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佛經故事】福兮禍兮?福禍相依兮

【佛經故事】福兮禍兮?福禍相依兮

  在佛教文化中,其實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平等的,不會特別看待有錢,有才華等等的人,只要是信仰相同,那麼,就是平等的,接下來佛經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福兮禍兮?福禍相依兮是什麼意思。

  釋迦如來一日由迦毗羅衛國釋氏精舍,率領千二百五十大弟子,向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中去。兩國交界處,有一大樹名尼拘類樹,樹身高大無比,全樹枝頭所結果子,甘芳適口,味甘於蜜。果熟自落,人民取食,能愈百病,精神重振。如來坐彼樹下,時諸比丘自在遊步,取果嘗食。如來便對賢者阿難道:「吾觀天地萬物,各有宿緣。」阿難急至如來前,長跪作禮,問言:「天地萬物,有何宿緣?願求我佛宏慈,詳為開示。」如來即言:「善哉善哉!汝等靜聽,待吾宣說。吾今且就人類,約舉諸因。夫善人作福,譬如此樹,本種一核,生根發芽,徐徐長進,開花結實,收穫無限。

  人若豪貴,身負時望,萬人仰首者,從夙世敬禮諸佛,虔奉三寶中來。人如鉅富,財寶無限,富敵侯王者,從夙世慷慨佈施,樂善不倦中來。人如長壽,身體康強,毫無病苦者,從夙生嚴修大戒,持齋戒殺中來。人如品貌超越,性情溫和,令人生敬者,從夙生度量寬宏,忍辱不校中來。人如樂修福慧,不憍不怯,始終不懈者,從夙生參求大道,勇猛精進中來。

  人如氣度安詳,沉靜寡言善於審察,不輕舉動者,從夙生修習禪定,心不妄動中來。人如開明特達,善解深法,讚歎妙義,開悟愚蒙,人聞其言,莫不向化者,從夙生修般若德,燃智慧炬中來。人如發音清澈,當眾宣說,無不暢懷者,從夙生歌詠三寶,勸善無厭中來。人如氣體芳潔,不取人厭,終身無有疾厄者,從夙生積德累功,慈心愛物,百方救護中來。」。

  阿難恭敬作禮,更向如來請問:「云何為慈?」如來答言:「慈之種別,約舉有四:一、慈愛眾生,如母愛子。二、悲苦眾苦,欲令解脫。三、仁恕一切,心常歡喜。四、護念眾生,一切不犯。」如來又言:「阿難諦聽!為人因何長大?以夙生恭敬人故。為人因何短小?以夙生輕慢人故。為人因何醜陋?以夙生瞋恚人故。為人因何無所智慧?以夙生不學問故。為人因何蠢愚?以夙世不教人故。為人因何瘖啞?以夙生毀謗人故。為人因何聾盲?以夙世不喜聽受經法故。為人因何身為奴僕?以夙世負債不償故。為人因何卑賤?以夙世不敬禮佛法僧三寶故。

  為人因何醜黑?以夙世遮佛光明故。為人因何生裸形族中?以夙世不穿法服,喜褻瀆塔寺精舍故。為人因何生馬蹄類中?以夙世喜著屐佛前行故。為人因何生穿胸族中?以夙世佈施作福,生悔惜心故。為人因何生麑鹿獐兔類中?以夙世喜驚怖人故。為人因何生蛇蛤等淫賤物中?以夙世調戲人故。為人因何生諸瘡,醫藥難瘥?以夙世喜打眾生不以理故。為人因何令人一見歡喜?以夙世見人歡喜故。為人因何令人一見不歡喜?以夙世見人不歡喜故。為人因何系閉牢獄,杻械加身?以夙世曾籠系眾生,一時剝奪眾生自由故。為人因何缺唇?以夙世釣魚,魚缺口故。」。

【佛經故事】佛家修行為何有人依舊遭禍

  信仰本身就是一種自己覺得合適的東西,信仰並不能夠保證你一生平平安安,也不能夠保證你能不能發財賺錢,就是有很多人都誤解了這樣的意思,那麼接下來佛經故事,就讓小編來告訴你,佛家修行為何有人依舊遭禍。

  佛告阿難:「有人事佛以後,便得諸福;有人事佛以後,竟遭厄難。」阿難問佛:「云何俱事佛,利害不同如此?」。

  佛語阿難:「有人事佛,訪求明師。瞭解法旨,從受戒法。除諸過惡,淨潔無念。與經相應,精進奉行。不失教義,不犯道禁,如毛髮許。此人常為諸天聖眾侍衛擁護,所向和諧,眾人欽敬。現世享諸勝利,後來得成佛道,何止世福!若此人者,事佛為真弟子。

  「又復有人事佛,不值明師,亦無經像;且又不知禮敬,不解至道。勉強受佛法戒,無有至信。受戒之後,復犯眾戒。心意昏暗,而又猶豫。不肯讀經行道,作諸佛事,乍信乍疑。復不能持齋戒殺,懺悔前非。又不能燒香燃燈,破厥慳囊。時常瞋恚罵詈,出入咒詛,心懷殘忍,使人殺生。眼見經像,無敬禮心。所有經籍,或掛壁間,或置榻上,或納衣箱行篋之中,或任妻兒穢手玩弄。煙燻屋漏,不復瞻視,亦不向之敬禮,與尋常等視。於是善神離舍,惡魔得便,隨逐不已,更衰病之,侮弄之。

