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學是自古及今一切關於禮的學術活動的總稱,是以禮為研究物件的一個專門的學術。而儒家所涉及的禮的層次是不同的。小的指日常生活中的禮儀,而大的則指一切典章制度,還有高於一切典章制度的倫常。禮沒有確切的含義,禮學所指也往往不同。禮學可以分為廣義的和狹義的,狹義的是指禮經學,而廣義的禮學包括禮經學、禮儀學和禮論。
禮學是自古及今一切關於禮的學術活動的總稱,是以禮為研究物件的一個專門的學術。而儒家所涉及的禮的層次是不同的。小的指日常生活中的禮儀,而大的則指一切典章制度,還有高於一切典章制度的倫常。禮沒有確切的含義,禮學所指也往往不同。禮學可以分為廣義的和狹義的,狹義的是指禮經學,而廣義的禮學包括禮經學、禮儀學和禮論。
孔子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為基礎,以立人極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法論的完足思想體系。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孔子晚年時期的最高理想稱之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裡,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為親,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兒女為愛,而是相互敬愛,愛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孩子們都能獲得溫暖與關懷,孤獨的人與殘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滿意的歸宿。天下沒有欺詐,沒有盜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人講信修睦,選賢舉能,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宗教的形成,使人擁有了各自的信仰,不在那麼的盲目。基督教和佛教、伊斯蘭教並稱世界的三大宗教,可見基督教規模有多壯大、影響有多廣泛。每個宗教都有自己的儀式,那麼基督教的洗腳禮有什麼含義呢?不妨來基督教文化裡看看。
主耶穌親自設立:主耶穌在與使徒們吃最後晚餐之時,他知道神所定的日子到了,就站起來,把水倒在盆裡,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帕擦乾,猶太人洗腳的風俗,是由僕人為主人或客人洗腳。而主耶穌雖是主人,老師,卻親自倒水為門徒洗腳,這期間所要表明的意義,就絕不是風俗習慣而已。主親自示範設立這一典禮。
1、表明主微底的愛和赦免
“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於是在吃完飯的時候,他倒水替門徒洗腳。為人洗腳卻是卑微的工作,但做人父母的,因愛門徒,就為他們洗腳。而且此時使徒們尚因不明白主的是時候和神的指意,強烈地位之高低而相爭,但主依然洗他們的腳,並教訓他們要彼此相愛。這也是表明主完全的赦免,又要人不輕看他的寶血就恩,誠心悔改,他必拯救到底。今我們當遵守主的教訓,效法主的精神,以徹底的愛,彼此接納,造就,願意互相規勸,赦免,堅固彼此的信德。
2、表明主要求門徒追求聖潔
主說“凡洗過澡的人,又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然而不都是乾淨的”這表明主要求門徒,要不斷地追求過聖潔的生活。一個人接受主的洗禮,罪得到完全的赦免,那再領受主的洗腳禮,是領受主的愛和提醒,使自己靠著聖靈的力量,能漸漸達到聖潔的地步,彰顯主的榮耀。
3、表明主的謙卑和服事
在吃最後晚餐時,主“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代表主暫時離開榮耀的寶座,放下尊貴的身份;且又“拿一個手帕束腰”成為奴僕的打份然後為門徒洗腳,這一切均表明主謙卑,如經說“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幹,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主說“人自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主借洗腳禮親自為我們留下榜樣,並訓勉門徒,“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今日我們當校法主,存謙卑的心,甘心樂意地彼此服事,發揮各人的恩賜,使整體教會不斷髮展。
4、要門徒與主有分
當主為門徒洗腳,輪到彼得時,彼得原本不敢接受主的洗腳,因他深知主是老師,那有學生接受老師的洗嗎?他很堅決的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但當主回答說,“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且又強調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彼得立刻改變原來得態度說“主啊,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可見彼得深怕與主無分。這也是主設立的洗腳禮,與一般風俗的洗腳大為分別之處。接受主的洗腳能與主有分,就是要與主的恩典,應許和天國的產業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