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傳統文化的沿襲:蘇州市評彈團簡介

傳統文化的沿襲:蘇州市評彈團簡介

  一門藝術想要傳承下去,除了師徒的關係還有著什麼樣的方式呢?蘇州評彈現如今也有著出眾的蘇州市評彈團,除了專注於表演以外還有著許多教授的學員。

  那麼,本期看看蘇州市評彈團簡介。

  蘇州市評彈團隸屬蘇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掛蘇州評彈學校實驗演出團牌子,為市屬事業單位,正科級建制。蘇州市評彈團原址在蘇州宮巷第一天門"光裕公所"舊址,蘇州市評彈團的前身是新評彈實驗工作團,成立於1951年,1956年改名為蘇州市人民評彈團,創始人為潘伯英、曹漢昌。

  1960年蘇州地區評彈團併入,改名為蘇州市人民評彈一團。

  1982年遷回宮巷第一天門。最近原光裕公所擴建移遷,團部暫移石路附近辦公。新團址(包括擴建的“光裕公所”)是2000年市政府觀前二期工程改造專案,總面積為2800多平方米。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文藝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擬定本單位的工作制度、規定並組織實施。二、組織、協調全團的演出、創作、傳承、非遺保護、人才培養工作;擬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三、負責對光裕書廳、梅竹書苑的管理、監督工作。四、組織演員到蘇州評彈學校定期教授專業課程,到學校、社群、農村進行推廣、普及演出。

  光裕書廳前身系蘇州評彈藝人的行會組織,原名“光裕公所”建於公元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1912年更名“光裕社”,取“光前裕後”之寓意。現在,清代光緒年間的門樓、成立一百五十週年的紀念石幢、展示評彈歷史的碑廊均儲存完好。

  光裕社為提高評彈藝人的地位和評彈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是評彈界成立最早,參加演員最多,存在時間最長,對評彈藝術發展作用最大的行會組織。二百多年來光裕社名家輩出,流派紛呈,素有“千里書聲出光裕”之美譽。

  書廳現位於觀前街第一天門8號,每天下午1:30開始演出長篇,每半月一檔書,主要面向老年聽客;晚上7:30為評彈茶座,主要面向來蘇遊客。

傳統文化解讀:古代對美女的稱呼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古以來對於美女的追求都是不少的,古代的美女直到如今都是名留青史,對於那些不同的美女都有著不一樣的稱呼。

  那麼,本期傳統文化盤點古代對美女的稱呼。

  還想了解》》中國古代飲食器具

  “女士”:源於《詩經》“釐爾女士”,孔穎達疏“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女子的尊稱。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

  “女郎”:古樂府《木蘭辭》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

  “巾幗”: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藉以代表女性。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對方不應戰,諸葛亮便把婦女的頭飾遺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個女人。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學問並當過掌管宮廷王后禮儀、典籍、檔案工作官員的女子。

  “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稱謂。《詩經?周南?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妙齡少女”:指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子。“絕代佳人”,指當世無雙的美人。

  “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故對年輕美麗的女子總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麗人”、“玉女”、“嬌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稱。

  “掃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櫛進士”:指才華橫溢的女子。

  “冶葉倡條”:指輕狂嬌豔的女子。

  “軟玉溫香”:指溫柔年輕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拋棄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古樂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之句。

  美麗而堅貞的婦女被稱為“羅敷”。

  貌醜而有德行的婦女被稱為“無鹽”。

  尊稱別人的女兒為“千金”、“令媛”、“女公子”。

  稱別人的妻子為“太太”、“夫人”,此外還有“會閫”、“室人”、“令間”之稱。稱自己的妻子為“賤內”、“內子”、“內助”、“中饋”、“糟糠之妻”等等。

傳統文化解說:宗室是什麼意思?

