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媽祖信仰,媽祖文化的核心思想

媽祖信仰,媽祖文化的核心思想

  媽祖文化的信仰功用從最開始的海神信仰文化發展至今有了更多的信仰功能,這都是現代社會發展所賦予的新的功能。那麼,在現如今的媽祖信仰文化中,其信仰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弘揚愛國思想,促進祖國和平統一。

  大陸和臺灣,同根共祖,千餘年文化傳承,形成了堅不可摧的民族意識。媽祖是中國的“神”,媽祖之愛國也決定了其信眾的愛國。

  1989年5月6日,200餘名臺灣同胞衝破臺灣當局的禁令,乘船直抵湄洲朝拜媽祖祖廟;1997年1月至5月,湄洲媽祖金身巡遊臺灣103天,駐蹕36個宮廟,接受臺灣媽祖信眾1000萬人次的朝拜,在臺灣島內引進了巨大反響。

  2002年7月25日,媽祖金身直航澎湖,萬人朝拜,其情景使人熱淚盈眶。

  2004年10月21日早上8點,湄洲媽祖金身從莆田市湄洲島媽祖祖廟起駕,在54位護駕團的陪同下,從長樂國際機場乘飛機飛往澳門,參加第二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

  2005年,連戰和宋楚瑜先生分別為湄洲媽祖祖廟題詞:“神昭海表”,和“聖德配天”。

  這就是媽祖信仰的凝聚功能。如今,媽祖已成為海峽兩岸通商、通航的和平象徵,成為統一祖國,溝通兩岸往來的和平女神。媽祖信仰中的這一功能還將繼續發揮作用,直至祖國的完全統一。

  2、傳播博愛精神,教化眾生向善。

  浩瀚宇宙,蒼莽無垠,而人卻是宇宙的主宰。儘管因地域,種族,文化根柢的差異,派生出審美觀、價值取向、風俗習慣等方面的不同,但作為“生”的本能,人性對於善惡美醜之認知卻趨於大同。

  媽祖信仰在諸多方面適應了人類對真、善、美的認同,如扶危濟困,治病救人,賜人以平安吉祥等等。這既是一種文化的傳播,更是一種觀念的教化。

  “教者,告也,有言,有理,有義,有授,有傳。言則宣,教則告,因言而悟教明理,理明則忘言”(張君房《雲笈七籤》),當一種理念為民眾所接受後,教化則退居其次,而觀念(對真、善、美的認同)則生根、開花、結果。

  3、啟迪良知,樹立珍惜自然、迴歸自然。

  千餘年來,人類面臨旱澇蝗災,瘟疫流行時,往往把祛災的希望乞求於神靈,媽祖之平息海嘯、張天師之祈禳瘟疫、龍王爺之普降甘霖……人類在對神靈的不斷祈禱中逐漸地得到啟發:眾生平等、萬物有靈,道法自然……。保護生態環境,迴歸自然已成了全球、全人類的呼聲。

神聖信仰,媽祖文化的祭典流程

  媽祖文化作為一種民間信仰文化,是信眾的一種精神寄託。由於媽祖文化的開始是源於舊時的海神信仰,因此在媽祖的誕辰和羽化昇天之日的祭典都與海洋文化有關。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具體瞭解關於媽祖的祭典流程吧。

  1、儀式

  祭典由主祭一人、與祭若干人、司儀、司香、讀祝文等各一人主持,還有司鍾、司鼓、司樂、司僚等執事。祭典在鳴炮、鳴鐘、奏樂中開始,主祭、與祭等各就各位,虔誠地上香、行三跪九叩大禮,接著行“初獻禮”,行“亞獻禮”,行“終獻禮”,……最後“焚祝文、焚寶帛”,又在香菸繚繞、鐘鼓齊鳴、炮聲震天中禮成。

