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布依族藝術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布依族儺戲

布依族藝術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布依族儺戲

  布依族文化博大精深,最有特色的布依族儺戲堪稱藝術界的一朵奇葩。神秘奇特的儺戲在布依族已經傳承了上百年的歷史,它是布依族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淳樸善良的布依族人民情感的表達。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布依族儺戲吧。

  布依族儺戲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會的“儺祭”、“儺舞”,即先民們戴著神和猛獸的面具舞蹈,旨在驅邪酬神、消災祈神於這種祭祀歌舞儀式的綜合藝術。

  “儺”源於古老的儺祭,是一種準宗教行為,“儺戲”孕育於宗教文化的土壤之中,直接脫胎於儺祭儀式,形成於唐宋,是多種宗教文化相互滲透、混合的產物。

  我國儺戲分佈較為廣泛,各民族都有差異,各有特色,被譽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荔波儺戲主要有漢儺和布依儺兩種,其中以布依儺最為盛行且獨具特色。

  貴州布依儺戲源於明代“調北征南”時期,大批軍隊和移民進入貴州帶來了中原和江南等地流傳的儺戲,爾後,儺戲與貴州地域文化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布依儺戲。

  荔波堯古“儺戲”最早用於布依“做橋”“燒香”“還願”等“儺壇祭祀”,流傳至今已有半個世紀。後“儺戲”取材於中國古代征戰故事,揉進神話傳奇,雜以鄉間吉語,集話劇、歌劇、舞劇為一體。

  劇中人物有“將軍、先鋒、文官、武官、副將、婦孺”等形象。儺面具均用木質雕刻成型,造型奇特、色彩神秘、栩栩如生,服裝更是瑰麗多彩,其舞姿粗獷,娛人娛神,獨具特色。

  荔波布依儺戲的形式主要分為正戲和副戲兩種,正戲以反映自然和神靈為特徵;副戲則以反映歷史人物和典故為特徵。傳入並發展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荔波布依族儺戲的正戲戲目主要有:“酬神還願”、“拜三界公爺”、“祭三光(日、月、星)”、“祭神樹”、“祭泉井”、“祭五穀”等十餘個,成為了荔波文化旅遊專案傳演最為廣泛的民間地方戲之一。

  儺文化是遠古文化遺存,不僅是文化人類學的中國文字,也是民族、民俗、歷史、戲劇等諸多領域研究的範本。它以神秘奇特、粗獷豪放、樸實無華的形式表現出原生性、神秘性、奇特性、粗獷性、和諧性、獨特性等顯著特點,顯示了它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旅遊資源,具有極其重要和非常突出的旅遊功能。

  您可能還會喜歡:

  極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壯族三月三歌節

  壯族特有的壯族馬骨胡音樂文化

  淺談非物質文化遺產紙馬舞文化

  壯族民間藝術奇葩“壯劇起源”

藏族文化中一朵瑰麗的花:藏族民歌

  藏族民歌是藏族文化中一朵瑰麗的花,反映出了西藏的歷史變遷和風土人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那麼,藏族民歌是什麼樣的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西藏素有“歌舞海洋”之稱。藏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節假日,不論你走到什麼地方,都可以看到青年男女、老人小孩,拉起手、踢起腿、翩翩起舞。每逢秋收打場時節,農民們一邊勞動,一邊唱歌,一邊圍圈起舞。在牧區,經常舉行有趣的簧火晚會,人們通宵達旦,跳呀唱呀,沒有個完。在城鎮,只要天氣稍為暖和,人們便舉家而出,到林卡里邊喝青稞酒,邊跳起民間舞蹈,從早到晚,盡興而歸……在西藏,“歌舞”不完全是舞臺上表演的概念,而是群眾性的一種愛好和娛樂,西藏確實是“歌舞海洋”,可以說西藏“家家有舞,人人能跳”。

  西藏民歌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和本身的演變,依然具有可誦、可唱並能隨歌伴舞的特點。所以,人們往往一談到民歌,便容易牽連到音樂和舞蹈方面,這是正常的。但有些人常常把民歌與樂曲、舞蹈在概念上混淆。事實上,西藏民歌與音樂、舞蹈是有很大區別的。

  藏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凡逢年過節、娶親、蓋房等喜慶之日及農牧業勞動中,常伴有形式多樣、情調別緻、內容豐富的民間音樂藝術。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經過熔注、加工、創新,逐步形成了其獨特的民間藝術,成為藏族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西藏民歌中深邃而豐富的思想內容,是透過優秀卓越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的,而西藏民歌中所具有的人民性、廣泛性和高度的思想性,又正是使它的藝術性不斷完美的重要因素。

