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佛教文化故事:佛陀本生故事一二則

佛教文化故事:佛陀本生故事一二則

  佛教文化為你帶來:佛陀本生故事一二則。故事一七步蓮花,它是一個典故,指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一出生就獨立行走了七步,每一步地上都出現一朵蓮花。而故事二……跟隨小編繼續往下看吧!那麼,佛教文化將為你解答。

  故事一:釋迦牟尼的七步蓮花

  母親摩耶王后懷孕已滿10月,一日率眾宮女漫遊蘭毗尼花園。那時正是四月初旬,風和日麗,生機暢達。花園裡芳草萋萋,百花爭妍,行樹聳翠,蓮蕖送香,充滿吉祥喜慶的氣氛。

  遊歷花園一週後,摩耶王后在一棵無憂樹的綠蔭下休息。她見這無憂枝葉茂盛,柔軟低垂,樹上花果鮮麗,芬芳可愛,便舉手攀摘花果,於是,王子就生了下來。

  佛經上說,王子剛生下來就能說話,無人扶持即能行走。他身上發出光明,目光注射四方,舉足行了七步,每步地上都出現一朵蓮花,一時間,香風四散,花雨繽紛,仙樂和奏,諸天神人齊聲讚頌。地上也自然湧出二泉,一冷一暖香冽清淨。

  《大唐西域記》(646年成書)有記載,為釋尊誕生時,向四方行七步,舉右手而唱詠之偈句:“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今茲而往生分已盡”,意即‘吾為此世之最上者。

  淨飯王得子後,喜悅非常,替他取名悉達多,就是說他出時即有許多奇異祥端的意思。

  故事二:夢象受孕

  2500多年前,古印度境內諸國林立。其東北部恆河邊有個迦毗羅衛國,國王叫淨飯,王后一日,摩耶夫人在睡眠之際,夢見一頭白象騰空而來,從右肋進入自己身體,她頓時覺得體安快樂如服甘露,反視自身如日月光照。醒來後她就去見淨飯王,告訴他夢中之事。

  淨飯王立即召集大臣們詢問王后之夢是何預兆,一名婆羅門占卜者回答說:“此夢甚佳!王后已懷孕,必生王子,這王子是個千古聖人,定能光顯釋迦族”淨飯王聽後,不勝歡喜。

  摩耶夫人自夢白象受孕後,百病不染,身體十分健康[《雜寶藏經·卷第二》、《大莊嚴論經·卷第十四》載,釋迦牟尼前生曾為六牙白象]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的故事

  佛教是現如今的三大宗教之一,更是在世界各地有著許多的信徒,而佛教發展最為繁盛之一就是中國。釋迦牟尼佛則是佛教的創始人,你知道釋迦牟尼佛出家前有什麼故事嗎?

  那麼,本期佛教人物一起來了解吧!

  還想了解》》佛教中的西方三聖是誰

  佛陀時代,印度北部有十六國,基本上都是君主制。此外還有若干獨立或半獨立的小國,釋迦族統治的迦毗羅衛就是其中之一。它臣屬於憍薩羅國,位於今天尼泊爾境內,接近印度邊界。釋迦族從事以稻作為主的農業。當時釋迦族的政治體制,有學者認為是貴族共和制,即由少數統治者協商進行統治;另有學者認為釋迦族實行的是專制的少數寡頭政治。

  釋迦牟尼的父親淨飯王是釋迦族的首長之一;母親是摩耶夫人,她欲返回故鄉天臂城待產,在藍毗尼園產下佛陀。相對晚期的佛典編者對此新增戲劇性描寫:摩耶夫人懷孕前夢見白象入胎;她在藍毗尼園的無憂樹下,是站著生下佛陀的;阿含經更說佛是從摩耶右脅生出的;相士阿私陀聽聞太子出生,進宮預言太子將會成佛,而他等不到這一天,所以悲喜交加。

  摩耶夫人在他誕生七天後去世,他由淨飯王的續妃波闍波提撫育,生有一子名羅睺羅。在一部早期經典中,他自述青年時期生活奢侈,極盡聲色娛樂,有暖、涼、雨三時宮殿輪換居住。這是當時貴族階層無論武士或商人習以為常的奢侈情況。但他因深深困擾於生死問題而出家。