  整個祭典過程,雍容肅穆,瑞氣氤氳。各地媽祖廟(宮)的進香團隊,以及本地媽祖信眾,好幾萬人聚集在湄洲祖廟之前,虔誠上香、膜拜、祈福,人山人海,秩序井然,真是一瓣心香到湄洲。

  2、鹵簿

  媽祖“出遊”(或“出巡”)時,有“鑾駕”和“鹵簿”等兩者兼而有之的執事和儀仗隊。

  所謂“鑾駕”,就是媽祖“出遊”時所坐的神輿。所謂“鹵簿”,就是儀仗隊。

  儀仗隊包括:龍頭杖、大鑼、長管銅號、銅鏡、紅燈、彩旗、“天上聖母”街牌、“肅靜”牌、“迴避”牌,以及金釒戊、玉斧、大刀、畫戟、驅妖牌、斬怪刀等器械儀仗;有由人裝扮的開路神、八班、御林軍等神曹;還有吹笙、車鼓、十音、八樂、馬隊、妝閣等隊伍;最後是香亭、“鱟扇”和涼傘等擁護著媽祖的神輿。

  “鹵簿”的緣由有兩種說法。一是說:“滷”,就是大盾。“出遊”時兵衛以大盾為前導,其餘儀仗隊排列的次序,都記在簿籍裡,故叫“鹵簿”。一是說:“出遊”時以滷水灑道,使路面不會馬上幹,可以清除塵埃。儀衛在簿籍裡明明記載著:“以”滷開頭,故叫“鹵簿”。

  3、船模

  因為古代木帆船在海上航行時,主要依靠風力,如遇到狂風駭浪,則有生命、貨物之危,所以出海漁民及航海商人往往寄託於海神媽祖的保佑。如化險為夷,則是媽祖的神功,就要按照被保護的船為模型製作一隻小船,供奉在媽祖廟裡,並求今後能繼續得到媽祖的保佑。

  山東長島縣廟島天后宮,為宋代福建人所建,原有船模350多隻,其中有中日甲午戰爭中鄧世昌贈送的“威遠號”軍艦模型。可惜這些已在“文革”中被破壞了。廟島天后宮已闢為長島縣航海博物館,館內陳列幾十只船模,其中有關東船、東海船、沙船、機帆船等。

  香港白堂天后宮正殿中門,懸有木刻航船。正殿天后神位前、桌旁左右、牆邊,各有一隻中國式帆船模型,長約2米多,船上裝有古炮及天后聖像。

  澳門媽祖閣的船模,是仿明萬曆間一隻遇風漂流來澳門的閩人貨船而製作的。殿邊還有一隻用巨石雕刻的石船,與泉州後渚港出土的宋代古船頗相似。

  廈門忠侖神霄宮分靈於廈門何厝順濟宮,現位忠侖公園(原忠侖苗圃)內。歷史上修建數次,最後一次重建是在1993年。從高處看神霄宮,被綠樹所環抱,四周綠樹成蔭,百花齊放,走進神霄宮彷彿走進綠的世界、花的海洋,各種花草樹木錯落有致,使人心曠神怡。

  4、祭海

  涵江霞徐天妃宮於媽祖誕辰和羽化昇天之日,都由地方人士和商紳主祭:宮中正殿掛起“天后聖蹟圖”,偏殿正中掛上“天文星圖”。宮內外點燈結綵,神壇前安放一隻裝滿五穀的大海螺殼,宴桌、鮮花,燈火輝煌,香菸繚繞。午後漲潮時,還在海灘上排好宴桌,以全豬、全羊為祭品,祭祀媽祖及其父母、兄嫂,稱為“祭海”。這是莆田獨特的祭典。

媽祖信仰研究,媽祖文化的外延

  自古以來,媽祖文化在社會中就有十分廣泛的積極影響。直至現今,媽祖文化仍然作為我國優秀民族文化的瑰寶,成為我國文化研究中重要的學術文化課題之一。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媽祖文化的外延,看看都有哪些相關課題。

