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是中國西南許多少數民族都過的一個傳統民族節日,時間一般為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以彝族和白族過得最隆重和認真。大理地區的白族過六月二十四日,彝族過六月二十五日。節日這天,各村寨教師阿豎一把大火把,在上面插上寫有“五穀豐登”、“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吉祥語言的大小升鬥和五色彩旗,掛上火把梨、花紅等水果和包子饅頭。天黑前,各戶都要扶老攜幼繞大火把,求清吉平安。 大理以蒼山中和寺的大火把為先導,當此大火把點燃之後,大理壩子中各村寨相繼點燃村中的大火把。巍山縣城的火把最高最大,用松柴數千斤,人們先觀看大火把和燃放煙火的壯觀,後點各家各戶豎的火把。各處燃放大火把時,人們聚集在大火把下,爭搶掉下來的升斗、水果、包子、饅頭等,相傳搶到升有早生貴子和吉慶之兆,吃了大火把上的水果、食物、不會生病。
觀看過大火把之後,各農業用地各戶的小孩耍玩小火把,並在大人的帶領下,到田邊園內用火把驅逐害蟲,還在火把上撒把松香,以除害避邪,直至火把燃盡火止。耍完火把之後,各有聚會吃水果和食物。晚上睡覺時,婦女和小孩要用一種搗爛的“鳳仙花根”包後手指頭,第二天即把指甲染紅,傳說是以此紀念鄧賧詔主皮羅格的妻子柏潔慈善夫人,象徵忠貞的愛情。大理地區的火把節歷史悠久,一說始於漢代,是紀念阿南夫人的;一說始於詔代,是紀念慈善夫人的;一說是紀念古代戰爭勝利的,眾說紛紜,各說其是。
根據史籍記載,火把節屬於火崇拜,火把節古稱“新火節”,因為火是光明的象徵,代表演理想和希望。其始於時間,應在古代部落時期,古代先民取來火種,重新生火,目的是為了除舊佈新,讓火永不熄滅。
在大理喜洲的一場白族民俗表演,詮釋了美麗的白族民俗風情,值得回味。
白族服裝有六種,除了我們常見的前排右一那種外,其它的服裝,我還真覺得不如第一種美麗。
白族當地的一種舞蹈,看起來就是“帽子舞”吧
有名的大理“三道茶”端上來了:“苦茶”,“甜茶”,“回味茶”。風味十足,值得一品。
白族的婚慶很有趣。這是表演的“掐新娘”。
看到新娘胸前掛的鏡子沒有?雖然土,但掛得卻好可愛!
左看右看,白族新娘子的衣服還挺漂亮的,蘊涵中國古典美。
本主崇拜是白族獨有的一種宗教信仰。本主又叫本主神,白語稱“武增”,又稱“老谷”(男性始祖)、“老太”(女性始祖),各地還有“武增尼”、“增尼”、“東波”等。這些稱呼有祖先和主人的含義,但並不是單純的祖先崇拜。一般認為,本主崇拜源於原始社會社神的崇拜和農耕祭祀。它在南詔時期即已形成,並且是南詔、大理國時期白族的一種重要的宗教信仰。以後又歷經數百年的發展,本主數量不斷增加,文化內容越發豐富,才形成如今的本主崇拜格局。
白族人意識中認定的本主的社會功能是:本主就是村社保護神,是掌管本地區、本村寨居民的生死禍福之神。認為本主能保國護民,保佑人們平安吉祥、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白族村寨幾乎都建有本主廟。廟內供奉泥塑或木雕的本主神像。據1990年統計,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內共有本主廟986座。
本主崇拜是一種多神崇拜,各地或各個村寨本主廟內都塑有自己的本主神。也有的幾個村寨甚至幾十個村寨共同信奉一個本主。本主管的物件也不同,有管“陰間”和人間大小事務的,有管“陰間”兵的,有管人間疾病的,有管牲畜的,等等。為數眾多的本主神大體可分如下幾種型別:
自然本主 如石頭、樹疙瘩、水牛、猴子、白駱駝等;
神靈本主 如山神、穀神、獵神、龍王、太陽神等;
英雄本主 杜朝選、段赤誠、白潔夫人等;
民間人物本主 如大理南門本主;
帝王將相及祖先本主 南詔、大理國王及高階將領細奴邏、閣羅鳳等;
外族人本主 如鄭回、杜光庭;
佛教與道教神?o本主 如觀音老祖、關羽、李靖等。
每個本主神,都有典雅的封號,都有口傳或成文的傳說故事。
白族的本主崇拜有兩個基本特點:
一是以本主為中心的多神崇拜。任何本主廟以本主為主要崇拜物件,其他配神為次要崇拜物件,各種配神有其獨有的宗教功能。如子孫娘娘送子嗣,財神管發財致富,龍王司雨等。他們的神力是對本主神力的有效補充,兩者神力相結合,起到了保佑白族人民物質生產生活正常進行與精神需求的作用。體現了白族對崇拜物件世俗需求的功利目的。
