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侯金亮:誰澆滅了農民工子女的理想?

侯金亮:誰澆滅了農民工子女的理想?

  為了避免200多名孩子失學,航天工程師燕兆時辭職,成了一所瀕臨解散的打工子弟學校校長。他問五年級的孩子長大後的理想,他們的回答是“啤酒推銷員”、“保鏢”和“清潔工”。燕兆時說,他們和城市的孩子原本沒有不同,但是由於所處環境,他們不敢想。

  毋庸置疑,清潔工、推銷員等這些職業,是社會所需要的,選擇這類職業,本無可厚非。但,這些孩子樸實的回答讓我們感到心酸。問及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時,他們回答是“科學家、藝術家、舞蹈家”,五年級的孩子只是大了幾歲,懂事了些,竟早早地屈從於現實,折斷了夢想的翅膀。

  儘管他們處在一個可以暢想未來,自由憧憬的年齡,殘酷的現實卻無形中給他們設定了一個框架,使他們保守、封閉,失去了對未來的想象。小學生的夢想往往源於父母的期望和對社會生活的感知。弱勢群體子女過早地熄滅了夢想,與他們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

  這個打工子弟的學校,若不是燕兆時的及時挽救,可能只有解散的命運。他們生活在倉庫改成的教室裡,環境簡陋;老師也是義務的,不固定。這些孩子像他們的父母一樣,處於一種不穩定中,學習的機會難以保障。

  全校360名學生中,有60名交不起學費,而在物價高漲的時下,學費、書本費、伙食費加起來只不過850元,其中所揭示出的是弱勢群體不容樂觀的生存境遇。據中國教育學會農村教育分會理事長韓清林透露,“全國小學生輟學率逐年回升,輟學主體已經遷移到小學一二年級”。輟學主體的變化折射出,愈來愈多的弱勢群體放棄了,希冀子女借讀書改變命運的想法。

  戶籍鴻溝、教育體制不公、上升通道的阻塞等,消減著農民工對城市生活的信心,缺少對未來生活的安全感。讀書的投入產出比不盡如人意,被一些農民工父母認為是遙不可及的奢望,囿於對生活現實的體察,他們傾向於接受這種命運。

  曾有媒體報道,有些農民工將子女送到打工子弟學校,僅為暫時託管,以方便自己打工。弱勢群體的種種生存狀況,詮釋了緣何打工子弟學校只能重複製造“農二代”。讀書的地方都不能保障,不算高的學費成為一種負擔,這些足以將他們從想象的慾望中逼退,蜷縮在一個安分的窪地裡,喪失了想象的勇氣。

  農民工本身的生活狀態和思想狀態,潛移默化地影響,甚至決定著著子女的理想,乃至未來。但這種職業的代際傳遞,不是一個好兆頭,是催生社會階層固化、僵化、板結化的誘因,不利於社會的長遠發展。

  燕兆時說,“我要讓他們相信,他們都是小天鵝!”喚醒他們的天鵝夢想,或許不難。但最重要的是,重塑公平正義,疏浚社會上升渠道,改善底層弱勢群體的生存生態,讓他們看到希望,敢於去突破,看到個體的努力是有意義的。唯此,才能打碎命運的枷鎖,給這些孩子們接上斷掉的理想之翼,自由飛翔。

侯金亮:“屌絲”上了《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也與時俱進

  分配焦慮、環境恐慌,拼爹時代、屌絲心態,極端事件、群體抗議,百姓、社會、市場、政府的關係進入“敏感期”。人民群眾不僅要福利的拓展,也要公平的過程;不僅要權利的保障,也要權力的透明。(《人民日報》)

  “屌絲”,是近來網路出鏡率最高的熱詞,這次竟然上了極具權威的《人民日報》,這的確是一個 值得關注的資訊。在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報》的頭版主標題“江蘇給力文化強省”,將網路熱詞“給力”放到了標題中,曾一度引起關注。而這次 “屌絲”進《人民日報》意義更加不同。

