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侗戲

侗戲

  侗戲相傳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師吳文彩創制而成,他在侗族長篇說唱敘事歌的基礎上,以漢族傳書《二度梅》為藍本,編出了第一部侗戲《梅良玉》。

  侗戲是受漢族戲曲的啟發而產生的,並在其發展過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戲、祁陽戲、貴州花燈戲等地方戲的影響。

  主要伴奏樂器有二胡、牛腿琴、琵琶等。傳統劇目約有五十種以上,如《梅良玉》、《毛洪玉英》、《劉知遠》、《江女萬良》、《珠郎娘妹》等。

侗鄉文化一精品――侗戲

  侗戲是侗族的唯一劇種。通道侗戲是從廣西三江流傳進來的,主要流傳在境內的西南部。侗戲以侗語演唱,戲師們用生動的、有韻律的侗族語言進行加工提高編排成戲,因此侗戲中的所有道白都帶有韻律,念起來順口,聽起來動聽。侗戲表演藝術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侗族歌舞,如“哆耶舞”等;二是從生活和勞動中抽煉,如男女

  角的臺步、紡紗、插田等;三是吸收外來劇的表演程式,如整裝、走馬、水袖等。

   侗戲劇目很多,內容來源很廣。一是侗族民間故事改編,如《珠郎娘美》、《榴美》、《秀銀吉妹》等;二是根據漢族故事改編成侗戲,如《陳世美》、《梅良玉》、《李旦鳳姣》等;三是利用其他地方劇本改編成侗戲;四是從生活中提煉創作新的侗戲劇本等。

  侗戲音樂清新質樸、優美流暢、民族特色濃。唱腔音樂主要有“平調”、“悲調”、“尾聲”,根據劇情的需要還採用琵琶調、小歌調、哆耶調等。

  今通道縣侗戲文化更豐富多彩、一些村寨組成業餘文藝隊,一些戲劇已製成光碟片,在家裡就可看。通道縣大市場附近一些影碟店,天天有群侗人圍在看侗戲,侗戲新增侗人生活趣味!現很多已配上漢語翻譯,人人都可欣賞。

  現市場上主要光碟片侗戲有:《白玉香》、《秀銀吉妹》《善郎娥?》、《鐵郎茶妹》、《糊塗盆》、《戊梁情》、《梅良玉》、《侗寨歡歌》、《毛紅玉英》、《陳世美》、《秦娘?》、《春草闖堂》、《二郎?倫》、《蛇郎》、《李旦》、《劉?》、《劉海砍樵》、《張古董借妻》、《美醜鴦鴦》、《團圓之夜》、《萬元戶》、《三看親》、《算命紫金盃》、《三嬸劉玉娘》、《半邊糠》、《鴻羅章》、《梁祝》、《秦香蓮》、《妯娌鬧堂》、《郎耶結親》、《報喜》、《逃婚記》、《生死牌》、《媒公嫁妻》等等。

人民喜聞樂見的民族劇種:侗戲

  侗戲是我們國家級的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專案,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民間的一種戲劇藝術之一。侗戲也是侗族人民在長時間生活實踐當中創造出來的精神財富。那麼,大家對於侗族的東西是否有所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侗戲是我國民間戲曲中的戲種之一,是侗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創造並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它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多流行在貴州省的黎平、從江、榕江,湖南省的通道,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三江、龍勝等縣的侗族村寨。

  侗戲的發展源遠流長,經歷人民群眾集體創作、集體傳播、不斷得到加工、改造,古樸而不單調,抒情而不低劣。民族民間特色鮮明,有深厚的群眾基礎並尚在發展之中,其內容豐富多彩,形式清新活潑,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從學術上看,它是有發展前途的民族民間劇種之一。

  侗戲的主要劇目

  侗戲流傳的劇目較多,來源也比較廣。侗族廣為流傳的琵琶歌、民間故事和漢族故事都是改編侗戲的素材。漢族戲曲劇目也經常被改編和移植成侗戲。根據侗族民間傳說故事改編的劇目有《珠朗娘美》、《劉美》、《金俊與娘瑞》等;根據漢族故事改編的劇目有《陳世美》、《梁祝姻緣》等;歷史故事劇有《吳勉王》、《李萬當》等;移植漢族戲曲的劇目有《生死牌》、《十五貫》、《白毛女》等;創作的現代劇目有《團圓》、《二十天》、《一個南瓜》、《楊娃》、《好外孫》等。這些劇目故事情節與其它劇種的劇本大致相同,但基本的結構與格式卻按侗戲的特點編寫。侗戲劇本詞句生動,韻律嚴格,講究尾韻、腰韻、連環韻,一齣戲,也就是一首敘事長詩。與其它劇種比較,侗戲在這方面別具一格。

