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何謂信仰信仰的內涵是什麼

何謂信仰信仰的內涵是什麼

  信仰:信指可信,可相信、可依賴;仰指仰望、崇拜、敬畏。信仰是人的心靈被某種主張、或說教、或現象、或神秘力量所震撼從而在意識中自動建立起來的一套人生價值體系。

  信仰是心靈的產物信仰是心靈的產物,不是宗教,或政黨的產物,宗教,或政黨只起了催化劑的作用,沒有宗教和政黨,人同樣可以擁有信仰。信仰是個人的意識行為,靠集體建立起來的信仰難以長久,靠集體的信念建立起來的信仰會隨著某個宗教、政黨、組織的解體而煙消雲散。信仰的內容五花八門,千奇百怪。共產主義信仰、天人合一信仰、上帝信仰、神佛信仰、科學信仰、對權利、地位、金錢、聲譽、美色等的痴迷和崇拜也是信仰,“及時行樂”、“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得過且過”等也是信仰。有神論信仰和無神論信仰信仰從本質上可分成兩類,一類是有神論信仰,另一類是無神論信仰。

中國民俗信仰之上香細節

  按照我國的傳統習俗,每年春節及農曆初一、十五等日期,廣大群眾有到寺院上香禮佛、祈福求安的習慣。為使十方善信種植福田、廣獲法益、正善正行,以滿所願,故將上香祈福的正確方法簡要的介紹給大家,以祈共沾法益。

  一、上香禮佛的真實意義是什麼?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場所,古稱叢林,上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諸佛的尊敬、感激與懷念。去染成淨,奉獻人生,覺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二、供養佛、菩薩一定要上香嗎?

  不一定。供養佛、菩薩方法很多,通常用鮮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條件不具備,僅供一杯清水(表清淨平等)也行。但是,絕對不用酒肉來供養佛菩薩。通常用“香、花、燈、塗、果、樂”六供養,其中之一均可。

  三、上香的含義是什麼?

  第一、表示虔誠恭敬供養三寶,以此示範接引眾生。

  第二、表示傳遞資訊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

  第三、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門弟子無私奉獻。

  第四、表示點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意,佛並不嗜好世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歡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四、上香求財可以得到嗎?

  不可以。佛經上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關鍵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財要如理如法去求。燃香成灰是表示無私的奉獻,即佛門所說的“佈施”。這啟示我們:從生求財求福,先要舍財種福。財佈施是因,得財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捨得不二。所以,一個人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不是佛菩薩施捨給你的。佛門常講:“命由己造,福由己求。”燒大香就發大財嗎?這純屬“以凡夫之心,度諸佛之腹”。大徹大悟、大慈大悲的諸佛菩薩,又怎會像凡夫眾生一樣,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別賜富呢?當然不會。

  五、有人一定要上香怎麼辦?

  寺院是公共活動場所,一般會限制燒大香,加上節假日人流量多,燒大香稍為不慎就會灼傷他人,濃煙滾滾,不利環保,也易引起火患,如此,求福不成,反造無邊罪業。一定要燒大香的信眾,可將大香交給寺院管理人員,同意安排焚燒,焚燒時,寺院裡的法師也會為你們祈禱。

  六、上香禮佛應當許什麼樣的願?

  上香禮佛時應當心地清淨,果能一塵不染,獲福無邊。若要許願,當放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念頭,發利益社會、利益眾生之大心願,則功德無量。佛經上講“禮佛一拜,滅罪河沙;唸佛一聲,福增無量”是也。

  七、禮拜佛菩薩,上幾支香為宜?

  上三支香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上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誠心”。

  八、寺院裡供的佛菩薩很多,給每個佛、菩薩都要燒三支香嗎?

  不一定。一般在大雄寶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他各殿合掌禮拜,效果是一樣的。當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規定,根據寺院香爐分佈的情況自行決定,但每個香爐中不超過三支香為宜。

  九、把點燃的香拿在手上拜佛正確嗎?

