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易國祥:高考重於孝親是教育之痛

易國祥:高考重於孝親是教育之痛

  

  沈偉豪在高考後得知父親已離世痛哭浙江考生沈偉豪在家長和學校近千人的掩護下,終於完成了高考,卻永遠失去了在父親去世時刻孝親的機會。我們無法不為“扯謊者”對考生細緻入微的呵護而感動。在當前語境下,處在與沈偉豪直接相關的旁觀位置,很多人可能會作出相同的選擇。即使徵詢考生本人的意見,他很有可能會強忍悲痛參加考試,因為他會覺得這是對父親最好的告慰。高考重於孝親,幾乎成了當今社會的共識,而這正是現行教育的可悲。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一個孩子承載著父母和四位老人的希望;透過讀書改變命運仍然是底層孩子最美的夢想;十年寒窗有沒有收穫,關乎家庭榮辱,還關乎學校的成敗,如此價值壓力,足以構成“高考重於孝親”的理由。如果考生作出另外的選擇,也許不會這麼感動,卻符合人性道德。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正是這樣,不要說讀書,哪怕是當官,也要以孝親為重。宋代張昌壽在朝做官,得知失散50年生母的線索後,棄官四方尋找,終於在陝州遇到已經七十多歲的生母。古人說“唯有讀書高”,殊不知,這讀書主要是學仁義道德,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小心謹慎,平等博愛,親近有仁德的人,學有餘力,而後學文,這文在古代指“六藝”等學問,相當於現在的理工科藝等知識。不必怪沈偉豪七十多歲的爺爺,不必怪學校老師和校長,不必怪考生母親來圓謊,更不必怪湖北考生劉一芃的母親在“天堂”給兒子寫信。當我們還無法校正已經走偏的教育理念時,這樣的事還會發生。因為大家都以為這就是“愛”。有如此“愛”的教育,社會上就有人為了所謂事業而不侍候病榻上的親人,不奔喪,卻引以為榮;也有人為了私利不顧人倫,不計成本。一場考試,家長和學校讓孩子付出“孝親”的代價,人性“被泯滅”,這樣的教育大有反省的必要。“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孝親何時重於高考,教育必將重現希望。

舒聖祥 :淘寶預約掛號服務利國利民

  

  針對“淘寶網預約掛號”,北京市衛生局回應稱,北京市預約掛號統一平臺未與任何商業網站有預約掛號合作,也不允許任何網站、組織和個人對其進行商業利用。淘寶的行為可能會誤導患者,涉及對市民進行不實宣傳,也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一種侵害。

  掛號網平臺正式接入淘寶生活,開通北京、上海等18個省市600多家醫院門診以及7萬多名專家預約服務,這對普通網友來說,本是一件更方便的好事,掛號變得更便捷更簡單,而且並不額外收取任何費用。此外,為了防止“黃牛”出沒,淘寶掛號預約需經過身份證、手機號碼、動態驗證碼的三重身份認證。

  作為一家企業,在方便網友的同時,顯然也盡到了社會責任。正因如此,北京市衛生局對其“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指責,與網友實際的消費感受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北京市衛生局強調,預約掛號統一平臺是公益性、非營利性的,市政府累計投入1178萬元用於平臺的運營和維護。這種公共資源不能被商業利用,不允許透過預約掛號平臺來獲取經濟利益。對此,筆者有兩點思考:一是,預約掛號非政府投入真的就做不好嗎?明明可以給納稅人省錢的事情,為什麼不做?二是,號稱公益性、非營利性平臺真的完全公益嗎?招標過程做到公平公正了嗎?

  更何況,淘寶僅是提供預約掛號統一平臺的連結,起“中轉”作用,預約掛號服務的主體依然是掛號網。沒有任何法律規定,提供其他網站連結也需要政府部門批准吧?又或者,僅僅提供連結也要向衛生局繳費?北京市衛生局對於淘寶提供掛號服務的指責,無論是“侵犯消費者權益”,還是“增加患者資訊洩露風險”,都顯得不是那麼靠譜。這不能不引人猜想,淘寶對掛號市場的“侵入”,究竟是因為動了誰的乳酪,讓衛生局如此不爽?

  北京市衛生局認為,淘寶的服務應作出一定調整,比如宣告北京各大醫院掛號應透過預約掛號統一平臺、直接向公眾釋出統一平臺連結等,避免讓患者認為號源由淘寶方面提供。同時建議公眾直接撥打114,或登入北京市預約掛號統一平臺進行免費預約掛號。問題已經很清楚了,雖然打著公益的旗號,但是這裡面已經明顯涉及商業利益了。可是,這難道也是衛生部門應該監管的事情嗎?或者,衛生局也是利益相關方?

  在公眾眼裡明明是好事,至少沒有任何額外壞處,可在衛生部門眼裡卻是純粹的負面事件。筆者以為,如果淘寶開通掛號服務之前,向衛生部門請示審批一下,會不會就沒問題了?可是,這與那些審批部門死握審批權不放,又有什麼區別呢?這與中央簡政放權的精神,難道不正好背道而馳嗎?如果提供一個掛號連結都需要衛生部門事前批准,還談什麼“該放的權力放掉,該管的事務管好”呢?