  一旦若得疾苦,而又恐怖怨謗。遂自念言:『我初事佛,云何不蒙護佑,而得疾苦?』其人不能自悟致殃之由,醫卜禱賽,胡亂雜進,解除鎮壓,一一無效,財產衰耗,坐待死亡。命終之後,罪障所牽,墮泥犁(泥犁譯言無喜樂,乃地獄中最苦楚最惡劣境界。)中,長劫受苦,難得出期。若此人者,但為不能專一,意志猶豫,於出世大法,無所信向,故得罪殃,一至於此。世有妄人,漫謂事佛致殃禍,不知其人心行不正,違犯佛禁戒。正如植荊得刺,末後惡果,實自招之。」。

【佛經故事】佛家說的五福德是什麼

  真正的佛經故事,是佛教文化的源頭,而在佛教文化中,有很多並不是普通人能夠真正意義上去理解的,所以想要了解佛教,就的先懂得佛經那麼,在佛教故事中,佛家說的五福德是什麼,你知道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賢者說法因何得長壽?因前世說法時,上語亦善,中語亦善,下語亦善,其義備悉,歸家無為;好殺之人聞法,即止不殺,以是故得長壽。

  「說法之人因何得大富,饒財多寶?因前世說法時,上中下語,其義備悉,歸家無為;盜竊之人,聞經即止不盜,便能慷慨施與,以是故得大富。

  「說法之人因何端正無比?因前世說法時,上中下語,其義備悉,歸家無為;令聞法者心平氣和,顏色愉快,自生光澤,以是故得端正。

  「說法之人因何名譽遠聞?因前世說法時,上中下語,其義備悉,歸家無為,令聞法者敬佛、敬法、敬比丘僧,以是故得名聞。

  「說法之人因何得聰明智慧?因前世說法,上中下語,其義備悉,歸家無為,令聞法者澈悟妙諦,以是故得聰明智慧。

  「是賢者夙生暢宣大法,得機得教。以此因緣,分別得此五種福果也。」諸比丘眾,聞佛說已,作禮而退。


佛經故事佛子當言諸愛語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只有人才會這麼現實,並不是只有人聽到不好聽的話會對你反感,其實牲畜都有可能因為不好聽的話而背叛你,又更何況是人呢?本期佛經故事,帶你來看看佛子當言諸愛語。教你懂得大道理。   從前,釋迦佛陀在只園精舍說法時,六眾比丘在僧眾中作毀呰語,呼叫諸比丘「眇目」等偏名,佛陀以此因緣呵責六眾, ...

佛經故事業報追隨永不亡

  每一個宗教都是保佑人們的安全,也在期待著每一個人都能有好的前途,能夠過好幸福的一生,那麼在佛教文化中,就有很多佛經故事,看完之後能夠學到很多生活上的道理,接下來這個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教你怎樣的道理。   從前有一隻野幹(野狗),性饕餮,不務正業,每天不是偷吃東西,便是到處閒逛。有一天,當牠跑到一個村莊 ...

佛經故事睡覺並不是簡單的兩眼一閉

  睡覺在常人看來,就是一種很舒服的狀態,但是在佛陀看來,睡覺不僅僅是簡單的兩眼一閉。在佛經故事中,需要了解的東西很多,每一件事都有它的意義,接下來就一起往下看看,睡覺並不是簡單的兩眼一閉是什麼意思。   世尊一日在鹿野苑中寂坐,時尊者大目犍連,在摩竭善知識村,獨在靜處經行而睡。世尊在寂定中,照見大目犍連獨在 ...

佛經故事慳貪則結苦輪根

  想要認識佛教文化,就必須要對佛經有一定的瞭解,其實對於佛經故事,看看原文並不是都能懂得其中道理,所以在看一個故事之前,一定要靜下心,仔細的去了解這個故事,接下來一起看看慳貪則結苦輪根是什麼意思。   釋迦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說法時,城中有一位名叫若達多的長者,財富無量。有一天,長者出城遊行,漸次來到只 ...

佛經故事暴虐君王一朝得悟

  很多人都認識佛教文化,但是並不是很瞭解佛經,其實佛經是佛教的源頭,想要認識佛教文化,就必須要對佛經有一定的瞭解,其實對於佛經故事,看看原文並不是都能懂得其中道理,但是久而久之,一定可以理解通透。   舍衛城中人民,聞法歡喜,男女清信,齊赴法會。時城中有盲目婆羅門,坐於道旁,聞眾人腳步聲,風揚衣角聲,續續行 ...

佛經故事欠債還情三世也難

  一個人願意在你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你的話,這個人一定要記住他一輩子,做人要懂得感恩,才會在以後的日子裡一帆風順,那麼在佛經故事中告訴你,欠債還情三世也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故事吧。   從前,有一位信佛又發菩提心的居士,時常以財物借給人週轉,而不取利息。凡是經濟困苦的人去求居士援助,他都以濟助的方式,把財物 ...

佛經故事不是所有的事皆心誠則靈

  想要認識佛教文化,就必須要對佛經有一定的瞭解,其實對於佛經故事,看看原文並不是都能懂得其中道理,但是久而久之,一定可以理解通透。接下來這個故事,將告訴你,並不是所有的事都只要誠心就有用的。   從前,釋迦佛陀在憍閃毗(憍賞彌)國說法時,僧眾中有一位名叫闡陀的比丘,他自恃豪勢,凌辱他人,堅執不捨。於是,諸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