  佛陀29歲出家(或19歲、25歲)。他在某天中夜離城,行至阿那瑪河畔,剃去鬚髮並去除飾物。然後南行至當時印度新文化中心地摩竭陀國,這裡群集眾多新型思想家。據載他在首都王舍城託缽時引起了頻婆娑羅王的注意,國王勸他放棄出家並交給他一支軍隊,他拒絕了。剃髮和託缽是當時出家沙門的風尚,表示與婆羅門的對立。

  他從學阿羅陀迦蘭,達到“無所有處定”。阿羅陀希望他留下,但他因為不滿足於此而退出;又從學鬱陀蘭弗,達到更深的“非想非非想處定”,即泯“想”和“非想”的差別,住於“平等寂靜”的知見,感到心似乎與“不動的真理”合一。但這仍然無法解決問題,他還是離開了。

  釋迦牟尼苦行處是尼連禪河畔的優婁頻羅聚落。苦行流行於各個時代,主張折磨不淨的肉體而達到精神的解脫。透過六年的深入體驗,展開與苦行的正面對質,他把自己弄得形銷骨立,最終確認苦行無益並終止苦行。據載其他苦行者都感嘆他的堅毅,以為他將死去;而他也表示自己所經歷的苦行是空前絕後的,但仍無法達到覺悟與涅盤。

  他想起小時候在樹下達到初禪之事,認為這或許能幫助自己通往覺悟,但極瘦瘠的身體難以實現初禪。他在尼連禪河沐浴;接受了牧女蘇耶妲的乳糜之供。隨從的憍陳如等五人以為他放逸墮落而厭惡離去,這說明苦行在當時出家修行者中受到普遍崇敬。釋迦牟尼放棄苦行的事實,成為他後來表達佛教立場的開端,即佛教的教義不強迫人們去做極端的苦行實踐。

佛經故事:佛陀對難陀的開示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為自己所遇到的疑惑糾結不已,這時候其實就需要他人的幫助和解惑了,而在佛教中就非常多這樣的例子,佛教的哲學是非常的具有道理的,想要明白其中的智慧,也是需要自己去動腦思考的,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說。

  難陀是舍衛國城裡一位富翁的獨生子,富翁擁有無數的財產。難陀聰穎絕倫的智慧,躺在床上聽人講解經書,就能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他非常怠惰不振,喜歡賴在床上睡覺,別說下床走走,就算起身坐一會兒也不肯。

  富翁看著兒子這麼善解經論的道理,便邀請外道六師如富蘭那這些人來家裡教導難陀。在一頓豐盛美味的宴席之後,富翁便對富蘭那等人說明自己唯一的兒子的情形,希望他們能調教這位生性怠惰的兒子;於是,幾位外道師就隨著富翁一起來到難陀的房間,沒想到難陀躺在床上理都不理。富翁看著兒子這麼不受教,苦惱地以手托住雙頰,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候是釋迦牟尼佛化導眾生的時代,佛陀經常不分晝夜觀察眾生,只要發現有苦難的眾生,便慈悲前往為其宣說佛法,使能心開意解,遠離煩惱與痛苦。此時佛陀遙見富翁正為孩子憂愁不已,便和比丘們一起來到富翁的家裡。說也奇怪,難陀一見到佛陀,便立刻起身為佛陀鋪設坐具,並至誠恭敬地頂禮佛陀。於是,佛陀為難陀開示種種法要,並且呵責他賴床、貪睡,又怠惰不振的種種過失。因為難陀非常尊敬、相信佛陀,因此對自己過去的惡習深深自責,並生起慚愧懺悔的心。

  最後,佛陀贈予難陀一根檀杖,並且告訴他:“你今後如果能夠勤奮,那麼你只要稍稍用心扣打這檀杖,它便會發出美妙的樂聲,樂聲結束後便能看見地底下所埋藏的一切寶物。”難陀聽了佛陀的話,立刻試著扣擊這根檀杖,果然聽見了美妙的樂聲,也看到了地底下所埋藏的寶物,歡喜得不得了,便在心裡想著:“我現在不過是稍微努力一下,竟然能獲得這麼多好處,如果以後更勤勞,一定會獲得無上的大利益。”

