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什麼是開齋節?

開齋節由來習俗

   開齋節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聖紀節/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開齋節/伊斯蘭教歷十月一日、宰牲節/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之一。中國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東鄉族、保安族等少數民族共同歡度的節日。在伊斯蘭教歷10月1日,又稱拉瑪丹節,中國新疆地區稱肉孜節(Roza,波斯語,意為齋戒),回族群眾稱之為“大爾德”。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迪菲圖爾”的意譯(“爾迪”就是節日的意思)。按伊斯蘭教法規定,伊斯蘭教歷每年9月為齋戒月,伊斯蘭教歷的9月,穆斯林習慣用阿拉伯語稱呼為“萊麥丹”月,“萊麥丹”是練的意思,即練思想、練意志、練身體,也稱“齋月”,通常也稱“封齋”、“把齋”。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應全月封齋,即每日從拂曉前至日落,禁止飲食和房事等。封齋第29日傍晚如見新月,次日即為開齋節;如不見,則再封一日,共為30日,第二日為開齋節,慶祝一個月的齋功圓滿完成。是日,穆斯林前往清真寺參加會禮,聽伊瑪目宣講教義。

  伊斯蘭教法規定在節日進行下列七件事是可嘉行為:①拂曉即吃食物,以示開齋;②刷牙;③沐浴;④點香;⑤穿潔美服裝;⑥會禮前交“菲土爾·賽德蓋”(開齋施捨);⑦低聲誦唸贊主詞。

  開齋節由來

  開齋節始於伊斯蘭教紀元第2年。此後,每逢此節,世界各地穆斯林都以熱情和虔敬的心情參加節日活動。

  聖訓教導,穆斯林的節日一共有三個:每個星期的主麻日和兩個一年一度的爾德節,即開齋節和宰牲節。根據阿納薩的傳述,先知穆聖遷移到麥地那之後,發現當地的人繼承蒙昧時代的習慣,一年有兩次慶祝活動。穆聖說:“當我來到這裡時,你們延續過去矇昧時代的傳統保留兩個紀念日。真主啟示我告訴你們,這兩個慶祝日將用更好的日子代替:一個是奉獻犧牲的日子,一個是結束齋戒的日子。”

  開齋節是真主降示啟示定為合法的節日,是真主為他的人類僕人選擇的吉慶日。穆斯林遵守這個節日,標誌穆斯林五大功修中的其中一項項獲得圓滿結束:齋戒。真主給完成齋戒的人無限恩賜,同時對所有被造物降下了仁慈的恩惠。

  從《古蘭經》和聖訓的教導中,我們看到一年中的兩個爾德節與任何民族的節日或習慣的節日很不相同。《古蘭經》說:“我為每個民族制定一種供獻儀式,讓他們有所遵循,絕不是讓他們為這事與你爭論。你應當召喚眾人來崇拜你的主,你確是在正路上的。”

    各族開齋節區別

  從稱謂上講,維吾爾族稱開齋節為“肉孜節”,“肉孜”是波斯語,意思就是“齋戒”。寧夏部分地區的回族穆斯林稱它為“小爾德”,甘肅、青海等地的回族穆斯林稱它是“過年”。

  從重視程度上,回族將開齋節視為最大的節日,但維吾爾族認為古爾邦節(宰牲節)是最大的節日,所以在新疆,政府規定:古爾邦節穆斯林放假三天,非穆斯林放假一天;開齋節穆斯林放假一天,非穆斯林照常上班。

  根據各地的風俗習慣,慶祝形式不盡相同,有的炸油香制美食互贈或款待親友;有的請阿訇誦經祈禱;有的聚會聯歡等。

  開齋節習俗

  據伊斯蘭教經典記載,伊斯蘭教初創時,穆罕默德在齋月滿時進行沐浴,然後身著潔淨的服裝,率穆斯林步行到郊外曠野舉行會禮,並散發“菲圖爾錢”(開齋捐)表示贖罪,以後相沿成俗。

  節日會禮前,回族群眾都履行這種交納課稅的義務,通常按各家人口多少計算,舍散“菲土爾”錢。回族群眾一般都自己願意履行這種義務,否則就失去了齋戒的完美性。

  開齋節時,成年回族穆斯林個個都要洗大淨,沐浴淨身。男女老少都換上自己喜愛的新衣服。回族群眾聚會和活動的場所——清真寺節日前該維修的維修,節日裡也都打掃得千乾淨淨,有的地方還專門佈置一番。大約到了早晨八點以後,回族群眾個個腋下夾一個小毯子或小拜氈,從東南西北,四面八方,彙集到清真寺。當阿訇宣佈會禮開始,回族群眾鋪下毯子或小拜氈,脫下鞋子,立即面向聖地麥加古寺克爾白方向叩拜。禮拜後,回族群眾齊向阿訇道安,接著全體互說“色倆目”問候。整個會禮結束後。由阿訇帶領祖墳念鎖兒(《古蘭經》選讀),追悼亡人,然後恭賀節日,串親訪友。

  節日中,家家戶戶炸油香、饊子、花花等,同時,還宰雞、兔、羊,做涼粉、燴菜等,互送親友鄰居,互相拜節問候。一般中年婦女在家待客,年輕夫婦、未婚婿要帶上禮物,在節日的第一、二天去岳家給岳父母拜節。許多青年還在佳節舉行婚禮。節日期間回族的小輩要上門給長輩拜節。哈薩克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等還舉行叼羊、賽馬、射箭等活動。節日時的馬也與平日不同,馬身上扎滿紅色布標,馬鬃和馬尾上用紅色綢束上幾團野雞毛;馬鞍和套頭的皮帶上,系滿各種花飾。

