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仡佬族待客習俗與禮儀

仡佬族待客習俗與禮儀

  仡佬族是一個熱情好客的少數民族,仡佬族對待外來的個人向來是以文明熱情隆重而著稱。在仡佬族文化中,待客之道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仡佬族的待客之道也是仡佬族的特色習俗——三麼臺。三麼臺在仡佬族普遍流行,成為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第一臺為茶席,叫“接風洗塵”。桌上擺滿了九大盤果品糕點:一是乳白清香的酥食;二是紅、黃、綠糯米、天星米麻餅;三是百花脆皮,這是用各色幹餈粑切成各種花瓣後用熱砂炒泡,再沾成各種顏色花朵,脆皮見水便化,適宜老人小孩食用;四是紅帽子粑,形成錐體,尖端放一小撮紅米,肚裡包有豆腐顆、肉、棗等心子;五是美人痣泡粑,必須趁熱吃才有滋味;六至九分別為核桃、落花生、葵花子、柿花。除此之外,每人還有一碗金黃透亮的都濡大葉茶。

  大家一邊喝茶,一邊吃著糕點,天南海北的聊著天,一個多小時過去,主人已備齊第二臺,便拆去一么臺。

  第二臺為酒席,叫“八仙醉酒”。主人將九盤碟下酒菜端上桌後,要舉行儀式,點香化紙,恭請祖先和各路神仙,坐入香龕下的八仙桌,其意是神仙與凡人同享快樂。敬神三杯酒後,客主各就各位。第二臺酒菜一般為滷菜和冷盤,如香腸、瘦臘肉、滷豬雜、滷雞腳、幹野兔肉、松花皮蛋、鹽蛋、浸地牯牛、蘿蔔絲。

  酒是自家釀的包穀酒,清香醇和。席間,凡端杯者,一定要喝三杯,不飲酒者要以茶代酒。第一杯為敬客酒,由主人發話,說些歡迎和自謙的話,第二杯為祝福酒,由客人代表祝福。第三杯為孝敬酒,由晚輩代表向長輩祝福。三杯過後,善飲者唱“十杯酒”等民歌相勸,客人唱“謝酒歌”回敬,不喝酒者左右捧場。不飲者他人絕不強人所難,善飲者可盡情享用,席間氣氛和諧熱烈而文明。一個多小時後,二么臺拆去,三么臺開始。

  第三臺為正席,叫“四方團圓”,意為大家一年難得相聚。當主婦連著端上第三臺菜時,邊放邊說“家中沒有好菜,請大家慢吃,一定要吃飽”。第三臺菜為大菜,用九個大碗盛菜,一般都用豬肉製成,如豬蹄膀、櫻桃肉、回鍋肉、夾沙肉、臘肉扣、糯米圓子、酸海椒炒幹菌肉片、糖醋魚、灰豆腐酸菜湯。滿滿的、熱氣騰騰的一桌色香味俱佳的好菜,加上熱熱的“金銀飯”,誰都會吃上幾碗的。酒足飯飽,客主離席,三么臺便結束了。

仡佬族的習俗

  散居在貴州省西部的織金、黔西、六枝、關嶺等20多個縣,少數分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隆林各族自治縣和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廣南、文山、富寧、馬關等縣。

  仡佬族有自已的語言,但各地仡佬語差別很大。如今,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還會仡佬話,漢語已成仡佬人的交際工具。一部分人還會講苗語、彝語或布依語等。仡佬族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信仰多神,崇拜祖先。

  仡佬族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打鐵業比較發達,因此,史書上把有些地方的仡佬稱為“打鐵仡佬”。

  習俗

  仡佬族生活習俗等方面和當地漢族相似。仡佬族的禁忌有:平時不能站立或坐在家門口;有分娩或有喪事的人家,外人不得入內;婦女生孩子未滿40天的,不能跨門檻,也不能到井邊挑水。仡佬族熱情好客,親戚朋友相聚,都要以酒為禮,遇到喜慶或節日,酒必不可少。

  婚俗

  男女青年結婚時,男方須請媒人攜帶雞、酒等物送給女家,如禮物被女方接收,就表示婚姻已經締結。居住在道真等地的仡佬族,在娶親嫁女或宴請賓客時還要辦“三麼臺”酒宴進行款待,即按特點順序共分三臺,第一臺稱茶席,喝清茶輔以各種糖果點心和香香(即核桃、板栗、花生、白果、葵花籽等);第二臺稱酒席,渴白酒,拌以各種冷盤及酸、鹹、辣醃菜和香腸、鹽蛋等;第三臺稱正席,上飯菜,菜中有扣肉吃“大菜”,招待客人時,客人不放筷,主人必須陪到底。

  在婚嫁期間,親友要把自家釀製的“爬坡”酒裝壇,貼上紅條,做為禮品,置於門外,內插長粽葉莖一根,男女客人可隨意以莖為管吸吮。

  食俗

  習慣日食三餐,早餐稀飯或酸湯燙飯,中餐和晚餐多為大米乾飯或玉米乾飯。糯米食品,是仡佬族最喜食用的食品之一。糯米一般都用來製作糯米粑,因製作方法不同,各具不同的風味。食用時,常配以蜂蜜、紅糖、白糖、芝麻、蘇子等。

  仡佬族大都喜歡把鮮菜做成酸菜和醃菜再吃,如用青菜、辣椒、大蒜、生薑混合醃製的酸辣菜,用香椿芽醃製的醃香椿,不僅可以涼拌,單獨作菜,而且還可用來做成大菜(即扣肉底菜)。