新京報:死於火災的棄兒是社會之痛

  2014年1月3日,河南蘭考人袁厲害家中發生火災,七名孩子喪生。袁厲害以收養遺棄孩童聞名,20多年來收養上百名棄嬰。去年9月,蘭考民政局曾表示,要妥善安置這些孤兒,為他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

  一場還未知原因的火災,奪去了七個無辜的生命。早夭的生命再難復生,固讓人悲慟;但如果瞭解到他們生前“命若垃圾”的境遇,或許更讓人辛酸。

  媒體之前已多次報道,袁厲害多年收養棄嬰,但條件和精力所限,這些孩子難以得到很好照料。他們在草墊子和髒被褥鋪就的床上睡覺玩耍,在爛蘋果、舊衣物、衛生棉、磚塊的包圍中掙扎求生,一些孩子因得不到醫療救治而病重死去,連名字都沒有……如今七名孩子火災中喪生,只不過是將這些被忽視、遮蔽的殘酷景觀,再度掀開了一角。

  可以說,死於火災的這些棄兒,折射了中國草根慈善之痛。因為不管火災原因是什麼,袁厲害作為事實上的監護人,未盡到自身責任,難辭其咎。但將責任完全推給其個人,又讓人不忍。如果沒有她,這些孩子的命運,只怕會更加慘淡。我們已融入現代文明,但對棄嬰的收養,竟還處於如此原始自發的狀態,取決於“善人”“善心”,只管孩子溫飽延續生命,而快樂、安全的成長環境竟然成為遙不可及的夢。

  要改變這種狀況,當地政府有責任。棄嬰收養,政府有監督服務之責。《收養法》規定,收養人應“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袁厲害20多年來,收養了那麼多孩子,她個人精力和不寬裕的經濟條件,根本難以擔負責任。當地民政部門對此也瞭然於心,但有無實質行動?

  據悉,當地民政局只接收過袁厲害送交的5個棄嬰。根據民政局的表態,之所以沒接收其他孩子,是因他們被袁厲害養育數年,感情上難以割捨。表面上,民政局這是尊重當事人意願,實質有變相逃避責任之嫌。因為,當被收養的孩子沒能得到很好的照顧,甚至連基本安全都無法保障時,民政部門有義務進行幫扶或干預。

  此外,類似的民間收養棄嬰的情況不僅發生在蘭考。近些年來,民間愛心人士大量收養棄嬰的新聞,時常現諸媒體。不少被收養的孩子同樣面臨疾病、營養不良、無人看管的窘境。儘管,近年來,民間慈善進步良多,但是,蘭考這個慘劇仍然提醒人們,我們這個社會仍然需要更多慈善的陽光。如何讓慈善救助更多的孩子,讓民間慈善更加專業而規範,仍然是急迫需要解決的問題。

  棄嬰“命若垃圾”,是文明社會之恥。蘭考的這次火災敲響警鐘:政府部門、民間組織和社會力量,均應多一些作為,改變草根慈善的原始狀態,共同給孩子構築一個溫暖的巢穴。這些可憐的生命被親人所棄已是大不幸,不能再被社會所遺棄。


大學文憑不是明星的福利

   近日,人氣極高羽毛球男單冠軍林丹,風風光光地從華僑大學校長手中接過碩士學位,他也因此成為國羽隊中學歷最高的運動員。人們質疑:林丹在常年訓練和參加國內外比賽之餘,是如何拿下碩士學位的?   考試分數、大學學位以及文憑是一個學生的學業成績最終體現,也是一所大學的立校之本以及知識憑證,如果分數、學位以及文憑都 ...

中國人為何不尊重生命

  著名作家王安憶說:“每每看到美國政府為了一個戰死在異國計程車兵遺骸斤斤計較寸步不讓時,一種莫名的感動自心底湧起。每每看到我們自己的生命如草芥和數字 時,一種無以言狀的悲涼直達心底。在我們幾千年歷史裡,你檢測不出絲毫的關於人的概念,人的權利,人的尊嚴。沒有人在意我們的生死,包括我們自己。.”   稍微常識的 ...

短評臺灣人請不要嘲笑簡體字

  筆者不止一次聽到臺灣地區的一些人士對大陸推行的簡體字的嘲笑。這些人都不是普通人,而是高階知 識分子,以大學教授為主。他們一提到大陸的簡體字,總是抑制不住想要多說幾句,而且總愛引用這句順口溜:“親不見,愛無心,廠內空空,產不生。麵無麥,導 無道,兒無首,飛單翼,湧無力。開關無門,鄉裡無郎,聖不能聽也不能說, ...

舒聖文化品味過低不應是阻擋知音上市的理由

  證監會披露的資訊顯示,知音傳媒擬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目前正處於初審之中。若成行,知音傳媒或將成為國內首家登陸A股的期刊傳媒公司。有業內人士認為,《知音》透過大量複製悲慘曲折的愛情故事,以及名人軼事,與精英文化形成對壘,佔據廣大農村市場,長期傳播慾望故事並侵犯名人隱私,缺乏媒體的社會擔當,品味低俗,不應該 ...

“好聲音”不能變成“噪音”

  9月30日晚,知名娛樂節目中國好聲音在上海體育場迎來總決賽,這場原計劃22:30結束的演出,因大量插播廣告,超時達2小時,引起周邊居民不滿。   不難想象,深夜裡長時間持續的好聲音比賽,已嚴重影響了居民休息,此時,再美妙的“好聲音”恐怕也是讓人不堪消受的“噪音”。   中國好聲音是相關主辦方的一棵搖錢樹, ...

錢世明大隱隱

  錢世明,筆名雪課、半癲,祖籍浙江山陰。民進成員。1942年生於北京,1959年畢業於北京崇文師範。歷任小學教師,《北京少年》編輯,中國木偶劇團編劇,北京戲曲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藝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員,戲劇家協會會員。1956年開始發表舊體絕句,1958年作京劇劇本 ...

身教言教的意思

  意思是:用實際行動來表現好過透過語言來講解、傳授。   身教就是用實際行動來表現,言傳就是透過語言來講解、傳授。簡單地說,就是用實際行動來影響別人,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言傳是身教的基本方式,身教是言傳的有效手段,所以現在出現了身教重於言傳的說法。身教重於言教,即把身教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