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河南藝苑中的一朵奇葩“河洛大鼓”

河南藝苑中的一朵奇葩“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是河南漢族當地的一種曲種之一,河洛大鼓是擁有一定的文化市場以及相當的數量同種,上至宮廷殿堂,下至鄉間田野,都是很喜歡聆聽這種曲種來消遣時間以及欣賞這種文化藝術。那麼,大家對於河南的河洛大鼓有多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種藝術文化吧!

  河洛大鼓的來源

  據洛陽地方誌記載,河洛大鼓形成過程和初創時間為:清末以前,洛陽城鄉流傳較廣的曲藝形式稱“琴書”。約在清末民初,偃師縣琴書藝人較集中的段灣村,有段炎等人前往南陽學藝,學會了當地的“鼓兒詞”。並與洛陽方言琴書結合後,逐漸形成了具有洛陽地方特色的大鼓。河洛大鼓在發展過程中曾有“鼓碰弦”、“大鼓京腔”、“洛陽大鼓”等名稱,“河洛大鼓”的名稱是在1952年才正式命名的

  河洛大鼓的表演形式

  河洛大鼓演唱方式簡單,不用舞臺燈光,更不需化妝,一桌一椅而已,有自拉自唱的,有一人演唱一人或數人伴奏的。伴奏樂器以專用的說書墜胡為主,兼配二胡、三絃、秦琴、小提琴等。演唱工具有小書鼓、鋼板、醒木等,這些工具既能擊節,烘托氣氛,也可做道具。小小鼓槌,寫文為筆,論武為槍,催馬揚鞭,盪舟成漿,鋼板鈍而無鋒,做刀劍而似有刃,做鏡則如有影。說書桌一席之地,可馳騁千軍萬馬,說書人一張利口;可描述萬千風流,每當夜晚降臨,書場客滿,雖沒有錦幕低垂,景色變幻,而說書人舌綻蓮花,以一當十,虛中求實,鋼板,鼓點伴隨著悠揚的墜胡伴奏,演述今古,敘事狀物,言情縷心,傳真描神,別有韻致。

  河洛大鼓曾經的繁榮

  解放後,由於政府的重視和扶持,更使河洛大鼓煥然一新。從形式到內容又注入了新鮮血液,由過去專供消遣解悶的藝術發展成為歌頌新生事物,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不可缺少的藝術工具。文革前後,因電影、戲劇等形式單一。電視尚未普及,河洛大鼓這種藝術形式卻如魚得水,發展得紅紅火火,其演員眾多,名家輩出,紅透了洛陽,風靡了豫西,跨越了黃河兩岸。同時,由於地域和師傳的關係,不同的河洛大鼓藝人各自有不同的演唱風格,如朵朵鮮花,點綴著地方文藝的百花壇。

  然而,同京東大鼓一樣,河洛大鼓這個粗獷、純樸,帶有濃郁的鄉土風味的地方藝術,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滄桑,曾有著輝煌的過去,如今昔日風韻已經不存。值得慶幸的是,河南有關部門已於2003年9月份啟動了為期十年的河南文化遺產搶修工程。據悉,河洛大鼓也被列入搶救專案,這使我們看到了這種藝術的曙光。挖掘、整理和搶救這一文化遺產迫在眉睫,重振河洛大鼓是每一個鼓書演員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有每一個有識之士的義務,任重而道遠!

客家土樓歷史沿革 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見的奇葩

  我們一起來土樓文化看看客家土樓歷史沿革吧!客家土樓,也稱客家土圍樓、客家民居,圓形圍屋,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見的奇葩。它主要分佈在福建省的龍巖市,漳州、廣東饒平縣、梅州市大埔縣。繼續來了解更多吧!

