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吾昔節為普米族的傳統隆重節日

吾昔節為普米族的傳統隆重節日

  普米族文化是中國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豐富多彩的普米族文化傳統而具有色彩,其中最有表現力的吾昔節就向我們展現出普米族的風土人情以及民族特色。那麼,大家就隨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普米族的傳統隆重節日,吾昔節吧。

  按古規吾昔節要過九天,至今大部分普米族仍隆重過此節日,部分普米族地區則與漢族一起過春節。“吾昔”節(“吾”意為年,“昔”意為新即新年)為普米族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曆臘月初六或初七、初八舉行。按古規吾昔節要過九天,至今大部分普米族仍隆重過此節日,部分普米族地區則與漢族一起過春節。

  普米族的吾昔節極為隆重,節前,人們便忙著做各種準備:砍柴、碾米、磨面、煮蘇里瑪酒、烤青棵白酒、殺豬、宰羊、漿洗被褥、衣物、沐浴、擇吉日打掃室內外衛生,修整火塘、神臺及宗巴拉神,使其潔淨明亮,煥然一新。節日這天,在門前和神臺上及房頂插青松,掛起經幡,表示迎新年、接祖先、求平安。神龕上的香爐裡香菸嫋嫋,“宗巴拉”前神燈明亮,神臺上擺滿了蘋果、梨子、黃果、石榴。茶葉、香菸、鹽巴及各類花糖。

  切開新年的豬膘,豬頭祭在鍋莊上。火塘周圍擺放著花。白海螺。場園內堆放著已劈好的柴塊和松明。下午,嗚炮三響之後,吹響海螺,由旅長或韓規手舉酒杯,在宗巴拉之上澆酒,舉行“切的譜”(即敬鍋莊)儀式:超多!一年是一年,一月是一月,新年來了,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長幼安康,六畜興旺。放出去一碗,收回來千碗!放棄一次福氣,進來一千個福氣吧!出去一粒,就進來一萬粒吧!超多!誦畢,家人團圓,舉行隆重的晚宴。桌上擺十二大碗菜,有豬膘肉、臘肉、豬頭肉、豬腳肉、香腸、香酥。豆腐、羊肉、牛肉。香菌、石花菜等等。

  除夕之夜,家長們通宵忙碌。次日即大年初一,雞鳴拂曉,焚香頌詞,祈求豐年。人們爭先到溪邊舀水,以先取得淨水為吉祥。此日,男女老少都穿上鮮豔的本民族服裝,親友們互相拜年。各家族還往墳山上或寄罐林祭祖。普米族在這一天清晨還為年滿門歲的孩子舉行“穿裙子”或“穿褲子”禮。

  新年期間,互串親戚,請客吃飯,青年男女們對歌。摔跤、打鞦韆。賽馬。人夜,山寨篝火通紅,男女青年圍著火堆跳起歡快的鍋莊舞,老人們則聚在一起飲酒取樂,說唱本民族的創世史、傳說、習俗等。有的村寨還要舉行隆重的‘扎拉松冬”宗教儀式及“秋八卡”的習俗。“秋八卡”即在擇定的日期內,請客喝酥油茶、喝白酒、蘇里瑪酒,吃炒酸菜、炒麵及油炸粑粑,請族長或家長舉行敬鍋莊的宗教儀式。

  普米族的吾昔節以其重人倫、親情、禮儀、和諧的特點,展示著普米族的傳統禮俗,也成為維繫普米族之間人際關係的重要情感紐帶。如今的吾昔節已從傳統的形式中跳出來,變得更加豐富、多姿,也更有節日的味道了。普米族的民族文化和風土人情亦得以在隆重的節日中展現。

  您可能還會喜歡:

  壯族的宗教文化,壯族信什麼?

  畲族四大姓,畲族姓氏文化

  羌族民間傳統的手工藝:刺繡

  漢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普米族傳統節日,本族人都不能錯過

  對每一個民族來說,都有屬於本民族的傳統節日,這是這個民族的文化體現,展示了其獨特的民族精華和民族風貌。今天,要介紹的是關於普米族的傳統節日,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普米族文化中瞭解一下吧。

  大過年:

  大過年,是普米族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之一,一般從臘月二十九祭祖先、吃年飯到正月初七過完人的生日為止,要七八天時間。大年初一早上,老人要向宗巴拉(神臺)燒香祈禱,祭祀祖先。

  凡年滿十三週歲的男女兒童,要舉行“穿褲子”、“穿裙子”成年禮儀式。除此外,還有上山打獵、繞山放牧、玩磨秋、祭山神、跳鍋莊等活動。

  吃完除夕團圓飯後,年滿13歲的男孩子、女孩子,按性別各聚一處,通宵狂歡。待東方發白,各自回到自己家中,由家裡人為他們舉行“穿褲子”或“穿裙子”成丁儀式。

  瀾滄江畔的普米族在如果是女孩,她便走到火塘右前方的“女柱”旁,雙腳分別踩在豬膘和糧食袋上,豬膘象徵財富,糧袋象徵豐收;右手拿耳環、串珠等首飾,左手拿麻紗、麻布等日用品,象徵婦女有物質享受的權利和承擔家庭勞動的義務。接著母親把女孩的麻布長衫脫下,換上短衣,穿上百褶裙,繫上一條繡花腰帶。

  如果是男孩,他便走到火塘左前方的“男柱”旁,雙腳踩在豬膘和糧食袋上,右手握尖刀,左手拿銀元,銀元象徵財富,尖刀象徵勇敢。然後由舅父把男孩的麻布長衫脫下,換上短衣,穿上長褲,繫上一根腰帶。儀式過後,這些男孩、女孩才算長大成人,才有資格參加正式的社交活動。

