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戲曲文化說:陝北道情的演奏形式演變

戲曲文化說:陝北道情的演奏形式演變

  陝北道情作為陝北地方的戲曲劇種,有其獨特的藝術特點。同樣地,陝北道情的戲曲在表演時所具有的演奏形式也是戲劇中最重要的一點。隨著陝北道情的出現,一直髮展到現在,其演奏形式也必然會發揮是能變化,能讓道情在發展中變得越來越好。那麼,演奏形式都有哪些變化呢?

  道情源於唐代道教徒唱的經韻,當時是詩讚體。宋代後,經韻吸收了詞、曲牌特點,衍變為在民間佈道時演唱的道歌。

  陝北道情音樂為曲牌體,曲調分東路和西路兩種。東路即新調,西路即老調。其調式不同,東路為徵調式、西路為商調式。但兩音的曲牌名稱基本相同。其聲音高亢而奔放,柔情而細膩,既有陽剛之氣,又有樂府之風。

  曲調有“平調”、[土字調]、“十字調”、“耍孩兒”、“終南調”、“高調”、“陽北調”、“二五錘”、“八字調”、“太平調”、“浪堂調”、“金絲疙瘩調”等二十餘種。每調又有“平板”、“陽板”、“落板”、“代板”、“導板”等板頭和板尾。無幫腔“嘛韻”,曲調詞格一般為六字、八字、十字句式,也有三字、四字不等。四句一段。

  伴奏音樂分文武場面。文場樂器有小三絃、四音子(用四股弦、雙馬尾制弓)、管子,號稱三大件。武場有簡板、漁鼓和陝北道情特有的脆鼓子和小鉸鉸等,構成了陝北道情音樂的顯著特徵。

  新道情的唱腔,經過藝人改造,板式變化體成分不斷增多,採用《二流板》、《大起板》、《箭板》等板路。

  樂器上,改用板胡為主奏,並增加了提琴、打琴、長笛等,豐富了音樂表現力。清澗駱兒巷一琴師還在四音子的基礎上,改制出一種六音子,受到廣大觀眾的讚賞。

戲曲文化說:陝北道情的藝術特點

  陝北道情,是我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歷史的發展當中,不斷和道教相結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特色。那麼,在陝北道情的表演文化中,道情有什麼樣的藝術特色呢?與道教相融合的特色會有什麼樣的不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形式:

  陝北道情是陝北的地方戲曲。以舞臺(主要農村廟會)演出為主。也有農村鬧秧歌扎場子演出和道情自樂班的自娛自樂演出。

  2、特徵:

  (1)傳統劇本內容特徵:①探討天地、男女等哲學類問題。②戲中人物多出於宗教典籍佛、道多於儒。③劇本框架是原來的,細節大多是民間藝人根據自己的經歷修改的。

  (2)以道情教化為主要內容。

  (3)語言特徵:文人雅調少、民間俗語多。

  (4)表演風格:諧謔音鬧成分多。

  (5)音樂上苦腔多於歡音。

  3、演變:

  陝北道情源於道教,與道教有種相承關係,隨道教的興盛而興起,隨道教的延續而發展,但在其發展過程中,又不局囿於道教的興衰,而廣收並蓄其它藝術養份,使自身日臻成熟、完善,最終發展成為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戲曲藝術;同時,陝北道情與道教又是一種相輔的關係。

  在統治者信賴神權的封建時代,由於道情所具有的形象與情感的特殊感染力,使得統治階級殫盡全力利用道情以及其它藝術形式來渲染、美飾道教,強化人們的道教心理和道教情感。道教徒們將道情藝術作為宣揚道教的手段,使道情為傳播道教服務,這就使道情發展成了一種具有獨特意義和風格的,受道教影響至深、至久的,帶有濃重道教色彩的戲曲藝術。用陳寅恪《天師道與濱海地域之關係》中所說的:“藝術之發展多受宗教之影響;而宗教之傳播亦多倚藝術為資用”這兩句話來概括道情與道教的關係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4、行當:

  陝北道情生、旦、淨、醜齊全,並以鬚生、正旦、小生、小旦、小丑為主,花臉無唱腔,均為道白,秧歌風味濃厚,動作大方,以扭、擺為主,無嚴格程式,生活化動作較多。重唱工,無武打戲。包頭(旦腳)和花臉化妝額戴明鏡片,下吊兩個絲帕。

  5、服裝:

  服裝多借用秧歌衣袍,有的則沿用大戲服裝。有用民間土布製作的,也有用紙剪成的,因地制宜,無一定規範。

戲曲文化:陝西地方戲曲劇種有哪些

  陝西省是我國地方戲種繁多的的地區之一,有很多民間戲曲深受民眾喜歡。那麼,你知道陝西的地方戲曲劇種究竟有哪些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或許,你對其中的戲曲情有獨鍾,是一枚忠實的戲迷。

  秦腔

  秦腔,中國西北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起於西周,源於西府(核心地區是陝西省寶雞市的岐山(西岐)與鳳翔(雍城))。成熟於秦。

  秦腔又稱亂彈,流行於中國西北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寶雞的西府秦腔口音最為古老,保留了較多古老發音。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因為梆擊節時發出“恍恍”聲)。

  眉戶

  眉戶,是陝西省的主要戲曲劇種之一,又稱“眉鄂”或“迷糊”,以其曲調委婉動聽,具有令人聽之入迷的藝術魅力而得名。它的貢調主要由小曲小調所組成,俗稱“曲子戲”,文人慣稱為“清曲”。

