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淳樸獨特的普米族飲食文化

淳樸獨特的普米族飲食文化

  中國飲食文化講究吃得飽,吃得好。中國飲食文化涉及方面廣。從古至今,飲食講究色香味俱全。帝王諸侯等眾多大臣都有專門的飲食,繁華的街道那些飲食就不用多說了。各民族飲食文化流傳至今,淳樸依舊保留著。那麼,普米族文化中的飲食文化有哪些特色呢?一起來看下。

  普米族麵食類食品的加工方式主要有烤制和煮制兩種,各種糧食都可以加工成粉,成年人常食用較硬的烤粑粑,老人和兒童常食用烤稀麵餅,普米人也常吃煮麵片。

  普米族食用肉類食物的數量較大,主要是豬、牛、羊、雞肉,以豬肉為主。普米人大多集中在冬天殺豬,一方面便於貯藏,另一方面也是為大過年做準備。豬膘肉是普米人加工整豬的一種特殊方法,即將豬殺死後去毛、頭、內臟和四肢,加鹽進行醃製,再將腐部縫合成即成豬膘,豬膘一般可以放置數年不變質,食用時要一圈圈地切下來,一般每個普米家庭每年都要製作一至兩個豬膘,豬膘的多少也能反映一個家庭的富裕程度。

  普米人食用牛肉則是隨殺隨吃,一般是煮牛肉、骨頭做牛排湯。普米人吃羊更為普遍,食用方法也與牛肉類似。

  普米族已經廣泛開始種植蔬菜,主要有洋白菜、青菜、白菜、南瓜、蘿蔔、土豆等,做菜的方法比較簡單,多采取煮、炒、醃等方式。

  普米人有喝茶的嗜好,每天起床後以及中午和晚飯前都各喝一次茶。酒也是普米人喜愛的飲料,有燒酒和水酒之分,在婚喪和集會時,使用牛角杯盛水酒,稱為牛角酒,主人以將客人灌醉為體面事。

  除了通用的烹飪器具以外,許多普米族人家至今還使用著先輩留下來的烹飪器物,如銅羅鍋、銅盆、銅壺、土鍋、木碗、木指油鹽茶具等。

精美絕倫的普米族服飾文化

  服飾是人類文明的標誌,又是人類生活的要素。它除了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之外,還代表著一定時期的文化。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民族服飾文化自然必不可少。那麼,在普米族文化中的服飾文化有什麼特色呢?一起來看下。

  青年婦女均穿短上衣,古代是用麻制的,現代大多用棉布;過去多喜歡白色,現在喜用白黑紅等多種顏色;右面開襟,下襟較短,窄袖高領。春天她們穿用條絨縫製、領和衣邊鑲嵌金銀邊的夾衣,稱金邊衣服,這就是解放前最好的服裝了。

  成年婦女都披皮披肩,通常是用山羊皮、綿羊皮、犛牛皮製成的,以山羊皮的為貴,披肩大多選用潔白的毛皮製成,美觀大方。在披肩上結兩根帶子,系在胸前,白天可防寒,坐時當墊坐,睡時當褥子。蘭坪、維西一帶的婦女,則常常佩帶色彩鮮豔的披肩,腰繫疊綴花邊的圍腰布。

  普米青壯年男子穿短上衣,有開襟,用銀質鈕釦,穿肥腳褲子,大多喜用黑色,少數用藍色,外邊穿一件長衫,束腰帶;喜用白羊毛製作腰帶,兩頭繡花,纏麻布裹腿,穿皮鞋,春天穿草鞋。

  男子留長髮,也用絲線把假髮包纏在頭上。這種裝束與文獻記載一致。也有些普米男子剃光頭,僅在頭頂留一撮發,編成辮子,盤於頭頂。

  男子戴的帽子比較講究,樣式也較多,有戴帕子的,也有戴圓形氈帽子的。近幾十年流行戴盆簷禮帽,有的還鑲金邊。男子的裝飾品有手鐲和戒指,有的也戴耳環,但僅扎左邊一個耳朵眼;佩戴長刀和鹿皮口袋,內裝火鐮、火鏡、火草、火石等取火之物。

  不滿十三週歲的兒童,過去一律穿開襠長衫,衣褲連為一體,腰間繫一根帶子,要到十三歲,舉行成年禮後,才正式穿著衣褲。隨著社會的發展,普米族服飾發生了一些變化,傳統服飾一般不太流行,被各種新式時裝取而代之。

獨特民族文化:普米族走婚

  走婚是源出於母系社會的一種婚姻形態,與結婚的不同主要體現在男女雙方當事人的生活居住模式、經濟關係、子女歸屬問題,以及他們生活於其間的家庭模式等各個方面。那麼,普米族文化中的走婚習俗有哪些特色?一起來看下。

  走婚相伴隨的家庭體制為母系制大家庭。在這種家庭中,最高的家長為女性,家庭成員均為其具有血緣關係的後代,所有成員都可從其母親追溯至一個共同的女性祖先。在這樣的母系家庭中,負責“開枝散葉”、延續家戶的是女性,上下幾代家庭成員之間的聯結者也是女性。