  通道侗族自治縣侗戲協會成立

  通道侗族自治縣侗戲協會經長期籌劃,精心準備,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援下於2013年10月31日成立。通道縣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是侗族文化遺產儲存最為真實完整的區域之一,境內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縣委、縣政府歷來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並取得了顯著成績。侗戲協會的成立是侗戲保護、研究、傳承、創新程序中的一件大事、一件好事,更是一件喜事,它的成立必將對侗戲的保護傳承、研究創新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對弘揚侗文化、宣傳侗文化、提升侗文化產生積極影響,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和工作意義。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侗戲劇目已發展到多個。它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波及到了黔、湘、桂、鄂等整個侗族地區,並且十分活躍在民間,茅貢乃至整個侗族地區形成了“少兒學戲,青年唱戲,老人看戲”的濃厚氛圍,引起了國際及國內有關專家學者的關注。


侗族文化:的藝術特點

  侗族文化是中國民族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多姿多彩的特色文化,向人們展現了一個民族勃勃生機的活力,更向世界展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生生不息,源遠流長。中國戲劇有著很漫長的歷史,在古代就非常興盛,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侗族體會侗族戲劇的藝術特色。   角色分類   侗戲角色雖有生、巳之分,但並未形成定型的行當,一般是根 ...

源遠流長的藝術特點

  侗戲是產生於嘉慶年間的一種民族戲種,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經過長時間的保護和傳承,侗戲現如今也已經是我們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專案了。那麼,大家對於侗戲瞭解有多少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角色分類   侗戲角色雖有生、巳之分,但並未形成定型的行當,一 ...

年節日來源和習俗

  “侗年”,是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也是經過政府有關部門認可的民族節日之一,時間在每年的農曆“冬至”前後。“侗年”,侗語是“吃冬”的意思,有的地方也叫“過侗年”。   “侗年”的來歷,目前學界認識不一,民間也有多種解釋。比較科學的說法是與農曆的“冬至”節有關。“冬至”是我國農曆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古代人們把 ...

新唱--新版射鵰顛覆星座性格(組圖)

  粉言粉語:武俠的世界永遠都充滿了致命的誘惑力。影視圈更是對拍攝武俠劇到了樂此不疲的地步。其中,當屬我們的金庸大師人氣最高。他老人家的著作已經被翻拍到快要爛掉的地步,而且這種反覆重拍的風潮似乎沒有歇止的意向。如今,號稱06年青春偶像版的《射鵰英雄傳》又朝我們走來,熟悉的角色,新的扮演者,到底帶給我們哪些看點 ...

夢人生:青陽腔

     2012年7月隨攝製組抵達九江湖口縣,繼續探尋茶葉之路。沒想到竟有意外驚喜,有幸拜師學唱了一回青陽腔,足足過了把“戲”癮。      青陽腔是在明代嘉靖年間因弋陽腔流入安徽青陽後,與當地流傳的戲曲聲腔、民間音樂等結合而成,後進入九江湖口流傳至今。2006年,青陽腔正式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 ...

四平

  四平戲又名四評戲、四坪戲、四棚戲、四蓬戲,系由明代中葉流行的四大聲腔之一的弋陽腔演變而來,嘉靖年間盛行於徽州(安徽省歙縣)一帶,明末清初傳入閩東北大山深處的政和,在政和縣楊源鄉及屏南縣龍潭鄉以歷史原貌完整地延續至今。   四平戲的傳統劇目有《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記》、《殺狗記》、《琵琶記》、《蘇 ...

黔東北土家族的儺堂文化

  黔東北土家族的儺堂戲是獨具特色的,它屬於儺戲,是中國大地上眾多儺戲中的一分支,它與彝族的變人戲(又名撮泰吉)、師公戲、師道戲、壇燈戲、地戲等等有區別,當然與儺、儺儀及儺戲有必然聯絡。但是儺堂戲不能等同於儺戲,倘若如此,我們就不用討論了。儺堂戲是土家人在堂屋或擺手堂中(今天發展到院壩或庭院中表演)所進行的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