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戲曲淺談——柳琴戲的藝術特點與特徵

戲曲淺談——柳琴戲的藝術特點與特徵

  這期我們來淺談柳琴戲,柳琴戲的音樂唱腔非常別緻,地方特色尤為鮮明,男唱腔粗獷、爽朗、嘹亮。女唱腔婉轉悠揚、豐富多彩、餘味無窮。演唱者可以隨心所欲的發揮、創造,自由地變化。“怡心調”是本劇種的最大特點。

  可能感興趣》》最具代表性的柳琴戲劇目推薦及介紹

  藝術特色

  唱腔

  柳琴戲的音樂唱腔非常別緻,地方特色尤為鮮明,男唱腔粗獷、爽朗、嘹亮。女唱腔婉轉悠揚、豐富多彩、餘味無窮。演唱者可以隨心所欲的發揮、創造,自由地變化。“怡心調”是本劇種的最大特點。此外,在唱腔的落音處,女腔常用小噪子翻高八度,男腔加入襯詞拖後腔,也是其獨特風格。

  節奏大多是有板無眼的1/4擊拍,除了大部份是後半拍起唱處,還有連續切分的變節奏,給人以歡快、活潑、跳躍之感。由於唱腔旋律與地方語言有著密切的關係,唱腔中的音程大跳經常出現,再加上頻繁的轉調,使人聽起來既新奇多彩、又自然和諧。

  柳琴戲的唱腔以徵調式與宮調式為主,徵調式溫和纏綿,宮調式明快剛勁。柳琴戲唱腔曲調有:哈弦、起板、導板、連板起、拉腔、射腔、起腔、含腔、平腔、停腔、柔腔、葉裡藏花、雷對調、一喲調、老公調、回龍調、垛板、調板、閘板、冒調花腔、四六長腔、男女拉拉腔等。

  此外還有從民間小調變化而來的過河調、趕腳調、送郎調、補缸調、疊斷橋、打牙牌、千金小組進花園調、小放牛、八段錦、調兵調、葉落金錢等。其板式大致可分為慢板、二行板、數板、緊板和五字緊板等。

  伴奏

  柳琴戲板式大致可分為:慢板(又叫幽板、澄清板)、二行板(又叫流水板其中還有快慢之分)、數板、緊板和五字緊板等。

  柳琴戲的音樂工作者創作和改編了很多伴奏曲,有的已形成了新的傳統曲牌。如:[苦中樂]、[繡花牌]、[水龍吟]、[什樣錦]、[朝天子]、[抱妝臺]、[雲燈]、[遊場]、[建都]、[掃靈]、[哭靈堂]、[三清曲]、[走馬出兵]、[賞花]、[娃娃令]、[迎春曲]、[傳情曲]、[鴛鴦戲水]、[喜臨門]、[葉落金錢]、[進花園]、[會佳麗]等。

  樂器

  柳琴戲文場有土琵琶、笛子、嗩吶、笙、管、二胡、小三絃等,武場有四大件。還運用了電聲樂器。伴奏音樂也運用了和聲、配器等技法。值得一提的是,柳琴戲的主絃樂器,從只有兩根絲絃的土琵琶,透過改革多次研製相繼製成了三、四、五、六絃的多種高中音柳琴。

  角色

  柳琴戲的角色有自己特殊的名稱,在小頭、二頭、二腳樑子、老頭、老拐、大生、勾腳、毛腿子、奸白臉等行當中,小頭即閨門旦,二頭即青衣,二腳樑子即青衣兼花旦,老頭即老旦,老拐即彩旦,大生即老生,勾腳即醜,毛腿子即花臉,奸白臉即白麵。柳琴戲的表演粗獷樸實,節奏明快,鄉土氣息濃厚,演員的身段、步法明顯帶有民間歌舞的特點。

“失寵”的柳琴戲?淺談柳琴戲發展限制

  “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誤,全盤皆輸,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還不如弈棋,不可能再來一局,也不能悔棋。”是的,我們應該珍惜當下。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失寵”的柳琴戲?淺談柳琴戲發展限制。

  可能感興趣》》非物質文化遺產:柳琴戲的傳承意義

  應該承認的是,柳琴戲正慢慢“失寵”,劇團普遍面臨的問題是,負擔重,經濟狀況拮据,工資不能保證,人才流失、斷層現象嚴重;戲曲創作與演出市場嚴重脫節,演出場所裝置陳舊不堪。劇團也同樣面臨著生存的挑戰,柳琴戲面臨著傳承與保護的困境。

  自改革開放以來,在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日益活躍、發展、壯大。可總體上講,還處在一種保守封閉狀態,思想不解放,放不開手腳幹事,謹行慎為。雖然藝術資源潛力很大,但卻沒有很大作為,突出問題主要以下幾點:

