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梨花大鼓孫金枝+追溯歷史傳承人

梨花大鼓孫金枝 追溯歷史傳承人

  說起梨花大鼓,的確能提到不少的前輩藝術家,但是提到孫金枝,人們就不會忘記這位傳奇人物對於梨花大鼓的奉獻,她是建國以後,最負盛名的梨花大鼓表演藝術家,本期戲劇文化,大家就跟隨小編腳步來看看這位人民藝術家的一生吧。

  孫金枝(1928年-1989年),藝名大金枝,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是建國後最富盛名的梨花大鼓(邢臺地區獨有的曲種之一,頗受群眾的歡迎)表演藝術家,她的功底厚、造詣深,表演風格樸實細膩,酣暢大方,運字行腔,聲情並茂。

  她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裡,由於生活貧苦,她的大姐孫金梅、二姐孫金玉、三姐孫金蘭都從小學習梨花大鼓,走上藝術道路。孫金枝受到家庭的藝術薰陶,從小熱愛曲藝藝術,八歲認師於王橫茂。

  她的三姐孫金蘭是她真正身傳口授的老師,金蘭對她要求嚴格,一絲不苟。金枝天資聰穎,學藝刻苦,加之嗓音條件好,個人氣質好,九歲便能登臺演出,顯露出她的藝術天賦。她的嗓音宏亮,唱腔委婉細膩,華麗柔媚,還善於抒發人物情感,在演出上她既有氣魄而又蕭灑大方,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1941年,她才十三歲便成了“壓軸”的主演。

  孫金枝在藝術上不懈追求,謙虛好學,博採眾長,先後請教於名藝人王金秀和穆大愛、郭老彬等人,在藝術上日益成熟,自成一家。有一年威縣雪塔古會上,五處書棚都被她精彩的表演拉的開不了書。因此,她很快就譽滿威縣、南宮一帶。她對自己的藝術從不滿足,在南到豫北的清豐、南樂、邯鄲東部的成安、臨漳、大名、魏縣一帶,大金枝的名字幾乎家喻戶曉。

  孫金枝的代表大書曲目有《包公案》、《楊家將》、《海公案》、《五女配》、《小八義》、《金鎖記》等10餘部,而尤以《包公案》和《五女配》最為拿手。解放後,她積極響應黨政府“說新書、唱新詞”的號召,在保留傳統書目的基礎上,還上演了《閃閃的紅星》、《大刀記》、《漁島怒潮》等10餘部優秀書目,直接向群眾進行了社會主義愛國主義教育。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她懷著興奮的激情,積極下鄉,長期在農村巡迴演出,熱情地宣傳新中國成立後黨在過渡時期的方針和路線。解放戰爭中,她同三姐孫金蘭數次去威縣東部的趙村慰問冀南軍區的傷病員。解放後,她又多次慰問抗美援朝回國的志願軍傷病員。1953年12月她參加了河北省工礦演出服務團,足跡踏遍了全省大部分工廠礦區。

  1980年黨和政府為了搶救、發展梨花大鼓,由縣文化館舉辦了梨花大鼓訓練班,孫金枝應邀到訓練班任教。她循循善誘、精心傳藝,使絕大部分學員掌握了梨花大鼓的演唱技巧。1983年她又應邀到山東省寧津縣舉辦梨花大鼓訓練班,學員達20多名,有不少學員後來都成了曲藝戰線上的骨幹。

  孫金枝既立足於梨花、借鑑評書的表白,吸收西河大鼓、京韻大鼓的吐字、行腔,還吸收戲劇表演的身段功夫,如手眼身法步等基本功,將其有機地移植到說唱表演中來,使說、唱、做配合得當,探索出了梨花大鼓說唱與表演的新途徑。這種創新別開生面豐富了說唱藝術的表現能力,贏得了觀眾的好評,使梨花大鼓在藝術上邁出了新的一步。

追溯歷史 梨花大鼓四大玉之王小玉

  梨花大鼓是流行於冀魯一帶非常出色的民間戲劇,其發揚於明代,至今已快千年,而在梨花大鼓發展的黃金時期,有四個代表性的藝人,名字中均帶有玉字,於是被稱作四大玉,今天的戲劇文化,就跟小編來了解下四大玉中的王小玉吧。

