨著滿漢雜居,齊齊哈爾滿族人開始學習漢語,至清末,滿文、滿語逐步被漢文、漢語取代。民國年間,滿語、滿文已不常見了。

  齊齊哈爾的滿族民間文學內容豐富。如《罕王的故事》、《阿骨打的傳說》等,流傳很廣,影響也很大。最有代表性的民間歌舞是秧歌舞。

  滿族崇尚體育運動。清代,重視具有軍事性質的騎射,還有角抵、賽馬、打珍珠球等傳統體育專案。近年來,在一些滿族村每年春、秋之際,都舉行“莫勒真”(體育盛會),進行賽馬、摔跤、射箭、打珍珠球等比賽。

  滿族人住宅很有特點。“四合院、口袋房、字炕、隔扇牆、煙囪生在地面上。”滿族人以西為上,故西牆供神或祖宗牌位。西炕一般不住人,南北炕以南炕為大,長輩住南炕,晚輩住北炕。齊齊哈爾的滿族飲食,民間以麵食為主,稱面製品為餑餑。滿族人喜食小米飯、高梁米水飯,尤其是富有民族特色的稷子米飯泡鯽魚湯。還有蕎麵製品,如蕎麵麵條、蕎麵餃子等。滿族的民間菜餚以豬、羊肉為主,如白肉血腸、烤乳豬、烤全羊等。火鍋是滿席中的主菜,鮮美可口,味道醇厚。

  滿族的服飾也很有特點。男人穿長衫、長袍,更愛在長袍外套馬褂,有“長袍馬褂”的俗稱。婦女們穿的旗袍,領口、袖頭、衣襟都繡有不同顏色的花邊。

吉林市滿族風情

  滿族的薩滿教風格獨特,他們信奉水貂,尊奉“信神則在,不信不怪”。此外,滿族語言的表達方式豐富多彩,人們能歌善舞,哈拉巴舞和笊蘺舞獨具特色。

  吉林市是滿族的發祥地和集居地之一。滿族有14萬多人,約佔全市人口的4%。全市有34個滿族鄉鎮,1個滿族朝鮮族鄉,其中以永吉縣烏拉街滿族鎮居住的滿族人口為最多。在烏拉街滿族鎮,許多建築帶有滿清特色,生活習俗也帶有濃郁的民族色彩。其中以薩滿教儀式和婚禮最具代表性。

  隆重的薩滿教儀式以祭祖為大宗,慣於龍虎年或蛇年春秋二季操理,分家祭和族祭。家祭時要選擇本家取妻生子、就職榮升、修宅遷居、壽老病故或兒女久病初愈等紅白喜事的時候。全族團結、喜慶豐收可操辦族祭。無論是那種祭祀都得請全族老幼參加。在整個祭祀活動中,可分祭神樹、殺豬祭神杆、領姓、擺件子、蒸糯米、打打糕等一整套習俗。

  滿族的婚禮也很別緻。結婚前幾天,女方要將妝奩及新娘所用衣物用車送到男方家,次日男青年要到女方家拜謝。新娘不分什麼季節都要穿棉服,到婆家門前時新郎拿起特製的弓箭,向新娘的車轎射三箭,以示吉利。

  滿族風味飲食主要有哈依瑪(水團子)、打打糕、菠蘿葉餅、粘豆包、大小黃米“火勺”有煎、炸、蒸、煮4種做法。

  滿族-禮儀與禁忌

  “滿族有尊上、敬老、好客、守信的美德。在待人接物方面,滿族也有嚴格的禮節要求。滿族還有一些禁忌,至今仍保留著。如滿族至今有放犬的習俗,家家養狗,但不殺狗,不吃狗肉,不用狗皮製品。在滿族老百姓家裡的院子中,都喜歡種柳樹,而且不許在柳樹下拴馬、喂家禽等。

黑龍江齊齊哈爾滿族風俗

  在一些滿族地區,嬰兒出生後,其父母就有意識地讓其睡"扁頭",即小孩出生後,就讓其仰面睡。在枕頭裡裝一些小米之類的東西,這樣久而久之,嬰兒的頭骨就會變得扁扁的、平平的。

  滿族的睡扁頭習俗,相傳在很早以前就形成了,不過那時的扁頭不是睡出來的,而是用石頭壓出來的。當然這種說法是不可信的。滿族睡扁頭的習俗,的確有相當長的歷史了。他們認為,嬰兒睡扁頭,可以使後腦扁平美觀,同時又可以使嬰兒的鬢角突起,不致形成鬢角,這樣可以使嬰兒頭部外型變得美觀大方。在滿族人看來,如果哪家姑娘後腦沒有睡扁,就會被認為是"醜閨女"將來找婆家也困難。