  在現實的語境下,雖然“屌絲”已經在網路上變得稀鬆平常,也是一個相當口語化的詞彙,但一直被絕大部分紙媒排除在外。在一些人眼裡“屌絲”難登大雅之堂,不允許報紙上出現類似的網路熱詞,所以,在很多報紙上我們是看不到這個詞。

  然而,就當這個“屌絲”被一些媒體領導視為禁忌時,這個詞竟然出現在了中央黨報上,且出現在了十八大特刊中。按照一般的報紙出版流程,尤其這麼權威的中央媒體,能讓“屌絲”見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釋放了積極的資訊。

  “屌絲”被一些人所不屑,但在這個人人自稱“屌絲”的時代,這個詞的背後涵蓋了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的聲音忽略,他們的訴求更不能無視。與其像鴕鳥一樣迴避,不如坦然地接受。其實,“屌絲”不僅僅是個流行詞,更不單單是一個用來自嘲的詞,而是一種社會心態的折射。

  正如網友所說,“‘屌絲’一詞被採用證明,說明這一時髦又無奈的名詞真正代表了一種社會心態和社會身份。正視現實,不迴避、不保守、不懈怠,光明前景近而可期。”一個積極的開放的社會才會有希望、有生機、有動力、有前途。

  歷經30多年的改革與發展,中國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國際地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可同時,恰如《人民日報》的文章中所說,中國將走在“關鍵路口”,面臨比經濟轉型更具挑戰的社會轉型。

  以往關注主要關注GDP總量的排名、進出口量的增長、政府投資的多少等,這些宏大敘事,對轉型期的社會心態以及個體的權利與尊嚴重視不夠,而今在這個社會觀念激盪的時代,有充分的理由重視和培育積極的社會心態。

  《人民日報》曾發表文章《執政者要在喧囂中傾聽沉默的聲音》稱,要“打撈”沉默的聲音,關注 弱勢群體。今天,在這個網路興起的時代,權威媒體能夠接納網路熱詞,本身就是一種“打撈”,至少所呈現出來的是一種積極的態度。我們有理由對此樂觀,更期 待社會能夠有一個自信的未來。

侯金亮:不要十萬年薪也要去當環衛工

   11月26日,一度引起熱議的哈爾濱招聘事業編環衛工人,進行了面試資格的現場確認。在確認現場,很多考生都表示,自己就是被事業編制和這份工作的穩定性所吸引,其中一位28歲小夥捨棄10萬年薪要當環衛工。

  據稱這次公開招聘環衛工,457個招聘崗位引來11539個報名者,其中有29位碩士研究生學歷。有媒體發表評論稱:“哥考的不是環衛工,考的是事業編制”。有網友甚至將2014年國家公務員招考“報名熱”與編制一起熱議。

  顯然,環衛工與有編制的環衛工,並非一個概念。眾所周知,現在絕大部分一線的環衛工人,都是聘用的臨時工,他們工資微薄,乾的卻是最辛苦的工作。而且,還不穩定,各種苛刻的考核標準,或會讓他們隨時丟了飯碗。

  而有編制的環衛工,即使不是管理崗位,按現在的規則,工作的安排也會比沒有編制的好得多,當然,還有著不菲的工資,優厚的待遇,而最大的優勢,就是“穩定性”,換言之,就是“鐵飯碗”,既旱澇保收,又只進不出,一進入“編制”,幾乎就是“終身制”。

  因此,“體制外”的單位幾乎無法與之相比,比如儘管有10萬年薪,但且不說並不那麼好拿,而且還可能需要付出不可預測的風險成本,而未來的預期,更誰也說不準。當然,如此優勝劣汰的機制,在強化員工競爭和進取的意識的同時,也創造了一個實現員工價值的平臺。也因此,真正有志於事業者,依然會選擇到“體制外”去追求自己的事業。

  反過來說,事業單位憑藉著“編制”,說白了不過是舊體制惰性的誘惑力而“炙手可熱”,但因為這種體制惰性,也必然成為養懶人的體制,因此,對此趨之若鶩的,不過是那些甘於守著編制過安穩日子的平庸者。而這也讓事業單位無論人員素質還是工作效率和質量的低下,陷於惡性迴圈之中。