  不正確。把香點燃後應插在香爐中間,第一支香插在中間,心中默唸:供養佛,覺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邊,心中默唸:供養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邊,心中默唸:供養僧,淨而不染。上完香後,應對佛像,肅立合掌,恭敬禮佛。現在有人將一把香點燃以後拿在手上拜佛,既可能引起火患,燒傷他人或自己,也容易燒壞拜墊和器物,更造成濃煙滾滾,汙染環境,危害健康,實在是不文明不如法。

  十、什麼方法供養佛菩薩功德最大?

  佛經上說:“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第一。”所謂法供養就是佛經上的教導,如理如法受持誦讀,自行化他,為人演說。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處世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蒙古族人的信仰習俗

  崇拜天地

  蒙古崇拜天地族對天地十分崇拜,喻天地為父母。以為天是偉大而神聖不可侵犯的,它支配著世間的一切。大地哺育萬物,是萬物生長之源。因此,在一些重大活動乃至日常生活中,對天地很崇敬,如熬好奶子,首先向天地潑灑敬祭;喝酒時,用無名指蘸酒,朝天地彈灑後,才能自飲;吃咒發誓時,向天地表明心意等等。如遇乾旱無雨或人畜疾病流行,要祭祀天地,請求天地保佑,開恩賜福。

  祭山神

  蒙古族以為山有山神,掌管一個地區的風雨和福禍。在蒙古族地區,高山的山尖和牙豁立有峨博,每年定時舉行祭祀峨博的儀式,祈求山神保佑人畜兩旺,水草豐盛。

  祭海神

  蒙古語稱海為 爾迪尼達賴 ,意為世界上最大的神聖之物。以為大海是無比純潔的,不能往海里倒髒水,扔髒東西,也不能亂動海水或打撈海生物。他們認為海里有海王,海王神通廣大,掌管著海水的漲落,假若不慎惹怒海王,就會給人們帶來極大的災難。所以,人們對海進行祭祀。

  火神祟拜

  火有神靈的概念存在於青海蒙古族中,他們以為火有驅逐邪惡之功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在傳統觀念裡,它也是一家之主 灶神的化身,主一家之興衰。平時在飲酒或吃肉時,向火中點撒一些,以敬火神。過年時專門設供品敬祭。分家另過的夫妻回父母家時,妻子首先向灶神叩拜。禁忌往火裡倒水、用刀子等尖硬物捅火。

  發誓

  解放前,蒙古族地區流行的一種審判方法。即設壇供佛,被告人向佛發誓,駁辯指控,即可認定無罪。 發誓 是古代民族生活習慣的殘餘,當時的人們相信語言有魔力,承認並相信萬物都有它主宰的神,都有靈魂,所以它適應於當時的社會。人們在結交、結拜、結盟、約會、約定某個事時都要發誓,並且把發誓看作是一種神聖的舉動,不得反悔,若有失誓言者,他將會遭到社會輿論的譴責,使他在人面前抬不起頭來。

  拜神佛

  蒙古族是信仰藏傳佛教的民族,對宗教領袖和活佛,特別尊敬和崇拜。老人們認為人間最偉大、最值得尊敬的人,便是宗教領袖和活佛;活佛天生就有超人的智慧、豐富的知識、出眾的才華,知道現在,還能知道過去和未來,是人間最萬能的人。如果平民能受到他們的摩頂,就會得到幸福和平安。因此,老人們克服一切困難到活佛所住的地方頂禮膜拜,向佛爺虔誠地敬獻出一切珍貴的東西。

  搏齊

  蒙古族最早時,信仰原始宗 薩滿教。主持教儀的人,蒙古語稱為 博 或者 博齊 ,意為男巫。據說蒙古族最早期的法師是由女人充當的,稱其為 薩瑪幹 。現代蒙古語詞彙中 薩瑪幹 一詞的意思是指老年婦女。 博齊 和 薩瑪幹 有專門的法器和法衣。平常為人 驅邪治病 ,其方式是,口唸咒語,手舞足蹈,裝出鬼神附身的樣子。蒙古族薩滿教巫師所念的咒語,在長期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得到進一步完善和補充,最後發展成為蒙古族獨特的文學藝術形式一一蒙古族民間祝讚詞。


