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徐州喪葬習俗,你知多少?

徐州喪葬習俗,你知多少?

  婚禮與葬禮,都是在中國歷史文化傳統上的一件重要的事。不僅僅關乎人生,也是禮治的問題,“禮”,是中國人最講究的,所以不論是婚禮或者葬禮,都少不了在禮治方面的各種講究。在徐州文化中,關於葬禮方面的習俗習慣,大家又瞭解多少呢?

  徐州位於中國南北交界之處,人口混雜,南北方的人都有,其殯葬習俗既有本地傳統又夾雜著外來風俗。而且農村與城市,各個民族,各個鄉鎮甚至村莊都有不同的區別。

  文化大革命以後,雖然國家仍然要求破除迷信,進行殯葬改革,但殯葬方面反彈較快,很多地方已經恢復到文革以前的傳統形式。相比之下,農村比城市複雜,國家公務人員比普通市民簡單。

  一、送終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彌留之際,親人們依依不捨,病人牽掛親人。兒女們日夜侍奉,不離左右。同時給在外的兒女捎話傳信,催其速返。兒女在接到此類通知後,一般都日夜兼程,力爭與親人生見一面。若見不上面,則老人死不瞑目,兒女終生遺憾,還會被指為不孝。

  通常情況下,老人會強忍住最後一口氣。一方面想見兒女們最後一面,另一方面要當著眾人交待一下身後事,叫“託家事”。

  很多時候說來也巧,經常出現兒女進門,老人就“撒手歸天”。

  兒女守護著父母去世,叫做“送終”,老人也是難得的善終。所以,當接到老人病危的訊息,兒孫再忙也要趕回來,否則會被眾人非議。

  病危之際,男的要請舅家人來探望,女的要請孃家來問病。萬一病故,好讓他們知道人是怎樣死的。

  二、穿衣

  死者臨終時,親人們就要為其剃頭(男)、梳頭(女)、盥洗、整容。

  淨身由死者直系親屬打一盆清水,用一方白布帕給死者擦淨軀體,通常以“三袱子”為限,即抹拭時將布帕浸水擰乾三遭,稱“三把”。一把抹頭臉,二把抹胸腹,三把抹腳腿。淨身亦稱“洗喪”。

  有的地方要求清洗屍體所用的水要買來,俗稱為“買水”,意思是把“陽水”變成“陰水”的一個轉換。為死人沐浴的目的除了在於“用水洗去死者生前的罪惡,消除死者在生前所犯下的罪孽”外,主要是要讓死者的靈魂知道,這不是在給活人沐浴,而是要讓死者乾乾淨淨地到達陰間,被祖先所收容。

  嚥氣之前必須把壽衣(俗稱“老衣”)穿上,一則死後不好穿;二則說是人死了再穿,就意味著光著身子走了,到了陰間還是無衣。

  壽衣是由女兒提前準備好的。有的要求壽衣要在閏年閏月縫製,取“功德潤澤”後人之意。選擇閏月的時候做壽衣,因為閏月的時間不多,那年那月也輪不到用上,間接寓意長壽,也是圖個吉利。

  壽衣的顏色為紅、青、藍等,忌用黑色。壽衣袖子要能遮住手梢,忌諱袖短露手。否則,後輩兒孫就衣不蔽體,伸手討飯。

  在壽衣件數上,要穿單不穿雙,以避免凶事成雙。在壽衣布料上,要穿平紋布,忌穿斜紋布,寓意為後輩人不搞邪門歪道。

  忌穿皮革,因為皮子是畜皮,穿了怕來世變成畜生。可用綢子但不能用緞子,因為緞子和“斷子”諧音,不吉利。

  壽衣不能用紐子,只能用布帶,因為紐子和“扭子”諧音,怕後代出“逆子”。只釘帶子,取“帶子”—後繼有人之意。

  壽衣要兩頭見棉,即有棉衣、棉褲,冬夏如此,取“以棉(眠)為安”之意。壽衣裡子多選用紅色,意味著後輩人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鞋一般為布底,忌穿皮鞋。

