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儒家文化經典:四書五經指的是什麼

儒家文化經典:四書五經指的是什麼

  諸子百家中對後人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數儒家了,董仲舒也曾經提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個思想,可見儒家對世人的影響有多廣。儒家文化中有許多經典文學,那麼四書五經指的是什麼呢?不妨一起往下看看。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為儒家傳道、授業的基本教材。幾百年來,“四書”在我國廣泛流傳,其中許多語句已成為膾炙人口的格言警句。“四書”指《論語》《孟子》《中庸》《大學》四部書。其中,《論語》、《孟子》分別是孔子、孟子及其學生的言論集,《大學》、《中庸》則是《禮記》中的兩篇。首次把它們編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學者朱熹。

  不過,在朱熹之前的程顥、程頤兄弟已己大力提倡這幾部書了。他們認為,《大學》是孔子講授“初學入德之門”的要籍,經曾子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之書,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筆之子書,以授孟子”的。這兩部書與《論語》、《孟子》一起表達了儒學的基本思想體系,是研治儒學最重要的文獻。

  正是根據這樣的觀點,朱熹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四部書編在一起。因為它們分別出於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參、子思、孟子,所以稱為“四子書”,簡稱即為“四書”。朱熹分別為這四部書作了註釋,其中,《大學》、《中庸》的註釋稱為“章句”,《論語》、《孟子》的註釋因為引用他人的說法較多,所以稱為“集註”。

  值得注意的是,朱熹所編定的《四書》次序本來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淺入深進修的順序排列的。後人因為《大學》、《中庸》的篇幅較短,為了刻寫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論語》之前,成了前年通行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順序。

  由於朱熹註釋的《四書》既融會了前人的學說,又有他自己的獨特見解,切於世用;又由於以程顥、程頤兄弟和朱熹為代表的“程朱理學”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後,朝廷便將他所編定註釋的《四書》審定為官書,從此盛行起來,到元代延佑年間(1314——1320)恢復科舉考試,正式把出題範圍限制在朱注《四書》之內,明、清沿襲而衍出“八股文”考試製度,題目也都是在朱注《四書》裡。

  由於這些因素,使《四書》不僅成為了儒學的重要經典,而且也成了每個讀書人的必讀書,成了直到近代全國統一的標準的小學教科書。所以,有人把《四書》與西方的《聖經》相比,認為它是東方的“聖經”。事實上,無論就其流傳的廣泛,還是就其對於中國人人格心理鑄造影響的深刻來看,這種比擬都是一點也不為過的哦。

  五經是儒家作為研究基礎的古代五本經典書籍的合稱,相傳它們都經過儒家創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編輯或修改。秦始皇“焚書坑儒”,據說經秦火一炬,《樂經》從此失傳,東漢在此基礎上加上《論語》、《孝經》,共七經;唐時加上《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爾雅》,共十二經;宋時加《孟子》,後有宋刻《十三經注疏》傳世。

  “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後來的五經是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

  “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五部。《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經》。現存的《詩經》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

  據說《詩經》中的詩,當時都是能演唱的歌詞。按所配樂曲的性質,可分成風、雅、頌類。“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王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組成,稱為十五國風,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貴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貴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來自民間。

  “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頌是宮廷用於祭祀的歌詞。一般來說,來自民間的歌謠,生動活潑,而宮廷貴族的詩作,相形見絀,詩味不多。《詩經》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它形式多樣:史詩、諷刺詩、敘事詩、戀歌、戰歌、頌歌、節令歌以及勞動歌謠樣樣都有。

  它內容豐富,對周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說,《詩經》是周代社會的一面鏡子。而《詩經》的語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漢語概貌的最重要的資料。

京族曲藝文化經典:京族獨絃琴文化

  聽過鋼琴、吉他、鑼鼓等這些常見樂器的你是否聽過獨絃琴?獨絃琴是廣西京族人民喜愛的樂器,是京族人民獨有的樂器,更是京族文化中的經典。據悉,獨絃琴已於2011年被列入國家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獨絃琴是京族特有的民族樂器,音色非常優雅動聽,包涵京族深厚的文化元素。