  也因此,根據2011年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我國事業單位將進行全面改革,傳統觀念中的事業單位“鐵飯碗”將被徹底打破。而現在“編制”仍有著那麼大的吸引力,正表明打破這隻“鐵飯碗”,必須加快步伐。

  實際上,現在不少地方開始進行的事業單位改革,已經讓“鐵飯碗”不再“鐵”,比如實行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以崗定薪、合同管理,嚴格的考核機制和辭退制度,無疑加大了“飯碗風險”,而對於這樣的“飯碗”,如果還有人願意放棄10萬年薪來“端”,那麼,就不失為一件真正令人高興的事。


“不貪就是另類”敲響反腐警鐘

   過去兩年間,河南許昌東城區拆遷部門60餘人相繼被批捕、起訴,加上數人潛逃,東城徵地辦全軍覆沒。涉案人員以拆遷之名“團購”了當地拆遷事務,貪汙、受賄金額動輒數百上千萬元。涉案人員說,“進了這個圈子,不貪就成了另類,不貪就得受排擠,不想貪也得貪。”   貪腐數額巨大、涉案人員眾多較為罕見,難怪被戲稱為“組團 ...

拳頭與菜刀只能讓社會更暴戾

   在經歷了成都的“禁言風波”和北京被掌摑、扔菜刀之後,知名足球評論員、作家李承鵬在深圳中心書城籤售新書時,再次被罵漢奸。籤售現場,還一度引起了混亂。   某人說過,“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被廣為流傳的話,本該成為人人所信奉的社會共識。而今卻是,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我還要用菜刀和拳 ...

一分錢的價值

  重慶市慈善總會竟然收到了1分錢的捐款,這到底是惡作劇,還是對慈善總會誠信的一次試探?我們不得而知。   勿以善小而不為,小時候的兒歌中,還有一句“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手裡面”,而今,將一分錢捐給慈善總會,反倒被懷疑是“惡作劇”,工作人員竟還打電話調查。   慈善總會作為官辦慈善機構,理應起 ...

年青人與“犬儒主義”

     “犬儒化”的年青人   近日,某機構對全國5138名高校青年教師的問卷調查顯示,逾七成有政治參與意願,其中的九成多在網路熱點公共事件中更願扮演“看客”角色,知識分子濟世情懷中,摻雜了較多的“畏言”與“犬儒”心理。   過慣了世俗生活的人,對這項調查的結果並不感到意外,但著實讓人深省。現今的高校教師, ...

年輕人為何喜歡吹牛?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透過題客網和民意中國網,對10208人進行的調查顯示,62.9%的受訪者認為當下愛吹牛的風氣在年輕人中嚴重,40.6%的人明確表示“反感”愛吹牛的年輕人。受訪者中,70後佔34.8%、80後佔38.8%。   各種場合,總有人熱衷於賣弄自己的人脈,拔高自己的收入,顯擺自己的背景 ...

怎能拿學生當“炮灰”

     不讓學生髮論文的李衛東教授   李衛東是南開大學教授,因為他阻止自己的博士生髮表論文,反抗教育體制,引起輿論的關注。李衛東一向對發表論文與學位掛鉤深表反感,他曾說:“需要改變的不是我,而是這個制度本身。”但他這麼做是以學生的前途為代價的。他的學生雖然畢業,卻無緣學位。   在我們的觀念中,一個人與體 ...

農民不是城市化的犧牲品

  博鰲亞洲論壇創始人之一的龍永圖說,進城農民特別是他們的子女已經不願意回到農村去種田,但他們留在城市中又不能得到平等的待遇,他們對這個社會的心態會成為“定時炸彈”,所以城鎮化寧可搞慢一些,也要解決這些問題。   在如火如荼的城鎮化程序中,農民工是一股不可替代的力量,他們是城鎮化的重要參與者,他們的汗水滴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