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北京十大寺廟之敕賜和平寺

北京十大寺廟之敕賜和平寺

  古時候,環境惡劣、權勢壓人、天災人禍、醫學落後等等原因會讓許多百姓的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於是,他們會相信心中的信仰,祈求神明庇佑,這種文化流傳至今,也就有了許多寺廟的存在。今天就讓北京文化帶我們觀摩一下北京十大寺廟吧。

  敕賜和平寺位於長城八達嶺南麓昌平衛星城西北15公里的龍鳳山腳下花塔村內,交通十分便利,有鐵路、高速公路直通南口重鎮,公路直通寺院。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和平寺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南口鎮花塔村。和平寺是京北佛教活動中心之一,深受歷代封建王朝所重視,並多次修葺,清代重建時的鐘、石碑等尚在。據《日下舊聞考》記載“花塔山有和平寺,唐建”。由唐代尉遲恭監建,因唐太宗李世民御筆親書“敕賜和平寺”得名,古有“先有和平寺後有潭柘寺”之說,足見其歷史悠久。和平寺建在燕山山脈龍鳳山的龍尾山坳之下,巧妙的利用自然環境,依山而建,景色秀麗。

  寺院所在花塔村林境優美,背靠青山,面對京北平原,四季宜人,果香糧豐,寺院內一派幽靜,春來鳥語花香,夏到綠樹成蔭。寺院山門內有一棵一千三百多年樹齡的古槐,枝繁葉茂,樹圍三米有餘,是北京市一級保護名木。正殿前有兩株高大茂盛的銀杏樹,一雄一雌。西為雄樹,高約三十米,下圍三人合抱。東為雌樹,高約二十米,果實累累。正殿臺階下驛堂中間有一株三十多米高的白皮松,下圍二人合抱。略為偏斜,恰似一條臥龍,樹種和樹形都極為珍貴。

  相傳1000多年前三國末、晉初就修建了敕賜和平寺,傳說有一個小姑子庵在白羊城的雙山因交兵作戰遭到破壞,僧人自養兩隻白鴿放出後落在龍鳳山頂,後來就在此山下修建了和平寺。以後唐、宋、元、明、清各代都進行修建,從古到今人們都熱愛和平寺。和平寺的整個建築佈局巧妙地利用自然環境,寺院正處在龍鳳尾山坳之下,山峰險峻景色秀麗,真是:大地金沙神仙府,層層殿堂隱山下。龍鳳交接環山抱,松柏荊棘古樓亭。

  寺廟建築

  山門

  便是和平寺的第一層,是一個兩千多平方米的廣場。據說解放前西八村廟會就在這個廣場上舉行,場面相當紅火,廣場中間一棵兩個人才合抱過來的古槐,雖經千年卻枝繁葉茂,記述著和平寺的歷史與滄桑。

  金剛殿

  過廣場迎面踏上34級石階便到了寺院的第二層,進院要穿過面目猙獰的四大金剛殿。這個院落東西長60米,南北15米,左右兩側各五間禪房,是用來講經說法和坐禪的。院內花草樹木繁多,尤其西禪房門前一棵白皮松樹,要三個人才合抱過來,據說在京西象這樣粗壯的白皮松樹很少見,是國家一級保護樹木。

  如來佛祖殿

  從院落中間登上十四級臺階,就是寺院的最高一層,主要由三座大殿構成,中間的是如來佛祖殿,殿簷下四個燙金大字:大地金沙,顯得格外莊嚴,殿內正中是面色嚴肅的如來佛祖塑像,端坐在蓮花寶座上,文殊、普賢侍侯左右,兩邊是形態各異或坐或站的十八羅漢,但和平寺有一奇,門後邊還有一羅漢,相傳是過路僧,進門休息被如來點化成佛,故而和平寺有十九羅漢。大殿的四壁上畫滿了壁畫,在香菸繚繞中顯得活靈活現。

  彌勒佛殿

  如來殿的左邊是彌勒佛殿,大肚佛滿臉笑容的坐在寶座上,手撫碩大的肚子,一副能容天下之事的樣子。如來殿的右邊是觀音菩薩殿,觀音娘娘面色慈祥,給人一種普渡眾生、有求必應的感覺,難怪在她跟前燒香磕頭的善男信女最多了。