  王小玉(1867-約1900),祖籍山東範縣(原屬山東,現歸河南),一說祖籍山東鄆城,是19世紀後期清代同治、光緒年間的著名藝人,梨花大鼓早期傑出的代表人物。王小玉的另一藝名“白妞”,似乎更為人們所熟知。

  王小玉在濟南的時間不詳,至少在清代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以前,不到20歲的王小玉,由臨清來到濟南。她先後在漱玉泉畔擺地攤、趵突泉書場搭班演出。其間,王小玉的表演功夫和藝術魅力,逐漸趕上並超過當時在濟南獻藝的其他梨花大鼓藝人。3年之後,王小玉轉場在明湖居說書,已經名聞遐邇。

  王小玉的藝術成就,和深受觀眾喜愛的程度,從流傳下來的諸多有關詩文可見一斑。《老殘遊記》曾記述其演出盛況,說黑妞“字字清脆,聲聲婉轉……百變不窮。”而白妞技勝一籌,唱腔“百環曲折,節節高起”、“餘音繚繞,三日不絕”。擅唱《黑驢段》,趕板奪字,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

  清代鳧道人《舊學庵筆記》稱:“光緒初年(公元1875年),歷城(今山東濟南)有黑妞、白妞姊妹,能唱賈鳧西鼓詞,嘗奏伎於明湖居,頃動一時,有‘紅妝柳敬亭’之目”。由於她技藝精絕,善創新腔,遂將鄉間土調的犁鏵調,推向濟南等大城市,使山東大鼓成為中國曲藝史上的一個大麴種。

追溯歷史 梨花大鼓四大玉之謝大玉

  作為梨花大鼓中最值得一提的代表人物,謝大玉擁有者和歷史一樣浮沉的一生,而梨花大鼓作為創通文化的精粹,也和這位傳奇人物相輔相成,今天的戲劇文化,小編就帶大家瞭解下這位傳奇人物吧。

  謝大玉她的壽命和藝術生命都長,尤其是這位老藝人歷經我國近代史的幾個重要時期,種種遭遇,可以說是一位隨俗沉浮的歷史人物代表。謝大玉(1890—1978),祖籍山東武城縣李家戶鄉鄭官屯村。謝大玉從藝的先天、後天條件都好。她秉性聰穎,嗓音高亢圓潤,吐字清晰,腔調婉轉,唱做功夫都好。謝大玉也出身鼓書世家,從小跟父親謝其榮學藝。

  謝其榮(1860-1926)是彈奏三絃的名手,曾經擔任王小玉的弦師,深得王小玉演唱技藝精華。謝大玉也就從父親那裡學到王小玉演技的真傳和遺韻。清代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謝大玉13歲跟父親去泰山觀光廟會。當時,父親叫她在廟會上試唱一下,謝大玉臨場不亂,盡情表演,博得來自南北各地的聽眾喝彩,人們給她取了個“十三紅”的愛稱。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謝大玉在北京和“鼓界大王”劉寶全唱對臺戲。前後一個多月的時間,這謝、劉兩家演出的劇院都是場場滿座。

  謝大玉思想開放,注意學習其他流派以及別的戲曲曲藝優點,對唱腔加以改革創新,成為出類拔萃的梨花大鼓演員。謝大玉愛唱鐵馬金戈的《三國》段,對於富有民間生活色彩的《皮襖記》等唱段也擅長表演。20世紀30年代,百代唱片公司曾為她錄製過《草船借箭》、《劍閣聞鈴》、《黑驢段》、《自強傳》等唱片。

  抗戰期間,謝大玉,在四川積極參加以宣傳抗日救國為主題的曲藝活動。謝大玉40歲時,因不堪軍閥、惡霸的欺壓侮辱而脫離藝壇。解放後,年近花甲的謝大玉煥發藝術青春,在濟南重新登臺獻藝。1950年,謝大玉在抗美援朝的宣傳活動中多次上街義演,還和13位藝人共同捐獻了一架飛機支援中國人民志願軍。

