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具特色的仡佬族踩堂舞
極具特色的仡佬族踩堂舞
仡佬族的舞蹈形式多變,動作優美協調堪稱舞蹈中的精美藝術。在仡佬族的傳統舞蹈中以踩堂舞最為具有民族特色,隨著時代的發展,踩堂舞已經漸漸失傳,將可能成為消失在我們視線中的又一文化遺產。話不多說,下面為大家介紹仡佬族文化中的特色民族舞——踩堂舞。
仡佬族踩堂舞是遵義縣仡佬族傳統喪葬儀式中帶有祭祀性質的舞蹈。這種舞蹈,古代是在逝者的墳前進行,近代以後,改在靈堂進行。踩堂舞由3~4人為前導,分別吹奏蘆笙、舉搖鈴、搖司刀、打錢杆,眾人(無論男女)手拉手隨後而行。人們邊唱邊跳,邊以足蹉地,口中不時發出“呵嗬、呵嗬”的呼喊。另有幾位女子,或舉火把,或提酒壺,或端酒碗、酒杯,在佇列旁向舞蹈者敬酒。踩堂舞有四瓣花、柳穿魚、梅花陣等複雜佇列的變化。
踩堂舞的仡佬語名稱叫“比夷枚”。最早起源於仡佬族祭祀始祖。傳說遠古時候,平正仡佬族始祖住在深山老林,一次出山不小心被摔下深谷不幸身亡,家裡人等了多日不見其回家,遂分頭四處尋找,找了七七四十九天,終在懸崖下找到了屍身,但有老鴰、成簍簍的蟲子螞蟻爭相咬食,兒孫們氣得暴跳如雷,揮臂跺腳,趕的趕,踩的踩,但攆跑了雀鳥,蟲蟲又湧來,攆來踩去,讓人精疲力竭。
幸好有個咪嚕(仡佬語:姑娘)想了個辦法,砍來竹竿打起眼吹,踩的跟著踩,既保護了遺體,大家又得到了快樂。隨後又將幾支竹子捆紮起來,吹響聲音更大,效果更好,這就成了仡佬族的蘆笙,也就是踩堂舞最原始的舞蹈音樂。再後來,平正的仡佬族將踩堂舞活動用在“打牛齋祭”活動中。
“打嘎”是祭祀儀程十二壇中將要結束的一罈,活動地點選在山坡空地,先由補袱(道士、巫師)用仡佬語唸誦悼詞,接著由姑親持斧將牛擊倒,此時開始跳起踩堂舞。舞蹈人數不等,吹五管笙,跳的仍是踩踏蛇蟲螞蟻的姿勢,不時“啊—唷,啊—唷”的齊聲吆喝,或進或退反覆進行。舞蹈中由婦女一人端盛滿米酒的茶盤,一人提米酒桶添酒,一人打著火把照明,名為送晌午,送餐者給舞蹈者喝米酒,也有互相逗趣嬉笑的情景。
當踩堂舞用於祭神儀式時,他的舞蹈顯得粗獷、狂熱、古樸,而一旦移植於婚嫁與情愛場合,它的氣氛又熱烈歡快、優美抒情。它是仡佬族傳統文化的突出表現形式,寓含仡佬人的信仰、價值取向。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經濟快速發展並長期受外來文化的影響,目前在遵義縣只有平正仡佬族鄉還保留有踩堂舞舞蹈,但也只有少數人能跳了,面臨失傳的危險。
極具特色的達斡爾族抹黑節文化
民族的特色中有很多特色的節日,就如同傳統文化中的春節一般,是民族的標誌特色。而在達斡爾族文化中,其中極具特色的節日就是抹黑節,也是達斡爾族節日文化中有趣的節日之一。
那麼,抹黑節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節日呢?且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抹黑節的由來
在新疆錫伯族中也有類似的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是“抹黑節”。抹黑節這一天,人們起的特別早,把晚間準備的抹黑布(抹鍋底的黑灰)或氈片帶上,大家你追我趕的上街往臉上抹黑,相互觀望,笑聲不止,十分有趣。也有成群結夥挨家串戶去抹黑的;有的早上還未來得及起床,就被抹的一臉黑的。見到老年人也不放過,不過要先請安,後跪施禮,再向老人額頭上抹一小點黑,被抹上黑是吉祥的象徵,可以避免災難,得到幸福。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抹黑”已漸漸被廢除,“抹黑節”變成男女青年的一種娛樂性活動。
黎明,他們就要挨門串戶互相往臉上抹黑。傳說是古代錫伯族以漁獵為生,後來一對老夫婦救活了受傷的燕子,燕子銜來麥種作為報答。於是錫伯族人開始種麥為生。巡天神知道後,派神犬告訴大家,以後人吃麵粉,狗喂麩皮,各有所食。
但有一年新年時,一個年輕媳婦不慎將麵餅烙糊後餵狗。巡天神知道後大怒,使麥種長了黑色黴菌,播種後全部結黑籽,無法食用。於是全村人向巡天神祈禱請求恕罪,願往自己臉上抹黑,以免小麥再生黑黴。巡天神應允了,但用手在麥根處由下往上一捋,捋走了麥稈上所有的麥粒,只留下尖端處的一截麥穗,所以從此麥子的產量就沒有過去那麼多了。
