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楚文化的故鄉+兵家爭奪的壽縣古城

楚文化的故鄉 兵家爭奪的壽縣古城

  上下五千年的泱泱中華文明,孕育出數也數不清的文化瑰寶,遼闊的中華大地上那一座座歷史悠久而底蘊豐厚的古城,就是數千年光輝歲月留給炎黃子孫的珍貴遺產。那麼就讓城市文化為你介紹,楚文化的故鄉、中國豆腐的發祥地、淝水之戰的古戰場——壽縣古城。

  地處淮河中游南岸的壽縣古城,古稱壽春,始建於宋朝(1068—1224年),是棋盤式佈局的一座宋城。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遷都於此,共4次為都,10次為郡,並屢為州郡治所。

  壽縣古城是楚文化的故鄉,中國豆腐的發祥地,淝水之戰的古戰場,素有“地下博物館”之稱,壽春楚文化博物館珍藏國家一級文物160多件,二、三級文物2000多件。

  始建於春秋時期的“天下第一塘”安豐塘、北宋時期的古城牆及古壽春城遺址均為壽縣古城內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自明清以來,壽縣古城牆按照防禦戰爭和防洪的需要,又不斷進行整修,是我國儲存較完善的七大古城牆之一,比山西平遙古城還早100年。

  壽縣古城平面略呈方形,面積3.65平方公里,城牆周長7147米,牆高8.33米,寬6.66米。各城門均有內外雲梯與城堡連線。古城外東南兩方有護城濠,寬約六十餘米;城北淝水環繞,城西為尉升湖。

  古城原有四門,東為賓陽門,南為通淝門,西為定湖門,北為靖淮門。四門原都有護門甕城,其中西門的外門朝北,北門的外門朝西,東門內外兩門平行錯置,有“歪門邪道”之說,具有軍事防禦和防汛抗洪雙重功能。原有角樓八所,翼然立於城上,但現均已倒塌。

  城牆原為平磚砌築,解放後為了防洪,曾將區域性牆垣改用石塊壘築,後來,又陸續用石條進行了加固。城內原建有涵道,與城外相通。東西涵看牆之上,分別鐫有“崇墉障流”、“金湯鞏固”字樣。

  涵口之上築有月壩,與城牆等高,既利於城內積水的排出,又能在洪水季節堵阻外水倒灌入城。洪水氾濫時,只要關上城門,滴水不入。同時,透過涵口觀察水位,還可以比較城內外水差,這一水利設施,曾被譽為古水利工程的一顆明珠。

荊楚文化神靈崇拜

  秦將白起拔郢,楚地歸入統一的秦王朝版圖,並設定郡縣之後,荊楚大地的崇巫習俗,便逐漸融入以華夏本主神為主要尊崇物件的民間民俗活動之中。民間俗神崇拜習俗和佛教、道教等宗教習俗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由此形成了一種具有極強功利目的的文化景觀。其功利性特徵主要表現於祈福消災,趨吉避凶,以求得心理平衡的占驗效應。

  歸納起來,荊楚民俗中的神靈、神主崇拜,通常有以下幾種:

  【送子觀音】不孕婦女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封建宗法觀念的縛系桎梏中,心理壓力極大,為了生男育女,她們視觀世音菩薩為主掌生育的神靈,祭拜“送子觀音”。祭拜之後,常常有人以偷取觀音廟供桌上的蓮燈,作為拜神的信物收藏。這是因為“燈”“丁”語音相近,“偷燈”意寓“添丁”,故有此舉。單丁家庭為了確保幼兒平安,也會設法將孩子送至觀音廟舉行“寄名”儀式,即意味著將孩子交給觀音菩薩“照看”,以避夭折。

  【門神】門神通常以唐代名將秦瓊和尉遲恭的戎裝造型為神主,其崇拜習俗,源於宋、元、明初的話本及民間傳說。門神為鎮宅神,取意於防止鬼魅入宅居,故貼大門兩邊。

  【賜福天官】神主以文官裝扮,頭戴烏紗帽,身穿大紅袍,袍飾取一品官位的天鶴造型圖案,白麵美髯,一派雍容華貴的氣度。賜福天官通常與祿、壽二仙並祀,即所謂祿福、祿、壽三仙。賜福天官的飾物,有金爵、花鹿、蝙蝠、喜幛、駿馬、寶器、玉瓶等八種,意寓“爵祿福喜、馬報平安”八字。

  【灶王】灶王是火神菩薩,相傳是玉皇大帝派到各家各戶主掌飲食的神。祀奉灶神,是遠古時代民火崇拜的遺風,後來被賦予了更為豐富的含義,即為“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故民間祭灶習俗,在每年農曆的臘月二十三舉行,供品為麥芽塘,一是用糖糊住灶王的嘴,二是給點甜頭他,讓他“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土地神】神主是配偶神,民間稱為土地公公、土地奶奶,是主掌大地的神。農祀土地神的習俗,一般在立春、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舉行,分別稱“春社”、“秋社”。祭祀之際,鄉黨歡聚,殺豬宰兔,並備上美酒佳釀,祭畢,供食眾人分享。晚間,還須延請戲班子搭臺唱戲,稱“社戲”。後來,這一民俗活動變為“廟會”,成為農戶和手工業者交換商品的盛大集會,並逐漸與祭祀土地神的活動相分離,不再限定春、秋二季。舉行廟會的時間約定成俗,可逢三開廟,即農曆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舉行廟會。