  為亡人穿衣時孝子不得哭,怕淚灑屍體,引起走屍、殭屍。

  國家公務人員一般穿制式服裝,軍人可穿軍衣,離退休人員一般不佩戴軍銜肩章領花。

  人死後含物的禮俗古已有之,古人曰:“以玉實死者口謂之含”。《後漢書·禮儀志》載:“帝崩,口含以珠”。歷代帝王、貴族均用此禮。當然,中國禮儀有不能過格的傳統,非帝王將相不能越禮,這是封建等級觀念。

  人剛嚥氣,要把預備好的“噙口錢”放人口內,“噙口錢”也叫“口實”,是一枚銅錢或其他金屬硬幣,穿上紅線,放人死者口內後,把紅線另一段拴在壽衣布帶上,防止溜入腹內,待盛殮時揪掉紅線。這種做法一是錢為寶,叫“口中含寶”。二是辛勞一生,最後帶走“落頭”。三是投胎脫生,有了“噙口錢”則來世不受窮。

  有的地方是用一塊銀質的,意為“含銀(人與銀諧音)”。還有的地方手裡要攥塊饃饃,意思是在黃泉路上有飯吃,來世不缺口糧。

  衣殮中的鋪與蓋一律稱“衾單”,不能叫“被子”。因為“被”與“背”同音,俗話說“背興”就是不幸。貴族用九鋪九蓋,次之七鋪七蓋、五鋪五蓋。平民用三鋪三蓋已經是不錯了。講究的最後一層是鋪白蓋黃,謂之鋪金蓋銀,認為這樣死者到陰間就有福可享了。

  在醫院病逝者一般電話通知殯儀館,將逝者拉入殯儀館存放。土葬或要回家停靈的,則拉回家。

  當親人去世後,死者家屬或單位必須取得死亡證明:正常死亡的,由醫療衛生機構出具醫學死亡證明;非正常死亡的,由區、縣以上公安、司法部門出具死亡證明。以後辦理各種殯葬手續需要。

  三、停床

  當病人換上壽衣之後,就應當將其從臥室中移到堂屋正室中來。一般放在一塊由兩條長板凳支起的門板上,下輔穀草,稱“隱身草”,意為隱身。

  人死後,要仰面朝天躺著,用一張輕薄的黃表紙或白紙把臉蓋上,俗叫“苫臉紙”。一說是因為人死後臉色會變得難看,怕親人傷感或害怕,用“苫臉紙”遮住;一說是觀察死者是否假死,若是假死,氣出紙動,還可搶救復生;還有讓死者安息之意。只有死人才能用紙把臉蓋上。因此,人們非常忌諱活人用紙蓋臉,怕惹來不祥。

  未入棺包裹時不完全縫合,等所有的兒女都見到後再縫。這是臨死者最後告別人世的正式場所,

  屍體入殮前,腳脖上套根繩圈,俗叫“絆腳繩”。傳說,“停屍”期間,如果遇上打雷閃電或貓從身上跳過,死人會突然站起來,碰上什麼東西或人,就抓住死死不放手,叫做“死不丟手”,非常嚇人。所以,要用麻繩絆上,到盛殮蓋棺時再解去。孝子守靈也是這個緣故,防止有動物從屍身上透過而引起波動。

  入殮時,親屬都要在場,尤其是直系親屬要守候在側。

  由亡人家屬親自動手,長子抱頭,次子抱腰,三子抱腿(無次子、三子,由長孫、次孫代之)。近親提千金帶(亡人衾褥下的白布帶)和墊褥四角。如果死者是家長,他的上邊再無長輩,便將棺木停在正房。屍體入棺,按規矩是先入腳,後人頭,表示立進,而非躺著進去。屍體放好後,要將死者常用的東西或喜歡的物品放入棺內,作為殉葬物。金銀財寶也包括在內,意思是亡人忙碌了一輩子,不能空著手走。