  現代眉戶在關中分東西兩路。東路眉戶盛行於華陰市和華縣,民間流傳有“同州的梆子部陽的線,二華的眉戶天下傳”的說法。西路的眉戶最早盛行於眉縣、戶縣,並以“眉戶”得名。

  碗碗腔

  碗碗腔,是陝西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又稱“燈碗腔”、“阮兒腔”,前者因小銅碗主奏擊節和皮影燈而得名;後者因主奏樂器阮咸而得名;板腔體結構,唱詞通俗典雅,音樂悠揚輕盈,音律細膩聲韻嚴謹。

  該劇種起源於陝西省華山北麓的華陰、華縣一帶,清初時就已經形成並且成熟完善,歷史劇目一直都是用皮影戲形式演出流行於民間。

  商洛花鼓

  商洛花鼓民間通稱花鼓子、地蹦子,流行於陝西省商洛地區,屬於民間地方戲曲,是中國陝西商洛地區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表現形式,融合了商洛民間藝術特色,唱腔以商洛地方語言為主,故稱“商洛花鼓”。商洛花鼓藝術形式豐富多樣,音樂曲調流暢優美,傳承歷史久遠,在戲曲音樂發展演變歷史的研究中具有“活化石”的作用。

  同州梆子

  同州梆子,陝西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是現代秦腔誕生之根基所在。形成於陝西省關中東部以大荔縣(舊同州府治)為中心的十數縣,在明朝嘉靖年間基本形成,因伴奏樂器中採用棗木梆子擊節,發“桄、桄”聲,故稱“桄桄亂彈”或“梆子”。後為區別於其他梆子劇種,始稱“同州梆子”。

  一般認為同州梆子即老秦腔,是秦腔的肇始之源,對於各路秦腔的形成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以西安為中心的中路秦腔(即西安亂彈)形成以後,它被稱為“東路秦腔”,外省稱“西秦腔”、“西調”、“陝西梆子”、“山陝梆子”等。


戲曲文化歷史悠久的山西地方戲曲大全

  山西戲曲藝術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在我國戲曲舞臺上佔有重要地位。山西戲曲代表著漢族戲曲藝術的歷史文化價值,也反映出流傳區域的漢族民風民俗。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關於山西的地方戲曲吧。   晉劇   中國地方戲曲,山西四大梆子劇種之一,又名山西梆子,中國傳統戲曲。因產生於山西中部,故又稱中路梆子,也稱 ...

戲曲文化河北地方戲曲劇種有哪些

  河北,我國地方戲曲發展較好的地區之一,具有久遠的戲曲歷史。在河北戲曲文化中,有很多戲曲被人們熟知,並且得到觀眾的喜愛。那麼,你瞭解河北的地方戲曲劇種有哪些嗎?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吧。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中國梆子聲腔的一個重要支脈,形成於清道光年間(1821—1850),清光緒初年進入興盛時 ...

經典劇目陝北道情十字調《靈英降香》詞

  對於每一個劇種來說,你對其傳統劇目瞭解是“知之甚多”還是“知之甚少”》?其實,多瞭解一些曲劇文化對我們生活也是有幫助的。畢竟有很多戲曲都源自生活,或者是在展現我們看不到的現實生活。今天,要介紹的是陝北道情的經典劇目《靈英降香》,一下去看看它的詞是什麼,有什麼含義。   道情十字調《靈英降香》:   三月三 ...

湖南特色戲曲文化辰河戲

  湖南不光物源遼闊,傳統戲曲文化也受到很多人的喜愛。辰河戲是湖南大戲曲之一,它流行的地方甚廣,它的形成是經過悠久的歷史沉澱。它的主要特色是當地的語言,及民歌號子和宗教音樂相結合。   本期的湖南文化為您帶來湖南的戲曲辰河戲,一起來看看吧。   辰河戲是湖南地方戲曲大戲劇種之一。主要流行於沅水中、上游的廣大地 ...

陝西特色戲曲文化陝西眉戶戲

  陝西眉戶戲是漢族主要的戲曲劇種之一,眉戶戲的曲調委婉動聽,各地的人民都喜歡觀看,眉戶戲的曲調種類豐富,由於眉戶戲流傳較廣,加上各地不同的特色口音使得眉戶戲更加的種類繁多。你對於眉戶戲瞭解多少呢?本期的陝西文化為你帶來更多關於眉戶戲的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眉戶源於何地,尚無文獻可考,藝人相傳,說法不一。 ...

揚劇文化了解揚劇的發展與演變

  揚劇的產生最早是由以古老的“花鼓戲”和“香火戲”為基礎,後吸收揚州清曲、民歌小調發展起來。那麼,在揚劇的發展過程中,都有什麼樣的演變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揚劇文化中去了解吧。   揚劇最早的源頭,要上溯到江都一帶的花鼓戲和香火戲。花鼓戲有兩個角色,分別為小面(小丑)和包頭(小旦)。   演出時先由全體 ...

戲曲文化梆子戲角色行當有哪些

  一個戲曲的角色行當,是這個戲劇的重中之重,沒有一個好的角色,就表演不出一部好的戲劇,那麼,在梆子戲文化中,那些出色的角色行當都是些什麼呢?跟其他戲劇是否一樣?一起來看看吧。   可能感興趣》》三國臉譜圖片大全   生行   生行含紅臉、外腳、小生三類。   勾紅臉的生腳,稱大紅臉。重唱功,發音高亢渾厚,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