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奇妙的民族文化,黎族方言文化

奇妙的民族文化,黎族方言文化

  語言是一個民族最重要的標識,正如黎族方言就是黎族文化的重要符號。黎族上千年的歷史是透過語言來繼承與發展。語言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階梯。黎族方言就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奇妙的民族文化,黎族方言文化吧。

  “黎”是他稱,即漢民族對黎族的稱呼。黎族一般都自稱為“賽”,賽是其固有的族稱。黎族內部因方言、習俗、地域分佈的差異而有不同的稱呼,主要有“哈”、“杞”、“潤”、“賽”和“美孚”等稱呼。黎族在海南島的歷史有三千多年,秦漢時期南方百越的一個分支“駱越”與黎族有著直接的淵源關係。

  據史籍記載,與今天黎族有直接淵源關係的最早名稱叫作“裡”。《新唐書》為宋人歐陽修等撰,故“黎”之稱應以《嶺表錄異》所記載為最早。該書約成於9世紀初,但普遍以“黎”代替“俚”、“僚”,作為專有族稱的則是在11世紀以後。宋代樂史的《太平寰宇記》、蘇軾父子謫居海南時的詩文、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周去非的《嶺外代答》、趙汝適的《諸蕃志》等著作均以“黎”字一詞稱海南的土著民族。這種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在黎族當中,由於語言和文化特徵的差異,還可以把黎族分為哈、杞、潤、賽、美孚五種方言。每個方言內的土語往往與該方言自稱或峒相適應。

  哈方言:哈方言過去作“侾”。但“侾”字過於生僻,意思不明確,故2001年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廳等單位在編寫大型畫冊《黎族傳統文化》時,決定以“哈”字替代之。並對原周邊漢族將其內部帶有歧視意味的稱呼“四星”、“三星”分別改成“羅活”、“抱懷”。

  哈方言在黎族五個方言中人口最多,分佈最廣。歷史典籍中,哈方言有“遐”、“霞”、“夏”等名稱。哈方言主要分佈在樂東、陵水、昌江、白沙四個黎族自治縣和三亞、東方二市,其內部又有許多種自稱。主要有“羅活”、“抱懷”、“哈應”三種稱呼。“羅活”分佈在樂東盆地及盆地邊沿與哈方言其他型別雜居部分,少量還分佈在東方、白沙等地,有羅活、抱由、多港、抱漫、志強、南嘮等自稱,大多是以居住地(過去的峒)命名的。

  “抱懷”主要分散在望樓溪中游的千家鎮永益村、福報村等地,在三亞、東方也有少量分佈,人數較少,自稱“抱懷”。“哈應”,又作“哈炎”,在哈方言三個土語中,人數最多,分佈最廣。主要分佈在黎族地區邊緣地帶的三亞、陵水、東方等地,與漢族相鄰或雜居,受漢族文化影響較深。

  您可能還會喜歡:

  畲族的圖騰象徵著什麼,你知道嗎?

  解惑:土家族婚俗文化

  民間歌曲,土族的精神財富

  畲族傳統節日,畲族二月二

極具民族特色的黎族禮儀文化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一個禮儀之邦,黎族也不例外。黎族文化是一種開放式文化,所以禮儀文化更是非常的注重。禮儀文化在黎族自古就開始傳承,至今依舊被黎族人民繼承與發展著。禮儀對於黎族來說,是做人之本,無禮不成人就是這麼來的。

  黎族是一個尚禮的民族,禮儀在黎族社會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黎族禮儀有著豐富的內容,涉及了生產、生活的多個方面。

  和解禮儀在海南省黎族地區,有一種和解的禮儀,黎語稱為“蕊岔”,意為“給好眼色”。械鬥雙方,若想停戰講和,言歸於好,就各派一名寡婦出面充當調解員。雙方同時也各出一位代表。寡婦先把若干個銅錢投入一盆清水中,雙方代表從水中取出銅錢,互相揩抹一下對方的眼睛。然後,互相接過雙方的錢往腦後拋掉。最後,互相敬酒,以示和解。