二是本主崇拜中主要崇拜物件是祖先和對人民做過好事,促進了本民族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人物,或是其道德情操受到人們敬仰的人物。
本主崇拜具備人為宗教的基本特徵和一般宗教組織的雛形。其表現為:1.本民族對本主的崇拜幾乎是全民性的,不信者少。2.每個本主都有其固定的廟宇和供奉的神像。本主廟高大輝煌,自成院落,是村中的宏偉建築。3.本主廟有專人或專門組織管理,領導組織公共祭祀活動。4.除個人日常祭祀外,每年有兩次按一套固定儀式祭祀本主的廟會。一次是春節期間迎送本主,另一次是慶祝本主誕辰或忌日。5.有祭祀禮儀和《本主經》,還有一套清規戒律和道德規範。要求人們忠於國家、孝敬父母長輩、尊老愛幼、勤儉勞動、不做壞事等。
朝奉和迎送本主時,全村男女老幼皆身穿節日盛裝,殺豬宰雞,舞龍耍獅,燒香焚紙,燃放鞭炮,盡情獻祭,以求本主祛鬼驅邪,消災解難,保佑國泰民安。
本主崇拜與白族社會的政治、歷史、哲學、生產生活、文化藝術、風俗習慣等交織在一起,深深紮根於白族人民的思想意識中,形成獨具一格、豐富多彩的本主文化。
始於南詔,最初是古代白族宗教祭祀的一種儀式。“三靈”指的是“佛都”崇聖寺、“神都”聖源寺、“仙都”金奎寺。繞三靈,白語叫“觀上覽”,意為“逛三都”屬農閒季節白族民間的自娛性迎神盛會。會期為每年農曆4月23日至25日。 屆時,洱海周圍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濃妝淡抹,排成長蛇陣,第一天從大理城出發,繞到“神都” ...
大理白族地區中元節習俗
中元節在白族地區稱為“七月十四”, 以祭祀祖先為主要內容,在當地是一個十分隆重的節日。由於居住地域的不同,大理地區的“七月十四”在各個區域又呈現出各自不同的特點,雲南大理鎮龍龕村的“七月十四”集合了家庭祭祀和村落祭祀兩套祭祀體系,它們相互關聯、互相補充,形成了一個穩定而完整的祭 ...
1、白族喪葬習俗白族在元代以前全民信仰佛教密宗,受此影響白族地區盛行火葬。元代以後,因受內地漢族和漢文化的影響而逐漸改為土葬。喪葬儀式一般比較隆重。
2、裝棺守靈:老人壽終,一般將喪事作喜事辦。選好吉日,唸經超度,親友前來奠祭後,才能出殯安葬。在家停放期間,兒女要晝夜守靈。在超度期間,要辦酒肉,請前來 ...
白族的傳說是,漢朝的副將郭世忠殺死了大理的曼阿那酋長,發覺酋長的妻子河南長得很漂亮,便要娶她為妻。河南假意答應,但提出了祭祖亡夫的三個條件,然而,河南在祭夫時, 卻點火燒著了靈堂,躍身跳入熊熊烈火中自盡。河南的忠貞勇敢,博得了人們的讚歎和欽佩。從此每年在河南自盡的日子,白族同胞便點燃火把,串鄉遊寨,以示紀 ...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為彝族火把節;苗族在這一天祭“土地”神;農曆六月二十五日為白族火把節。
火把節是這兩個少數民族最為隆重的節日,家家戶戶焚香、祭祖、喝酒吃肉,村中扎一大火把,有的高12米,根據平、閏年扎12或13道麥秸,插滿香、糖、果,以示豐收和吉祥。
傍晚,大火把熊熊燃燒,男女老少載歌載舞。隨後小 ...
同事發來簡訊,要我在大理給大家帶回一些銀飾品。下劃線——要原汁原味的具有民族風味的。我上哪裡去找啊?大理人告訴我可以去下關附近的新華村買一些。
第二天,起了大早,坐上去新華村的車。還是那些古樸的民居點綴在蒼山的翠林中,遠看好似一顆顆珍珠。哦!還有成片成片的向日葵,火樣的燦爛。一路上,依舊陶醉在畫樣的美 ...
火把節是白族的傳統節日,這是一個僅次於春節的節日。在節日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準備美味的美食、節日用品。關於火把節的緣由,白族人認為是為了紀念柏潔夫人的頑強抗爭精神。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白族文化吧!
白族火把節於每年夏曆六月二十五日舉行,白語稱為“夫汪舞”,意為“六月狂歡”。在白族人心目中,它是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