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禮典服制的文化總和,漢服文化簡介
儒家禮典服制的文化總和,漢服文化簡介
漢服是我國儒家禮典服制的文化總和,自從三皇五帝延續至今(清代被迫中斷),透過連綿不斷的繼承完善著自己,漢服文化是一個非常成熟並自成體系的千年文化。將誒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漢服的介紹吧。
中國又稱『華夏』,這一名稱的由來就與漢服有關。中華天朝重衣冠禮儀。《周易·繫辭下》曰“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周公制周禮而治天下,被儒家尊為聖人。周禮透過《儀禮》、《周禮》、《禮記》的服章和儀式表現出來,因而衣冠、禮儀往往用來代指文明,漢服是禮儀的載體。
《春秋左傳正義》疏:“夏,大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華夏皆謂中國,而謂之華夏者,夏,大也。言有禮儀之大,有文章之華也。中國者,聰明睿知之所居也。萬物財用之所聚也,賢聖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親被王教,自屬中國,衣冠威儀,習俗孝悌,居身禮義,故謂之中國”。《尚書正義》注:“冕服採章曰華,大國曰夏。”
中國自古就被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詞。五胡亂華之時,原先在中原地區的貴族和平民紛紛逃亡到江南,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種,而逐漸把江南開發成繁華富庶之地,這一事件史稱“衣冠南渡”。
漢服體系展現了華夏文明的等級文化、親屬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輕庶、重長輕幼以及儒家的仁義思想。在中國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飾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別貴賤的作用。
“漢服”一詞的文物記載最早見於《馬王堆三號墓遣冊》:簡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漢服”。最早的文獻記載,是東漢蔡邕的《獨斷》:“通天冠:天子常服,漢服受之秦,《禮》無文。”,最早的正史記載見於《漢書》:“(龜茲公主)後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歸其國,治宮室,作檄道周衛,出入傳呼,撞鐘鼓,如漢家儀。”直接與漢朝重建的周禮服制體系有關。正如胡人傳統服飾被叫做“胡服”,中國傳統服飾被稱之為“漢服”。所以,後來“漢服”這個詞彙的基本內涵也固定下來,即漢族傳統服飾。
在漫長的歷史中“漢服”逐漸成為漢人自我認同的文化象徵。在唐代樊綽的書中就明確的稱大唐的服飾為“漢服”。到了宋元明時期,一些異族酋長也明確地用“漢服”來指稱漢人服飾,如“遼國自太宗入晉之後,皇帝與南班漢官用漢服;太后與北班契丹臣僚用國服,其漢服即五代晉之遺制也”,元代修《遼史》甚至專門為漢服開闢了一個“漢服”條。
公元1645年,滿清入關後,為了毀滅漢族的民族意志,在攻佔江南時立即下達“剃髮易服令”,1645年農曆6月15日,頒佈剃髮令,嚴令漢族人民剃髮,隨即在農曆7月9日,下令“衣冠悉遵本朝制度”,嚴令在幾個月內譭棄漢族服飾,改穿滿族服裝,違令者斬,綿延了4千餘年的漢服文化在滿清政府的殘酷暴力的政令下突然消亡。
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漢服文化周簡介
漢服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服飾,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而漢服文化周,正是對中華傳統服飾和傳統禮儀文化大規模的呈現。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漢服文化中瞭解吧。
漢服文化周是由文化名人方文山、著名歌手周杰倫發起,以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禮儀文化的弘揚及傳承為根本目的,是中華傳統服飾和傳統禮儀文化大規模的呈現。漢服文化周在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西塘古鎮舉辦,第一屆於2013年11月1日開幕,第二屆於2014年11月1日開幕,第三屆於2015年10月31日開幕。
漢服文化周不僅展示了中華傳統服飾之美,更是藉助傳統服飾的冠帶之規,展現中庸、正直、誠信等中華禮教文化的精髓,具有繼承弘揚傳統文化、加強民族團結、強化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意義。
漢服文化周起因:
方文山表示十多年前,開始對漢服中華傳統感興趣,《青花瓷》《本草綱目》都有這部分的創作靈感,四五年前開始接觸漢服,直到兩年前,遇到一些漢服同袍,因緣際會,想吸引漢服愛好者的關注,整合志同道合人們的凝聚力,故想到辦漢服文化周活動。
方文山表示漢服因朝代更迭的歷史因素斷層了三百多年,中華禮儀文化的傳承,更需要直接有力的宣傳及提倡。這樣才能獲致最大能見度與影響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不僅屬於兩岸同胞,更屬於全球華人和炎黃子孫,期待對中華民族服飾禮儀文化有著傳承熱血與使命的人們,推動“中國風”,共築“中國夢”。
舉辦地: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西塘