  1、裝置落後。由於受社會的發展、歷史的變革、時尚文化的衝擊,況且原有的裝置陳舊、裝置簡陋,已遠遠不能滿足和適應現代觀眾的要求,很難達到最好的演出效果。柳琴戲的觀眾主要是在農村,過去一個戲連演連滿幾個月的盛況經常看到,一個新戲能演十場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不論城鄉,賣票演出已成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農民想看戲而看不到,劇團想演出又很難下得去,過去柳琴戲在農村有深厚的群眾基礎,但是送戲下鄉遇到困難,往往演一場換一個地方,不僅演出成本高、損耗大,而且“根據地”的農村觀眾也有日漸減少的趨勢,形成了“多演多賠,少演少賠,不演不賠”的怪圈。這些都直接導致劇團的生存危機。

  2、人才匱乏。由於眼下戲曲不景氣,藝術院校的戲曲專業取消,而且很多創作、表演人員紛紛轉行,人才凋零。在加上體制原因,受編制的限制,十幾年來只退不進,人才斷檔,青黃不接現象嚴重。老藝人相繼去世或退休,在世的也年事已高,不能登臺演出,很多有價值的傳統劇目沒有挖掘,許多精彩唱腔、唱法和表演藝術沒有完全繼承下來,瀕於失傳;隨著在職人員年齡的不斷增長,後繼乏人的局面日益嚴重。我們既缺乏叫得響、知名度高的尖子演員,同時也缺乏編、導、音、美等創作人才,更缺乏懂藝術、善經營的管理人才。每逢排演新劇目,就捉襟見肘。

  3、投入不足。資金不足是大部分藝術團體普遍存在的問題。市級藝術表演團體大部分為差額撥款事業單位,歷史欠賬多,包袱沉重,生存困難,已經影響到院團的良性發展。僅以臨沂市柳琴劇團為例,每年按工資的百分之七十撥款,每年十多萬的演出收入日常開支都難以維持,更不用說排演新劇目了,裝置器材難以更新,基礎設施差。這些都影響了劇團的發展。

  4、缺乏創新。由於在分佈區域上有一定的侷限性,柳琴戲它既不像京劇、評劇在表演上程式化,有完整的板式體系,也不像黃梅戲、呂劇在不斷地改革與創新中逐步完善演唱特點,板式尚不完善,聲腔還不夠豐富,缺乏固定的唱腔模式,正處在搖曳階段。因此,延緩了柳琴戲改革創新的程序,制約了劇團的發展。

淺談徽州文化的特點與成因由來

  本期徽州文化帶來的是徽州文化的特點與成因,徽州全區都是山地,由於黃山的秀麗而遠近聞名。這一帶的河流都是自西北向東南流的,最後注入錢塘扛。因為山地十分貧瘠,所以徽州的耕地甚少。來看看吧!

  美籍華人學者唐德剛先生在整理《胡適口述自傳》時以胡適之的口吻這樣寫道:“徽州在舊制時代是個‘府’,治下一共有六個‘縣’。……徽州全區都是山地,由於黃山的秀麗而遠近聞名。這一帶的河流都是自西北向東南流的,最後注入錢塘扛。

  因為山地十分貧瘠,所以徽州的耕地甚少。全年的農產品只能供給當地居民大致三個月的食糧。不足的糧食,就只有向外地去購買補充了。所以我們徽州的山地居民在此情況下,為著生存,就只有脫離農村到城市裡去經商。

  因而幾千年來,我們徽州人就註定地成為生意人。一般商人多半是以小生意起家,刻苦耐勞,累積點基金,逐漸發展。”早期的徽州商人和徽州文人也多是持同樣的觀點。“吾徽居萬山環繞,川穀崎嶇,峰巒掩映,山多而地少。遇山川平衍處,人民即聚族居之。以人口孳乳故,徽地所產之食科,不是供徽地所居之口,於是經商之事業以起。”“新安土磽狹,田蓄少。人庶仰賈而食,即閥閱家不憚為。”就是這一方面的典型材料。歷代所修方誌無一例外地持同樣觀點。

  如萬曆《歙忘·貨殖》雲:“今邑之人眾幾於漢一大郡。所產谷粟不能供百分之一,安得不出而糊其口於四方也。諺語以賈為生意,不賈則無望,奈何不亟亟也。”“人人皆欲有生,人人不可無賈矣。”人地矛盾迫使徽人以竹、木、茶、炭、漆等土產換取商品糧,從而形成悠久的商業傳統。一句俗話說的就是這種民俗事象:“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可見,徽州最顯要的俗例便是迫於生計,還是少年郎就要外出經商了。