  媽祖文化的外延指的是媽祖信仰持續一千年來形成許多值得我們深入研討和借鑑的相關學術文化課題。

  一、媽祖文化與中外關係史

  在中外關係史上,媽祖信仰與我國古代許多和平外交活動有密切關聯,諸如宋代的出使高麗,明代的鄭和七下西洋歷訪亞非40多國,明、清兩朝持續近500年的對古琉球中山國的冊封等等,都是藉助媽祖為精神支柱而戰勝海上的千災萬劫,圓滿地完成了和平外交的任務。外交使節們為報答媽祖神功,寫下了大量頌聖文章,而這些原始資料對澄清一些歷史遺留的爭議很有作用。

  即如鄭和的《天妃靈應之記》碑詳細記錄七下西洋的過程,對史書中的記載的訛誤和不足起到了訂正和補充的作用。清康熙二十二年中國冊使汪楫所著《使琉球雜錄》詳述在媽祖庇佑下,封船如“凌空而行”,飛速透過釣魚嶼、黃尾嶼、赤嶼而進入琉球國境的姑米山、馬齒山海域,使迎接天使的大夫鄭永安驚歎如“突入其境”。由此記載可證,釣魚島列島自古就是跟臺灣連結在一起的中國領土。

  二、媽祖文化與反侵略戰爭史

  在反侵略戰爭史上,有關古籍曾記載中國水師將領依恃媽祖庇護多次把殖民主義者驅逐出澎湖海域的史實。澎湖媽祖廟迄今尤存一塊“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的石碣,這是明萬曆三十二年(1640年)荷蘭殖民者企圖強佔澎湖,沈有容從廈門率船隊抵達澎湖,令其無條件撤離後的刻石紀功。

  明天啟四年(1624年),中國水師覆在澎湖克敵制勝,迫使侵略軍首領牛文來律在媽祖廟簽字投降。至於媽祖助潮讓鄭成功的艦隊順利進入臺灣鹿耳門港的傳說,則在臺灣已家喻戶曉。

  三、媽祖文化與海上交通貿易及沿海港口開發史

  在海上交通貿易及沿海港口開發的歷史上,更與媽祖信仰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國從東北至華南,許多著名的港口城市的開發史幾乎都跟媽祖廟息息相關。“先有娘娘廟,後有天津衛。”這句諺語是對天津港口起源的形象化說明。

  宋代華亭(即上海)、杭州、泉州、廣州四大市舶司均與媽祖廟建在一起。還有營口、煙臺、青島、連雲港等都是以媽祖廟的興建為標誌,使荒涼的漁村變為繁榮的港口城市。

  香港北佛堂摩崖石刻和《九龍彭蒲罔村林氏族譜》關於媽祖信仰自南宋傳入的記載,則成為香港歷史文獻記載的第一筆。澳門地名的葡萄牙語稱作MACAU,就是粵語“媽閣”的音譯。臺灣同胞把早期的分靈媽祖稱為“開臺媽祖”,這更充分說明媽祖渡臺和寶島開發是直接關聯的。

  四、媽祖文化與科學技術發展史

  在科學技術史上,媽祖廟也有其獨特的地位。古代一種航海習俗:在新船下水出航時,必須同時製作一隻模型供奉在媽祖廟內,這樣媽祖就會時刻關心此船的安全。所以許多媽祖廟內便留下了大量的古代船模。

  山東長島廟島與媽祖廟的古船模多達350多隻,包括福船、沙船和民族英雄“鄧世昌”供奉的“威遠號”軍艦模型都是極為珍貴的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品。

