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侯金亮:農民不是城市化的犧牲品

侯金亮:農民不是城市化的犧牲品

  博鰲亞洲論壇創始人之一的龍永圖說,進城農民特別是他們的子女已經不願意回到農村去種田,但他們留在城市中又不能得到平等的待遇,他們對這個社會的心態會成為“定時炸彈”,所以城鎮化寧可搞慢一些,也要解決這些問題。

  在如火如荼的城鎮化程序中,農民工是一股不可替代的力量,他們是城鎮化的重要參與者,他們的汗水滴進了城市裡的每一棟高樓、每一座橋樑、每一條馬路……正是他們的辛勞才有了繁華的城市,才有了不斷推進的城鎮化和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

  他們距城市很近,卻又離城市很遠;他們是城鎮化的推手,又難以融入城市。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的異軍突起,他們的素質、技能、價值觀將不可避免地左右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事實上,他們的生存境遇並不理想,美麗的青春浸染了過多的苦悶。

  新生代們與老一代農民工不同。他們在受教育程度,對新事物的接受速度和對新思潮的接納方面遠 超上一代。網路有效地消減了新生代農民工和城市同齡人的鴻溝,他們更適應城市環境,在生活理念、消費觀、價值觀方面也更接近城市。對於他們而言,可能距離 偏遠的農村更遠,新生代中絕大多數沒有務農經歷、經驗和技巧,即便回到農村也難以像父輩那樣坦然地種田生活。

  調查顯示,超過八成新生代農民工不願回農村,但城市裡的高物價、高房租、高房價等,讓他們的 生存變得艱難。各式的“蘿蔔招聘”、走後門、關係戶等,扭曲了公平競爭的環境,除了在收入和就業上承受各種壓力,在社會保障、醫療、教育等方面,亦受到差 別對待,他們觸控不到夢想的溫度。

  他們嚮往城市繁華,憧憬城市生活,羨慕城市資源,但過低的收入和重重阻隔的政策藩籬,使他們感到無力和無奈。城市生活瀰漫著商業戾氣,刺激著消費慾望,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神話在城市裡不斷上演,過於骨感的現實撕裂著新生代農民工的城市夢想。

  曾有媒體報道,有些新生代農民工為買蘋果產品,不惜賣腎或從事特殊服務。面對殘酷的現實,不 公平的待遇和沒有安全感的生存環境,他們會產生一種巨大的心理落差,很容易心態失衡。全國有上億新生代農民工,都是上世紀80年代或90年代出生,正是對 人生,對未來充滿想象的時候,他們的心態對整個社會的發展會產生深刻的影響。

  本質上講,城市需要在社會保障、醫療、教育等方面做好接納的準備。倘若一味地只注重城鎮化的速度和GDP的增長,忽略了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塑造、社會上升渠道的疏浚等“軟環境”的建設,群體間的隔閡和誤解必然會加劇。

  飛速的城鎮化不能把忽略弱勢群體,應該讓他們看到改變命運的希望,否則,只顧“裸奔”的城鎮化只會衍生失控的情緒,成為龍永圖所說的“定時炸彈”,對社會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侯金亮:農民工日薪220元多不多?

   近日,網上盛傳一份民工工資表,內容顯示水泥工日薪220元,最高日薪是隊長的350元。這份工資表引發網友熱議,大湘網友“小小純潔”表示,“真心不是滋味。”也有網友表示,這是血汗錢、辛苦錢。

  工資表顯示,隊長的月工資上萬,班長上9000,月掙6600元的泥瓦工都稀鬆平常。國家統計局釋出的2011年平均工資主要資料顯示,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42452元。若單純看日工資,這份民工工資表,足以秒殺很多大學畢業生和白領。

  有網友稱,自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敗感,被民工逆襲成了純“屌絲”。最近一兩年,大學生收入不如農民工的論調,一直甚囂塵上。高不可攀的日薪讓一些人“羨慕嫉妒恨”,那麼,日薪220元到底多了還是少了?