  歷史沿革

  客家土樓,也稱客家土圍樓、客家民居,圓形圍屋,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見的奇葩。它主要分佈在福建省的龍巖市,漳州、廣東饒平縣、梅州市大埔縣。 其中以永定縣和南靖縣內的客家土樓最具規模,造型也最為壯觀,永定客家土樓坐落在福建省龍巖市永定縣內。

  地域廣闊、歷史悠久的中國,民居豐富多彩,四合院、圍龍屋、石庫門、蒙古包、窯洞、竹屋等等,早已為世人所知曉,而掩藏在崇山峻嶺之中的福建省永定客家土樓,卻鮮為人知。

  在中國漢族傳統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樓獨具特色,有方形、圓形、八角形和橢圓形等形狀的土樓共有8000餘座,既科學實用,又有特色,規模之大,造型之美,歷史之悠久,構成了一個奇妙的世界。

  歷史文化

  土樓居民以種姓聚族而群居特點和它的建造特色都與客家人的歷史有密切相關。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帶漢民,因戰亂、饑荒等各種原因被迫南遷。至南宋時歷近千年,輾轉萬里,在閩粵贛三省邊區形成客家民系。

  在他們被迫離鄉背井,流離他鄉的過程中,經歷了千辛萬苦,他們都有深切的體會。不論是長途跋涉的流離失所,還是新到一處人生地不熟的居地,許多困難都得依靠自己人團結互助、同心協力去解決,共度難關。因此,他們每到一處,本姓本家人總要聚居在一起。

  這樣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獨特的建築形式——土樓。由於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或深山密林之中,當時不但建築材料匱乏,豺狼虎豹、盜賊嘈雜,加上懼怕當地人的襲擾,客家人便營造“抵禦性”的城堡式建築住宅——土樓。如四角圍龍--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淵故居等。

  客家來歷

  要想真正認識土樓,不得不從客家文化說起。在福建這個朗潤明麗的南國花園裡,除了它特有的亞熱帶風光之外,最具特色也最神秘的就要數客家文化了。福建是我國古代古越族文化的發源地,相傳西晉末年,由於中原的征戰不斷,黃河流域的一部分漢人為了避免戰亂而南徙渡江,來到現江西、福建及廣東北部。為有別於當地原有居民,被稱之為“客家”。

  客家人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演繹出一部屬於他們自己的獨特文化。福建的客家文化,集中在閩西,以長汀為中心的地區。“客家”二字所代表的大概就是那聽不懂的客家方言、看不夠的客家土樓及數不清的客家祠堂吧。

瑤族新年,瑤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你的新年是怎麼過的?想知道瑤族文化中的新年是怎樣的嗎?其實瑤族和漢族一樣,也過春節,但瑤族獨特的過年方式和漢族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新年對於瑤族人民來說,非常的重要,新年的活動也是豐富多彩,別有一番風味。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瑤族的新年。

  瑤家和漢人一樣,也過除夕和春節,他們統稱為過新年,屬年中大節。

  每年農曆12月15日以後,瑤家就讓孩子們吹牛角,敲銅鑼,表示迎接新年的到來。每天黃昏到深夜,瑤排就在嗚嗚、哨8當聲中熱鬧起來。同時,各家準備過年的用品,添置新衣、鞋襪。殺豬宰牛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有的一家自宰一頭豬,有的幾家人合宰一頭豬或一頭牛,把肉類串吊於火爐塘上燻烤加工;釀酒也掀起了高潮。

  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戶戶都殺雞、磨豆腐、炸三角餈粑,並敬祖先,貼紅、黃、綠色春聯,過去沒文化就貼紅紙,放鞭炮。這一晚,銅鑼響徹山崗,全排各家皆以吃喝和唱歌作慶,一直延續到天亮。年初二後,除了自己家裡辦菜,也走訪親戚,或父母兄弟之間互請吃喝,嫁出去的女兒回家拜年。

  小孩子是以敲銅鑼、吹牛角、放鞭炮取樂。男女青年上山入林,過“喜花貴”(即男女自由相交)。有些大排如南崗、三排、油嶺的青年,則組織牛角隊、銅鑼隊、長鼓隊等,金坑瑤排的金獅隊和麒麟隊等還下山到漢區墟鎮去作“迎春”娛樂。漢人也友好地包“利市”,備黃酒接待,謂“迎春接福”。過了年初六,喜氣洋洋的新年活動才算正式結束。