  滿族人家的孩子,在5歲以前要舉行一次家祭,也就是"跳喜神"。"跳喜神"一般用一天的時間,此時殺雞不殺豬,但要做一些糕點,用來祭祀祖先神,以報答神的送子女之恩。

  在家族祭祀時,有一項是專門祭祀女祖宗佛託媽媽的,叫做"換鎖"。這是各家自己的祭祀活動,不能讓外姓人參加,儀式由家中主婦做主祭人。每到這個時候,本家庭內的所有新生男女都要由父母帶著參加祭祀活動,每個小孩都要領取鎖帶、佩帶一副,並拜祖以求其賜福。祭祀以後,要將鎖帶裝入子孫口袋裡儲存起來。經過這些儀式後,如果是男孩,在家族修譜書時,就要用紅筆把名子寫在譜書上,叫做"上譜"。到此,這個男孩就成為家庭的正式成員了


牡丹江滿族風情

  牡丹江地區的滿族多居住在寧安市,生活習慣特點如不仔細觀察已很難與漢族區別。過去,滿族人居室,南面設有較大的窗子,窗紙糊在外面;室內南、西、北均有炕,西南牆上供有祭祖龕。來客人可坐南炕。   滿族人喜歡吃黏食,有黃米麵餑餑、黏豆包、豆麵卷子、黏火燒等。酸湯子、白肉血腸、火鍋都是滿族人流傳下來的食品。   滿 ...

滿族風情遊戲篇

  好玩、熱衷遊戲,大概是人類的天性,不論男女,不分長幼,都能夠在遊戲中尋到一顆童心、一份輕鬆快樂,尋到真善美。   北京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趙書:“滿族是個漁獵民族,他的遊藝專案特別多,我們現在掌握的有一百多個,遊藝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文化,它既是娛樂,又是健身,又是一種對抗。”   滿族女孩愛玩這種叫 ...

齊齊哈爾的蒙古族風情

  齊齊哈爾地區的蒙古族世居嫩江流域,是一個淳樸、剽悍、善良、吃苦耐勞的民族。生活習慣頗有獨到之處。   建國後,蒙古族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諸多方面,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蒙古族人民自豪地唱起“草原上升起了不落的太陽”。   “那達慕”蒙語是娛樂或遊戲之意,歷來是蒙族的盛大節日。而今,逐漸演繹為“文化搭臺 ...

齊齊哈爾的達斡爾族風情

  17世紀中葉,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生活在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北岸河谷地帶的達斡爾人被迫遷居齊齊哈爾西、北—帶,建立一批達斡爾族村屯,以有血緣關係的哈拉、莫昆形式構成社會組織。後來逐步被多哈拉、莫昆成員混居一村的格局替代。   達斡爾族歷史上有早婚的習俗,20歲左右的年青人基本已完婚。達斡爾族人訂親時只要認 ...

滿族的社會風情有哪些

  滿族的社會風情有歌舞,注重禮節,崇尚理學等。   滿族自古好歌舞,古代舞蹈多由狩獵、戰鬥的活動演化而來。歷史上滿族男子喜穿青藍色的長袍馬褂,頭頂後部留髮梳辮留於腦後,戴圓頂帽,下穿套褲。婦女則喜歡穿旗袍,梳京頭或“盤髻兒”,戴兒環,腰間掛手帕。滿族入關後,其服裝與漢族服裝趨於一致,但旗袍卻以其獨特的魅力流 ...

福建寧化縣客家人“七月半鬼節”的民俗風情

  七月十五中元節,在寧化客家地區民間又稱為:“七月半”,“月半節”,“鬼節”等。對它的考察有助於我們瞭解客家人的精神文化世界,同時可以使我們更深的體會客家民俗中中原文化與地方文化的交叉和融合。此外,還有利於海峽兩岸的彼此瞭解和文化上的認同。這是因為臺灣客屬同胞與寧化石壁有著密切的關係,今日臺灣的客家人的衣著 ...

中華民族: - 滿族

  滿族主要分佈在中國的東三省,以遼寧省最多。另外,在內蒙古、河北、山東、新疆等省、自治區以及北京、成都、蘭州、福州、銀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數散居滿族。   滿族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人,其後裔一直生活在長白山以北、黑龍江中上游、烏蘇里江流域。1644年清軍入關,統一了中國,形成滿漢長期雜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