  與其他民間文學樣式比較起來,民歌更具有勞動人民的特點。從西藏民歌中,我們可以聽到西藏人民發自內心的聲音,可以看出群眾對社會政治、經濟和戰爭方面的思想見解和政治態度,並能瞭解到他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和基本願望與要求。

青海文化的一朵奇葩:青海結婚習俗

  青海省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所以青海文化存在多元化的特徵,許多傳統的習俗在青海都有完全不同的表現形式。那麼在青海文化中,婚嫁習俗又與其他地區有什麼不同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

  在青海,西寧附近的漢族婚禮中,融合了很多漢族傳統的古禮和當地藏、蒙、回、土等各少數民族的婚俗習慣,整個婚禮從開始的求媒、說媒、回門、認親等等有幾十道程式要走。其中,最熱鬧的是迎到婆家後的一系列程式。

  傳統的青海式鬧洞房:有用棍子打新郎,用針扎新娘的,有故意刁難的,有“很黃很暴力”的遊戲的等等……這些貌似低俗、粗魯的背後,卻有著一定的合理性。曾經,在舊時的青海,男女雙方成親的年齡都很小,而且雙方都是在洞房的時候才知道對方的模樣。

  於是,為了對兩個新人進行一些成人教育,還有就是為了讓雙方加速去了解對方,避免日後長時間的尷尬,人們才使用了一些極端的方式,來強迫新娘和新郎做一些帶顏色的小遊戲。最瘋狂的時候,還用用手鉗子、針、棍子等體罰行為。但幾百年時間證明,這是一個成功的、有效的方式。如今,隨著時代開發,很多年輕人都是自由戀愛,但鬧洞房的形式還是保留了下來,只是比過去少了很多很黃很暴力的方式,更多的也只是圖個熱鬧。

  在青海人婚宴上,給什麼樣的客人上什麼菜?上菜的順序如何?筷子下幾雙?方向又如何?座次怎麼安排?等等有著一系列嚴格的講究。

  無論婚喪嫁娶,因為招待的客人很多,所以青海人習慣搭建一個簡易的臨時火槽來煮茶、煮肉等,並有專人照看。一般客人較多的人家火槽能長達十來米。

  青海人持酒的習慣,敬酒的人必須是雙手端著一個小碟子,裡面放有4-8個小酒杯來敬客人。喝酒的人必須先像少數民族那樣,先用手指沾頭兩杯或者一盤的酒向空中點三下,以示敬天地人(也有說是佛法僧),然後再雙手各持一杯而飲。也有的是在喝酒之前,將頭兩杯酒向盤子中稍微倒點,以示敬天地,然後再雙手各持一杯飲酒。

  青海婚喪嫁娶等各種民間宴席上,負責跑堂的都是親朋好友或者是隔壁鄰居,他們端給客人的木盤子中,菜、餐具等各種擺放也有一定的講究和說道。

  婚宴的賬房一般是村裡德高望重的人物來記錄。在青海的宴席中,上方和炕上的席桌永遠是長輩和尊貴的客人。婚宴上,這是專門為孃家人留的。

  必須上給孃家人的頭道菜叫“全盤”,實際上也就是一個冷盤拼盤。裡面是涼拌三絲,外面用豬肝、火腿、肥膘肉、豆乾等覆蓋著,周邊再以橘子、櫻桃、香菜等點綴。這道菜象徵著以後生活中的事情五花八門,但不管怎麼樣,大家都是一家人了,任何事情都要以家庭齊全和睦為主。

  孃家人來到婆家的第一件事情叫“抬針線”。一來是認識、打點婆家人,拜託婆家人以後多多照顧自己的女兒;二來是在各位親友面前展示孃家的嫁妝,同時顯擺下女兒的女紅。

  “抬針線”第一個要抬的是婚宴的主廚(一般都是民間自學成才的廚師,他們不以此為業,只是在婚喪嫁娶的宴席上去顯身手)。先給主廚掛紅(綢緞被面),然後敬酒,最後獻上新娘的女紅(以前一般是新娘繡的枕頭皮或者枕巾,現在很多女孩都不會繡制,所以多是買來的。)其實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大師傅吧菜的味道做好點,讓孃家人和婆家人在親友面前有面子。

  “抬針線”第二個,是要感謝媒人撮合了這段姻緣。其實,在青海的婚禮中,媒人依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即使你們是自由戀愛,但在婚禮中必須要請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來做媒人。有時還要請媒公、媒婆兩個。