奧地利禮儀、信仰

  禮節禮儀   奧地利人在官方場合與客人相見時,一般慣以握手為禮。女人與男賓相見時,也慣施屈膝禮,同時還禮貌地將右手伸向對方,以使對方回敬吻手禮。   一般禮儀   奧地利人喜歡他們自己的特性和成就得到承認。切勿把奧地利人叫作德國人。他們雖然講同一種語言,但奧地利人和德國人各自有其獨特的習俗和價值觀念。   ...

流行在黑龍江的信仰習俗:送燈

  流行在黑龍江一帶的信仰習俗。在元宵節時,家家都做面燈,而燈形如碗盞,俗稱燈碗。用玉米麵做成的叫金燈,用白麵做成的叫銀燈,用蕎麥麵做成的叫鐵燈,做成型後上鍋蒸熟後,插上用棉絮纏裹的蘆葦做成的燈芯,面燈碗裡倒滿燈油,面燈就算做成了。然後依次把這些面燈送到祖宗板上、天地板上、皂王板上,送到倉庫、牛馬圈、井臺、碾 ...

正確認識民間信仰

   在中山市,民間小廟隨處可見。   近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的大地上經歷了一次次疾風暴雨式的“破除迷信”活動和運動,民間信仰因此受到打擊和摧殘。這主要是受18世紀以來的西方啟蒙理性的影響,“迷信”和“淫祀”(拜鬼拜神、祈福禳災等功利性很明確的宗教行為)受到全社會的抵制與清除。在人們的眼中,民間信仰具有“無建 ...

黎族的宗教信仰

  中國黎族固有的宗教。該族約81.7萬人(1982),大多聚居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20世紀30年代前後,大部地區已進入封建社會,宗教信仰雖受漢族的影響,但本民族固有的宗教,仍居主要地位。   鬼神崇拜 黎族宗教的一種主要內容。鬼神種類繁多,敬畏特甚。   1、山鬼。黎族認為山林中的飛禽走獸都受山鬼管轄,獵人 ...

中國民間信仰:"泰山石敢當"與山東人的精神

  山東自古英雄豪傑,數不勝數。其中,有一個形象卻是貫穿古今,不僅流淌著齊魯文化源於山水、繫於山水的血脈,也代表了山東人溫柔敦厚、豪爽正直的典型特質,更展現出山東精神歷久彌新、推陳出新的演變。這個形象便是“泰山石敢當”。   五嶽之尊與靈石崇拜   在山東,在東北三省,或在滇黔巴蜀,乃至歐洲美國,只要華人所至 ...

中國民間信仰:城隍是個什麼神

  筆者在媒體上看到的報道,大多采用了城隍神源自水庸的說法,甚至有人調侃地說,廣州人有“水鬼升城隍”一說。   這種說法倒不是近年專家所獨創,遠在唐朝,便有一位叫呂述的人提出這一說法。到了明朝又有兩位學者沿襲這一說法,王崇簡和孫承澤二人甚至把城隍上溯到堯帝的時代,他們認為墉字與隍字同義,因此,水墉跟城隍是指稱 ...

箭神--藏族的民間信仰

  其一雙重環紋生命箭,是男子的象徵,新郎的箭;另一金箭代表父親送給女兒的禮物。這種婚姻習俗中的箭崇拜一直沿襲到現在,在西藏或者在康區、安多,婚禮上還可以見到它,或者送新娘到新郎家去時衣襟上掛一支箭;或是繫有哈達、小鏡、綠松石等物的彩箭。甘肅南部白龍江中上游沿岸藏族的結婚儀式中至今還儲存較完整的箭崇拜習俗: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