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炎帝陵祭典”官方祭祀

“炎帝陵祭典”官方祭祀

  官方祭祀稱之公祭或告祭,最早有記載的炎帝陵官方祭祀活動在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太祖詔命“建廟陵前,肖像而祀,隨之遣官詣致祭”,並“在三歲一舉,率以為常”。此後,元、明、清各代對炎帝陵祭祀從未間斷。

  有史記載,明代15次,清代達38次。歷朝歷代炎帝陵祭祀的名目繁多,以告即位為主,此外還有告禳災除患、靖邊軍功、親政復儲、萬壽晉徽、先人後事等。據《陵縣誌》載,古代官方祭祀炎帝陵,其聲勢浩大,儀程複雜、講究。擇定祭期,告祭官前期致齋三日,地方官備鼓樂儀仗行一跪三叩禮相迎。告祭官至,各官著朝服跪迎,地方官恭奉御祭文、香、帛安置於龍亭內,迎至公所中堂,各官行三跪九叩。御祭文、香、帛、龍亭由午門入至祭所,欽差官及陪祭各官著吉服由東門入,行一跪三叩禮。祭期前一日,由告祭官司與陪祭官監視宰牲,在陵內進行演禮。祭日四鼓,地方官率領由禮生、執事人、陳設、樂工等組成的禮儀隊伍齊集於陵外,五鼓時,告祭官、陪祭官著朝服田東門進入陵內,執事人擊鼓三聲後,告祭官、陪祭官就位,照部頒佈禮,主要的頒佈禮是上供燭、奏樂章、迎神、初獻、亞獻、終獻等,告祭宮、陪祭官頒禮完畢,退由西門出。每次官祭都會刻碑文昭於世人。

  炎帝陵官方祭祀活動演變至今,主要有公祭大典、告祭典禮,其中又分迎賓儀式、引導儀式、祭典儀程、瞻仰儀式、開午門儀式、謁陵儀式和祭文碑揭碑儀式、簽名儀式、捐贈儀式等等,祭祀儀程為序曲、敬香、敬花籃、敬供品、開午門、謁陵、揭碑、禮成等。在儀仗隊伍方面也有很大變化,炎帝陵祭典現有的祭祀儀仗有反映農耕文化的五穀耒表演隊,炎帝陵祭典現有的祭祀儀仗有反映農耕文化的五穀耒耜表演隊、三牲五穀時鮮供品隊《炎帝頌》大型歌舞表演隊、祭祀樂曲演奏隊、神農鑼鼓隊、祭祀鑼鼓隊、祭祀幡旗隊、民間嗩吶隊、龍獅朝聖隊、牛角吹奏隊、56個民族隊以及聖火採集手等等。官方大規模的祭祀活動多在清明、得陽和重大節日舉行,特別是得陽節,株洲市都舉行“炎帝節”,以炎帝陵祭祀活動為重點,開展一系列文化、商貿交流活動。

“炎帝陵祭典” 祭祀方式

  1、文祭

  文祭有祭文、頌文、碑文等,從古至今,炎帝陵官方祭祀活動中文祭都是必不可少的。文祭即官方以祭文的形式告祭始祖。

  祭文格式規範,主要內容為歌頌炎帝功德,祈福明志,由於多寫於帛上,故稱之為帛書,每次官方祭祀均先由主祭人在炎帝陵前恭讀祭文,讀後,由主祭人將帛書點燃焚燒,完成文祭儀程。

  2、物祭

  民間祭祀一直以物祭為主,其祭品多為牲、畜、果品。官方祭祀中,物祭則種類繁多,特別是古代官方祭祀,祭品有牛、羊、豬、稻、黍、榛、乾魚、鹿脯、粟、白餅、黑餅等近30種,祭器也包括爵、俎、登等10餘種。現代炎帝陵祭典保留了傳統的物祭程式,物祭雖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種類的儀式上卻簡單許多,敬獻的供品主要有三牲(牛、豬、羊)、五穀(稻、麥、梁、粟、豆等五穀雜糧)、時鮮(祭祀時節的新鮮水果)、中草藥,還有社會團體,個人在弘揚炎帝文化、繼承炎帝創造精神,生產、生活過程中製造的各種實物產品,如酒、茶、藥、農機產品等等。