  在如來殿的正前方有兩棵銀杏樹,直徑一米多,高十多米,左雄右雌,雌樹每年掛滿了銀杏,聽老人講,雌雄兩樹不能分開,否則雌樹就不掛果,所以兩樹相依相伴風風雨雨上千年卻還是鬱鬱蔥蔥,壯碩挺拔。

  和平寺建造者巧妙地利用自然環境依山而建,古樹參天,山峰險峻,景色秀麗,真是:大地金沙神仙府,層層殿堂隱山中,龍鳳交接環山抱,松柏荊棘古樓亭。

  寺廟現狀

  民間盛傳“先有和平寺,後有潭拓寺,再有北京城”,更佐證了和平寺的歷史和龍脈之說。寺院正處在龍鳳尾山坳之下,山峰險峻景色秀麗。正殿前有一奇景,兩顆挺拔茂盛的銀杏樹,一雄一雌,東西對望,相守千年。正殿臺階下驛堂中間有一株三十多米高的白皮松,下圍二人合抱。略為偏斜,恰似一條臥龍,樹種和樹形都極為珍貴。該寺建築規模宏偉,屬於四合院結合,神堂、僧屋共99間多,建築面積1500多平方米,殿堂錯落有致,遮掩於古樹參天之中。

  如今和平寺門楣上的字跡雖已斑駁,但如同歷經千年風雨的石碑,輕輕拂去上面的灰塵,真情依然激動人心。整個寺遠面積並不大,但無處不顯其雅緻,殿宇高低錯落有致,氣勢不凡,園內有少見的白皮松杉,襯托著整個殿宇,使和平寺愈加生動自然和古樸。和平寺正殿前有一奇景,兩株挺拔茂盛的銀杏樹,一雄一雌,東西對望,相守千年。

  寺內環境

  寺院小巧,依山而建僅得兩層,上是正殿、香積廚與僧房,下面兩側許是經堂。四對支撐的庭柱上均有聯文,其主聯曰:“不可說不必說默而視之真智慧;無幻相無果相僧者淨也即空明”。佛祖如此這般靜默於深山,將一幕幕山月,一岫岫白雲靜收眼底,而後慈悲世人,普渡信眾。

  出正殿,下石階,雙獅踏定石欄,欄後間雜花草。最稱奇的是一叢小灌木綠葉細長,果莢豐滿似燃燈玉指,削開來有豌豆大小十餘粒,形同佛珠扁圓。寺中人也不知是何稱謂,人們戲稱為“佛豆”。面對石階又是一尊佛像,禮拜後轉過去出一小門,才了悟這兒才是寺之正門。山門下一溜長石階,右側水泥板下土地公婆悄然匿身,只聆聽來去的足音。

  遁階而下,兩側蔥鬱生長的苕藤幾沒小徑。興許是廟產的一場荒壩上,靜立有兩柱一米多高的石燈座。兩柱均有孔,以便昔年安置高高的燈杆光照四野。此時依稀可辯正面刻有:“光照三寶戶禎祥”與“燄燭九宵神妥侑”,而後面,除卻上面幾字外,下面的已被風雨蝕去,模糊不辨了。再往下,便是當年僧人悟謁之處。果然,千百年後,遙遙看去依然青山環繞,高低成形有如蓮花臺。薄雨紛飛,蓮花群山潤澤霧靄,只遺憾我無法如同僧人般醒悟到佛的真諦。

  右側若干修竹下,依山石藏有一孔洞,那便是頗有爭議的僧人避雨處了。一說是成了歷代高僧閉關修行的靜修室,一說是方丈坐禪圓寂的冥室。

  古寺茶緣

  雲南有錦屏山,巖峰峻秀,林泉幽美,靈氣氤氳,明朝天啟年,高僧如玉雲遊至此,見此峰于飛雲流霞中酷似彌勒端座,遂建“和平寺”,專供佛祖。和平寺寺前有一佛泉,泉水清瑩潔淨,相傳用該泉水洗滌即可聰靈健康。彌勒寺後種有佛茶,以貌取人佛泉之水澆灌,古剎晨鐘裡,佛光普照下,茶香馥郁,禪性通靈。百姓坊茶枕專以彌勒佛像前上等好茶精製而成。一枕之茶,供佛之茶。茶中之佛,茶禪相通遂成茶中極品。久枕可祛肺痢,增善根,使氣清,使神朗祈明心靈,猶有神僧庇佑,具安神養生養性之效,乃提神益思之聖物。