  但是,完整地來分析一下,我們發現除了經商成風之外,徽州的地理特性—山水阻隔—天然的易守難攻之地又決定了徽州民風具有如下特點:

  首先,山阻灘急的環境,造就了徽州人勤儉尚義的風尚。“東有大鄣山之固,西有浙嶺之塞,南有江灘之險,北有黃山之厄。”‘其險阻四塞幾類蜀之劍閣矣,而僻在一隅,用武者莫之顧,中世以來兵燹鮮矣。”被群山環抱與外界隔絕的古徽州就成了避亂的理想去處。

  早在漢末,為避黃巾軍就有人由北南遷來到徽州,以後凡是中國歷史上多亂之時便是中原名門望族南遷入徽高潮之期,像“永嘉之亂”、“安史之亂”、“靖康之亂”等歷史時期均形成較大規模的中原移民南遷徽州。

  他們的遷入,帶來了中原各種文化,對徽州民風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無怪乎宋代淳熙《新安志》的作者羅願這樣描寫道:“其(新安)人自昔特多以材力保扞鄉土為稱。其後寢有文士,黃巢之亂,中原衣冠避地保於此,後或去或留,俗益向文雅,宋興則名臣輩出。”

  崇山峻嶺的阻隔使得古徽州較少地受到戰亂的破壞,一些古樸的習俗得以沿襲,許多有益的傳統不斷髮揚光大。同時,面對外來移民,徽州人團結一心扞衛著自己共同的生活環境與生活志趣。


泗州戲的歷史分佈地域變化

  泗州戲,安徽省四大漢族戲曲劇種之一。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到現在越來越好。有了泗州戲的代表作和優秀的泗州戲名伶。但是,泗州戲的發展也在現在受到了冷遇,急需政府加以支援。今天,要介紹的是泗州戲的歷史分佈和地域変化,相信這也可以讓你更好地瞭解泗州戲文化。   泗州戲是安徽省四大漢族戲曲劇種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於 ...

曹州梆子的藝術特點劇目概況

  “中國戲曲的態度是坦白承認是在演戲,老老實實承認演戲是對生活的藝術模擬,不是生活本身。”每一種戲劇都會有各自的文化特點,藝術的本身就是在一直的模擬著現實生活,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曹州梆子戲的藝術特點與劇目概況。   可能感興趣》》河南戲曲有哪些   20世紀初,其紅臉、黑臉全用大本腔(大本嗓),與現在 ...

佤族人的宗教信仰鬼神崇拜

  過去佤族信仰多神,對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信仰廣泛,在佤族人的觀念中,山川,河流和生物以及一切不能解釋的自然現象都有“靈魂”或“鬼神”。他們認為“鬼神”主宰世界的一切,會給人們帶來安危禍福,於是就對其加以崇拜。本期的佤族文化就要為大家介紹下佤族人的宗教信仰與鬼神崇拜。   佤族原始宗教信仰中鬼神眾多,幾乎到了 ...

陶瓷文化的發展技藝的傳承

  陶瓷的發展史是中華文明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陶瓷的發明和發展更具有獨特的意義,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有著不同藝術風格和不同技術特點。本期的陶瓷文化就於大家聊聊這陶瓷文化的發展和傳承。   六朝時期(公元220年──581年),迅速興起的佛 ...

文化:剪紙藝術現狀及其未來發展

  剪紙藝術歷史悠久,勞動人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長期的藝術和生活實踐中錘鍊和完善這門傳統技藝,使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剪紙藝術遍及民間,受到人們的喜愛。但近些年來,剪紙藝術在人們的生活中卻越來越難以見到了,這是為什麼呢?一起來了解剪紙藝術現狀及其未來發展。   我國“入世”後,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浪潮下,民間剪 ...

東巴繪畫的特點及其畫作分類

  被稱為“世界記憶遺產”的東巴文化是納西族的民族文化。其文化中特有的民族特色令其本身熠熠生輝,除了本國研究者,外國研究者也十分多,可見東巴文化的優秀之處。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東巴繪畫的特點及其畫作分類,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古老的東巴畫是最具特色的納西族美術遺產。   納西族東在做儀式時,要繪畫各種各樣的 ...

戲曲大全之評劇的藝術特點

  從古代傳承下來的戲曲分很多種,戲曲大全中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被稱為“五大劇種”。然而它們都各自有各自的藝術特點,那麼評劇的藝術特點是什麼呢?本期的民族文化帶你瞭解戲曲大全之評劇的藝術特點。   評劇的藝術特點是:以唱工見長,吐字清楚,唱詞淺顯易懂,演唱明白如訴,表演生活氣息濃厚,有親切的民間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