  3、火祭

  炎帝又稱火德王,因此火祭是現代炎帝陵祭典經常舉行的一種生祭方式,主要有擊石取火(由聖火採集手用的擊火石在聖火臺擊石取火)、藥龍噴火(九條中草藥紮成的藥龍圍繞聖火臺巨石,向巨石噴出大火,點然炎帝聖火)等,聖火的點烯是對先祖的告祭,也象徵著中華民族自強自立,追求光明的民族精神生生不息。近年來,許多大型的體育比賽都會在大型炎帝陵祭典活動上採集聖火,進行聖火傳遞活動。

  4、樂祭

  樂祭多在炎帝陵官方祭祀活動中出現。祭祀樂曲代表性地古有《哭皇天》、《朝天子》,現有《炎帝頌》、《祭炎帝》。在應用上,主祭人進入祭祀廣場,鼓樂齊鳴,以嗩吶為主,奏《大開門》;向始祖敬獻三牲、五穀、時鮮,用絲竹樂奏《普安寧》;敬高香、花藍,小樂奏《快板令》;擊鼓九通,鳴金九響,大樂奏《哭皇天》;禮成,大樂奏《朝天子》。除演奏祭祀樂曲外,還有歌祭和舞祭。歌祭即祭祀儀程中在炎帝陵前大聲歌唱頌揚炎帝功德的歌曲;舞祭多為跳起展示歌頌炎帝功德的各種舞蹈。

  5、龍祭

  炎帝是中華始祖,自古以來華人以“龍的傳人”自謂,故龍祭在炎帝陵祭典中有著重要的位置。炎陵民間一直流傳著炎帝下葬金龍迎柩的故事,所以,在炎陵的民間祭祖活動中,必少不了龍祭。傳說,炎帝教先民將稻草、蓼葉、花草等紮成龍形舞動,歡慶豐收,夜間則在龍身上插滿香火,燒死蚊蟲,驅趕邪害。炎帝死後,先民們便在豐收、節慶的日子用舞龍的方式祭拜炎帝,表達感激之情,由此,誕生和演變了炎陵當地獨有的“火星龍”、“三人布龍”。到今天,炎帝陵祭典龍祭的其種類和表現形式都有了很大的發展,既有獨具炎陵特色的三人布龍和草藥火龍、反映炎帝重八卦生太極的陽陰龍,又有代表56個民族的56節長龍、代表5大洲華僑的5色龍,還有蘊含時代感的現代竟技龍、人龍、飛龍等各種特色龍。龍祭時,結合24節氣的24節令鼓、神農鑼鼓和南北獅演繹龍獅朝聖,寓意中華民族團結向上、蓬勃發展的龍的圖騰。

冬至祭典和消寒會

  冬至,即“冬月長至”的意思。從這天開始,白天漸漸地長了。

  在古代歲時中,冬至被當作重大節日,有“冬至大於年”的說法。

  冬至這一天,皇帝要親自舉行郊祭(即祭天),百官要進表朝賀,所有禮儀一如年禧。

  清代,旗人為消災祈福也要在冬至日祭天並祭祖。

  是日拂曉,主人將犧牲品大豬一口綁於當院,由屠宰的師傅掌刀宰殺,一刀畢命方為“吉祥”,然後不加任何調料,將整塊豬肉在大鍋裡煮,謂之“白肉”。

  各家祭天規模不一,一般只是姑表近親來賀,盛大的才是任人來賀。由於賀客多騎馬而來,祭時要將所有馬鞭捆在一起,多者足有小吊桶般粗。賀客不論與主人相識與否,亦不用送禮,只須“道喜”就可參加祭典並分享“神餘”,即撤下來的白肉。

  祭天時,在矮桌上設“天地神碼”或牌位,用樺木大漆盤盛白肉為供,主人焚香上表,來賀者一一叩首隨禮。然後再祭“祖宗杆子”,其杆設於院中,高達10米。杆頂製成葫蘆形,稍下有一斗拱,謂之“刁斗”,鬥下懸一旗。祭後,將豬腸、豬尿泡等下水均扔在刁斗上,自會有鳥來啄食。

  祭罷,主人與賀客一起席地而坐,共享神餘。肉不能放在磁碗裡,而只能放在大紅朱漆的肉槽子裡,肉是整方的,並未切削成片,須要客人自己動手切削,再以樺木筷箸夾在小樺木碗裡。