  和平寺僧人種茶、製茶、飲茶並研製名茶,為中國茶葉生產的發展、茶學的發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勞。有名的日本茶道基本上歸屬禪宗茶道,源於中國,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和尚飲茶的歷史由來已久。《晉書。藝術傳》較早記載了僧人飲茶。單道開是東晉時代人,在和平寺坐禪修行,常服用有松、桂、蜜之氣味的藥丸,飲一種將茶、姜、桂、桔、棗等合煮的名曰“茶蘇”的飲料。單道開飲的應當是當時很正宗的茶湯。

  明代樂純著《雪庵清史》介紹居士“清課”包括“焚香、煮茗、習靜、尋僧、奉佛、參禪、說法、作(做)佛事、翻經、懺悔、放生……”。“煮茗”居第二,竟列於“奉佛”、“參禪”之前,這足以證明“茶佛一味”的說法千真萬確。僧人飲茶已成傳統,茶神出釋門便不足為怪。陸羽生於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呱呱墜地便落於佛的懷抱。陸羽3歲時育於竟陵龍蓋寺,由住持增智積撫養,9歲跟積公學佛,11歲逃離寺院,隨雜戲班子流落江湖,並學習雜藝,有所成。28歲後交了個和尚朋友,就是詩人皎然,又稱“釋皎然”、“僧皎然”,28歲以後長住湖州標山一帶。陸羽自小就跟著積公學習煮茶技藝,並迷上了這門技藝,終於在建中元年,(公元780年)48歲時在湖州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陸羽能寫成此書與他長期在茶區生活有關,但主要得益於佛門經歷。

  可以說,《茶經》主要是中國僧人種茶、製茶、烹茶、飲茶生活經驗的總結。中國茶道在和平寺香火中薰染一番,所以自帶三分佛氣。

  交通路線

  1、從北京市區德勝門坐919路(南口區間)南口站下車,轉乘昌平11路花塔村站下車即到。

  2、從北京市區德勝門坐345路快車在昌平南大街下車,轉乘昌平11路花塔村站下車即到。

  3、西直門地鐵站(北京北站)s2豪華旅遊火車6元、半小時昌平南口站下,轉乘昌平11路花塔村站下車即到。(推薦)

  4、地鐵昌平線(南c2出口,6站),轉乘昌平11路花塔村站下車即到。

北京十大寺廟之戒臺寺

  古時候,環境惡劣、權勢壓人、天災人禍、醫學落後等等原因會讓許多百姓的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於是,他們會相信心中的信仰,祈求神明庇佑,這種文化流傳至今,也就有了許多寺廟的存在。今天就讓北京文化帶我們觀摩一下北京十大寺廟吧。

  戒臺寺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的馬鞍山上,始建於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賜名為萬壽禪寺,因寺內建有全國最大的佛教戒壇,民間通稱為戒壇寺,又叫戒臺寺。戒臺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中國北方儲存遼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最特別的其是保留了佛塔,經幢、戒壇等遼代佛教中十分罕見的珍品。

  戒壇

  戒壇設於西北院,為高3.5米的漢白玉方臺,雕刻精美。環壇雕刻113尊一尺多高的戒神,壇上供奉釋迦牟尼坐像。像前有十把雕花木椅,即和尚受戒時“三師七證”的座位。該戒壇為明代遺物,與杭州昭寺、泉州開元寺戒壇並稱中國三大戒壇,戒臺寺居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戒壇”。

  戒臺大殿是戒臺寺的標誌,也是寺內最為主要的建築。大殿正門上方高懸漆金大匾,上書“選佛場”三個大字,為袁世凱手書。殿內的天花板為金漆彩繪,殿頂正中部分是一個“鬥八藻井”。藻井內縱深分為上圓下方兩個部分。井口內壁雕有許多小天閣,每閣內都雕有佛龕,龕內則供有金裝小佛,寶相莊嚴。門內橫舫上則掛有清代乾隆皇帝手書的“樹精進幢”金字橫匾,內側掛有康熙親筆的“清戒”二字匾額。可見數朝對戒臺寺感情之深,著力之重。

