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傳統民族習俗:潑水節
傣族傳統民族習俗:潑水節
水利萬物而不爭,在傣族文化中,水被賦予了清淨,聖潔的神奇色彩。傣族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是人們最重視的節日,人們相互潑水,代表著相互祝福的意思,也是青年男女相互示愛,傳播愛情的日子。這種文化習俗已經流傳上百年。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傣族傳統民族習俗:潑水節吧。
傣族潑水節的傳說:潑水節是傣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在這萬物爭春的佳節裡,傣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節日的盛裝趕大“擺”,舉行浴佛和互相潑水祝福。白天城鄉各地處處吉祥水花飛舞,笑語連天,一片歡騰,晚上村村寨寨唱傣戲,跳嘎秧舞,放孔明燈,徹夜不眠。
大潑三天,小潑七天。潑水節源於印度,是古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後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已數百年。
第一天為麥日,類似於農曆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清晨,虔誠的佛教徒沐浴更衣,在佛寺院中用沙灘成寶塔,圍坐在寶塔四周聽僧侶誦經佈道,祈禱豐年,然後全村寨的群眾各挑水一擔,潑在佛像身上,為佛洗塵。浴佛後,人們便從四面八方敲著鋩鑼,打著象腳鼓湧向街頭,洋溢著節日的歡聲笑語。
伴隨著“水、水、水”(傣語好的意思)的歡呼聲,把一盆盆聖潔的水潑向對方,以表示美好的祝願,可以消災除病,直至人人全身溼透。潑水節期間,還要賽龍舟、跳孔雀舞,青年男女趁過節“丟包”定情。到了夜晚,廣場上燃放起五顏六色的煙花,大家圍著熊熊的篝火,載歌載舞,歡鬧通宵。現在,還增加了文藝會演、集市貿易等新內容。
在潑水節中誰被潑的水越多,象徵著今年誰最幸福,潑得越多,越能表示熱情。潑水節的內容,除了潑水,還有趕擺、賽龍舟、浴佛、誦經、跳孔雀舞、丟包、放高升、放孔明燈等習俗。
改革開放的東風,促進了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和更新,潑水節這個民族傳統節日,從形式到內容,都進行了許多變革和充實。一年一度的潑水佳節,各個民族聚集在一起共同歡度,併成為了國內外和邊疆各族人民廣泛交流經濟文化、資訊科技和思想感情,增進民族團結,開展多種形式的橫向聯合的橋樑和紐帶,從物質文化上把各民族更加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不斷地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友愛互助、共同繁榮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
您可能還會喜歡:
豐富多彩的高山族歌舞及樂器
令人詫異的高山族身體毀飾
高山族文化:古代的高山族服飾
黎族多姿多彩的裝飾文化
傣族的民族節日:採花節和潑水節
採花節
??每逢傣歷"潑水節"前〈公曆四月中旬〉景谷勐戛的傣族都要到山上採來嬌嫩欲滴的鮮花到緬寺敬獻給佛,祈佛多多降福給百姓。這一傳統的活動當地人稱之為"採花節"。
??採花節前,人們要沐浴淨身,換上最漂亮的衣裳。節日一大早,男女老幼成群結隊來到寨子外的青山上、小河邊,懷著虔誠的心情采摘一朵朵飽含露珠的各種野花。殷勤的小夥子們將杜鵲花、慄花、墨水花、桃花、李花編成花環或者紮成把送給自己喜歡的姑娘。如果姑娘也喜歡小夥子,便含羞地接過小夥子手中的鮮花,這時夥伴們便會追逐著姑娘,發出一陣陣歡快的鬨笑聲。如果姑娘不喜歡小夥子,不接花默默走開,小夥子只得拿著鮮花去另找意中人。太陽出來了,夥子們吹響了瑟〈一稱笛子〉,姑娘們唱起了山歌,悠揚的歌聲在山間迴盪,採花的人們像一隻只彩色的蝴蝶,飄動在青山綠水間。
??吃過中午飯後,人們首先將採回的鮮花精心捆紮成束,或編成花環,或做成花房,然後敲鑼打鼓,舉著彩幡,帶著精美食品鮮果向緬寺走去,人們捧著鮮花,載歌載舞繞緬寺走一圈。然後三三兩兩有秩序地走進緬寺,將花束、花房和食品鮮呆獻於佛龕,並向佛像滴水叩頭。口中唸唸有詞,訴說心中的願望,祈佛保佑願望實現。
??"採花節"過後,人們就主運準備過一年一度的傣歷新年——"潑水節"了。?