  【河神】神主為主掌江河湖泊之神,荊州大地水港河汊縱橫,畏澇不畏旱,故河神廟多於龍王廟。

  【壽星】神主為南極仙翁,腦門前突,慈眉善目,白髯飄逸,笑容可掬,是備受民眾歡迎的民神。壽星裝扮是身穿鶴氅,腳踏祥雲,右手執杖,左手捧圭,隨行童子雙手合抱一枚大壽桃,是一位慈祥和善的忠厚長者造型。

楚文化發源地

  楚文化發源地在湖北鄖陽。楚文化是中國春秋時期南方諸侯國楚國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稱,是漢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楚國先民最初生活在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河南新鄭),南遷後給楚地帶來了先進的華夏文明因素,並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別是姬周文明為基礎向前發展楚文化。從文化性質來看,楚文明更多地保留了中原姬周文明的特色,同時也吸收了少量蠻夷文化的特點,時間愈晚,自身的風格突現則相對較多,沿著整個楚文明始則模仿,繼則變異,終則別創的發展路徑前進。現今湖北省大部、河南西南部為早期楚文化的中心地區;河南省東南部、江蘇、浙江和安徽的北部為晚期楚文化的中心;湖南、江西是春秋中期以後楚文化的中心地區;貴州、雲南、廣東等地的部分地區也受到了楚文化影響。

  文化起源:楚文化繼承了許多商周文化特點,其輝煌燦爛的文化成就舉世矚目,作為楚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楚藝術品更是獨步海內外,其設計形式和風格充分體現了想象力和審美意識。楚國藝術設計乃至整個楚文化的成熟是在當時特有的歷史環境中產生的,追根溯源不能不與先秦時期的歷史文明有關。


徽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歙縣古城

  上下五千年的泱泱中華文明,孕育出數也數不清的文化瑰寶,遼闊的中華大地上那一座座歷史悠久而底蘊豐厚的古城,就是數千年光輝歲月留給炎黃子孫的珍貴遺產。那麼就讓城市文化為你介紹,徽州六縣之一的歙縣古城。   安徽省南部黃山市下屬的歙縣是有名的徽州六縣之一,徽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此地古為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 ...

文化發源地在哪裡

  楚文化是漢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楚文化不離贊謗不名之清淨傳承。文化繼承了許多商周文化特點,其輝煌燦爛的文化成就舉世矚目,作為楚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楚藝術品更是獨步海內外。本期的湖北文化,為你解析。   楚人,與中原華夏氏族有著密切的淵源關係。楚人的祖先來自中原,為華夏族南遷的一支,給楚地帶來了華夏文明的先進因 ...

鳳圖騰?荊文化圖騰圖片大全

  荊楚之地,是自古兵家必爭之地,但是荊楚文化可並不是只有軍事文化這一亮點,還有圖騰文化,自古,楚人尊鳳,把鳳凰作為楚國尊嚴的象徵,那麼本期的地區文化帶你去看看荊楚文化圖騰圖片大全。   還想要了解》》中國十大新興城市排行榜   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和龍一樣為漢族的民族圖騰。雄為鳳,雌為凰,其總 ...

八大荊文化的特點,揭曉神秘

  說道地區文化,那可是說也說不完啊,為嘛啊因為眾多地大物博啊,今天小編呢打算為大家介紹一個古時舊址,他大概在現在的湖南北部。當時這個地方是由周初文王姬昌被封為子爵,而後建起的國家?那麼到底是什麼地方呢?就是今天小編要說的八大荊楚文化,希望大家喜歡。   荊楚文化作為一種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其中可以概括為 ...

文化大地:荊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什麼

  說道地區文化,那可是說也說不完啊,為嘛啊因為眾多地大物博啊,今天小編呢打算為大家介紹一個古時舊址,他大概在現在的湖南北部。當時這個地方是由周初文王姬昌被封為子爵,而後建起的國家?那麼到底是什麼地方呢?就是今天小編要說的荊楚文化的典型代表,希望大家喜歡。   荊楚文化作為一種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其內涵可 ...

源遠流長的湖北文化

  楚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早從一千年以前,春秋戰國時楚文化就已誕生,湖北一直是楚文化的核心,楚文化秉承了中華炎黃優良傳統的優勢,融合了其他文化,從而體現了它的精神。那麼,你對楚文化了解多少呢?下面的湖北文化帶您走進楚文化的世界,一起來看看吧。   楚文化是中國春秋時期南方諸侯國楚國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稱, ...

米脂古城老街入選“中華歷史文化名街”

  榆林市米脂古城老街一角   榆林市米脂古城老街成功入選第四屆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這是陝西省首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為了推動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工作,經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批准,自2008年起“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已評選出40條歷史風貌保護較好且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街區。第四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