  不僅如此,戒臺殿內的113尊戒神也是不可多得的奇景,那133尊泥塑金身,神形各異,有的威武雄壯,有的面目猙獰,有的頂盔貫甲,有的仙風道骨,卻一個個栩栩如生,生動傳神。這是迄今為止,北京地區絕無僅有的一組戒神塑像,難得的藝術珍品。

  牡丹院

  晚清時期,道光皇帝的第六子恭親王奕欣,因朝廷內部的權勢傾軋,而從光緒十年(1884年)開始,到戒臺寺“養疾避難”,留住長達十年之久。此間,奕欣出資改建了自己在寺內所住的北宮院,使之成為一座環境優雅、景色秀美的“寺中花園”,因院內廣種牡丹花,所以人們俗稱“牡丹院”。牡丹院位於千佛閣北側,坐北朝南,分內外兩重院落,中間以垂花門相連。其建築風格是北京傳統的四合院與江南園林藝術的巧妙結合,既有北方四合院的古樸又有南方園林的秀美。迎門是一座用太湖石疊砌而成的花壇影壁。院內東、南兩側有房,前有迴廊相連。西側為靠山花壇。兩院之間以木質垂花門相連。門額上掛有晚清恭親王奕欣所題“慧聚堂”的匾額。院內花木遍地,綠樹成蔭,幾塊太湖石點綴其間。後院東、西、北三面的房屋皆有迴廊相連,雕樑畫棟,文采風流。院子四角,用太湖石和花木建成的花壇各自成景。整個院落的佈局採用了房屋建築與園林造景、借景相結合的巧妙構思,可以說是舉目皆景。正因景色怡人,美不勝收,由古至今,時有文人豪客,居住於此,修身養性,調養生息,古時的恭親王奕忻、現代藝術家梅蘭芳老先生,俱是此間常客。牡丹院也由此聞名,每逢牡丹花期之時,牡丹院也成為了戒臺寺最美的風景。

  彌勒佛

  千佛閣上坐神佛,納得天下福滿門。千年香樟木雕彌勒佛,作為戒臺寺唯一一尊露天佛,常得日月之光,納天地靈氣,立於千佛閣上修得萬佛之心,用萬世不變的歡喜笑顏,用大肚笑納天下事,也容載著天下人的希望。彌勒佛即未來佛,俗稱大肚彌勒,他強調要大度能容,不要計較人世間的是非憎愛。大肚彌勒寓神奇於平淡,示美好於醜拙,顯莊嚴於詼諧,現慈悲於揶揄,代表了中華民族寬容、和善、智慧、幽默、快樂的精神。香樟木質地堅硬,且具香氣,是明清時期宮廷木器三大主要用材之一。香樟木年份越久越珍貴,千年香樟木自然就成了可遇不可求的無價之寶。戒臺寺此件木雕大佛係為一整塊千年香樟木根雕,雕工精美,形態可鞠,盤腿而坐,袒胸露腹,自然形態惟妙惟肖。

  大鐘亭

  戒臺寺內有一座大鐘亭,原是地藏院的附屬建築。鍾亭為捲棚頂,四根支柱呈八字形叉開斜立,式樣別緻。在亭內原掛有一口高3.2米,下口直徑2.2米的大鐵鐘,名叫幽瞑鍾,主要供每年的7月30日戒臺寺做地藏法會之用。大鐘亭位於寺院東北角6米多高的臺基之上,背後三面環山,前方東望平原,居高臨下,毫無遮攔。由於三面環山形成了一個天然巨大的共鳴箱,鐘聲經過震盪共鳴,被環山反射而回,從東北側開口處衝出,因而可以傳得很遠,據說在四十里之遙的阜成門外八里莊都能聽得見。現今幽瞑鍾已不存在,大鐘亭內掛有一口明景泰銅鐘,鍾高1.6米,下口直徑0.9米,壁厚8釐米,鐘紐高0.3米。此鍾為八峰波形口,鐘紐為虹形雙龍頭蒲牢,鐘體上鑄有云紋,銘為“大明景泰年月日製”。此鍾原掛在戒壇大殿內,供舉行受戒儀式之用。公園管理處為了增添遊藝專案,而將此鍾移到了大鐘亭,供遊客撞擊娛樂。這口銅鐘雖然比原來的大鐵鐘要小得多,但鑄造精美,工藝考究,線條流暢。戒臺寺的鐘聲在歷史上是非常有名的,清代的江寧織造曹寅,即《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曾寫下了一首很有名的詩,名曰《馬上望戒壇》:“白雲滿山誰打鐘?馬首西來路不逢。據此相看如一夢,因緣還欠戒臺松”。

