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橫縣壯族民間鳳凰舞

橫縣壯族民間鳳凰舞

  鳳凰舞(壯語為舞鳳凰)是橫縣壯族民間舞蹈的一種,流行於靈竹、陶圩、六景一帶的壯族地區。它的表演方式大致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單一的鳳凰舞,如“花鳳舞”、“鳳凰舞”、“舞鳳”等,即由一或二人穿鳳凰道具、服飾進行表演。鳳冠用珠子串成,晶亮閃光,長垂的鳳尾色澤豔麗,腳上還穿帶有羽毛的鞋襪,表演中,時而停立啼鳴,抖翅、舔羽,時而又沐浴、飲水,展翅飛翔,形象逗人喜愛。另一種形式是與其他獸類合舞,如與獅子、麒麟合舞的“三穿花”,與仙馬合舞的“彩馬綵鳳舞”等,表演者均著鳥獸服飾,互相穿插對舞、這類舞蹈均在春節期間挨家挨戶上門拜年表演,或在廣場演出。

  

  現在流傳於靖西、德保縣的“幹各舞”,表演時由一人扮演幹各鳥,穿上插氛有羽毛的服飾,一手操縱鳥的兩個翅膀,使之上下舞動,猶如展翅飛翔,一手操縱鳥頭,使之答答作響,示意向人們恭賀新禧。還有一人扮老頭,在一旁揮舞馬鞭伴唱,烘托節日氣,祝願人們吉祥如意。是以一雌一雄為表演隊。雌者為鳳,雄者為凰,均用竹子結紮而成,用宣紙裝補裱,繪以五彩顏色,還加上羽毛裝飾,形態似雞,栩栩如生。鳳凰舞由一男一女擔當,女的舞鳳,男的舞凰。鳳凰平展的雙翅,套於演員胯部,用綵帶掛於演員肩上。鳳凰的前面,也由一男一女手捧彩扇擔任引鳳凰角色,後面由兩支嗩吶及鑼鼓,配以傳統簡單的樂曲伴奏,演員均穿上具有壯族特色的彩服,紮上頭巾,以行進十字舞步為主,邊舞邊行,甚是好看。鳳凰舞是壯族人民吉祥喜慶的象徵,故當地壯族人民每逢喜慶佳節如春節、歌圩,婚嫁、豐收皆請鳳凰舞之,以禱求吉祥。

廣西壯族民間舞蹈,壯族扁擔舞文化

  壯族文化是在壯族人民生產勞動中產生,所以壯族文化獨具地方特色,以及民族風情。壯族最受歡迎的舞蹈是壯族的扁擔舞,雖然扁擔舞是用一種勞動工具進行表演的,但扁擔舞蘊含了濃郁的勞動氣息,以及是壯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與表達。

  扁擔舞是一種壯族傳統民間舞蹈,由打礱舞發展演變而來,一般由婦女表演。流傳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都安縣的林江、地蘇、安陽鄉和馬山縣的白山、古寨、加芳鄉-帶。該舞在春節期間最為盛行,寄託了群眾渴望來年豐收的希望。

  壯族扁擔舞又叫“打虜列”、“谷榔”、“打榔”(均為壯語譯音),是一種群眾自娛性民間舞蹈形式。特別是中、老年婦女打扁擔,更為出色。打扁擔時,至少四人一組,多則十人、八人扁擔舞均可,在一條長板凳上互相敲擊。

  扁擔舞最初是用一塊木板,蓋在舂米槽上用扁擔敲打。因石槽太重,不易搬動,於是慢慢改為用長條凳。每年農曆正月初一到十六,村村寨寨都打扁擔,但過了十六,就不打了。有的地方用竹竿代替木杆和扁擔,竹竿兩頭還繫上數枚古銅錢,以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興旺、吉祥如意等,敲擊起來聲音清脆,悅耳動聽。

  扁擔舞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元宵節期間舉行表演,場地是在村前的曬穀場上。表演者有四人、六人、十人、二十人不等,大多以雙數的婦女為主。出場表演時,舞者每人手拿一根扁擔,相對而站,圍著一條長一丈多、寬一尺的木槽或板凳,舞者以口喊呼,上下左右相互打擊,模擬農活中的耙田、插秧、戽水、收割、打穀、舂米等姿勢動作,邊打邊唱邊舞。

  舞者時而雙人對打,時而四人交叉對打,時而多人連打;有站、蹲、弓步、轉身打等,輕重、強弱、快慢,此起彼伏錯落有致,動作剛勁有力、優美穩健,整個舞蹈自然清新。可見扁擔不僅僅是一種普通的勞動工具,同時也是舞蹈的節奏樂器。而在有些地方,不用扁擔,也不用木杵,而是用竹竿,竹竿兩頭還繫上數枚銅錢,敲打起來聲音清脆,悅耳動聽。

  您可能還會喜歡:

