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京東大鼓

京東大鼓

  京東大鼓的演唱形式與鐵片大鼓、單琴大鼓基本相同。過去,在撂地說書階段,曾有一種自彈自唱的演唱形式,演員坐抱三絃,邊彈邊唱,其右腳踩一鼓楗擊鼓(以矮鼓架支撐,置於地上),左腿上綁一“節子板”(五塊板兒),以司節奏。頗能招攬觀眾。

  京東大鼓形成初期,主要在小型曲藝演出場所演唱,曲目以大書為主。20世紀30年代初,天津寶坻人劉文斌在天津商業電臺播演《劉公案》,極受廣大群眾歡迎。京東大鼓的影響也因之日趨擴大,逐漸傳播到北京、唐山等地。

  建國前,在諸多京東大鼓藝人中,劉文斌的風格最為突出,影響最大。他除演唱大書外 ,還移植了《武家坡》、《拆西廂》、《昭君出塞》、《王二姐思夫》、《諸葛亮押寶》等短篇唱段。透過演唱短段,對京東大鼓的板式和唱腔做了進一步加工。他的演唱通俗幽默,平易無華 ,吐字清楚,明白如話,頗為一般市民觀眾 、特別是家庭婦女所喜愛。但當時仍使用“大鼓”、“雜曲”、“樂亭調”、“樂亭大鼓”等名稱,直到1935年正式定名為“京東大鼓”。

  建國後,天津寶坻業餘演員董湘昆繼承了劉文斌的演唱藝術,並在劉文斌唱腔特色的基礎上 ,將寶坻方音改用京音,進一步加工、規範唱腔,不斷創作出適應時代的新曲目 ,深得廣大觀眾的喜愛。在董湘昆等人的不懈努力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京東大鼓出現了高峰期,其曲種的影響也遍及全國各地。

  京東大鼓於2006年5月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京東大鼓老經典唱段

  1、京東大鼓老經典唱段有《耗子告貓》、《王婆罵雞》、《郭巨埋兒》、《楊八姐遊春》、《七子八婿滿床笏》、《遊湖借傘》、《湘子上壽》、《下揚州》、《拆西廂》、《大西廂》、《爭燈》、《鞭打蘆花》、《小姑賢》、《小姑娘》、《藍橋會》、《朱買臣休妻》、《白蛇傳》、《華容道》、《古城會》、《草船借箭》等。

  2、京東大鼓,產生於河北省香河和寶坻一帶的農村,它是在漢族民間小調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的語言音調逐步發展而成的漢族曲藝鼓書暨鼓曲形式。京東大鼓流行於廊坊、承德、保定、唐山的部分地區。

  3、京東大鼓的演唱形式與鐵片大鼓、單琴大鼓基本相同。京東大鼓的表演形式,最初為木板擊節,後改為鐵片、銅板。演唱者右手擊書鼓,左手擊板站立演唱;弦師彈大三絃伴奏。後又加入揚琴伴奏。三絃伴奏及三絃加揚琴伴奏兩種形式並存。

  4、京東大鼓只有一板一眼一個板式。藝人常用速度變化及壓縮唱腔等手法,來彌補板式的單調。京東大鼓音樂經常出現4音,並形成了類似於清角為宮的調性轉換,但多為一兩句,沒有構成整段的轉調。在舞臺實踐中弦師仍視三絃外弦的空弦為l,故可視為色彩性的調性變化。

簡單又不易的藝術:京東大鼓的由來

  天津作為一個改革開放先行區是我國先進的製造研發基地是中藥研發中心和海洋儀器檢測評價中心,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歷史悠久的天津市有著別樣呀文化藝術特色,那麼今天小編要為大家帶來的就是天津的大鼓書裡的東京大鼓,希望大家喜歡。

  京東大鼓是發源於天津市寶坻區的一種漢族說唱藝術。主要樂器,除了演唱者左手挾銅板,右手擊鼓外,伴奏樂器主要是三絃。由於伴奏及曲調簡單,演出

  全憑演員的演唱功夫和擊鼓技巧。因此易學也易記,故使京東大鼓在津演唱十分普及。特別是七八十年代,天津的群眾文化相當普及,京東大鼓時常作為一種文藝匯演的表演專案。尤其是印刷工人董湘昆的演唱,聲情並茂,質樸無華,並常常自編自演一些曲目,深受天津廣大群眾的歡迎。

  據說寶坻老一代人記憶京東大鼓創始人為天津寶坻大白莊鎮范家莊村名姓宋之人,范家莊村宋廷申父親,傳給弟子鄧殿奎唱火。京東大鼓[2]起源於京東三河、寶坻、香河一帶的農村。據藝人祖譜及口碑資料,早在清乾隆中葉。河北省南皮縣賈九堡村木板大鼓名家李文通(一說山東人,名尚志,綽號弦子李)從家鄉逃荒來京東行藝。