方文山表示,之所以選擇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西塘作為漢服文化周的舉辦地,是因為中華傳統服飾與古鎮西塘結合後,能迸發出獨特的魅力。西塘有詩意的自然風光,又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這些元素完全符合人們對於漢服文化的想象和期待,因此,西塘是最適宜的舉辦地。
中日服飾文化差異之漢服與和服的區別
漢朝的服飾也是繼承的秦制的漂亮的服飾,而和服也給人一種很獨特的視感,本期民族文化,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中日服飾文化差異之漢服與和服的區別。看你最喜歡哪種風格。
日本和服是由中國的漢族服飾發展而來,所以在日本被稱為“吳服”和“唐衣”,和服是西方人對吳服的稱謂。和服與漢服同源,有些相似,所以漢服往往被誤認為是和服。其實兩者是有明顯的區別,只要瞭解一下,就很容易辨別出來。
一、整體風格不同:漢服飄逸灑脫,美在靈動。和服拘謹寧靜,美在端莊。
二、裁剪製作不同:
1、前片:漢服前左片為整幅布、右片多為半幅布。和服前身左、右片都為半幅布。
2、領口:漢服交領是裁剪出來的。和服交領是按對襟裁剪,穿著時相交呈交領。
3、袖子:漢服廣袖線條柔和,袖口是開放的。和服振袖直線直角,下部縫合,後部敞開。
4、腰帶:漢服以博帶束腰。和服以布料圍腰。
5、衣裾:漢服衣裾較大,和服衣裾較窄,
6、緣邊:漢服衣領、袖口、衣裾都有緣邊;和服只有衣領有緣邊。
漢服文化講解:漢服中的右衽是什麼意思
“交領右衽”是漢服中最典型的,就是左側的衣襟壓住右側的衣襟,在外觀上表現為“y”字形,形成整體服裝向右傾斜的效果。衣領直接與衣襟相連,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前襟掩向右腋繫帶,將右襟掩覆於內,稱右衽,那他又有什麼意思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右衽(yòurèn)是漢服始終保留的特點,但並非漢服獨 ...
漢服文化講究:漢服是左衽還是右衽
漢服是以華夏禮儀為中心,經過歷史的自然演化出來的產物,他有著獨特的民族藝術,漢服本身雖然清朝剃髮易服等統治政策下消失了,但因為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其部分元素一直沒有滅絕,國內許多少數民族都還保持著漢服的特徵,那麼穿漢服有什麼講究呢?是左衽還是右衽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漢服中的隱扣,其實包括有 ...
媽祖祭拜文化活動,瓊州媽祖文化節簡介
瓊州媽祖文化節是由海南省舉辦的媽祖祭拜文化活動,該文化節對於媽祖文化的發掘價值、傳承價值有積極的發展意義。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瓊州媽祖文化節以及首屆瓊州媽祖文化節的主要內容。
首屆瓊州媽祖文化節早在2013年4月30日至5月2日於海口市新大洲大道響水橋正式舉辦,該屆文化節的主題是“與美好同行” ...
黃鶴樓附近有租漢服的嗎 黃鶴樓穿漢服可以進嗎
黃鶴樓是武漢的地標性建築和景點,很多遊客第一次到了武漢之後,黃鶴樓是一定在旅遊計劃當中的。而且黃鶴樓現在推出了“夜上黃鶴樓”主題活動,夜間登高黃鶴樓,可以沉浸式體驗精彩的光影秀。此外,“夜上黃鶴樓”還會不定期有各色各樣的古風活動和古風市集,會有很多身穿漢服、妝造精美的小哥哥小姐姐。如果你想加入它們,可以自 ...
... 茶禮表演
宋朝一建立,便 ... 宮廷文化的組成部分,飲茶成為宮廷日常生活內容,考慮 ... 規範。至於祭神靈,宗廟,更為必備之物 ... 加進了茶禮。朝廷春秋大宴,皇帝面前 ... 行為。在《宋史·禮志》中到處可見 ... 。
宋代以前,茶文化幾乎是上層人物的專利,至於民間,雖然也飲茶,與文化幾乎是不沾邊的,宋代城市集鎮大興, ... 友誼社會交際的手段,它的興起把茶文化 ... 民俗有人遷往新居,左鄰右舍要彼此“獻茶 ... 茶,相問動靜。”“客來則敬茶”之禮發展到近代“客來敬茶”之風遍及全國, ...
宋朝一建立,便在宮廷興起飲茶的風尚。從宋太祖起歷代皇帝皆有嗜茶之好,以致宋徽宗還親自作《大觀茶論》。這時茶文化已成為整個宮廷文化的組成部分,飲茶成為宮廷日常生活內容,考慮全國大事的皇帝、官員,很自然地將之用於朝儀,因此,茶在國家禮儀中被納入規範。至於祭神靈,宗廟,更為必備之物。黃庭堅《謝送壑源揀茶》 ...
儒家代表人物五聖是誰,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什麼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歷史象徵,人們自古對文學頗有研究。春秋、戰國、秦漢時期湧現了眾多學術派別,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等,其中就數儒家最為出名。那麼儒家代表人物五聖是誰呢?本期儒家文化帶你來看看。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排行老二,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 ...
古代漢服文化特點,古代漢服的變化
古代漢服文化是古代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輝煌的歷史,對日韓越以及東南亞等國家的服飾文化都有著深遠影響。那麼,古代漢服文化是怎麼樣的呢?又有什麼樣的特點和發展歷程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吧。
古代漢服文化特點:
“古時代表時代特徵的服裝為深衣,深衣實可為古服之特徵。言古服者,應先及之。何謂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