  隨著社會的發展,回族的開齋節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內容。全國回族聚居的一些地方,除參加聚禮等活動外,還參加各種娛樂活動。如遼寧省鞍山市的回族青年在節日裡要耍獅子舞、踩高蹺;河北滄州地區的回民在節日裡喜歡錶演武術;西北一些青年節日裡喜歡摔跤、扳手腕,擰指頭等;城市裡一些回民喜歡遊公園等等。

北京牛街清真寺舉行開齋節禮拜

  8月19日,牛街禮拜寺女殿中等待開齋節禮拜的女信眾們。當日是伊斯蘭傳統節日開齋節,大批民眾到牛街清真寺參加禮拜等活動。8月19日,牛街禮拜寺女殿中等待開齋節禮拜的女信眾們。當日是伊斯蘭傳統節日開齋節,大批民眾到牛街清真寺參加禮拜等活動。 8月19日,牛街禮拜寺女殿中等待開齋節禮拜的女信眾們。當日是伊斯蘭傳統節日開齋節,大批民眾到牛街清真寺參加禮拜等活動。

什麼是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十月一日是開齋節,開齋節始於伊斯蘭教紀元第二年。按伊斯蘭教法規定,伊斯蘭教歷每年九月為齋戒日,每日自破曉至日落禁止飲食和房事,稱為"封齋"。伊斯蘭教認為,9月是頒降天啟《古蘭經》經文元月,且是十二個月中最吉祥、最高貴的月份,信徒逢此月應封齋。齋月最後一天尋看新月(月牙),見月的次日即10月1日即行開齋,為開齋節。如未見月,則繼續齋戒,開齋節順延(一般不超過三天)。見新月封齋和開齋,一般是以有威望的穆斯林、阿訇等見月為準。開齋節期間,人們身著潔淨的服裝、走親訪友,互相登門祝賀,家家炸油香、饊子等食品待客或饋贈,各族穆斯林沐浴後前往清真寺會禮,聽教長講經佈道,並上墳(走墳)悼念亡人。


回族的開齋節與古爾邦節

  河北省回族居民有四十多萬人,約佔全省總人口的0.8%,但他們居住區域較廣,全省各地幾乎都有。比較集中的是大廠回族自治縣和孟村回族自治縣。回民信奉伊斯蘭教,開齋節是其主要節日之一。伊斯蘭教規定,教歷太陰年九月為齋月,齋戒期滿,十月一日為開齋節。每逢此日,穆斯林沐浴盛裝,舉行會禮,相互祝賀。在"齋月& ...

博爾塔拉開齋節

  每年回曆九月是穆斯林的齋月,在此期間,他們只在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後進食,白天禁止任何飲食,這種齋戒一直持續到開齋日之後,要連續慶祝三天。 ...

開齋節(回族)

  開齋節齋月,是伊斯蘭教歷九月,回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習慣稱它為“‘萊麥丹月”。這一月,回族等穆斯林在東方發白前,吃飽喝足,東方發曉後至太陽落山前,禁止行房事,斷絕一切飲食。齋戒是伊斯蘭教規定的每個穆斯林必須履行的“五功”之一。   齋戒期滿,就是回族等民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之一棗開齋節。   開齋節是 ...

寧夏回族開齋節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我國甘肅、青海、雲南等地的回民亦稱為“大爾德”,寧夏南部山區八縣回民則稱為叫“小爾德”。與古爾邦節、聖紀節並稱為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流行在全國十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中,但信仰伊斯蘭教的十個民族在過節時又有許多本民族的特點和習俗。   齋月,是伊斯蘭教歷九月,我們習慣 ...

開齋節的節日過程

  開齋節要過三天,第一天從拂曉開始就熱鬧起來,家家戶戶早早起來打掃清潔,成年 回族人個個都要洗大淨,   沐浴淨身,男女老少都要把臉洗乾淨,頭梳整齊,換上自己喜愛的新衣服。早上八點以後,回族群眾腋下夾一個小毯氈,從東南西北,四面八方,彙集到清真寺。當阿訇宣佈會禮開始,回族群眾鋪下毯子和拜毛,脫下鞋子,立即面 ...

穆斯林群眾喜迎開齋節

  寧夏、新疆穆斯林群眾8月19日迎來了一年中最重要節日之一的開齋節。   為歡慶開齋節,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今年決定8月18日至21日放假4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放假3天。   開齋節是伊斯蘭教最重要的節日之一。穆斯林群眾在一年一度的齋月結束後,前往清真寺參加盛大的會禮,並和家人一起聚餐,走親訪 ...

開齋節的相關故事

  傳說   開齋節期間,穆斯林家家戶戶都要炸油香(油炸麵餅)、饊子、烹調佳餚、宴請賓客等。這種風俗,追根溯源,其中還有一段傳奇故事:相傳,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聖人在一次戰鬥勝利後,凱旋歸來時,穆斯林們爭先恐後地邀請他到家做客,可穆罕默德聖人沒有到富人家赴宴,卻到了一位非常貧困的穆斯林老人家做客,而老人也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