  端陽節:

  每到農曆四月初五,普米家便開啟用新麥釀就的酒罈,咂出蘇理瑪,過嘗新節。除自家暢飲外,還分別送給親友嘗新。

  端陽節這天,孩子們穿著盛裝,到野外採來各種鮮花,插在屋裡屋外,顯得十分美麗。然後全家老少圍坐在火塘邊吃種類食品。

普米族傳統食品有什麼

  養生是一種好習慣。中國自古喜歡研究飲食,一樣食物有上百種吃法。食物流傳下來的手法和做法,鑄就了今日吃貨大國。經過了上百年風雨的洗刷,一切事物物是人非。然而普米族傳統食品依舊儲存了下來,一起來普米族文化中看看。

  普米族以玉米為主食,間食大米、小麥、青稞、蕎子、洋芋等。玉米的食用方法是先將玉米用石磨磨成粉,用篩子去玉米殼層,分成三種食用,殼層一般作家畜飼料,較粗玉米碎粒,可拌入大米一起煮吃,也可先用鍋煮成粥,再將細面拌進用鍋燒煮食用。玉米麵還可以煮甜酒、蒸粑粑,玉米還用來製作酥理瑪酒、做糌粑炒麵等熟食。

  普米族一般習慣日食三餐。早餐多吃麵食點心,喝酥油茶或鹽茶,中午和晚上為正餐,多以玉米為主食。常用煮、蒸、燒、烘烤等方法制作米飯、烤餅、面片、麵條等。

  普米族的日常蔬菜種類繁多,有南瓜、茄子、西紅柿、辣椒、韭菜、蘿蔔、蔓菁、青菜、大蔥,此外還經常採集木耳、香菌(香菇)、蕨菜苦菜花、花椒等。

  普米族普遍以飼養的畜禽為其肉食來源。常見的有豬、牛、羊肉,並能製作酥油、乳餅等乳製品。肉類多煮食和烤食,不習慣炒食。普米族擅長用風醃辦法把豬肉製成豬膘肉或臘肉,以琵琶肉最為馳名。其製作方法是:將宰後的生豬掏去內臟,抽去所有的骨頭,用鹽巴和花椒撒在豬腹內,然後把豬腹。

  縫合,風醃起來,就成了一頭完整的臘豬,它的外形很象琵琶,因此也叫“琵琶肉”,這是招待客人的上品。

  平時狩獵歸來,也經常能吃到黑熊、野豬、獐子、鹿子、岩羊、雉雞等野味,肉食多好煮吃和烤吃,不習慣炒吃。食具是別具風格的本勺、木碗和本盆。1949年後,普米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他們與內地的交往日益頻繁,內地的生活用品大量輸送到普米族地區,普米族人民已經普遍使用瓷、塘瓷食具。


盤點的重要節日

  普米族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之一。普米族與中國古代的氐羌族繫有淵源關係。公元十三世紀中葉,一部分人被徵召入元軍,隨忽必烈南征,從此普米族逐漸結束遊牧狀態,開始農耕生活。那麼,在普米族文化中記載著哪些重要的節日呢?一起來看下。   大過年   大過年,是普米族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之一,一般從臘月二十九祭 ...

傳統節日是什麼 民間習俗活動

  普米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他們有著自己民族的民風民俗,並且也有著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那麼普米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呢?又有哪些民間習俗活動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普米族的傳統節日   小天地神靈的祭祀   過去普米族民間每隔三年一年舉行一次較大的小天地神靈的祭祀活動(有的在農曆 ...

富有民族特色的情人

  一年中最浪漫的一天莫過於情人節。在這天,大大小小的街道來來往往的都是情人。雖說情人節是國外的節日,但中國也有自己的情人節,那就是七月初七。想必這個農曆月份大家都熟悉吧。在普米族文化中有特有的情人節,一起來看下。   情人節這一天,麗江、大理和怒江的各族群眾騎馬坐車從幾百裡遠處趕來聚會在蘭坪縣羅古箐的高原草 ...

中華民族:

  普米族主要居住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麗江地區的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永勝縣和寧蒗彝族自治縣,“普米”意為白人。   普米族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解放前曾使用一種藏文拼寫的文字,但流行不廣,後逐漸不用。現普米族大都使用漢文。   普米族主要從事農牧業生產,兼營家庭手工業。現在 ...

--簡 介

   普米族共有2.9萬多人。他們主要居住在雲南省的蘭坪、麗江、維西、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麗江地區的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永勝和寧蒗等縣。“大分散,小集中”是普米族的分佈特點。普米族自稱“普米英”、“普日米”、“培米”,都是白人的意思。也稱有“博”、“巴苴”等。   普米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 ...

潑水迎親的婚慶習俗

     嫁女九族皆知   普米族青年男女結婚時,迎娶前,新郎須送給女方父母一塊布,以謝撫育女兒恩情;另送一條黃牛,作為 奶母錢 ,象徵女家兩隻腳出去,有四隻腳進來,總算不蝕本的意思。送女方兄弟長刀一把,意思是作為兄弟姐妹分別的紀念。另送耕牛及鐵鏵一套,作為新娘走後 土地牲畜傷心 的安慰。男方家長和媒人每次帶 ...

喪葬習俗

  在普米族的葬禮裡,給羊子是最隆重的一個儀式。傳說,在很早以前,一群惡狼為了報仇,拼命地追殺善良忠厚的羊子,把原先有一千三百隻羊子的大家族,傷害得只剩下三隻羊了。有一天,狼群正準備把這三隻羊也吃掉。當狼群追到一個山丫口時,正巧碰上普米族勇敢的九兄弟。九兄弟守候在山丫口,箭射刀砍,並針狼群全部殺死,唯有一隻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