  為了避免重喪(百日之內再死人)要在棺內放上鎮物,有的是小鏡子,有的是木牌,有的放五穀、生鐵、雞血、雀青石等。鎮物放妥後,要給亡人去掉絆腳絲,以便讓亡人在陰間走路,同時棺內空隙用鋸末包或棉絮填充嚴實,以防屍體在出殯時移位。

  開光有時由族內長輩,有時由亡人長子進行。用茶盅盛淨水,以新棉球蘸水擦試死者眼目,好讓亡人瞑目。也有人認為這樣做死者下世才不會瞎眼。有的人家還要擦試亡人的鼻、耳、嘴,並唸唸有詞:“淨淨眼,眼觀六路;淨淨耳,耳聽八方;淨淨口,越吃越有。”這是對亡人來世的祝願。開光順序是從頭到腳,依次為頭、眼、鼻、口、耳、胸、右手、左手、腳。有時是殯儀員說一句,孝子複述一句,然後在該部位上擦一下。例:開眼光,看四方;開耳光,聽八方;開鼻光,聞花香;開口光,吃牛羊;開心光,亮堂堂;開右手光,寫文章;開左手光,抓錢糧;開腳光,腳踏蓮花登天堂。開光的時候孝子不能哭,怕淚水滴到屍身上。

  此時,在場的親屬要往棺內探視,與死者做最後的訣別。而後,由孝子們將棺蓋的子蓋插上,長子用力將開光的鏡子或水碗摔在地上,孝子、親屬大哭。最後,由木工房夥計蓋上大蓋,釘上一個木楔,留兩個木楔。棺木不釘死,一是候死者還陽,七日之內等死者復生。二是備後來親屬開棺瞻謁遺容。

  辭靈釘棺時,親屬們要哭喊親人躲釘。至此,大殮禮成。

  屍體停上屍床,床腳拴一隻白公雞,謂之“看喪雞”。“看喪雞”要一直拴到出殯。據說是為了防止貓、鼠、蟲豸齧屍。

  死者是男子,把靈床停於正寢;是女子則把靈床停於內寢(即室內衝門或偏右之地)。靈前燃香燭及一個小油燈(照屍燈),另放一個瓶子,內裝米飯,米飯上面蓋麵餅,用紅布紮上瓶口,插新紅筷子一雙,名為“陰陽瓶”。地上放一個瓦盆,盆底居中鑽孔,死者有幾個兒子就穿幾個孔。在盆內燒箔,稱為“牢盆”。

  這個“牢盆”有的地方要求每個兄弟分別一個,各自在燒紙。紙灰不能隨便倒掉,要留待逝者(女)上轎時和安葬時用。這個盆子又叫聚寶盆,用過洗淨後盛餃子用,要各自拿回家,能招財進寶。

  紙灰有兩處可用。一是上轎的時候撒在椅子上,觀察上面是否有腳印。有腳印說明已經上轎走了。剩下的要用黃紙包好,在下葬時放入火堆。

  牢盆一般是最後由長子摔掉,叫“摔盆”。盆兒,又叫吉祥盆、陰陽盆,直徑4寸左右,深1寸有餘,正中有一圓孔,瓦質。民間出殯摔盆兒說法較多。據說陰間有位王婆,要強迫死者喝一碗迷魂湯使其昏迷,以至不能超生。準備有眼瓦盆,可將迷魂湯漏掉,打碎瓦盆以免死者誤飲。盆兒在起槓時由長子摔碎,父死用左手,母死用右手,如果盆兒沒摔碎忌摔二次(由抬扛者踩碎)。