  獨絃琴在京語稱旦匏。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各族自治縣。獨絃琴是京族古老的民間竹製樂器。我國南方盛產竹材古代就有了用粗大的竹子製作的管形樂器,挑起竹皮為弦(俗稱篾弦),用以敲擊或彈撥,並由此使弦鳴樂器得到不斷髮展。

  獨絃琴是京族人民喜愛的民間樂器,不論節日喜慶或是農閒之時,人們都要在它的伴奏下,唱起即興編成的民歌。由於它的發音與京族民歌音調極為相似,裝飾音又富有吟唱般的韻味,所以在為民歌伴奏時,琴聲歌聲交融,兩者渾然一體。獨絃琴既是優美的獨奏樂器,也是出色的伴奏樂器,還可參加重奏或合奏,在民族樂隊中,獨絃琴往往作為色彩性樂器使用。

  獨絃琴是泛音演奏樂器,可以在僅有的一條琴絃上,同時奏出泛音和基音兩個音來,這是由於獨特的演奏手法而得到的。獨絃琴具有柔和優美的音色,高音清晰、中音明亮、低音豐滿,表現力極為豐富,宜於表現各種悠長抒情的旋律,既能描繪椰林、山川等大自然的美景,也能淋漓盡致地抒發人們的思想感情。它奏出的委婉如歌的曲調,有如詩人吟詠,富於甜美感,有著深邃的藝術魅力。獨絃琴是泛音演奏樂器,可在一條弦上同時奏出兩個音,這是由於獨特的演奏手法而得到的。

  獨絃琴是京族古老的民間樂器,早在公元八世紀,就已流行於緬甸、越南和東南亞各國。唐貞元十八年(802),南亞驃國(今緬甸)向唐王朝進獻樂舞,其中就有獨絃琴。獨絃琴起源於驃國(今緬甸),流行於東南亞各國,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南國色彩。早在公元8世紀的唐代,我國就有了關於竹製獨絃琴的記載。《新唐書》中有:“獨弦匏琴,以斑竹為之,不加飾,刻木為虺(Hui)首(是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張弦無軫,以弦系頂。”

  古代的獨絃琴,是用一段毛竹筒(長三尺、直徑四寸左右)的多半邊做琴體,開口部分朝下,在竹筒表面縱向挑起一條細而長、兩端不斷的竹皮為弦。經過不斷的流傳和改進,逐步增加了竹製弦弓和葫蘆形共鳴器,後來才發展成為現代的獨絃琴。

  獨絃琴最初只為詩人吟詩伴奏,後來發展為歌舞伴奏或與其他樂器合奏(尤常與洞簫一起演奏);如今多用於獨奏,亦可參加重奏或為歌舞伴奏。在民族樂隊中,獨絃琴往往作為色彩性樂器使用。獨絃琴是泛音演奏樂器,演奏手法獨特,可在一條弦上同時奏出兩個音,音色柔和優美,宜於表現悠長抒情的旋律。

  獨絃琴現已改制成電擴音獨絃琴,即在共鳴箱內裝置拾音器和揚聲器(也可外接擴音裝置),音量顯著增大,因而音色更加柔美動聽,更適於獨奏。

  2011年6月,京族獨絃琴藝術被列入國家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京族傳統文化得到較好的傳承保護和發展,日益綻放出她獨特的魅力和光采,也成為吸引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旅遊的一張靚麗名片。

為什麼四書五經成為中國儒家的經典

  1、因為四書五經體現了儒家思想,所以稱為儒家經典。儒家經典又稱儒家典籍,是儒家學派的典範之作,被世人奉為“經”,受到歷代帝王的推崇。

  2、四書五經,是指“四書”與“五經”的合稱,是歷代儒客學子研學的核心書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諸多文學作品當中,四書五經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四書五經詳細的記載了我國早期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史實資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3、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作品,幾百年來,“四書”在我國廣泛流傳,其中許多語句已成為膾炙人口的格言警句。而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作品。由於文字過於簡略,通常與解釋《春秋》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分別合刊。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