  古色古香的壯族銅鼓鑄造技藝

  認識壯族,壯族銅鼓習俗文化

  漢族男娶回族女,回族為什麼不能嫁漢族

  民族氣息極其濃郁的撒拉族舞蹈

廣西壯族民間節日

  壯族的風俗習慣集中地體現在各種節日活動上。他們幾乎每一個月都有自己的節日,加上各聚居點自己的特定節日,壯族人民的節日,可謂接二連三,不停不斷。這些節日活動,從內容看,有預祝新年大吉大利的,有喜慶耕種開始、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的,有慰勞牲畜或農田勞作某個階段勝利完成任務的,有歡慶好收成的,有紀念祖先和其他歷史、傳統人物的,也有其他特定好日子的。

  節日一到,家家戶戶殺雞宰鴨,或者烹豬煮羊,用糯米做成五色飯、米花、餈粑、湯圓或粽粑,一家團圓,同餐共飲,而且還要請客走親,充分體現了壯族人民熱爰生活,創造生活的良好願望和感情,體現了壯族人民團結互助相愛如賓的高尚品德,也反映了壯族人民把希望寄託在多神 (金、木、水、火、土等等方面)保佑的美好願望上。

  與此相關聯,壯族的節日活動形式就更十分多彩。供祭祖先,給先人墳幕、寺廟或“泰山”神燒香掃祭,舞獅、舞龍、舞狗、舞貓、舞公雞、舞春牛,拜年祝壽,給房屋、社廟、大樹、大石、大山貼紅紙,或者集會坐龍燈會、裝古事、坐歌堂、對歌等等都是從當地實際習慣出發,表示自己的信仰、願望、情緒和追求。


走進壯族人民生活,廣西壯族民間故事

  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今天,要介紹的是關於廣西壯族的民間故事,看看在壯族人民的故事中,都有什麼樣的傳說。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到民族故事中通過幾個代表故事瞭解一下吧。   三月三的傳說   很久以前,壯鄉有個叫韋達桂的人,在一個土皇帝手下當臣相。達桂年紀不大,但學識淵博, ...

惟妙惟肖的壯族撈蝦文化

  勤勞智慧的壯族人民,在生產勞動中,仍舊不忘尋找樂趣。惟妙惟肖的壯族撈蝦舞就是壯族人民在捕魚撈蝦的時候,創造出來的。撈蝦舞不僅是壯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壯族人民生活的寄託。那麼,讓小編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惟妙惟肖的壯族撈蝦舞文化吧。   撈蝦舞流行於廣西德保縣一帶,它一般表現的是壯族女青年在明媚的春光下 ...

妙趣橫生的壯族火貓

  火貓舞是壯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容置疑,火貓舞就是人扮成貓的樣子,進行表演。火貓舞不僅是壯族人民祭祀祈禱的舞蹈,也體現出壯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你想看一看火貓舞嗎,那就隨小編一起看看妙趣橫生的壯族火貓舞吧。   壯家的辛勤耕耘,肥碩的稻穗隨風搖動,無邊的稻田滿目金黃、豐收在望時,人們一面將興高采烈地做 ...

壯族紙馬

  紙馬舞1   紙馬舞2   紙馬舞又名跳紙馬,是流傳於文山、馬關、硯山等地的壯族祭招性喪葬舞蹈。在文山縣,又主要流行於攀枝花下寨、水車寨、新平壩、高末一帶的壯族土支系居住區。   紙馬是用竹篾紮成馬的形狀,再以紙裱糊繪製而成。紙馬有頭有眼有耳有嘴有身有尾卻無腳。舞前,舞者從紙馬的腹部空心處鑽入,把紙馬套在 ...

武林高手在民間 百斤大刀展絕技

  小說《三國演義》中,關羽手持的青龍偃月刀重八十二公斤。而在本市就有這樣一群能人,他們舞起的大刀,最重能達180斤。這群身懷“絕技”的民間高手,來自河北區的群英武學社。   在位於養魚池路的小公園裡,“大力士”們的表演引得不少路人駐足喝彩。他們正在為申報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抓緊練習。   武學社的成員們來 ...

充滿神秘色彩的赫哲族民間舞蹈:薩滿

  本期赫哲族文化帶來的是充滿神秘色彩的赫哲族民間舞蹈:薩滿舞,薩滿跳神時全副神裝,胸前背後掛著銅鏡,腰繫腰鈴,脖子上掛著布克春、薩日卡、額其和三種神,“愛米”供在西炕上。薩滿手拿神鼓以通神。繼續來了解薩滿舞吧!   一、薩滿舞簡介   所屬地區:黑龍江—雙鴨山   文化遺產名稱:赫哲族薩滿舞   遺產編號: ...

關於鳳凰民間神話,你聽過嗎?

  在我國的神話故事中,不乏龍鳳的出現,在古代的皇后經常都是以鳳凰形象的首飾來裝扮自己的,也有一句古話這樣講:“飛上枝頭變鳳凰”,可以看出鳳凰在我國古代的高貴地位,你有聽說過有關鳳凰的故事嗎?本期民間故事為你解說。   鳳凰是鳥中之王。因為她有奪目光彩的美麗羽毛而讓一切美麗的鳥在她面前暗然失色;因為她有那雄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