  他吸收了京東廣為流行的漢族民歌小調“靠山調”,豐富了木板大鼓的唱腔,增加了京東鄉音,很受當地群眾歡迎,因他的演唱講求韻味,人稱這種京東風味的木板大鼓為“小口”木板大鼓,李在行藝中收徒張百奎(河間人)、曹佔奎(大城人)、李振奎(義子)、崔登奎和鄧殿奎,世稱“清門五奎”,其中以鄧殿奎(一說鄧連奎)最為有名。

  鄧殿奎,原名不詳,殿奎系拜師學藝後之藝名,香河縣劉宋鎮人,後遷居馬廠,生卒年不詳,世傳1754年在世。相傳他有“三鋼”,即鋼性子、鋼嗓子和鋼板。他喜歡唱民歌,尤愛唱《放風箏》。鄧繼承乃師的創造精神,改革木板大鼓“小口”派唱法,將一板一眼的單一板式改為“慢板”、“平板”、“垛板”等多種演唱板式,並吸收了京劇西皮“快板”唱腔,用在《華容道》、《古城會》等段子的結尾處演唱。


京東大鼓《老來難》曲譜唱詞

  京東大鼓是發源於河北省的漢族說唱藝術。主要樂器,除了演唱者左手挾銅板,右手擊鼓外,伴奏樂器主要是三絃。由於伴奏及曲調簡單,演出全憑演員的演唱功夫和擊鼓技巧。那麼,本期的大鼓書就來與大家分享下京東大鼓《老來難》曲譜唱詞。   老來難是老來難   勸君別把那老人嫌   當初我嫌別人老   如今輪到我頭前    ...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北京東大鼓

  京東大鼓是發源於河北省的漢族說唱藝術,主要樂器,除了演唱者左手挾銅板,右手擊鼓外,伴奏樂器主要是三絃,演出全憑演員的演唱功夫和擊鼓技巧。為此京東大鼓時常被作為一種文藝匯演的表演專案,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   那麼,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從河北文化的角度去看看吧!   京東大鼓的歷史溯源   京東大鼓起源於京東三 ...

百年滄州木板大鼓 會唱老藝人不足10位

  滄州木板大鼓是中國獨一無二的藝術曲種,源於民歌,借鑑雜曲和滄州地方戲而成,產生於滄縣民間,誕生於明朝中末期。幾百年來,仍然保持其原有味道,於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日前,小編前往河北省滄州市滄縣,探訪滄州木板大鼓。   木板大鼓表演   祖孫二人一對眼色,“走——!”,14 ...

樂亭大鼓

  樂亭大鼓又名“樂亭調”,因發源於河北省樂亭縣而得名。   樂亭大鼓是河北省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曲種之一,流行範圍甚廣,除冀東各縣普遍流行以外,在華北地區和東北各省也有相當影響。它具有比較完備且富於變化的板式和刻板各種人物及不同情趣的曲牌。常見的曲牌有:四大口、南城腔、四平調、流水板等到10餘個,即所謂“九腔 ...

梅花大鼓

  梅花大鼓起源於北京,又名清口大鼓,過去是北京旗人子弟喜演擅唱的曲調。最早有鍾萬起、金小山等,稍晚有曹寶祿、王子玉等。後金萬昌對該曲種進行了改造創新,使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經金萬昌改革後的梅花調唱腔娓娓動聽,深為聽眾喜愛,逐漸成為該曲種正宗。   天津梅花大鼓藝人有邱玉山、周子臣與瞽目弦師盧成科,他們都授女 ...

渤海大鼓

  渤海大鼓是沾化縣河家村鼓書藝人魏尊昌在西河大鼓的基礎上獨創的一種藝術形式,將東路大鼓、京劇、河北梆子等戲曲、曲藝的旋律融於其中,為濱州特有。 渤海大鼓唱腔高亢委婉,樸實俏麗,剛柔相濟,聲情並茂,尤以演唱“三國段”最為著名。渤海大鼓旋律千變萬化,根據表現內容的需要,唱腔時而挺拔激越,跌宕起伏,時而婉轉纏綿如 ...

乳山大鼓

  乳山大鼓,俗稱“瞎子唱”,據說是西河大鼓傳入乳山後,當地盲藝人在世代傳唱過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語,逐步演化而成的。由於唱詞隨鄉入俗,通俗易懂,從而激發了群眾的欣賞興趣。從舊社會到新中國成立初期,成為乳山鄉村最主要的文藝娛樂形式。盲人演唱組合,各村爭相請藝,很受歡迎。   那時的盲孩,幾乎都拜師學藝,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