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話民俗+吃麵祭神回孃家
正月初二話民俗 吃麵祭神回孃家
大年初二,是農曆新年的第二天,按照傳統習俗,這一天是女兒回門、歸寧的日子,女兒帶著丈夫、孩子回孃家,又稱迎婿日。除此之外,還有祭財神、吃開年飯等習俗。
1、吃開年飯。
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廣東韶關沙田一帶殺生雞開年,取生氣十足的意思。在飲食習俗方面,正月初二這天的中午飯稱“開年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
2、回孃家,俗稱迎婿日。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和夫婿同行回孃家。這一天,回孃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孃家的小孩,並且在孃家吃午飯。回孃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不但如此,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不過回孃家並不是只在大年初二,也有一些地方定在正月初三。在中國陝西、河南等一些地方,甚至有六月六回孃家的習俗,是與收麥打場的季節相關,俗謠雲:“收了麥,打罷場,誰家的閨女不看娘。”
3、吃麵。
民間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麵。
所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麵的,有的地方把這種說法解釋為迎女兒回門。初二的面講究也不少。據說,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也就是說,把面煮熟之後用冷水浸過,稱為冷湯。現在的人們一般都打個滷兒或者炸點醬做成打滷麵或者炸醬麵,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過,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風俗。
4、祭財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喜歡舉行祭財神活動,祈望今年順利,發財。
正月初二祭財神的祭品五大供分別是 正月初二回孃家代表美好生活
傳統的節日中,會有很多的相關的儀式所在,所以說,對於正月初二如此重要的日子,人們就需要去了解這一天祭財神的相關事項,其中,這就包括祭財神的祭品五大供,以及在這一天祭財神會帶給人們的生活的積極方面的寓意。
正月初二祭財神五大供
正月初二祭財神五大供分別是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這些都是不能少的,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祈望今年要發大財。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
請福回家寓意發財
每年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六開廟會,所以初二就成了祭財神的日子,但實際上,按傳說財神的生日是初五。過去香客為了爭頭炷香,半夜就來廟外及廣安門門洞等候。敬香結束後,還要從財神廟裡請一些寫著福、壽字樣的紅絨花和剪金紙花、金元寶等回家,這也就是把福請回家了。如果來年發財了,還要再去廟裡還願,把去年請回家的紙金元寶送回廟裡,並加倍購買新的紙金元寶,廟祝也因此而發財。
回孃家代表美好生活
在正月初二的時候,還有回孃家的風俗,這是非常有特色的漢族風俗,代表生活幸福美好的意思,這一天中國各地的漢族都有嫁出去的女兒帶著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的民俗。女兒回孃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然而,卻反映了漢族勞動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
夏至祭神祀祖的寓意是什麼 夏至這天吃狗肉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確定了夏至。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那麼在夏至這天,我們的祭祀有什麼寓意嗎?
夏至祭神祀祖的寓意
祭祀,在古代的時候是一項很重要的事情。在古人看來,夏至不是一個簡單的節氣,而是陰陽升降,天道迴圈的轉折點,是重要的節日,在節日舉行祭祀是理所應當的,但祭地是皇上的特權。宋朝夏至時節,百官可以放假三天。到了明清兩朝更是修了地壇,讓皇帝在夏至日舉行盛大的祭地儀式,現在北京市的地壇公園,就是明清留下的祭祀遺址。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竟而成為制度。多姿多彩的活動在這天都會進行。
夏至要吃夏至面
面,是我們飯桌上很重要的一種主食。在我國北方地區有一句話叫“冬至餛飩夏至面”,說的就是冬至和夏至這兩個節氣時的飲食風俗,每年夏至的時候,溫度都會開始變得炎熱氣起來,此時,再吃一些熱食就十分的燥熱了,因此,每到夏至時分,涼麵等冷食就開始熱賣了。涼麵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酸甜可口,十分下飯。
夏至這天吃狗肉
在古代的時候,人們覺得吃狗肉會補身體。據有關資料記載,夏至殺狗補身,相傳源於戰國時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熱,疫癘流行。秦德公便按“狗為陽畜,能闢不祥”之說,命令臣民殺狗避邪,後來形成夏至殺狗的習俗。而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適宜食狗肉,可以增強抵抗力。在民間俗語有云:夏至狗,沒啶走(無處藏身)。農曆夏至日,廣東陽江有數百年的夏至食狗,祛邪補身這一民間風俗。狗狗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他們。
臺灣民俗:中元祭"關龕門" 象徵鬼月結束
基隆老大公廟29日傍晚舉行“關龕門”儀式,輪值主普劉唐杜姓宗親會主委劉義通(右)關閉龕門並鎖上門鎖,象徵請所有“好兄弟”返回冥界。 圖片來源:“中央社”
據“中央社”報道,臺灣基隆老大公廟29日舉行“關龕門”儀式,請所有來陽間接受供奉的“好兄弟”返回冥界,象徵鬼月結束,也為為期1個月的基隆中元祭劃上句 ...
老北京人過年習俗:回孃家與祭財神
回孃家啦
今兒是正月初二,按老北京人過年的習俗,正月初二是祭財神的日子。年禧歌謠中還有“正月初二,回孃家”一說。為什麼有的地方請的財神是比干丞相?有的地方是趙公明元帥?還有的地方是關聖帝君?大年初二當天早晨的家宴為什麼要吃餛飩?正月初二回孃家時,有哪些老例兒?
關於正月初二祭財神的情形,《中華全國 ...
非遺民俗--祭敖包
敖包作為蒙古民族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在媒體的傳播下已達到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程度。一首《敖包相會》的蒙古民族民歌,更是敖包文化達到登峰造極的宣傳熱度,紅透大江南北。
在無際的草原上,時時會看到用大小石塊累積起來的巨大的石堆,上插有柳枝,此謂神樹,神樹上插有五顏六色的神幡。巨大的石堆矗立在草原上,鮮豔的 ...
識節氣話民俗:“大雪”天氣寒 醃肉正當時
識節氣話民俗:“大雪”天氣寒 醃肉正當時
http://www.tech-food.com 2012-12-7 10:32: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今日是我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大雪,據市氣象臺預報,今天白天到夜裡,我市全區晴天間多雲,氣溫-2℃~10℃,偏北風3級左右。大雪節氣後天氣愈寒,您要注意防寒保 ...
為什麼頭伏要吃餃子,二伏要吃麵……
今天是頭伏天,大家記得要吃餃子喲……但為什麼頭伏要吃餃子,二伏要吃麵……,從網上搜索了資料轉來分享一下。 伏天宜吃麵,北方有句俚語,叫做“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伏日吃麵,這一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上說,何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們才知何晏肌膚潔白不是塗粉掩飾 ...
為什麼正月初二回孃家
所謂回孃家是指已婚女兒帶夫婿孩子回到家裡給父母拜年。
為什麼必須在正月初二而不能正月初一呢?
迷信觀念認定,已逝的老祖宗,年底從天上回家享受供奉。老祖宗如果看到家裡有“外人”,就不願進家了,因為,已婚女人被認為是“外人”;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裡過除夕、初一。
老祖宗享用供奉後,在初一晚上就回到 ...
天水民俗:女媧祭典
《補本紀·三皇本紀》雲:“女媧氏亦風姓,蛇身人首,有神聖之德,代宓犧立,號日希女”。《說文》十二說:“女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女媧,亦稱媧皇、女皇、陰帝、神媒,風姓,與伏羲同母,史書記載女媧的主要事蹟有補天立極、摶土造人、化生孕育人類、制笙簧,幫助伏羲氏正姓氏、通媒妁,是華夏古代人類和古代文明的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