  瑤族新年在農曆初一這一天,姑娘們穿上漂亮的花衣服花裙子,戴上精美的銀飾。小夥子也穿著節日盛裝,趕來聚會。集會一開始,首先由三個青年演出“耕作戲”,一個扮牛,一個扮扶犁農夫,一個扮荷鋤農夫,三人載歌載舞,以示預祝豐收和慶賀新年。人們互相拜賀新春,還舉行射擊比賽等體育活動。

  青年男女則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蘆笙,彈月琴,唱山歌,尋找意中人。其實,瑤人過年準備的比較早,“二十一打主意,二十二買蛋去,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過小年,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殺肉豬,二十七殺現雞,二十八殺水鴨,二十九種種有,三十夜晚團圓酒。”這一民謠是對瑤人準備過年的形象描述。

  您可能還會喜歡:

  布依族豐富多樣的布依族酒歌

  神奇、精美的白族木雕文化

  歷史悠久的布依族喪葬文化

  達斡爾族的特色服飾文化


布依族藝術文化奇葩”布依族儺戲

  布依族文化博大精深,最有特色的布依族儺戲堪稱藝術界的一朵奇葩。神秘奇特的儺戲在布依族已經傳承了上百年的歷史,它是布依族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淳樸善良的布依族人民情感的表達。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布依族儺戲吧。   布依族儺戲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會的“儺祭”、“儺舞”,即先民們戴著神和猛獸的面具舞蹈, ...

務川的奇葩——仡佬族罵親

  仡佬族婚姻習俗可以說是繁瑣複雜,儀式完備,要求嚴格的。從提親到結婚的流程十分複雜,而且還有許多飽含仡佬族文化的婚姻習俗,十分生動趣味。仡佬族的特色婚俗“罵親”是仡佬族文化中的中的一朵奇葩,那麼,你知道什麼是“罵親”嗎?   仡佬族的婚俗至今保留著許多原始的古俗,是研究人類古老婚姻史的活材料。比如,訂婚時, ...

藏族文化瑰麗的花:藏族民歌

  藏族民歌是藏族文化中一朵瑰麗的花,反映出了西藏的歷史變遷和風土人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那麼,藏族民歌是什麼樣的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西藏素有“歌舞海洋”之稱。藏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節假日,不論你走到什麼地方,都可以看到青年男女、老人小孩,拉起手、踢起腿、翩翩起舞。 ...

蒙古舞蹈文化的又奇葩”-安代舞

  我們常常說,蒙古族是一個多才多藝的民族,安代舞是一種原生態的草原舞蹈,也是蒙古族民間流傳的一種舞種。安代舞在古時候也是人們用來祈求神明庇護的一種舞蹈形式。那麼,大家對於安代舞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蒙古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學習瞭解一下吧!   安代舞的簡介   安代舞是一種在明末清初發祥於科 ...

河南大鼓曾經的輝煌與來源

  在河南的曲藝文化中,不光有信陽民歌還有河洛大鼓,河洛大鼓主要的表演形式就是能夠表達思想感情,歌唱社會生活的一種傳統音樂。河南大鼓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下面的河南文化為您帶來河南河洛大鼓曾經的輝煌與來源,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清光緒末年,河南洛陽一帶演唱洛陽琴書的藝人與南陽的鼓兒詞(又名“單大鼓”) ...

佛山藝術文化上的奇葩”——粵劇

  粵劇源自南戲,舊稱“廣府大戲”,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發源於佛山。它繼承了古代代歌舞、百戲、元明南戲、明清傳奇等優秀傳統藝術,經過數百年兼收幷蓄,已成為流傳五大洲的一大劇種,是佛山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早在漢代,佛山已有歌舞表演。明代正統年間,佛山人以演戲助威,阻止了黃簫養對佛山的進攻。據明代《 ...

青海文化的奇葩:青海結婚習俗

  青海省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所以青海文化存在多元化的特徵,許多傳統的習俗在青海都有完全不同的表現形式。那麼在青海文化中,婚嫁習俗又與其他地區有什麼不同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   在青海,西寧附近的漢族婚禮中,融合了很多漢族傳統的古禮和當地藏、蒙、回、土等各少數民族的婚俗習慣,整個婚禮從開始的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