  宴席禮儀

  海南省黎族招待客人有一套飲食禮儀。用餐時,對男客先酒後飯,對女客先飯後酒。賓主分開對坐。請酒時,主人先雙手舉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請酒,然後自己把酒一飲而盡。接著,把米酒逐個捧給客人,客人把酒喝完後,主人還給每個嘴裡送一口肉菜,表示尊敬。通常,主人只陪客人喝酒,不陪客人吃飯,怕客人不好意思把飯吃飽。

  播種禮儀

  海南黎族一般在農曆二月春分前後種植早稻,七月立秋前後種植晚稻。每季插秧前,都得由畝頭先摘採帶有綠葉的小樹枝,掛在自家門口上,然後畝頭的妻子身穿新衣服、新筒裙,一大早先在田角插上一百株秧苗,並在旁邊插上樹葉與紅藤葉,表示稻魂有主。

  此後村裡一般婦女才可下田插秧。開始插秧第一天,畝頭及妻子白天不能躺在床上休息,路上遇到別人也不能講話。民間認為,白天臥床休息,會使婦女們插秧的速度減慢;同外人講話,會走漏風聲,帶走好運,不利於稻穀生長。

  您可能還會喜歡:

  畲族的圖騰象徵著什麼,你知道嗎?

  解惑:土家族婚俗文化

  民間歌曲,土族的精神財富

  畲族傳統節日,畲族二月二

布依族酒文化,布依族米酒文化

  布依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也是一個非常講究禮儀的一個民族。在布依族中,酒是招待賓客必不可少的東西。每到節日期間,親朋好友相互串門的時候,總免不了用酒來表達主人對客人的歡迎與祝福。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布依族文化吧!

  一、布依族米酒的歷史沿革

  中國釀造酒的歷史悠久,夏商周時代,就出現了民間釀造酒的行業,從以下傳說得到證實。一是杜康釀酒。傳說認為釀酒始於夏朝時代的杜康,《說文解字》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二是釀酒始於黃帝時期。漢代成書的《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景,《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一種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發明創造都出現在黃帝時期。三是酒與天地同時。有神話色彩的說法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並矣”。這些傳說盡管各不相同,大致說明釀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以上資料都證實了古代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夏禹時代確實存在著釀酒這一行業。

  布依族善於學習漢文化,據《布依族百年實錄》記載:早在遠古時候,居住在南北盤江流域的布依族先民族就向漢族學習釀造酒的技藝,就會上山採來百草根做成酒麴,利用天然的泉水用米釀成米酒用來驅風祛寒、避邪除疫,慶祝豐收。

  二、布依族米酒文化內涵

  (一)布依族米酒釀造的傳統工藝

  1、酒麴(土酒藥)製作。

  (1)原料配方:分母料和子料兩類。母料:將小麥麩(也可用高粱、紅稗)、巴地香、巴巖香、辣椒、胡椒、血藤、山藥、芭蕉、絲麻、對腳連、飯豆、黃豆等十二味植物分別曬乾,碾碎成粉末待用。子料:將在山野間採集的野山菊、金鋼果、四塊瓦、五加皮、千斤拔、牛藤、葛根藤、香樟果、野甜果、黃泡杆等十二味植物按比例兌水,熬製成湯狀。

  (2)酒麴(土酒藥)加工。一是原料配方,取適當母料與子料搭配,攪拌均勻,然後揉成雞蛋大小的球狀小麵糰。通常,母料中巴地香、巴巖香、麥麩用量按1:2:10的比例參與使用。二是培養麴黴菌。在一個籮筐內圍先鋪上一層稻草,再鋪一層鳳尾草。然後將揉成的一個個小麵糰放入其中,鋪蓋上鳳尾草和稻草,並置於吊腳樓上陰涼處,待發酵21-49天后,白色酒麴黴菌等微生物大量有效繁殖,發出酒香味即成。三是晾曬,將一個個生長有白色麴黴菌的小麵糰取出,晾曬乾,即為布依九月九的酒釀造所需的酒麴(土酒藥)。一般情況下,酒麴的保質期為五年,前三年藥效最好,出酒率高。