  謝過媒人後,要按照婆家人輩分的大小,依次往下給七大姑八大姨敬酒、送女紅。待到公婆的時候,一些鄰居、親友會事先準備好一些道具,當然還有菜油+鍋底灰。在給公婆敬酒的時候給他們圖個大花臉,有的甚至把公婆綁在柱子上,讓新娘用冰水混合物給二老洗腳。這樣一來是圖個熱鬧,二來是給公婆一個下馬威,以後要對自己的兒媳婦好點。

  婆婆的帽子上寫的“老牛角”,是想說婆婆這個人脾氣牛,但很吃得苦,也寓意以後的日子越過越牛。

  公公的帽子上寫的“越燒越旺”,衣服裡還插著幾個燒火棍,其中寓意我想大家也能明白。

  在所有人中,抬針線送的東西一般是根據血緣遠近來送不同的東西,但一般也是枕巾、皮鞋之類的生活用品。唯獨對小姑子,抬的必須是手工製作的花布鞋、花鞋墊、花圍巾或襪子。因為一般而言,嫂子和小姑子之間的關係是最不好相處的關係之一,這也是為了討好小姑子,在以後大家和和氣氣的生活。


瑤族新年,瑤族文化奇葩

  你的新年是怎麼過的?想知道瑤族文化中的新年是怎樣的嗎?其實瑤族和漢族一樣,也過春節,但瑤族獨特的過年方式和漢族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新年對於瑤族人民來說,非常的重要,新年的活動也是豐富多彩,別有一番風味。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瑤族的新年。   瑤家和漢人一樣,也過除夕和春節,他們統稱為過新年, ...

佛山藝術文化上的奇葩”——粵劇

  粵劇源自南戲,舊稱“廣府大戲”,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發源於佛山。它繼承了古代代歌舞、百戲、元明南戲、明清傳奇等優秀傳統藝術,經過數百年兼收幷蓄,已成為流傳五大洲的一大劇種,是佛山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早在漢代,佛山已有歌舞表演。明代正統年間,佛山人以演戲助威,阻止了黃簫養對佛山的進攻。據明代《 ...

客家土樓歷史沿革 世界民居罕見的奇葩

  我們一起來土樓文化看看客家土樓歷史沿革吧!客家土樓,也稱客家土圍樓、客家民居,圓形圍屋,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見的奇葩。它主要分佈在福建省的龍巖市,漳州、廣東饒平縣、梅州市大埔縣。繼續來了解更多吧!   歷史沿革   客家土樓,也稱客家土圍樓、客家民居,圓形圍屋,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見的奇葩。它主要分佈在福建省 ...

蒙古舞蹈文化的又奇葩”-安代舞

  我們常常說,蒙古族是一個多才多藝的民族,安代舞是一種原生態的草原舞蹈,也是蒙古族民間流傳的一種舞種。安代舞在古時候也是人們用來祈求神明庇護的一種舞蹈形式。那麼,大家對於安代舞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蒙古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學習瞭解一下吧!   安代舞的簡介   安代舞是一種在明末清初發祥於科 ...

河南藝苑奇葩“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是河南漢族當地的一種曲種之一,河洛大鼓是擁有一定的文化市場以及相當的數量同種,上至宮廷殿堂,下至鄉間田野,都是很喜歡聆聽這種曲種來消遣時間以及欣賞這種文化藝術。那麼,大家對於河南的河洛大鼓有多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種藝術文化吧!   河洛大鼓的來源    ...

湖南藝術奇葩“桂陽瑤歌”

  桂陽瑤歌是湖南眾多傳統文化中的一種,桂陽瑤歌在經過了數百年的不斷錘鍊和流傳,形成了獨具一格而多姿多彩的藝術魅力。桂陽瑤歌是瑤族鄉人民在生產勞作及男女婚戀時歌唱的。你對桂陽瑤歌瞭解多呢?下面的湖南文化和小編一起更深入的瞭解桂陽瑤歌吧。   桂陽過山瑤地處縣偏遠的西北方的華山、楊柳瑤族鄉一帶,分別與新田、常寧 ...

務川的奇葩——仡佬族罵親

  仡佬族婚姻習俗可以說是繁瑣複雜,儀式完備,要求嚴格的。從提親到結婚的流程十分複雜,而且還有許多飽含仡佬族文化的婚姻習俗,十分生動趣味。仡佬族的特色婚俗“罵親”是仡佬族文化中的中的一朵奇葩,那麼,你知道什麼是“罵親”嗎?   仡佬族的婚俗至今保留著許多原始的古俗,是研究人類古老婚姻史的活材料。比如,訂婚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