  1958年,謝大玉68歲,作為山東代表團成員參加第一屆全國曲藝會演,出色地演唱了她拿手的《三國》段《草船借箭》。會演期間,受到黨和國家重要人士接見。1961年,謝大玉71歲高齡加入黨。謝大玉熱心社會工作,曾擔任山東省委員、山東省文聯委員等職。

  謝大玉無辜受到害,1978年,89歲的謝大玉與世長辭。


追溯歷史 梨花大鼓代表劇目及起源

  說起梨花大鼓,可能很多人都會感到陌生,的確中華文化琳琅滿目,要想知其全部,實在不是一件易事,那麼流行於山東河北一帶的梨花大鼓,又是如何起源的呢?本期的戲劇文化,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據記載,梨花大鼓的產生時間,可以上溯至明代。它最初流傳在山東省西北部的運河沿岸,以及魯西北毗鄰的河北省南部冀南一帶農 ...

追溯歷史 梨花大鼓四大玉之李大玉

  流行於河北山東一帶的戲劇—梨花大鼓,其成名之早,體系之完善,曲目之多是中國戲劇文化裡非常珍貴的非物質遺產,具有非常高的文學研究價值。那麼曾經風靡一時的梨花大鼓四大玉,就是指梨花大鼓的四個代表演藝家,今天就和小編來看看這位李大玉吧。   “四大玉”中,李大玉在世時間最短,她那帶有悲壯色彩的短暫一生令人深感痛 ...

布朗族歷史 古國文化的傳承

  布朗族是中國西南歷史悠久的一個古老土著民族。施甸居住著的濮人,自稱“烏”,他稱本人,俗稱“花濮蠻”。他們雖然沒有自己的文字,但卻創造出來了布朗和阿瓦這兩種體系的語言,有著極其豐富的口頭文化。本期的布朗族文化,講講古國的傳承人。   大約於公元前300餘年,在中國雲南西南部興起、而於公元一世紀末期衰亡的哀牢 ...

山東啟動扶持千位非遺傳承、民間藝人收徒傳藝

  山東省“扶持1000位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收徒傳藝”活動啟動儀式23日在濟南舉行,同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262名代表性傳承人培訓班啟動。組織代表性傳承人開展橫向交流活動,切磋技藝和交流傳承經驗,提高代表性傳承人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傳承責任意識和保護傳承能力。當日啟動儀式上,舉行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 ...

泉非遺專案米螺篩瀕臨滅絕 77歲傳承生意慘淡

     77歲的施純獻坐在自家堆滿紅薯乾的儲物間裡,正在翻修一個米螺篩。他戴著老花鏡,神情專注,靈巧的雙手將桐絲線緊緊地纏繞在篩框邊。   許久沒有接到訂製米螺篩的業務了。以前,他一年可以賣出成百上千個,現在一年也難得做幾十個了。   施純獻住在晉江市龍湖鎮魯東村,一個只有1000多人的海邊小村。他是晉江市 ...

寧夏回族喪葬習俗的歷史傳承

  回族的喪葬習俗,是人結束一生後,由親屬、鄰里鄉親、朋友等進行哀悼、紀念、祈禱的一種活動,是回族民俗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回族群眾認為,生是死的起點,死是生的結果。世界上無論什麼人,他的地位再高,錢財再多,壽命再長,都會有死亡這樣一個不可抗拒和避免的日子。但是,作為在世的人,對於死亡,不講貴賤,不論貧富, ...

回族服飾習俗的歷史傳承

  回族的服飾既有歷史的繼承性,又受到了伊斯蘭文化和中國漢族服飾文化的影響。我國唐朝的杜環在唐和大食的一場戰役中,戰敗被俘,把他自己在其地的所見所聞作了記錄,其中談到大食的服飾:“(大食)一名亞俱羅,其大食王號暮門,都此處。其士女瑰偉長大,衣裳鮮潔,容止閒麗。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系銀帶,佩銀刀”。這些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