  屍體擺放停當後,全家舉哀,放聲慟哭。

  用瓦盆作紙盆,燒上第一把紙,許多地方叫燒“倒頭紙”,當地俗稱“引路紙”。死者直系親屬,在已經確認死者亡故之際,在盆中焚燒冥鈔或紙錢,意為讓亡魂“持幣上路”。

  四、出殃

  死者遺體停床之後,就要請陰陽先生來算出“出殃”時間。

  陰陽涉及道教,八卦,周易,風水等,陰陽八卦的含義是宇宙間一切事物都分為陰陽兩個方面,如白天為陽,晚上為陰,男人為陽,女人為陰,高山為陰,平原為陽。看得見的為陽,看不見的為陰等等。一個人生存要有陽氣和陰氣來支撐,陰陽平衡,人身健康,陽盛陰衰,陰陽失去平衡,就會得病,或者事情不會順利。陰陽又分五行,五行為金、木、水、火、土。宇宙間一切事物都在五行相生相剋範圍中發展和前進。八卦又名八宮,又是八方,就是東、西、南、北、西北、東北、東南、西南。又名:乾、坤、震、巽、坎、離、艮、兌。

  陰陽先生又稱風水先生,是從事這一方面工作的人。古人認為,生人具有三魂七魄。人死之後,魂魄隨之消散。其中七魄被稱為“殃”又稱“煞氣”。七魄先後離開人體的過程,被稱為“出殃”。“殃”有顏色,離開人體時有高度,也有方向,一般人對此是不得而知的。這需要陰陽先生來推算,推算的結果與逝者的姓名、性別、年齡、死因、禁忌等一齊寫在一張黃表紙上,這就是“殃榜”。

  殃榜是整個喪葬活動的核心所在,不僅決定著逝者何時入殮、幾時出殯等一系列活動;還關係著整個家族的前途與子孫的興盛隆替。如若生者在某個環節上與陰陽生所批示的殃榜相違背,就有可能面臨著“重喪”的危險

  根據陰陽先生推定“出殃”時間、來客開弔、出殯埋葬、“過七”、百日、一週年、二週年、三週年的具體日子,並把這些日辰用白紙開列出來,貼在牆上,喪祭儀禮按此如期進行。

  “出殃”也叫“回煞”或“回殃”。據說“閻王爺”把死者靈魂用麻繩或鐵鏈綁鎖,指派小鬼押上回家謝灶,也是死者靈魂最後一次返家“告別”,因而“殃”就是鬼,誰碰上誰就要“遭殃”。

  出殃的時候,喪家要根據殃榜上所開出的日子、時辰,把死者臨終時的臥室佈置起來,通常是把死者的被褥鋪好,衣服開啟,放在炕頭。打一盆洗臉水,放上毛巾、肥皂。小桌上擺上點心、茶水,煙具等。如果死者是女性,還要擺上梳頭匣子和化妝品。根據推算出來的出殃方向,還要把窗戶撕開一個洞,好讓“殃”從這裡出去。有的還在桌上擺一碟沒有包餡的餃子,說是讓亡魂吃了覺得沒有滋味,一氣之下就跑走了,這樣出殃可以快些。另外,出殃時,有的把炕蓆捲起來,在炕上灑一些灰,有的則在地上撒一些沙土。根據民間說法,出殃後,灰或沙土會留下死者的足跡,據此可以判斷亡魂脫生的類別。出殃的時候,家裡人要出外躲避。

高山族喪葬習俗,你知多少?

  在許多民族的觀念中,死亡是很神秘的事情,高山族也不例外。高山族人認為,非自然死亡者是“惡死”,對“惡死”者屍體葬法與“善死”者不同。本期小編就帶你去高山族文化了解高山族喪葬習俗。

  1、裸葬。高山族的一種隨葬習俗。人死後,脫去衣服,用鹿皮包裹,親屬四人將屍體抬至山頂,開啟鹿皮,使屍體置於其上,再把死者生前所穿衣服蓋在身上以殉葬。俗認為,這樣還“潔”而去,屍體雖裸露,但靈魂卻穿了衣服;人死後屍體無關要緊,無形的靈魂卻可以離開肉體而存在。