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新年,傣語稱"金比邁",每年傣曆元月〈公曆四月中旬〉舉行。
??傳說,從前有一個魔王霸佔了勐巴納西地方,給傣族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魔王掠得七個如花似玉的姑娘做他的老婆,七個姑娘都不願意,暗暗尋找著除去魔王的辦法。
??有一天晚上,七個姑娘中最小的一個姑娘用酒將魔王灌醉,誘使他說出自己的弱點。魔王終於洩露了天機:只要拔一根自己的頭髮勒自己的脖子,脖子就會斷掉,魔王就會死去。待魔王熟睡後,七姑娘拔下了魔王的頭髮,勒斷了魔王的脖子。可是魔頭滾到哪裡,哪裡就燃起熊熊大火,燒燬莊稼、房屋、人畜、七姑娘只好挺身而出將魔頭抱在懷裡,讓大火燒在自己身上,六個姑娘輪流用水來潑,終於將魔火撲滅。為了紀念為民除害的七個姑娘,每年傣歷新年,都要舉行"潑水"活動,"潑水節"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潑水節期間,景谷、孟連等地的傣族都要舉行浴佛、賧佛、堆沙、趕擺〈趕集〉、丟包、放高升、放焰火、跳孔雀舞、白象舞、演唱黃釐和黃敢、演出令媟諾〈傣戲〉等活動。人們用清瑩的水相互潑灑,表示祝福。祈求新的一年裡安康吉祥,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節目一般要持續三至五天。
奇特的民族習俗:傣族刺繡
傣族文化是在特定的生存環境下形成並發展的。傣族的刺繡不僅花樣繁多,而且刺繡工藝精緻美觀,它是傣族文化的象徵符號。傣族人民把傣族的生活習俗與大自然有力結合,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傣族刺繡作為傣族的一種優秀文化,凝聚著傣族人民勤勞與智慧的鑄造成果。
傣族刺繡的簡介
傣族刺繡一般以白紗線為經,紅、黑做緯織繡而成,圖案由幾種不同紋樣連續構成。刺繡配色大膽,常將亮度相同的色彩配色並置,瑰麗矚目,紋飾多為大象、孔雀、獅、馬、花、樹、緬寺、人紋及一些菱形等幾何圖案。材料多采用棉線或絲線,有時加入金線,更顯燦爛。
花腰傣刺繡
“男人看田邊,女人看花邊”,六、七歲的花腰傣女孩就能舞針弄線。刺繡,對花腰傣女子來說,已成為追求美麗、塑造自己、展露情思的一個重要方面。只要你走進戛灑傣族村寨,或是在村頭、或是在茂盛的大青樹下、或是在涼風徐徐的江邊沙灘上,時常能看到“小卜少”們圍坐一起,刺繡納涼、嬉戲歡笑。在歡悅的氛紛中相互交流著刺繡的技藝,把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美麗的情思”展示在自己靈巧的手指下。
傣族刺繡傳承的價值
一般而言,姑娘們繡製出來的布塊,多用作裙襬,或鑲於衣袖、或作綁腿、或作衣襬。姑娘從學會刺繡的十三、四歲開始,直繡到十八、九歲成婚,若能繡製出一套精緻的嫁裝,那這姑娘就算得上十分成器。而有的人家往往是母親為女兒作嫁裝,一件好的嫁裝,媽媽縫繡得再勤快,也要花上五、六年的時間才能制好,因為每套亮麗的嫁裝上,都點綴著世輩花腰傣人傳承下來對生活、對大自然的審美,展示著花腰傣人鑄造生活的獨特能力。
傣族刺繡的圖案結構精巧細密,色彩搭配適宜。每件傣族刺繡繡品,都可稱得上精美的藝術品,因為每幅圖案中,都溶鑄著姑娘們對愛情的一種美好向往,寄託著對生活美好的嚮往,是傣族人傳承下來的一種對生活、自然的崇拜,是傣族人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對傣族文化的一種傳承。
您可能還會喜歡:
黎族文化精品:人形骨簪
黎族酒文化:茅臺山蘭酒
黎族的飲食、飲酒禁忌
黎族傳統、純熟的捕撈技藝
淺談小欖菊花傳統飲食習俗:菊花入饌 清雅芳香
花魚球、菊花水欖、菊花八寶糯米飯等(荼薇蛋卷、釀荼薇酒也是菊花飲食習俗的一大種類)。當地百姓每天早餐吃及第粥時,也喜歡加入洗乾淨的菊花瓣。小欖的酒樓紛紛以菊花入饌製作菊花宴,接待從海內外前來小欖賞菊的遊客,令人對小欖菊花有 齒頰留香 的美好印象。早在清代,就有文人墨客寫下了對菊花飲食的讚美詩篇。其中,清代 ...