以後每年正月十六,巡天神下凡巡視的日子,就成了錫伯族的“抹黑節”。年輕人在這一天的清早,手裡拿著浸透清油、沾有鍋底黑煙煤的“庫肚苦”,挨家行走,只要遇見人,不分男女,就往他們臉上抹油煙,即使沒有起床的人,也會被人闖入家門塗抹。尤其是年輕的姑娘、媳婦更被人團團圍住,抹得如同黑炭。但錫伯族普遍尊敬老人,如遇老人時,要先下跪求得老人同意,然後才半跪著給老人抹臉,或由老人自己動手抹。
據習俗,這一天如果有人未被抹黑臉,就會一年不吉利。所以錫伯族人在節日時,都會開心地相互抹黑,笑語歡聲,怪相百出,成為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抹黑節的習俗
正月十六這天,人們清晨早早起來,早上要吃“託火勒布達”,年輕人就成群結隊,手裡拿著準備好的浸了清油、沾上鍋底煙的“庫肚苦”(布或氈片),挨家挨戶走,只要一遇上人,不分男女,捉住就往臉上抹。那些還沒起床的人,也會被人掀開了被子,抹個一團漆黑。
錫伯族普遍尊敬老人。這一天如果遇見老人,必須先請安後單腿下跪,在得到老人的允許後才能半跪著象徵性地給老人抹一點點黑,或者由老人自己抹,表示尊敬。
按風俗,誰在這一天裡不往臉上抹黑,這一年他就會不吉利。據民間的傳說,抹黑節的用意是請求五穀之神免除莊稼的黑穗病,保證大豐收。錫伯族人民把這一活動作為象徵五穀豐收的節日沿革了下來。
極具特色的烏孜別克族語言文化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離不開語言。在人類的發展史上,語言是最好的表達方式,語言也是一個民族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在我國的少數民族中,他們都擁有著屬於自己民族特色的語言。那麼,你知道烏孜別克族的語言特色嗎?下面的烏孜別克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內容。
烏孜別克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其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支,與維吾爾語、塔塔爾語十分接近。烏孜別克文是一種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現新疆烏孜別克族基本通用維吾爾文或哈薩克文。
烏孜別克族口頭文學非常豐富。民間文學在烏孜別克族文學中佔有重要地位。烏孜別克族的民間文學包括諺語、格言、傳說、故事、民歌和敘事長詩等。
烏孜別克族人民善於用比喻來明辨是非,闡明事理。19世紀上半葉,烏孜別克族進步詩人穆汗默德·謝里甫(筆名吉勒哈里)以犀利的筆鋒,揭露了大量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在他創作的一系列寓言詩中,以《母駝和羔羊》、《猴子和木匠》、《烏龜和蠍子》等最為著名。
在烏孜別克族的民間故事中,阿凡提與阿爾達爾考沙是廣為傳頌的人物。在勞動人民眼裡,他們是正義和智慧的化身,是窮苦大眾的代言人。他們用幽默、詼諧、形象的語言,對統治階級進行了無情的諷刺和嘲弄,揭露了統治階級的昏庸和殘暴,體現了廣大烏孜別克族勞動者不畏強暴,敢於同不平等的社會現實英勇抗爭的精神。
烏孜別克族的詩歌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兩種。敘事詩大多篇幅較長,情節完整,所敘述的故事首尾呼應,前後銜接,常常以一根主線貫串全篇,不但讀起來順暢自然,而且脈絡清晰。
烏孜別克短詩稱作“柔巴依”。篇幅短小,用字精練,側重闡述某一事理。“穆賽代詩”是短詩的一種形式,即六行詩。這種詩節數不限,每節六行,多用複韻,藝術感染力頗強。此外還有一種詩體叫“帕而且”,即片斷詩。這種詩體句子短小,常把表示相近或類似形象的詞鋪排在一起,節奏急驟,一瀉而下,常用以表現急切的情緒。
作家文學的產生,把烏孜別克文學推向了新的高峰,對形成和鞏固烏孜別克文學語言產生了巨大影響。文學作品的藝術形式,如格律詩注重輕重音、聲韻、韻腳、複韻等,詩句流暢而朗朗上口。
仡佬族傳統舞蹈:仡佬族酒禮舞