  2、惡屍葬。高山族喪葬風俗。高山族人認為,非自然死亡者是“惡死”,對“惡死”者屍體葬法與“善死”者不同。泰稚人把戰殺、自殺等非自然死亡的視為惡死者,將其屍在發現的地方就地掩埋。

  婦人在室內難產死亡或無親屬送終而死者也視為不吉,將其埋於屋內,視為禁忌之地,插上稻草作記,家人棄屋而另建新室。賽多人發現橫死、戰死等非自然死亡者,即告訴死者親屬,就地掩埋,並舉行火葬,堆石於掩埋處,以示禁忌。富人則將自殺、他殺、路斃、火亡的就地埋葬。

  3、祭靈。人死後在家停靈三天,出殯前舉行盛大的祭靈儀式。祭靈時一般要殺馬或牛。殺馬時把馬拴在靈前。長子跪於馬前,在馬蹄上撤酒後殺掉。祭靈時,由一長者誦祭文,其內容包括死者姓名、年齡、籍貫、得病和亡故的日期、送葬祭靈的物件等等,其他人在棺前或靈位前脆著,當晚以牛馬肉招待親友,稱之為“告靈飯”。對輩高年長的死者家祭靈尤為隆重,孃親一般要帶一活豬當場殺了獻祭,其他人一般也帶祭品前來參加。

仡佬族喪葬習俗,你知多少?

  仡佬族對老人謝世後的喪事非常重視,總要虔誠、隆重地舉辦葬禮,以寄託哀思。其喪葬禮儀紛繁複雜,具有濃厚的民族、宗教、地域文化的特色。在仡佬族文化中,當與自己朝夕相處的老人謝世,活著的人深感哀痛,總要虔誠、隆重地舉辦喪事,以寄託哀思,從而形成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喪事禮儀及墓葬文化。關於仡佬族的那些喪葬習俗你瞭解多少呢?

  一、報喪祭供

  仡佬族老人去世的報喪儀式,有的地區是放鞭炮報喪;有的則放銃三響,鄉鄰聽到響聲,要來幫忙治喪。黔西仡佬族老人亡故,要請人向死者已出嫁的女兒和女婿報喪,報喪者先不得進入女兒居住的村寨,只能在寨外大聲呼喊,女兒及女婿聞知,立即抬一方桌放於叉路口,桌上置一裝有糧食插上燃香的竹筒,斟酒三杯,並捉雞一隻就地宰殺。然後點香燒紙以生祭示哀。

  祭畢,報喪者隨之進屋,婿家將雞煮熟祭供後,請報喪者食用。隨後,夫婦倆打著傘,帶著蓋布、香紙、火炮、雞、豬、菠蘿飯(宰殺的雞去毛,取出內臟後,腹腔內塞飯一碗)、嗩吶班子趕往孃家參祭。出嫁女兒一進門將菠蘿飯上祭並慟哭。其他至親亦以菠蘿飯獻供。

  二、歌舞踩堂

  這是仡佬族的古老風俗,是其葬禮的重要構成部分,至今盛行於仡佬族的大多數地區。老人去世後,在停靈期間(一般為二三日),由巫師主持舉行隆重的“踩堂”儀式,眾多親友在靈前“擊鼓唱歌,男女圍屍跳躍”。仡佬族巫師和民間歌手在儀式上唱誦喪葬古歌。其內容包含追溯天地初開、兄妹開親、引種稻穀的神話傳說,描述亡者靈魂跟隨雄雞指路、與祖先相聚的情形,以及生者為亡者禱祝、祭祀的內容。