  山門殿

  山門殿為南軸線上的第一座殿堂。兩側與院牆相連,左右各有一個旁門。殿前有石獅子一對,並立有清康熙皇帝撰文的“萬壽寺戒壇碑記。”山門殿面闊三間,單簷廡殿頂,灰筒瓦覆頂。四角掛有風鈴,門額上掛“山門殿”斗子金匾。殿內前後貫通,中間為通洞。兩側各立有一尊泥質彩繪的護法神塑像,一為密執金剛,一為那羅延金剛。

  天王殿

  天王殿面闊三間,單簷廡殿式,頂覆綠色琉璃瓦,門額懸掛“天王殿”金匾。殿內正中供奉木質漆金彌勒佛坐像。與其相背為泥質漆金護法韋馱立像。兩側為泥質彩繪的四大天王立像。天王殿前有鐘鼓二樓。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在天王殿後面,坐落在近兩米高的月臺上。門額上高懸清乾隆帝手書“蓮界香林”雕龍橫匾。原來還掛有清康熙帝所題“般若無照”匾額和“禪心似鏡留明月,松韻如莫振舞風”的楹聯,今已不存。殿內屋頂上有三個木雕藻井,上圓下方,井內各雕有一條團龍。下方漢白玉石雕的須彌座上供有明代鑄造的銅質橫三世佛。正中為釋迦牟尼佛,南側為阿彌陀佛。北側為藥師佛。每尊佛像高3.2米,重5000公斤。大殿前左右兩側各有三間配殿,左側為伽藍殿,右側為祖師殿。

  千佛閣

  千佛閣始建於遼代鹹雍年間,明清兩代曾進行整修。1965年因年久失修,經北京市政府批准落架保護。因“文革”動亂未修成,現存遺址。千佛閣原為三層簷樓閣式木結構建築,廡殿頂。寬27米,進深24米,高30餘米。門額上掛有清乾隆皇帝手書“智光普照”的匾額。門內楹柱上有乾隆手書-“金粟顯,人天資福”,“琉璃開淨域,色相憑參”的楹聯。閣內正中供有高大的毗盧遮那佛銅像。兩側磚牆鑲以琉璃壁飾,遍佈閣龕。每龕內都供有一尊高10釐米的木雕小佛像,共計1680尊。

  戒壇大殿

  戒壇大殿位於戒壇院內。始建於遼鹹雍五年(1069),金元明清各代均有維修,現仍保持著遼代的建築風格。大殿頂部四面呈坡形,正中間是一個正方形的小平臺。臺上安放有明成化十三年(1477)由僧人德秀捐贈的銅質鎏金寶頂,呈金剛寶座塔形分佈。中間一個高約5米,四周四個較小。殿頂的上下簷之間有風廊環繞,兩層簷角均掛有風鈴,上圓下方。大殿外側四周有20根簷柱支撐,四面正中部分均配置有稱作“戒壇枋”的外枋門。正面門額上掛有“選佛場”匾額。殿內的橫枋上掛有清乾隆帝手書“樹精進幢”的匾額。橫枋內側掛有清康熙帝手書“清戒”二字的匾額。殿內天花板金漆彩畫。正中部分為“鬥八藻井”,井內級深分為上下兩層。方形的井口內壁上四周雕有許多小天閣,閣內雕有小佛龕,龕內圓形小門洞內均有木雕漆金小佛像。藻井上層的圓形部分正中的穹頂上倒掛著一條木雕團龍,龍頭居於藻井中心,俯視下方。團龍四周的穹壁上還雕有八條“升龍”,合為“九龍護頂”。

  旅遊資訊

  營業時間:8:30——17:30(夏季)8:30——16:30(冬季)

  行車路線:

  1、沿阜石路向西——雙峪環島向南——石門營環——108國道輔路7公里即到

  2、自西客站沿蓮石路向西——臥龍崗——石門營環——108國道輔路7公里即到(2、3、4環有進出口)