傳統婚禮習俗:新娘隨身帶紅手帕點乾草
中國紅 婚禮
紅色是中國的傳統色、吉祥色、喜慶色。紅色是一種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光線,有著生命的、火的色彩和光輝,所以,古人認為紅色可以驅除一切邪氣。婚禮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允許一絲一毫的邪祟作怪,所以紅色成了傳統婚禮的主色調。紅燈籠、紅喜字、紅對聯、紅窗花,從大場面到小細節,整個婚禮都是紅色的。
...
雲南傣族的歡樂盛會:潑水節
歡樂盛會: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傣族潑水節為期三至七天。第一天為“麥日”,類似於農曆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此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衛生,準備年飯和節間的各種活動。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 ...
傣族的民族習俗
1、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髮進寨子;
2、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
3、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
4、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
5、忌諱在家裡吹口哨、剪指甲;
6、不準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
7 ...
傣族獨樹一幟民族藝術:傣劇
傣族文化具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因此傣族的戲劇也獨具特色,它不僅融入民族傳統習俗,也吸收了大量的佛經文化。傣族戲劇是傣族人民生活的寫照,它從古代流傳至今,並不斷繼承與發展這種文化。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傣族獨樹一幟民族藝術:傣劇吧。
傣劇發源於有一定人物情節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經講唱,後吸收滇劇、 ...
傳統民族文化:牛魂節文化
在壯族文化中,有一個傳統節日叫做牛魂節,簡單來說,這一天就是祭祀牛的節日,這一天的主角也是牛,牛在這一天都會停止工作,好好休息一天。
那麼,牛魂節文化是什麼樣的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牛魂節又稱牛生日、牛王節、脫軛節,是壯、侗、仫佬、仡佬等民族祭祀牛神的傳統節日。壯族牛魂節又稱脫軛節,在農曆四月 ...
柯爾克孜族傳統民間習俗:熬鷹
在柯爾克孜族歷史上,鷹與人類有著緊密的聯絡。鷹在錫伯族中不是人們的寵物,更像是一位好朋友。而熬鷹是消除鷹野性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在柯爾克孜族中有著很長的歷史。經過長時間的傳承形成了現在的民間習俗。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柯爾克孜族文化吧!
柯爾克孜族人與鷹,有著親密的關係。千百年來,他們居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