  主人不預備任何調料,客人們就取出事前準備好的“油紙”(以極純淨的醬油提煉成的薄膜),假作擦試刀碗,經熱湯一噱立刻化為精品醬油,與湯汁混在一起。這是滿族人在關外形成的習俗,據說皇帝請群臣吃白肉時也是這種吃法。

  南人在京宦遊者,亦有設筵祭祀祖先的,同時也邀請同僚或摯友在一起聚餐、聚飲。燕俗則不重冬祭,但冬至“進九”之後,文人雅士每逢“九”日都有不同規模的雅聚,謂之“消寒會”,其與會人數必取“明九”與“暗九”(如十八、二十七等)之數。文人們坐爐旁吟詩作畫,以為娛樂。其詩詞字畫亦必應“九”之典,如以唐詩即席書畫,則取白居易《問劉十九》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畫12人於雪窗前對酌,童子地下扇火溫酒,這樣,恰與消寒雅聚的意境貼切。

  飲酒時,亦必以“九”或與“九”相關之事物為酒令。最後則以九盤九碗或“花九件”的便席為餐。此亦當年一大樂事。


湄洲祖廟

  媽祖,是我國古代至高無上的海神。按照古禮,凡能御大災、捍大患和有功大於國家者宜得禮。所以,自南宋以來,歷代帝王不僅對媽祖頻頻褒封,還由朝廷頒佈諭祭。元代,曾三次派朝臣代表皇帝到湄洲致祭。明永樂則在南京 媽祖祭典舉行御祭,由太常寺卿主持,並配備樂舞。清康熙統一臺灣後,又屢次派朝臣詣湄洲致祭。清雍正復詔普天下 ...

冬至與消寒會

  冬至,即“冬月長至”的意思。從這天開始,白天漸漸地長了。   在古代歲時中,冬至被當作重大節日,有“冬至大於年”的說法。   冬至這一天,皇帝要親自舉行郊祭(即祭天),百官要進表朝賀,所有禮儀一如年禧。   清代,旗人為消災祈福也要在冬至日祭天並祭祖。   是日拂曉,主人將犧牲品大豬一口綁於當院,由屠宰的 ...

天水民俗:女媧

  《補本紀·三皇本紀》雲:“女媧氏亦風姓,蛇身人首,有神聖之德,代宓犧立,號日希女”。《說文》十二說:“女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女媧,亦稱媧皇、女皇、陰帝、神媒,風姓,與伏羲同母,史書記載女媧的主要事蹟有補天立極、摶土造人、化生孕育人類、制笙簧,幫助伏羲氏正姓氏、通媒妁,是華夏古代人類和古代文明的偉 ...

祠和祭祀有什麼區別

  祭祠同祭祀,祭祠就是祭祀的意思。祭祀是指以線香、水或肉類等供品向神靈、聖徒或者亡魂奉獻、祈禱的一種信仰活動,源於天地和諧共生的信仰理念。它是華夏禮典的一部分,也意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祭祀物件分為天神、地祇、人神三類,天神稱祀,地祇稱祭,宗廟稱享。祭祀有嚴格等級,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 ...

與祭奠的區別

  1、針對物件主體有區別。   奠祭是祭祀死者、鬼神。祭奠是悼念死者、逝者。   2、本身意思有區別。   奠祭是獻上酒食等祭祀死者、鬼神。祭奠是為死去的人舉行的儀式,表示追念,悼念。   3、詞的詞性不一樣。   奠祭是一箇中性詞。祭奠是一個褒義詞,體現中國人民的一種孝文化,注重慎終追遠。   4、詞語出 ...

炎帝哪個是真的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炎帝陵是真的。炎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譽。它坐落於株洲市炎陵縣城西17公里處的鹿原陂。現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中華全國歸國華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

遊覽炎帝感悟作文

  1、清晨,我們從長沙出發來到了炎帝陵。一路上,我放眼飽覽窗外的美景,只見那裡四面環山,青山綠水,風景優美。一座座山峰緊緊相連著,天空上的白雲好象就要和山峰連在一起了。那巍巍羅霄山下,迷水河畔,綠蔭掩映叢中,就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神農氏長眠安息之地。   2、到了炎帝陵,我們買了門票走進午門,主席題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