  3、長安街西行——首鋼廠東門右行——石景山立交橋左行——雙峪環島向南

  4、乘地鐵到蘋果園站下,換乘948路到戒臺寺站下車。

北京十大寺廟之紅螺寺

  古時候,環境惡劣、權勢壓人、天災人禍、醫學落後等等原因會讓許多百姓的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於是,他們會相信心中的信仰,祈求神明庇佑,這種文化流傳至今,也就有了許多寺廟的存在。今天就讓北京文化帶我們觀摩一下北京十大寺廟吧。

  紅螺山上紅螺寺景區位於北京市懷柔區城北5公里的紅螺山南麓,距北京市區55公里,景區總面積800公頃,國家AAAA級旅遊區。紅螺寺為歷代佛教聖地,也是京華氣功的發源地。紅螺寺始建於東晉,為十方常住寺,是北方最大的佛教叢林,千年以來一直是佛教聖地。歷屆住持多由皇家命派,高僧頻出,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紅螺”之說。

  紅螺寺始建於東晉鹹康四年(公元338)年,原名“大明寺”。(明正統年間易名“護國資福禪寺”,因紅螺仙女的美妙的傳說,俗稱“紅螺寺”)。紅螺寺坐北朝南,依山勢而建,佈局嚴謹,氣勢雄偉。它背倚紅螺山,南照紅螺湖,山環水繞,林木豐茂,古樹參天。紅螺寺處於紅螺山山前的千畝蒼翠的古松林之中,形成一幅“碧波藏古剎”的優美的畫卷。

  景點景觀

  御竹林

  山門前的這片竹林為元代雲山禪師所栽植,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據《懷柔縣誌》記載:清康熙32年(公元1694年)聖駕紅螺寺降香,看到這片翠綠的竹林倍感新奇,即令身邊的官員清點竹子的數量為613株,臨走前叮囑寺內的僧人和當地的官員要對竹林善加保護,以便他常來觀賞,後來人們就稱這片竹林為“御竹林”。在竹林西北角還有一個照原樣恢復的“觀竹亭”,當年清康熙帝就曾在原亭內設御座賞竹。紅螺寺竹林四季常青長勢茂盛,有竹約百萬株,被稱為“紅螺三絕景”之一。

  雌雄銀杏

  大雄寶殿前有兩棵古銀杏樹,東邊的雌樹清秀矮小些,西邊的雄樹高大粗壯,這棵雄的銀杏樹,樹齡在1100年以上,樹高30多米,整個樹的圍度達到7米之多,雖逾千年但生機不減。每年春天雄樹開滿淡黃色的小花,秋天不見果實,而雌樹每年春天不見花開秋天卻果實累累,人們覺得它們象天作一雙、珠聯璧合的夫妻,所以也稱他們為夫妻樹。

  紫藤寄松

  在大雄寶殿後三聖殿前的院落西側,是“紅螺三絕景”之一的紫藤寄松。這景是一棵平頂松和兩口藤蘿構成,這棵平頂松高約6米,枝分九杈,把它有力的臂膀平行的伸向了四面八方,而兩棵碗口粗的藤蘿又如龍盤玉柱一樣爬滿了整個枝頭,為這棵松樹增添了媚嫵之感,而且松藤並茂形成了一把天然的巨傘,遮蔭面積近300平米。每年5月初,滿架的藤蘿花就象一串串的紫瑪瑙墜滿整個枝頭,如一片紫色的祥雲浮在殿宇之間,濃郁的花香飄滿整個寺院。古時候每年花季,本寺的住持,就會邀請京城附近寺院的住持長老、名人雅士來紅螺寺,坐在樹下賞花論道。元代《紅螺山大明寺碑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微風夜聽金鋃鐺,諸天衛法藤蘿旁”,此景至少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了。俗話說:“藤纏松,松難生”,而紅螺寺中的松藤卻和睦相處了800多年,藤不離松,松不辭藤,相親如初,所以它被稱為“紅螺寺三絕景”之一。

  五百羅漢園

  五百羅漢園坐落在寺東千畝松林中,佔地20公頃。500尊羅漢像是由青石材質真人比例雕刻而成,並以高5米的漢白玉大石佛為中心分10組分佈排列,他們或坐或立,相貌神態各異,形成了一組大型佛教藝術雕塑群。