  喪葬古歌有較固定的格式、長度和韻調,描寫風格有的根據現實生活注重寫實,有的帶有強烈的戲劇色彩,如描述亡者靈魂與祖先相會的過程,形象生動,是極具價值的仡佬族文化遺產。20世紀50年代以後,仡佬族喪葬古歌陸續被挖掘整理出來,其中絕大部分古歌以文字資料的形式成為各地博物館、文化館的館藏。每當仡佬族老人辭世之後,便把死者停在堂屋中,然後在靈前翩翩起舞,表示對死者的哀悼和懷念。因系在靈堂前跳舞,靈堂又通常設在堂屋中,故名為踩堂舞。

  舞蹈時,由三四人人分別吹蘆笙、打錢杆、搖鈴、舞絲刀作前導,眾人無論男女,手拉手在後面魚貫而行。另外數位女子,或舉著火把,或提著酒壺,或端著茶盤,盤內放酒碗或酒杯,在佇列旁向舞蹈者敬酒。人們邊舞邊唱輓歌,其歌詞多傳述死者生平事蹟。舞蹈時身體微曲,來回跳躍,舞步右腳落地稍重,成蹉步,不時伴以“呵嗬、呵嗬”地呼喊。舞蹈過程主要靠隊形的變化來完成。舞蹈的時間,一般在1小時以上。

  古代踩堂舞是在墳臺前跳、唱,因受地形限制,才改在堂屋中進行;最初舞蹈時只吹蘆笙和打錢杆,後見漢族人家做“道場”時,巫師常執絲刀、令牌作驅鬼狀,才逐漸學著舞絲刀。儀式上還有一種民間舞蹈是由巫師引仡佬族村寨導舞者跳的“茅草舞”。這種舞蹈是以茅草扎於舞者全身,手執長刀起舞,以驅鬼除魔。

  三、繞棺祭奠

  大多數的仡佬族地區都有為亡人繞棺祭奠、開路送魂的禮儀習俗。黔西北仡佬族老人病危彌留之際,不能平躺於床,須由其子扶坐床上落氣。老人死後,於亡人的腰間纏黑布一圈,再移屍於灶邊臨時鋪就的墊板上或裝殮於木棺內,由本族巫師主持繞棺(也稱繞屍)祭奠儀式,即兒孫們各捧香數炷,女婿們捧著獻祭和靈牌,列隊隨巫師的誦經聲自左至右連續繞棺3圈。

  然後為老人獻上雄雞1只、小雞3只、小豬1頭等供品,巫師念祝詞,做法事(即“做齋”),以示由幽靈攜去陰間享用。然後,殺雄雞,再繞棺一週,丟雞於門外,發喪上山安葬。繞棺儀式上多以蘆笙等樂器伴奏。有的地區在繞棺禮畢,用松枝在屋外平地上搭一座高丈餘的靈房,稱之為“戛房”。繞棺後將棺移入戛房,舉行開路送魂儀式,也是由本族巫師主持。

  開路時,巫師提公雞一隻爬上屋頂,屋內人舉梭鏢刺穿屋頂,巫師用公雞猛砸梭鏢,致死後丟之門外。然後,巫師端坐棺側唸誦開路祭詞(亦稱指路經)。其具體內容是送魂起程,並一站一站地送亡魂到祖宗居處,與祖先相聚。開路送魂儀式完畢,即出殯送葬。葬後,有的地方將牛角掛長竹竿上插於墳前。

  四、葬式獨特

  早期不葬地面而葬於巖穴內。巖穴一般系天然洞穴,少數為人工鑿成,且多選擇於水濱懸崖之上。無巖穴處,則將棺置於巖阡上。有的還在巖穴內壘土為墳。近現代正安、石阡等地仡佬族仍有用巖穴葬者。古代仡佬族還普遍以薄石板鑲成石棺,置屍其中,或用厚石板砌為槨,槨內陳放木棺。前者稱為石棺墳,後者叫作石板墓。石板墓常是數函並列,各函之間內壁有方孔相通聯。

  黔北地區仡佬族至今仍盛行一種“生基”墳。墳以厚石板鑲就,外壘土成圓形,前立花草鳥類等石刻的戴帽墓碑。因這類墳是在墓主生前修建,備死後埋葬用,故名“生基”,實際上是石板墓的發展。埋葬的方法亦有殊異。許多石板古墓不順山勢,而是頭朝山麓,腳向山頂,與一般順埋相反,故民間有“橫苗倒仡佬”之說。甚至有頭頂天腳立地的豎埋方式。清代中葉以後,大部份地區的墓葬漸取土葬。壘土為墳,與漢族葬式相同。


關於中國吃飯習俗多少?