  4、2008年7月,清華大學入藏了一批戰國竹簡,經專家鑑定,其內容全部都是古書,其中有許多經、史一類的文獻,此次公佈的清華簡中,《傅說之命》三篇引發關注,其內容與東晉時期出現的偽古文《尚書》的《說命》篇完全不同,再次證明,傳世的偽古文《尚書》系後人偽作。此外,《周禮》實際上成書於兩漢之間。


為什麼四書五經成為中國儒家經典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經典的總稱。四 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五經指的是《詩》、 《書》、《禮》、《易》、《春秋》。《禮》通常包括三禮,即《儀禮》、《周 禮》、《禮記》。《春秋》由於文字過於簡略,通常與解釋《春秋》的《左傳》、 《公羊傳》、《穀梁傳》分別合刊。四書之 ...

茶桌上的文化禮是什麼

  茶,在中國飲茶文化中有著悠遠的歷史也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了,一直流傳到現在。如今經常有許多以茶會友的茶會,在會友時都要沏上一壺茶來招待。那麼在友方給我們倒茶是我們都會以“叩指禮”給予回應。但是你們知道這個叩指禮是什麼意思嗎?在這裡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相傳是乾隆微服出巡時,在茶館內喝茶時,為下屬倒茶,下 ...

儒家文化概述儒家思想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安邦治國,品德修養,儒家文化給後人的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儒家的思想一直成為眾多學者研究探討的物件。那麼你知道儒家的思想是什麼嗎?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中庸”就是強調“善”對於“中庸”的概念,張辛介紹了自己的觀點。是按照適宜的方式做事。而按照適宜的方式做事就 ...

中華文化解說中國古代六藝什麼

  “女子無才便是德”可以說是古代大多數男人的想法,既想要家中的妻子成熟懂事又希望她無才,還去青樓找一些琴棋書畫精通的妓子。不過在古代的貴族家庭中的大家閨秀還是需要熟知許多知識的。   那麼,本期瞭解中國古代六藝指什麼。   指六經:《易》《書》《詩》《禮》《樂》《春秋》。春秋時期孔子開私學也授六藝,但此六藝 ...

羌族文化解說經典羌族歌曲有哪些

  自古以來,羌族多居於高山之上,逐水草而居,羌族文化源遠流長,沒有文字,多以口口相傳,羌族勤勞善良,能歌善舞,其刺繡獨具特色。羌族的民間音樂主要是民間歌曲及歌舞音樂。本期的羌族文化要帶給大家的就是經典的羌族歌曲。   歌曲一般有:   山歌:這類歌多是即興演唱,音域較寬,調子高亢,且較自由,因而旋律較特殊, ...

生肖猴的文化含義望猴生義

  “猴”本來就是“候”也同“侯”    “候”的原義為“伺望,觀察”,是猴性機靈聰明的一種表現。古人說,猴,候也;見人設食伏機,則憑高四望,善於候者也。也就是說,猿猴生性聰明警覺,善於識別獵手的誘餌,發現食物並不輕易去取,觀望探察甚久,感到確實沒有埋伏方才行動。    “侯”,是對美猴的稱讚,引申為一種美。 ...

文化觀察明天的“花兒”在哪裡

  寧夏海原縣花兒藝術團的兩名演員在練唱。   新華社記者 劉海峰攝   7月27日,農曆六月六,青海“花兒”似乎比往年開得更紅。   六月初四中午,青海省西寧市在淅瀝的雨中,拉開了西北五省區“花兒”演唱會的序幕。“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同日也啟動了老爺山“花兒”文化旅遊節。六月六,湟中縣有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