走進仡佬族文化,我們能看到仡佬族先民躍動的舞蹈靈魂,我們能看到仡佬族充滿魅力的舞蹈藝術。仡佬族的傳統舞蹈有“踩堂舞”和“酒禮舞”。下面一起來看看“踩堂舞”和“酒禮舞”吧!
仡佬族的傳統舞蹈有《踩堂舞》和《酒禮舞》。《踩堂舞》是喪葬儀式中舉行的舞蹈。流行於貴州遵義、仁懷一帶。古代是在墳前進行,近代改在靈 ...
仡佬族的民族特色,仡佬族特色是什麼
仡佬族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民族,主要分佈在廣西貴州省。仡佬族聚居的地方地形地貌複雜,因此也創造出來獨具特色的民族特色。你知道仡佬族的民族特色是什麼嗎?你能說出幾個?本期的仡佬族文化帶你去了解。
仡佬族是中國一個古老的民族,現有43萬多人。主要分佈在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自治縣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其餘少數散 ...
極具特色的基諾族的成人禮
小時候,我們都盼著天天長大,等我們長大後,便開始懷念小時候。長大意味著你要承擔更多的責任,而成人禮則意味著你已經長大。世界各地有著各種各樣的成人禮,在基諾族文化中,成人禮也非常與眾不同。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下基諾族的成人禮吧。
成人禮,就是在少男少女年齡滿18歲時舉行的象徵邁向成人階段的儀式。漢族成年禮延 ...
極具特色的裕固族民俗風情文化
每個民族的傳承必定有著屬於他們自己的特色文化,而這些文化也都是經過時間的檢測才源遠流長。裕固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極具特色的名族文化的一個民族。對於裕固族你瞭解多少呢?想更瞭解裕固族文化嗎?那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裕固族為甘肅省三個特有的少數民族之一,集中聚居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共有1.3萬人, ...
頗具民族特色的仡佬族建築文化
我們都知道,仡佬族文化歷史悠久,仡佬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大部分的仡佬族人民都居住在貴州省。其實我們對於仡佬族的文化或許不是特別的瞭解,那麼,小編將會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頗具仡佬族特色的建築文化,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仡佬族人民的風采吧!
居住環境:
清末及民國初年,仡佬族人口急劇減少,居住區域迅速縮小 ...
中華民族: - 仡佬族
散居在貴州省西部的織金、黔西、六枝、關嶺等20多個縣,少數分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隆林各族自治縣和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廣南、文山、富寧、馬關等縣。
仡佬族有自已的語言,但各地仡佬語差別很大。如今,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還會仡佬話,漢語已成仡佬人的交際工具。一部分人還會講苗語、彝語或布依語等。仡佬族沒 ...
仡佬族--簡介
散居在貴州省西部的織金、黔西、六枝、關嶺等20多個縣,少數分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隆林各族自治縣和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廣南、文山、富寧、馬關等縣。
仡佬族有自已的語言,但各地仡佬語差別很大。如今,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還會仡佬話,漢語已成仡佬人的交際工具。一部分人還會講苗語、彝語或布依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