  從這刻起,難陀一改賴床好睡的個性,他甚至邀約眾人一起去大海採集寶物,每次都平平安安地滿載而歸。更以種種飲食供養佛陀及諸比丘。佛陀因而再度為難陀宣說種種佛法的道理,難陀聽得法喜充滿、心開意解,立即五體投地禮拜佛陀,並且發大誓願:“願以此供養善根功德,作未來世迷愚痴暗眾生之眼目;無歸依者,為作歸依;無救護者,為作救護;無解脫者,令得解脫;無安隱者,令得安隱;未涅盤者,令證涅盤。”難陀發完弘願後,佛陀聽了微微一笑,口中並放出五色祥光。

  這時隨侍在側的阿難尊者看見佛陀微笑,恭敬請問:“如來尊貴莊重,一向不隨意笑,現在是什麼因緣讓佛陀微笑呢?”佛陀問阿難:“你可有看見懶惰的難陀入海採集寶物、滿載而歸,還以飲食供養佛及眾僧?”阿難回答:“是的,看見了。”佛陀繼續說:“難陀再經過三阿僧只劫的未來世中,就能成佛,佛號精進力,將會度化無量的眾生,我因此微笑啊!”在座的僧眾聽聞佛陀此番開示,都明瞭精進的重要性,個個歡喜,依教奉行。


什麼叫故事

  本生故事是記錄佛陀還未成佛時的前生故事。   基本內容:   本生故事,是記錄佛陀還未成佛(菩薩)的前生故事。是九分教和十二分教之一。 《佛地經論》:“先世相應所有餘事。名為本事。先世所受生類差別名為本生。” 《成實論》卷一說:“闍陀伽者,因現在事說過去事。”。有些故事散見於各類巴利文經典中。敦煌石窟刻有 ...

生肖猴的文化含義望猴

  “猴”本來就是“候”也同“侯”    “候”的原義為“伺望,觀察”,是猴性機靈聰明的一種表現。古人說,猴,候也;見人設食伏機,則憑高四望,善於候者也。也就是說,猿猴生性聰明警覺,善於識別獵手的誘餌,發現食物並不輕易去取,觀望探察甚久,感到確實沒有埋伏方才行動。    “侯”,是對美猴的稱讚,引申為一種美。 ...

佛教文化典藏三藏十二部經有哪些

  佛經,分為經、律、論三藏,這是按照其所載內容來分的,這是一種最基本的分類,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分類。那麼,三藏十二部經指的又是什麼呢?都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佛經大全中去了解一下吧。   三藏:   何謂三藏?即是經藏、律藏、論藏,經詮定學,律詮戒學,論詮慧學。精通三藏,並能以三藏自利化他者, ...

佛教文化釋義佛塔的種類有哪些?

  對於佛教文化我們都曾或多或少的接觸過,所以對於它,我們既陌生又熟悉。佛塔就是佛教文化傳襲的一個媒介,它用料精良,結構巧妙,建造技藝高超,數量繁多,種類也是極為豐富。   那麼,本期佛教文化解析佛塔的種類有哪些。   還想了解》》佛塔的作用是什麼?   佛塔的造型起源於印度。根據佛教文獻記載,佛陀釋迦牟尼涅 ...

佛教文化解說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

  阿彌陀佛是佛教的一個術語,阿彌陀,意譯為無量壽,所以又稱作無量壽佛。無量壽經上上說到:“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佛教教徒和高僧口中所說的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呢?本期佛教文化帶你來看看。   阿彌陀佛(梵語Amitābha),又名無量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等。大乘經載,阿彌陀佛在過去久遠劫時曾立大願,建立 ...

佛教文化解讀南傳佛教特點有哪些

  佛教是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對於佛教中國人都一定不陌生的,在內陸信奉最多的宗教當屬佛教了,佛教也有著北傳南傳之分,你知道南傳佛教特點有哪些嗎?   那麼,本期佛教文化一起了解吧!   南傳上座部佛教使用巴利文律、經、論三藏。“巴利”直譯為“線”、“行”、“秩序”,意思是“本文”。南傳佛教認為巴利語就是佛陀 ...

佛教文化釋義業障是什麼意思?

  “你須用心了還業障;功成後,超越凡龍,還你個金身正果。”每個人的存在都一定有著需要償還的恩恩怨怨,前世的因來世的果,業障同樣也是需要償還的。   那麼,本期佛教文化了解業障是什麼意思。   還想了解》》大乘佛教八大菩薩   佛教語,謂妨礙修行正果的罪業,比喻人的罪孽。南朝梁慧皎《高僧傳·譯經中·曇無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