  千手觀音殿

  據《千手千眼大悲心經》訊載,觀世音在過去修行時,因聽千光王靜如來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生大慈悲心,想到塵世間眾生災難深重,難以解脫,便發願要具足千手千眼,以“利益安樂一切眾生”。因其誓願功德無量,所以立即就得到了這種身相。千手錶示遍護人生,千眼表示遍觀世間。“千手千眼”,寓意大慈大悲、法力無邊。大慈即給一切眾生以快樂;大悲,即撥除一切眾生苦厄。總之,千手千眼觀世音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表現。如果有情眾生供養他,則被認為可得到消災、增益、敬愛、降伏等四種成就法,從而顯示了她無比廣大的慈悲之心。

  自駕車路線

  1、京承高速懷柔14號出口離開高速。

  2、出收費站靠右行,離開京密高速進入輔路。

  3、直行5km,到開放環島繞環島左轉,懷柔城區方向(4號)。進入開放東路。

  4、第一個紅路燈(行政中心路口)右轉。

  5、右轉後第四個紅路燈(北大街西口)左轉。

  6、第二個環島右轉,行駛5km到達。

  公交車乘車路線

  路線一:東直門站換乘廳乘867路紅螺寺專線車直達景區。

  路線二:東直門站換乘廳乘坐916快車到達懷柔汽車站,出汽車站紅路燈右轉右手邊乘坐862路(窗前寫有回站不能做)。到於家園(路口北)(於家園有兩站,路口北和路口南,第二個下)。原地換乘H17或867路或打車前往。


北京寺廟廣濟

  古時候,環境惡劣、權勢壓人、天災人禍、醫學落後等等原因會讓許多百姓的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於是,他們會相信心中的信仰,祈求神明庇佑,這種文化流傳至今,也就有了許多寺廟的存在。今天就讓北京文化帶我們觀摩一下北京十大寺廟吧。   廣濟寺位於位於北京城內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25號。佔地2.3公頃。始建於宋朝末年, ...

北京寺廟報國

  古時候,環境惡劣、權勢壓人、天災人禍、醫學落後等等原因會讓許多百姓的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於是,他們會相信心中的信仰,祈求神明庇佑,這種文化流傳至今,也就有了許多寺廟的存在。今天就讓北京文化帶我們觀摩一下北京十大寺廟吧。   報國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報國寺前街1號。廣內大街北側,宣武醫院西側,北京地鐵7號線 ...

北京寺廟

  古時候,環境惡劣、權勢壓人、天災人禍、醫學落後等等原因會讓許多百姓的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於是,他們會相信心中的信仰,祈求神明庇佑,這種文化流傳至今,也就有了許多寺廟的存在。今天就讓北京文化帶我們觀摩一下北京十大寺廟吧。   大覺寺又稱西山大覺寺,大覺禪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陽臺山麓,始建於遼代鹹雍四年(1 ...

北京寺廟廣化

  古時候,環境惡劣、權勢壓人、天災人禍、醫學落後等等原因會讓許多百姓的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於是,他們會相信心中的信仰,祈求神明庇佑,這種文化流傳至今,也就有了許多寺廟的存在。今天就讓北京文化帶我們觀摩一下北京十大寺廟吧。   廣化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區什剎海北邊的鴉兒衚衕31號,是一座北京著名的大型佛教寺院, ...

北京寺廟靈光

  古時候,環境惡劣、權勢壓人、天災人禍、醫學落後等等原因會讓許多百姓的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於是,他們會相信心中的信仰,祈求神明庇佑,這種文化流傳至今,也就有了許多寺廟的存在。今天就讓北京文化帶我們觀摩一下北京十大寺廟吧。   靈光寺,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翠微山東部西山八大處,是一座1200多年曆史的佛家古剎 ...

北京寺廟雍和宮

  古時候,環境惡劣、權勢壓人、天災人禍、醫學落後等等原因會讓許多百姓的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於是,他們會相信心中的信仰,祈求神明庇佑,這種文化流傳至今,也就有了許多寺廟的存在。今天就讓北京文化帶我們觀摩一下北京十大寺廟吧。   雍和宮位於北京市區東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 ...

北京寺廟潭柘寺

  古時候,環境惡劣、權勢壓人、天災人禍、醫學落後等等原因會讓許多百姓的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於是,他們會相信心中的信仰,祈求神明庇佑,這種文化流傳至今,也就有了許多寺廟的存在。今天就讓北京文化帶我們觀摩一下北京十大寺廟吧。   潭柘寺位於北京西部門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餘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