  自古中國就有“民以食為天”這一說法,可見飲食習慣在古人看來是何等的重要。中國民族眾多,習俗各異,自然而然飲食習慣也是不一樣的。中國的吃飯習俗,你知多少?不妨來中國飲食文化裡看看吧。   自遠古時期開始,中國各民族就都喜歡把美食與節慶、禮儀活動結合在一起,年節、生喪婚壽的祭典和宴請活動者是表現食俗文化風格最 ...

傣族婚禮習俗多少?

  結婚是人生的大事,關於結婚這是大家都非常注重的事情,必須要選擇吉利的日子。雖然因地域差異可能婚俗都不一樣,但是人們對婚禮的注重成都都是一樣的,畢竟一生只有一次嘛。婚禮是繁瑣而又極其嚴肅的事情,必須要認證對待。那麼,下面我們來看看傣族文化中的婚禮習俗吧。   傣家青年男女社交戀愛,傣語稱為“約騷”。當地漢族 ...

錫伯族傳統婚禮習俗多少?

  錫伯族民間流行著一句諺語:“春天的清風和煦,秋末的婚禮熱鬧。”錫伯族的婚禮,一般多在深秋或初冬舉行。錫伯族的婚姻要經過訂親、迎親兩個步驟,訂親又分為提親和訂親。在錫伯族文化中,婚禮要辦得非常隆重,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下錫伯族的傳統婚禮習俗吧。   拿瓶燒酒去提親   提親是錫伯族婚事中的第一道程式,也叫“說 ...

羌族過年習俗多少?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通常在農曆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結束。羌族人也過春節,習俗與漢族差別不大。但羌族人的過年,主要指的是羌歷年,在每年農曆的十月初一,這是羌族最重要的節日。瞭解羌族文化,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羌族人如何過年吧。   羌族年是羌族的節日。農曆十月一舉行。羌族年這一天羌族人民歡聚一堂獻上用麵粉製 ...

基諾族春節習俗多少?

  春節,預示著一年結束,新的一年開始。我國的春節,舉國歡慶,全國人民都沉浸在濃厚的節日氛圍中。我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過春節,但每個民族的春節習俗卻不一樣,正因為如此,才形成多姿多彩的中華文化。那麼,你知道基諾族的春節是怎麼過的嗎?一起來體會一下基諾族文化吧。   春節到來,聚居於雲南西雙版納的基諾族, ...

保安族的風土人情習俗多少?

  中國是一個典型的多數民族國家,所有的民族都保證著屬於本民族的風土人情,而這些風土人情也都是經過歷史的長流所傳承下來的。保安族也有著屬於自己民族特色的風土人情,下面的保安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除嚴格遵守伊斯蘭教的基本信仰,尊奉《古蘭經》、聖訓,履行必修功課外,伊斯蘭教對保安族的影響還體 ...

山東喪葬習俗瞭解多少?

  在我國古代的傳統文化中喪葬習俗是極端複雜繁瑣的,因為這是送別死者的最後儀式,所以古人也尤為重視。民國之後,全國颳起了社會新風氣,舊的封建傳統全部被推翻摒棄,許多儀式也變得更加簡單而具有意義。那麼,山東文化中,喪葬習俗如何呢?   喪葬過程可分為:備喪、初喪、靈奠。備喪,就是給老人準備送老的衣物、棺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