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墨子主張什麼思想

墨子主張什麼思想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 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等主張思想。兼以易別是他的社會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體行動綱領。他認為只要大家兼相愛,交相利,社會上就沒有強凌弱、貴傲賤、智詐愚和各國之間互相攻伐的現象了。他對統治者發動 戰爭帶來的禍害以及平常禮俗上的奢侈逸樂,都進行了尖銳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則上,墨子主張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主張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他還主張從天子、諸侯國君到各級正長,都要選擇天下之賢可者來充當;而人民則要服從君上,做到 一同天下之義。宣揚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點。墨子認為天之有志,兼愛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長貴賤,皆天之臣也,天之愛民之厚,君主若違天意就要受天之罰,反之,則會得天之賞。他抨擊君主、貴族的奢侈浪費,反對儒家看重的久喪厚葬之俗。認為君主、貴族都應象古代大禹一樣,過著清廉儉樸的生活。

孔子和墨子教育思想的異同

  儒家和墨家是兩個著名的學派,儒家創始人孔子被世人稱之為“萬世師表”,繼孔子之後墨子創立墨家學派,並使之與儒家對立。今天我們就來對比一下教師招聘考試過程中常考的兩個流派的人物孔子和墨子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著作

  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思想主要體現在《論語》這本著作中,其中有很多話都是孔子教育的思想觀點,如大家耳熟能詳的一些古語“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溫故知新”,但這本書並非孔子本人書寫,而是由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整理記錄下來。

  記錄墨翟言論、思想和實踐和墨家各方面成就的資料主要是《墨子》,這本書基本上是其弟子和後學所作。近代人們才開始研究和重視,墨家的精神才得到人們的倡導。

  二、教育目的

  孔子提出由平民中培養德才兼備的從政君子,這條培育人才的路線,可簡概括為“學而優則仕”(學習是通向做官的途徑)。

  “兼相愛,交相利”的社會理想決定了墨家的教育目的培養實現這一類人,這就是“兼士”或“賢士”。

  三、教育物件

  孔子實行“有教無類”的教育方針,廣泛吸收學生。他說“自行束xiu以上,吾未嘗無悔焉”(只要有人帶著十條肉乾來找我,我沒有說不給他進行教誨的)。

  墨子的教育物件主要是“農與工肆之人”,面向天下,在民間廣泛招生,招生辦法靈活多樣。

  四、教育內容

  孔子在私學中的教育內容《論語》所載:“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所謂“文”,主要是西周傳統的《詩》《書》《禮》《樂》《易》《春秋》;“行”指品行;“忠”指忠誠;“信”指信實,後三者都是道德教育的要求。

  墨子出於培養兼士的需要,教育內容歸納為以下幾類:(一)政治和道德教育;(二)科學和技術教育;(三)文史教育;(四)培養思維能力。

  五、教學方法

  孔子的方法包括以下:學思結合(“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啟發誘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因材施教、溫故知新、好學與實事求是等。

  墨家的教育方法與儒家大有不同,包括:主動、創造、實踐、量力。

  總之孔子和墨子作為當時社會的顯學流派。對社會產生巨大影響,在當今也有很重要的研究和學習的意義。

墨子的思想在當今社會有何現實意義何在

  1、墨子的“兼愛、非攻”思想對於構建和諧社會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2、墨子(約公元前四七九年~前三八一年),生於春秋戰國時的魯國附屬國小邾國(在今山東滕州境內),是中國先秦墨家學派創始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著有《墨子》一書傳世。其所創立的墨家學說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學並稱“顯學”。

  3、與會學者們認為,墨子所提出的“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強本節用”等觀點,比較全面地體現和闡釋了人與人、國與國、國家與人民、生產與消費等方面的和諧思想,在中國的“和合文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今天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文化淵源之一。

  4、中國墨子學會顧問、來自美國愛丁堡大學的李紹昆教授認為,儒學、墨學相通互補是中國文化的主體結構,墨學和儒學都追求社會的和諧,希望建立起沒有戰爭,沒有爭奪,不爾虞我詐而是互助友愛的社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王贊源教授說,考察墨子思想,其“兼愛”倫理創造地轉化自愛自利為相愛相利。“兼愛”的互利性,互助性,對等性以及愛人若已的方式,使人與人和睦相處、共存共榮、良性互動。其“非攻”思想是以實力做後盾的和平主義,可以維護一個和平的環境,只有和平的環境的才能建設一個和諧社會。王贊源教授認為,墨子的思想有其正確性和可能性,只要力行實踐,可以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

  5、與會學者認為,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與政治、文化的多元化的矛盾日益紛繁,能源危機、生態惡化、環境汙染、社會失序、人們的精神失守、道德失範、價值失衡,人類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和發展問題。研究墨子思想,借鑑其學說的精華,對於人類正確認識自身,認識外界,維護世界和平,建設和諧社會,保護人類共有的地球家園,都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舉出老子韓非思想主張

  1、老子: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   2、墨子:墨子的“非攻”與愛民,墨子主張“兼愛”,其實質是“愛利百姓”,以“興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為己任;   3、韓非子:主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民眾的本性是“惡勞而好佚”,要以法來約束民眾,施刑于民,才可“禁奸於 ...

的經濟思想

  墨子的經濟思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得到歸正:一、墨子的義利觀。墨子和儒家不同,公開言“利”。孔子“罕言利”,孟子說“何必曰利”。墨子公開言“利”,要達到的目標就是“利”。他認為對言論思想的是非,應根據三條標準來判斷,稱之為“三表”。第一表“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第二表“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第三表“廢( ...

從世官到的“尚賢”主張

  “尚賢”主張出現的社會背景是,西周時期的世官(世襲世代為官)制,到西周晚期出現的薦舉屬下或家族兄弟子侄為官,再到春秋末期至於戰國出現的薦賢,墨子學說中的“尚賢”主張,正是在適應社會思想的變化和社會需要中提出的。墨子認為為政的目標有三:國家的富強;人民的眾多;刑政的安定。若達到這三個目標,國君就得“尚賢”。 ...

的教育思想

  墨子,名翟,戰國初期人。早年曾“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後自立為墨家學派。墨家學派紀律嚴明,是一種宗教團體式的特殊私學。墨子認為人性如素絲,“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因而很重視環境和教育的作用。他的社會教育主張是“上說王公大人,次說匹夫徒步之士”。墨子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兼士”,併力圖把缺乏兼愛精神的“ ...

簡述非攻思想的特點

  “非攻”是墨子理論中極其重要的部分,他代表墨子的思想理念,思想精華,以及對待人事的態度。非攻,其含義是,不要去攻打別人。墨子很早就看出了戰爭的殘酷性,他認為戰爭是令很多家庭支離破碎的,戰爭中會有很多犧牲品,比如老弱婦孺,她們失去依靠,最終苦苦熬過一生。“非攻”是墨學的重要範疇,是墨子軍事思想的集中體現,同 ...

的主要思想謙愛非攻

  兼,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別人。   兼愛,像愛自己一樣愛別人。言論行動都以國家、百姓、人民之利為準繩。   非攻,就是制止攻伐的戰爭。   墨子,名翟,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生前擔任宋國大夫。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 ...

商鞅韓非思想的相似之處是

  相似之處是反對奴隸主貴族世襲特權。   墨子:墨家學派創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名翟,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生前擔任宋國大夫。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