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我們直到今天還常常將其作為做人的一個標準,說某某人非常君子。
孔子說:“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這在今天成為一個成語,叫“言過其行”。一個人說的多於他做的,是君子之恥。
君子的力量永遠是行動的力量,而不是語言的力量。
君子崇尚實幹,那麼,一個真君子應當在社會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從事什麼樣的職業?
在孔子看來,君子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是比職業主義更高一層的理想主義。君子從來不是固定在某個職業中,他說:“君子不器。”(《論語·為政》)君子在這個世界上不是作為一個容器存在的。容器是什麼呢?就是你合格地中規矩地擺在那兒做一份職業而已。
所以,君子的社會角色是變通的、與時俱進的。一個君子重要的不在於他的所為,而在於他所為背後的動機。他們是社會的良心。
老子的“道”指的是客觀規律。老子認為,“道”既不是外界力量所授予的,也不是人的意志所產生的,它的本質是客觀存在的規律。老子的“無為”理論認為,對任何事情,都應按客觀規律辦事, 對任何事物都應任它去發展,而不必利用外界的意志去強制它, 制約它,應該任其自由伸展,而不是人為地新增不必要的作為,或逆客觀規律強作妄為。要順應自然,順應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這就是“無為”的本義。
1、”王”是道德、教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思想,也有其認定的利益得失,那種將人們的思想、觀念自然而然改變的做法,就是”王道之道”。
2、”王道之道”就是王者的道路,在低位時要臥薪嚐膽,在高位時要知人善用,所謂王者在於有無奪取天下的才能、度量和謀略,這三者若缺其一,就只有失敗。
3、作為王者,行事之時講究以德服人,行為方式、談吐、處事態度不會給人一種自然凌駕於眾人之上的感覺,平易近人才是王道的表現,在平淡的生活中又透露出威嚴,自然而從容,給人值得信賴之感,遇事處之泰然,三思而後行,處事周全,能夠作到即使是對手也會佩服他的為人。
鐘鼓,我國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如《詩經·關睢》裡,就有演奏鐘鼓古老樂器的詩句:“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隨著社會發展,佛教自東漢明帝永平年間傳入中國。由於佛教寺院精神生活上的需要,鐘鼓逐漸同佛家便結下了不解之緣,如明清寺院的佈置,一般說,佛寺“山門”內,東西兩側居多有鐘鼓二樓--東側是鐘樓,西側是鼓樓;又 ...
是非君子之道出自於《孟子》。
原文為:今有人日攘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而後已。” 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現代文翻譯:現在有這麼一個人,每天都要偷鄰居家的一隻雞。有人勸告他說:“這不中正派人的做法。” 他回答說:“那我就逐漸改吧,以後每個月 ...
這出自於《孟子》
原文為:今有人日攘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而後已。” 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現代文翻譯:現在有這麼一個人,每天都要偷鄰居家的一隻雞,有人勸告他說:“這不是正派人的做法。” 他回答說:“那我就逐漸改吧,以後每個月偷一隻雞,等 ...
為臣之道,體現了人類生存的智慧,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臣字,在甲骨文字形象一隻豎立的眼睛形,表示俯首屈從之意。一直指侍奉皇上的大臣,而今普遍指“為宮者”,即是一種被領導的下級角色。
《讀史長智慧為臣之道》是2011年由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俊峰。本書以史實為依據,以事件為主線,詳盡分析了歷代名 ...
大丈夫之道應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封建時代的道德,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光輝傳統,在古代歷史上曾經有過這樣標準的無數偉大人物,在近現代的革命史中,也出現過符合這個標準的無數烈士和英雄人物。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在環境特別困難時,在是和非,忠和逆,正義和不義的抉擇 ...
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
譯文:君子的道廣大而又精微。普通男女雖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聖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普通男女雖然不賢明,也可以實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聖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 ...
大學之道即以明明德教人自明而又明人,明明德的道理就在格物。學道的人即在格物致知上用功。自心每起一念,即觀察其自何而起,落在何處。此念起落如果皆在時間空間等一切假相之內,便是陷入形而下,也就是本有的明德妄生物相。大學名之為格物,當下即知,不使繼起,此即致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