  (3)釀造工藝,包含選料浸泡、蒸煮攤涼、入曲培菌、封裝發酵、蒸餾窖藏等五道傳統工序。

  一是選料浸泡。主要選用當地種植的糯米做原料,也可以選用其它各種優質大米做原料。將大米用清水淘淨,浸泡約3-4小時。

  二是蒸煮攤涼。將浸泡後的大米瀝乾,放入甑子中加熱蒸熟,然後把蒸熟的大米鋪撒在大簸箕裡,搗散涼至冷卻。

  您可能還喜歡:

  令人歎服的朝鮮醫學文化

  令人垂涎三尺的傣族特色食品

  獨具特色的傣族飲食文化

  有聲有色的傣族象腳鼓舞


白族建築文化白族照壁文化

  照壁以前大多出現在四合院中,在明朝時候非常的流行,幾乎每個大門大戶都要修建一座照壁。而現在在一些寺院中也能看到。在風水學中,修建一座照壁是有著阻擋煞氣的作用。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白族文化吧!   大理和洱源一帶,白族農家的民居以三坊一照壁最為常見。照壁的繪飾在民居中處於最重要、最突出的中心地 ...

中國各民族飲食文化你瞭解嗎?

  中國是個多民族相互融合的國家,我們擁有多達56個民族。除了人口最為龐大的漢族,其他少數民族都分佈在全國各地,其中又有滿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壯族等等最具代表。他們在中國飲食文化中基本代表少數民族的飲食文化。   少數民族萊少數民族菜也稱“民族風味萊”,是我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 ...

最原始的民族文化黎族文字

  黎文,是以黎語侾(音”哈“)方言為基礎方言,樂東黎族自治縣抱由鎮保定村話(屬侾方言羅活土語)的語音為標準音,設計創制的文字。那麼,黎文有什麼樣的文化淵源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黎族文化中瞭解吧。   黎族文字簡介:   以黎語侾(音“哈”)方言為基礎方言,樂東黎族自治縣抱由鎮保定村話(屬侾方言羅活土語)的 ...

黎族文化圖騰黎族圖騰預示著什麼?

  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與圖騰,就好比我國是以龍為圖騰,稱自己為龍的傳人。而作為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的黎族他們所崇拜的圖騰卻不是單單隻有一種。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黎族文化吧!   圖騰崇拜觀念   隨著氏族的產生而出現,氏族是它最基礎的單位。每個氏族都有自己崇拜的圖騰,不同的氏族有不同的圖騰崇 ...

東鄉族喪葬文化獨具特色的民族喪葬

  喪葬文化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它是中國眾多的傳統文化之一,喪葬文化包括了中國道家、儒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而喪葬文化被流傳到中國各地後,被當地人們加入自己民族的特色,以此就形成了中國各地的喪葬文化都有著不一樣的形式。下面的東鄉族文化為您帶來獨具特色的喪葬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東鄉族聚居在甘肅省 ...

三亞民俗文化黎族

  海南島最早的居民。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賽人”、“杞人”、“潤人”、“美孚人”,按其語言分為5個方言分支,即加茂方言、杞方言、佬方言、本地方言和美孚方言,按其服飾可分為“長桶黎”、“短桶黎”、“多文黎”、“少文黎”。黎族常用歌謠,樂器和舞蹈表達喜、怒、哀、樂。自削竹管樂器咧,音色透亮粗獷、清脆悅耳,是少 ...

喜歡傳統文化深受儒家學派薰陶的生肖

  我們所受的教育不同,所以說流派也不相同。有的人特備喜歡哲學,有的人特別喜歡道教,那麼自然也有人喜歡儒家學派,所以深受儒家學派的薰陶。那麼十二生肖中都有哪些人深受儒家學派的薰陶呢?我們接下來就一起看看這些人的存在吧!      屬牛:重視道德   對於屬牛的人來說道德絕對是不可缺少的東西,如果這個世界沒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