  只是單向度地比較日薪,讓有些人感到農民工成為高收入群體,甚或有損公平正義。而實際上,單純比日薪極不合理。裝修行業既非壟斷部門,亦非高門檻行業,較為開放,日薪高的原因是供需不平衡,正如羅師傅所言,“現在的年輕人大多不願從事裝修工作,而每年都有一批年老的裝修師傅退休”。

  同時,很多年輕人,其中不乏高學歷,對環衛工、挑糞工等有事業編制的崗位趨之若鶩,工資也不過兩三千。年輕人的選擇指向,至少說明泥瓦工並不受他們青睞。泥瓦工屬於勞動高強度工種,並不是8小時工作制,可能連續工作10個小時或更多,幾乎沒有節假日,缺少基本社會保障,像候鳥一樣,跟著工作遷徙於各大城市間。

  相比於其他工作,類似泥瓦工這樣的工種,要承受更多的不確定性。“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崗位不穩定,權益難保障,文化生活貧乏,若換算成標準勞動時間,他們的收入恐怕遠低於工資表上的數字,工資表上顯示,他們一個月都基本工作30天。

  在一些國家,譬如美國,一個碼頭工人、管道工的收入比教授、公務員還高,但很少有人感到“不是滋味”。民工們的日薪相對高一點,實屬辛苦所得,合情合理,並未背離價值軌道,但背後對農民工日薪產生的分歧心態,反而更值得反思。

  很多人認為當泥瓦工又苦又累,很不體面,對這個職業退避三舍,以致這個行業人力短缺,而同時,農民工日薪相對稍微高了一點,又想當然地以為太不正常。如此只羨慕工資,不向往職業的心態,折射了一種焦慮,專心致志、任勞任怨、真抓實幹的人愈來愈少,內心浮躁,充滿偏見的人多了。尊重知識理應成為社會共識,可尊重出賣體力、賺辛苦錢的民工,同樣重要。

  一張民工工資表,揭開的是某些人對體力勞動者及其從事職業的固定成見。在很多發達國家,體力勞動者的收入,並不低於腦力勞動者,他們的職業也同樣被尊重和敬畏,公務員並不比環衛工更高尚。當然,這是建立在成熟的社會心態基礎之上的,反過來也映襯出,時下的社會心態需要擺正。

侯金亮:“不貪就是另類”敲響反腐警鐘

   過去兩年間,河南許昌東城區拆遷部門60餘人相繼被批捕、起訴,加上數人潛逃,東城徵地辦全軍覆沒。涉案人員以拆遷之名“團購”了當地拆遷事務,貪汙、受賄金額動輒數百上千萬元。涉案人員說,“進了這個圈子,不貪就成了另類,不貪就得受排擠,不想貪也得貪。”

  貪腐數額巨大、涉案人員眾多較為罕見,難怪被戲稱為“組團腐敗”。其所產生的貪腐力量讓人震驚。當地的徵地辦和動遷中心,都只是個科級單位,腐敗的氛圍下,就連算不上科員的小角色也“不得不”貪汙受賄800萬。

  此類小角色的貪腐能量之大,與處在的腐敗圈子息息相關。在這個典型案例中,負責拆遷的官員之間達成了彼此合作、互不干涉的“默契”,漸漸形成一個圈子。都在貪,一個人不貪就是另類,就可能被從圈子中剔除。若迎合這個圈子,與之苟合,則可以抱團腐敗,形成“合力”,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若非檢察官在辦案中的偶然發現,許昌市徵地拆遷領域貪腐系列案可能還在深度“潛水”,用辦案人員的話說,“這種組團腐敗的最大危害是具有隱蔽性,大家利益均沾,一起悶聲發大財,極難偵破。”變成利益共同體,相應的監督亦隨之失效。

  組團式腐敗的破壞力是驚人的,對社會的危害是顯著的,一個群體相互掩護,相互支援,在人性的貪婪與利益的驅使下,形成一個牢固的腐敗利益鏈,不僅勢力強大,且難以徹底剷除,肅清成本極高。

  不同於個體腐敗,組團腐敗更能釋放人性的惡,一些官員甚至普通科員,融入圈子後藉助群體力量,更加膽大妄為,溝壑難填。許昌東城區的組團腐敗本身即是例證,有的涉案人員毫無半點官職,貪腐手筆動輒數百萬,背後若無龐大的“腐敗合力”支撐。

  組團腐敗的強大腐蝕性不言而喻,容易讓人產生僥倖心理:大家都在腐敗,即便出了事也是一起扛。一種腐敗的從眾心理油然而生,以致產生了這樣的腐敗景觀,“整個單位的人只要在職權範圍內,每件事都想法搞些錢,不搞錢就不正常了。”有了腐敗圈子的“壯膽”,貪汙、受賄反倒成一種理所當然的“正常”現象。