  肉類主要有豬肉、羊肉和牛肉、馬肉,其中較有代表性的風味菜餚是用豬骨頭、雞肉加大量的辣椒粉舂碎,加各種佐料做成的辣椒骨,食用時既可單獨做湯,又可與其他菜相配,製成各種風味菜餚。

  仡佬族很喜歡吃辣食,吃法很多,如:將嫩辣椒放在乾鍋內爆成半熟,然後用油炒煳;或將嫩辣椒煮成半熟,曬乾,吃時再用油炸,直接用來下酒。

  仡佬族善釀酒,以“爬坡酒”最富特色,酒用玉米、高梁、毛稗、稻穀等釀製而成,常用作禮品贈送親友。

仡佬族分佈地與人口

  仡佬族是我國56個民族其中的一個,它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少數民族。在我國的少數民族文化中,仡佬族文化以其獨特的民族個性佔據重要地位。那麼,仡佬族的人口主要分佈在哪裡呢?下面就讓我們去詳細瞭解一番吧。

  仡佬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人口579744人(2000年人口普查)。貴州省聚集了96.43%仡佬族人口,其餘各省份都有分佈,以雜居為主。貴州聚居地主要為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其餘分佈於貴陽、六盤水、遵義和銅仁、畢節、安順、黔西南等4個地區,少數散居於雲南和廣西。仡佬族也是越南54個民族之一,有1845人(1999年人口普查)。在越南,仡佬族人口主要居住於河江省的同文、黃樹肥兩縣境內。

  仡佬族歷史悠久,商周至西漢時期的“百濮”,東漢至南北朝時代的“濮”、“僚”都與其先祖有淵源關係。“仡僚”、“葛僚”、“僚”、“仡佬”是隋唐以後,各個時期對他們的稱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正式定名為仡佬族。

  仡佬族人與古代貴州一代的僚人有淵源關係。唐宋時,史書中開始出現“葛僚”、“仡僚”、“革老”、“仡佬”等名稱,統稱為“僚”。僚人可能是古代對這一地區若干少數民族的泛稱,而與仡佬族有著更為直接的密切關係。“仡佬”一名最早見於南宋朱輔寫的《溪蠻叢笑》。

  自明代以來的許多史籍都說:“仡佬,古稱僚”。近一、二百年間,在一部分仡佬族中還保留著古代僚人的某些習俗,如婦女穿統裙和鑿齒,以及以石板為棺的墓葬等,都說明仡佬族與古僚人有淵源關係。古僚人,是西漢時夜郎國(主要在今貴州、雲南境內)的主體民族之一。


喪葬習俗,你知多少?

  仡佬族對老人謝世後的喪事非常重視,總要虔誠、隆重地舉辦葬禮,以寄託哀思。其喪葬禮儀紛繁複雜,具有濃厚的民族、宗教、地域文化的特色。在仡佬族文化中,當與自己朝夕相處的老人謝世,活著的人深感哀痛,總要虔誠、隆重地舉辦喪事,以寄託哀思,從而形成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喪事禮儀及墓葬文化。關於仡佬族的那些喪葬習俗你瞭解 ...

高臺舞獅,威勇吉祥的象徵

  舞獅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在逢年過節或是需要熱鬧的時候,民間都會請來舞獅來助興,在少數民族中也不例外!仡佬族的民俗中也有高臺舞獅,高臺舞獅是仡佬族的一種傳統習俗,本期的仡佬族文化帶你瞭解仡佬族高臺舞獅。   高臺舞獅是正安地域仡佬族的一種傳統習俗,仡家人慶的在春節或重大喜日子都要舞獅助興。獅子為百獸之尊, ...

盤點:節日節日大全及習俗

  因地理區域的不同,每個民族都有著屬於他們的傳統節日與習俗。作為少數民族之一的仡佬族也有著他們的獨特節日與風俗。除了和漢族一樣的端午節、清明節與春節,他們還有著其他特別的節日,例如:吃新節、仡佬節、敬雀節等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節日。接下來,一起來看看仡佬族文化中不同節日的習俗與風情吧!   仡佬族在貴州分佈廣 ...

形式多種多樣音樂樂器

  民族音樂與現在流行的音樂有所不同,民族音樂以切合生活,體現民族特色為主。仡佬族的音樂特色就體現在他們的民歌中,他們用的樂器也都是些民間常見的樂器。仡佬族音樂在仡佬族文化中極其重要,是仡佬族文化傳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民族的民歌形式多樣,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下仡佬族的音樂及樂器。   仡佬族的音樂   仡佬族 ...

原始的習俗:送子之俗

  眾所周知,在古代如果久不懷孕,古代的婦女都會去寺廟求“送子娘娘”,祈求賜予子嗣。而大家所不知道的是,在仡佬族,人們並不去寺廟求“送子娘娘”。在仡佬族有個習俗“送子俗”,人們用“送瓜瓜”、“送龍寶”、“送菩薩”,來祈求子嗣。這一習俗,在仡佬族文化中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仡佬族的“送子俗”是怎麼個 ...

中華民族: -

  散居在貴州省西部的織金、黔西、六枝、關嶺等20多個縣,少數分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隆林各族自治縣和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廣南、文山、富寧、馬關等縣。   仡佬族有自已的語言,但各地仡佬語差別很大。如今,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還會仡佬話,漢語已成仡佬人的交際工具。一部分人還會講苗語、彝語或布依語等。仡佬族沒 ...

--簡介

       散居在貴州省西部的織金、黔西、六枝、關嶺等20多個縣,少數分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隆林各族自治縣和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廣南、文山、富寧、馬關等縣。   仡佬族有自已的語言,但各地仡佬語差別很大。如今,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還會仡佬話,漢語已成仡佬人的交際工具。一部分人還會講苗語、彝語或布依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