  四個普米族村寨的主體婚姻形態從結婚向走婚轉變的同時,伴隨著母系制大家庭的普及和子女歸屬原則的變化。無論是父系還是母系繼嗣,“家戶不能斷絕”的觀念始終不變,改變的只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擔任傳承者的性別選擇。從最初的父系制家庭中由男性後代傳承家戶,逐漸轉變為現在以女性為傳承的中堅,人們對生育子女的性別期待越來越傾向於女性化。

  在這裡,母系繼嗣家庭不同於父系繼嗣家庭的是:在母系家庭中,並不要求每個進入生育年齡的成員都必須有自己的親生女性後代來延續香火,因為所有姐妹的女兒都可以當作自己的女兒來傳承家戶。這些孩子對母親和母親的姐妹們的稱呼,也不同於父系制家庭中區分明確的“媽媽”、“姨姨”,而一概稱之為“媽媽”,只是在前面加上“大”、“小”以示區別,即“大媽媽”、“小媽媽”。

  實行走婚的,子女歸屬於母親所在的家庭,由母親所在家庭進行撫養、教育。同時,子女對母親所在的家庭負有責任和義務,他們有義務維繫母系家庭的傳承與利益,成年後對母系家庭中的老人、親屬有贍養、照顧的義務。在母系家庭中,每個成年男性成員對其外甥(女)有撫養義務,但是對自己的親生子女不需要負責。當他們年老時,由他們的外甥(女)贍養。

  假如違反這項規則,當事人的處境就會相當尷尬。例如,拖其村有一位六七十歲的男性村民與外村一位摩梭女子走婚,由於更喜歡自己的親生子女,年輕時他將主要心思、精力都放在走婚物件和子女身上,等到年老時,按照走婚制度,應該照顧他的外甥(女)不理他,親生子女也不理他,他只好搭個小房子自己照顧自己。

  在實行結婚的家庭中,子女歸屬問題則分兩種情況。如果夫妻雙方是“女到男家”的嫁娶婚,無論丈夫家裡其他成員是走婚還是結婚,這對夫妻所生子女歸屬於男方所在家庭,對男方所在家庭具有相應的權利與義務。子女年幼時,由父親所在家庭撫養;成年後,則對父親家庭中的成員進行贍養照顧,並繼承父親家庭的家名,使這個家庭的香火得以傳承,不至於“斷根”。如果夫妻雙方是結婚後“男到女家”的從妻居居住模式,則子女歸屬於女方所在的家庭,對女方所在家庭具有相應的權利與義務。


獨特、有內涵的仡佬飲食文化

  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會受當地的地理環境及人文因素的影響,所以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各不相同。仡佬族文化源遠流長,他們的飲食文化更是別有一番風味,仡佬族由於受生活環境的影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仡佬族獨特的飲食文化。   仡佬族的飲食文化以酸辣為特色,仡佬族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兼 ...

民族文化樂器有哪些

  在每一個民族中,都有屬於自己民族特色的民族音樂。用不同的音樂形式展示出對生活的熱愛,表達個人美好的情感。在這其中,樂器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音樂表達的重要載體。今天,要介紹的是關於普米族的樂器,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到普米族文化中看看吧。   普米族器樂可以分為彈撥樂、吹奏樂、絲絃樂和打擊樂四類。其中彈撥 ...

文化:淺談的天文曆法推算

  中國自古以來就對天文曆法有著非常多的瞭解,除年月之間的關係,還有四季、氣溫、物候和人事預測等等。在普米族文化中,關於天文曆法的推算也有很豐富的知識。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關於普米族的天文曆法推算。   普米族有豐富的天文知識,亦有其獨特的歷法。遠古時代,普米族先民便密切注意天。地、日、月、星辰的執 ...

民族文化淺談的宗教信仰

  普米族,我國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普米族崇拜自然、崇拜多神、崇拜祖先,那麼,普米族的宗教信仰是什麼呢?有什麼不同嗎?接下來,就透過普米族文化一起去做一個具體的瞭解吧。   普米族的宗教信仰,既有祖先崇拜,也有信仰藏傳佛教的,還殘存著對自然的崇拜。每逢節慶、婚嫁、生育、出行、收割等,都要請巫師( ...

獨有的山嶽生態形成文化

  每一個民族都會有自身的文化特色,不管是民風民俗還是傳統節日,亦或者是傳統歷史文化。其實,民族中的山嶽也是具有一些特殊的文化的。   那麼,具有獨特山嶽生態文化的普米族文化中,他們的山嶽生態是怎樣形成的?隨小編去看看吧!   普米族“山嶽生態文化”形成的宗教基礎   圖騰崇拜是普米族“山嶽生態文化”形成的宗 ...

豐富多彩的舞蹈文化

  普米族文化是中國民族文化中一顆璀璨明珠,最有特色的普米族舞蹈與其音樂緊密相關,有舞蹈就有音樂,有音樂才能帶動節奏。他們有驅鬼辟邪的宗教舞蹈,但這個舞蹈要求及其嚴格,必須是男性舞者。   除此以外,還有娛樂舞蹈,且都為女性,她們長裙飄飄,踩著優美的舞步,不失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豐富多彩的舞蹈,動人心絃的民族 ...

中華民族:

  普米族主要居住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麗江地區的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永勝縣和寧蒗彝族自治縣,“普米”意為白人。   普米族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解放前曾使用一種藏文拼寫的文字,但流行不廣,後逐漸不用。現普米族大都使用漢文。   普米族主要從事農牧業生產,兼營家庭手工業。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