  一直以來,小偷反腐、情婦反腐到微博反腐,偶然性的因素在反腐中發揮著較為顯眼作用。但滯後的反腐手段,難以擔負起不斷升級的腐敗技術。有些腐敗官員堅持“辦不成事不收”等原則,手法隱秘先進,以致組團腐敗,釀成窩案。

  涉案人員大部分被繩之以法,固然大快人心。可組團腐敗所表顯露的問題不能忽略。徵地辦能夠“團購”拆遷業務,直接揭示出征地、拆遷制度設計的缺陷,為腐敗的產生預留了廣闊的空間。相應的監督,如財政、審計、紀檢監察等部門,形同虛設,監督環節的“組團失靈”,讓腐敗習慣性傳染,是催生組團腐敗產生的誘因。

  令人心驚的許昌東城區的群體性貪腐,再次凸顯不受限制的權力,難以抵禦利益的誘惑,而要祛除“法不責眾”的僥倖心理,重建法治威嚴,必須讓“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照進現實,監督應給力,但相應的“制度設計”亦應合理,不給貪腐留絲毫空隙。惟其如此,組團式腐敗才能真正消除。


靈隱寺為何容下星巴克?

     靈隱寺的星巴克   9月21日下午,上海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官方微博“星巴克江滬浙”釋出訊息:杭州靈隱門店將於明天開門迎客。訊息一出,網路一片沸騰,網友紛紛發表評論,有網友調侃星巴克“不僅入得皇城,還入得空門”。   星巴克傍上靈隱寺,剛要開門營業,旋即遭到了網友“狙擊”。佛門旁多了一個西方快餐文化的 ...

不要十萬年薪也要去當環衛工

   11月26日,一度引起熱議的哈爾濱招聘事業編環衛工人,進行了面試資格的現場確認。在確認現場,很多考生都表示,自己就是被事業編制和這份工作的穩定性所吸引,其中一位28歲小夥捨棄10萬年薪要當環衛工。   據稱這次公開招聘環衛工,457個招聘崗位引來11539個報名者,其中有29位碩士研究生學歷。有媒體發表 ...

拳頭與菜刀只能讓社會更暴戾

   在經歷了成都的“禁言風波”和北京被掌摑、扔菜刀之後,知名足球評論員、作家李承鵬在深圳中心書城籤售新書時,再次被罵漢奸。籤售現場,還一度引起了混亂。   某人說過,“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被廣為流傳的話,本該成為人人所信奉的社會共識。而今卻是,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我還要用菜刀和拳 ...

一分錢的價值

  重慶市慈善總會竟然收到了1分錢的捐款,這到底是惡作劇,還是對慈善總會誠信的一次試探?我們不得而知。   勿以善小而不為,小時候的兒歌中,還有一句“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手裡面”,而今,將一分錢捐給慈善總會,反倒被懷疑是“惡作劇”,工作人員竟還打電話調查。   慈善總會作為官辦慈善機構,理應起 ...

年青人與“犬儒主義”

     “犬儒化”的年青人   近日,某機構對全國5138名高校青年教師的問卷調查顯示,逾七成有政治參與意願,其中的九成多在網路熱點公共事件中更願扮演“看客”角色,知識分子濟世情懷中,摻雜了較多的“畏言”與“犬儒”心理。   過慣了世俗生活的人,對這項調查的結果並不感到意外,但著實讓人深省。現今的高校教師, ...

誰澆滅了農民工子女的理想?

  為了避免200多名孩子失學,航天工程師燕兆時辭職,成了一所瀕臨解散的打工子弟學校校長。他問五年級的孩子長大後的理想,他們的回答是“啤酒推銷員”、“保鏢”和“清潔工”。燕兆時說,他們和城市的孩子原本沒有不同,但是由於所處環境,他們不敢想。   毋庸置疑,清潔工、推銷員等這些職業,是社會所需要的,選擇這類職業 ...

年輕人為何喜歡吹牛?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透過題客網和民意中國網,對10208人進行的調查顯示,62.9%的受訪者認為當下愛吹牛的風氣在年輕人中嚴重,40.6%的人明確表示“反感”愛吹牛的年輕人。受訪者中,70後佔34.8%、80後佔38.8%。   各種場合,總有人熱衷於賣弄自己的人脈,拔高自己的收入,顯擺自己的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