  宗室這種東西,一聽就有一種年代悠久的樣子,所以我們都會知道,這一定是很早時候的一個說法,這一傳統文化,流傳到至今一定有它的一層含義,那麼,宗室是什麼意思呢?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看吧。

  可能感興趣》》白族建築文化

  宗室,又名黃帶子,是清朝皇族的一種。

  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下詔,規定以清顯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孫為“宗室”,其餘伯叔兄弟旁支子孫稱“覺羅”。宗室系黃帶子,覺羅系紅帶子,由此以示區別。宗室被革退者系紅帶子,位列皇族家譜《玉牒》之末。例如,簽署《中英南京條約》的中方代表之一伊里布就是原為宗室,後被革退為紅帶子。

  宗室的爵位有14等:和碩親王、世子、多羅郡王、長子、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三等)、輔國將軍(三等)、奉國將軍(三等)、奉恩將軍。


傳統文化解讀古代對美男子的稱呼

  “顏如宋玉,貌比潘安。”潘安可是歷史上有名的美男子,而在清朝時期的和珅也是個有名的美男子,而並不是我們王剛大叔那樣的形象,古代對美男子的稱呼有哪些呢?   那麼,本期傳統文化盤點一下吧!   還想了解》》中國古代宮廷禮儀講解   郎:根據“說文解字”,在“良”字音義上加以區別;在“良”右邊加“阝”,變成“ ...

中國傳統文化民俗傳播的途徑介紹

  華夏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歷史,在這麼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依舊有著很多傳統的東西傳承至今。讓人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這些傳統文化究竟是怎麼傳承下來的呢?   那麼,本期民族文化解析民俗傳播的途徑。   人內傳播:“人內傳播就是以人的心理為媒介的傳播。可以說,幾乎所有民俗事項的傳播都會涉及心理傳播,比如民俗中的禁忌 ...

傳統文化解說宗親是什麼意思?

  關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字面上的字眼,都讓人有點理解不來,特別是在最早的時候,一些關於輩分的東西,都很容易讓人混淆,在以前,宗親是什麼意思呢,你知道嗎?讓我們一起往下了解了解吧。   可能感興趣》》苗族的宗教信仰   宗親,指同宗的親屬。語出《呂氏春秋·大樂》:“故能以一聽政者,樂君臣,和遠近,說黔首, ...

李妍人文教育不能盲目依靠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引入課堂?   一位曾任教多年的中學教師在他編寫的《人文素養讀本》中開門見山的問:“什麼是當代學生最缺乏 的?”。他的回答同樣令人驚心動魄:我們所培養的人才,並不缺乏知識與技術,但他們卻患有“人類文明缺乏症,人文素養缺乏症,公民素養缺乏症”。在我們的 教育下,很有可能將出現有知識,有技術,但 ...

陳佔彪傳統文化缺位與社會危機

     中國傳統文化-古琴   近年來,重新意識到傳統文化的價值,並有意識地推動傳統文化的復興,已成為學界、官方和民間的共識。傳統文化復興的“必要性”蘊涵在長期以來與傳統文化缺失相關的三大社會危機之中:從文化安全層面看,面臨著開放社會中文化的“失傳”和“失守”問題;從精神慰藉層面看,面臨著物質社會中精神的“ ...

程曼祺炒作“傳統文化”的根源

     炒作傳統文化   中學課本中有一篇魯迅的《父親的病》,文中“經霜三年的甘蔗”和“先知秋氣的梧桐”,是對玄妙中醫的一種玄妙諷刺。   而風水輪流轉,近年來傳統文化逐漸有回暖趨勢,周易、中醫、武術等傳統“國粹”成為人們追捧的物件。但在懷著各樣的目的參與到傳統文化復興潮流的人群中,也不乏魯迅提到的S城神醫 ...

李零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在哪?

  我所選擇的四大經典(老子、孫子、論語和周易),和中國人的思想方法有關係。也是西方漢學家選擇的四大經典。因為西方人很重視思想史,比如他們講到希臘經典,一定會讀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這些思想家的東西,所以他們在中國古籍尋找的也是最有思想和智慧的作品。我們研究西方要讀聖經,他們研究中國,在道教裡找本書,當做宗教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