  此外,各地媽祖廟還儲存一些特殊的科技文物。如莆田涵江天后宮存有一幅明代星圖,是研究我國古代利用星圖定向航海的難得實物資料。

  五、媽祖文化與施琅收服臺灣

  清康熙二十一年福建水師提督、總督姚啟聖率三萬水師、223只戰船、集結平海衛、平海澳訓師待機進剿臺灣。因乾旱缺水,水師將士士氣低落,軍心不振。之後,施琅將軍誠心祈求媽祖顯靈庇佑,掘枯井“湧泉濟師”。軍士軍心振奮,感媽祖庇佑,於是攜媽祖神像赴臺,一舉收復臺灣。並將神像供於臺南大天后宮,為開臺的首尊媽祖金身,為此2010年臺南大天后宮與平海天后宮締結姐妹宮。

  施琅班師回朝後奏明此事,康熙告天追封媽祖為“天后“,並重塑媽祖金身,施琅撰寫傳頌媽祖顯靈賜水的《師泉井記》(石碑儲存完好),並親筆寫下大楷書“師泉”石碑立於井邊(儲存完好),這一古老石刻,是清政府收復臺灣,統一祖國的歷史見證。

  在媽祖文化的外延中,僅直接記載媽祖信仰的歷史文獻資料最保守的估計超過一百萬字。


重要文化瑰寶媽祖文化文化內涵

  媽祖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中重要的文化瑰寶之一,對我國的海洋文化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無論是民間信仰還是官方的信仰引導,無疑都是媽祖文化積極影響的體現。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媽祖文化的文化內涵。   媽祖文化是勞動人民千百年來尊崇、信仰媽祖過程中遺留和傳承下來的物質及精神財富的總稱,是中華民族重要文 ...

中華民族精神財富媽祖文化的傳播

  媽祖文化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財富,自產生以來不斷傳播發展,信眾遍佈全世界各地。那麼,媽祖文化的傳播都有哪些形式呢?除了最開始的海洋信仰傳播之外,還有哪些途徑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具體瞭解吧。   1、海上傳播:   媽祖文化的傳播得益於中國海洋事業的發展。中國人向海洋進軍的歷史很早。歷史也充分說明中國是 ...

媽祖服飾文化是怎樣的媽祖服飾文化圖片

  媽祖文化一直是在莆田最讓人們看重的一個地域文化。這是一個地域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顯性特徵。而特別是媽祖服飾,媽祖的服飾文化更是莆田人民看重的一個文化內涵,那麼媽祖服飾文化究竟是什麼樣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媽祖服飾的特徵   (一)媽祖髻   相傳這個髮型是媽祖生前為了表示矢志救助漁民,終生不嫁的 ...

媽祖信仰內容是什麼

  媽祖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娘媽,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只。古代在海上航行經常受到風浪的襲擊而船沉人亡,船員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問題,他們把希望寄託於神靈的保佑。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還立天妃神位供奉。因為確實有媽祖這個人的存在,有了那些事蹟, ...

儒家代表人物五聖是誰儒家文化核心是什麼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歷史象徵,人們自古對文學頗有研究。春秋、戰國、秦漢時期湧現了眾多學術派別,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等,其中就數儒家最為出名。那麼儒家代表人物五聖是誰呢?本期儒家文化帶你來看看。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排行老二,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 ...

神聖的信仰三星堆文化的重要特色

  三星堆文化的發現對於我國的文化研究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僅與其神聖的宗教文化信仰相關,而且跟它的藝術傑作有十分大的關係。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透過巴蜀文化一起去了解關於三星堆文化的重要特色吧。   三星堆文化的精神內涵和文化特色或許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神。   首先,它是神聖的,它以祭神的方式形成了一 ...

海上護航女神媽祖的生平簡介

  媽祖,被奉為“海上女神”,是我國民間信仰中重要的人物之一。關於媽祖的生平,說法不一,但是關於宋代的記載廣泛被信眾接受。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媽祖文化中瞭解關於媽祖的生平簡介吧。   媽祖是人們對“海上女神”的褒稱。媽祖姓林名默。關於她的生平,說法不一,一曰唐天寶年間生人,另說生於宋建隆年間,但有一點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