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淺談水族民歌的音樂特徵

淺談水族民歌的音樂特徵

  水族民歌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從原始時期開始就已經產生,到現在的社會主義新時期,水族民歌內容豐富,體現了水族人民的生產生活狀況,表達了水族人民的審美觀和思想,也展現了一段完整的水族文化發展史。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水族民歌各個時期所展現的音樂特徵。

  原始社會時期的水族音樂

  水族的原始社會時期係指從人類起源到氏族社會末期的歷史階段。這一時期的水族音樂創作大多圍繞著天地山川、日月星辰、人類起源、動植物的起源而展開。這些口頭創作多用韻文體,於是便形成了一種緊貼語言的講唱型古歌,水語稱“旭濟”(意為創世歌)。

  由於有了吟唱音調,較之於語言的直敘更為生動感人,加之它集中的反映了水族先民在探索自然、解釋自然、改造自然的若干思想,因而得到廣泛流傳。在創造和發展中,水族先民還塑造了許多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神靈,繼而有了相應的祭祀活動,最原始的歌舞亦隨之萌生;“旭濟”古歌便為群眾性的聚會,祭祀場合所必唱。

  “旭濟”古歌(創世歌)的內容可大體歸納為三方面:開天闢地;人類起源;氏族鬥爭。

  “旭濟”當產於遠古,是最古老的歌曲,是水族音樂的“活化石”。

  封建社會時期的水族音樂(前206——1840)

  在漫長的封建歷史時期裡,水族人民深受奴隸主、封建王朝和領主、地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世世代代過著食不果腹的貧困生活。由此可以看出,社會構成的基本點已經是階級和階級鬥爭,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緩慢而又不斷前進,水族音樂作為經濟基礎派生出來的觀念形態,作為時代的鏡子和實踐的反映,必然要受到這一狀況的影響和制約。

  因而多以趨於複雜化的社會生活與階級鬥爭為內容;人與自然關係的作品裡,減少了幻想的成分,一般都扣住勞動這一主題。社會的人取代了虛渺的神,成為作品的主人公。

  另一方面,水族先民在黔、桂邊境定居以後,由於較為稠密的集中聚居,相對穩定的農耕生活,使其民族的語言和文化得以較好的發展。特別是明初的“調北填南”,大量漢族移民遷入,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了經濟的繁榮。經濟的發展刺激文化的進步。

  而團結和睦的民風,青年男女社會生活的興盛,民間往來頻繁,使得民間群眾的歌唱活動逐步社會化,有了固定的歌唱場所和歌唱節日,以及相應的歌唱習俗,生活、生產、情愛、婚嫁、喪葬、祭祀、節日的歌唱成為水族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歌曲反映的生活內容亦更加豐富。比如:生產勞動已有了分類成套的生產歌,也有了詠歎貧富懸殊不合理作品。和這種廣闊的社會內容相協調,原始社會較為單一的音樂品種,也逐漸變化、發展、定型成為了社會功能為主要特徵的單歌、雙歌、蔸歌、調歌等各種歌種。

  社會主義社會時期地水族音樂

  1949年12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三都縣城,1950年1月13日三都縣人民政府成立,水族人民做了新時代的主人。1957年1月2日,根據決定,三都水族自治縣宣告成立。昔日偏僻閉寨、生產落後、人民貧困的水族地區展現了它的勃勃生機。一批取材於現實生活、歌頌黨、歌頌社會主義、鞭撻阻礙社會發展的陳舊習俗,具有強烈時代精神的新民歌紛紛湧現。

  它凝聚了水族人民的愛憎,它展現了對社會主義的深情厚意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在這一時期,水族民間音樂又出現了兩種新的歌種:新民歌和兒歌。

淺談塔塔爾族民歌特點

  塔塔爾族是我國的跨界民族之一,主要分佈在我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它是人數極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但它卻有著豐富多彩的民歌。民歌還可以分很多種類,分別有自己的特色。那麼在塔塔爾族文化中,塔塔爾族民歌有什麼特點呢?

  塔塔爾族民歌有著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格,以其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的音樂手法在新疆各民族的民歌中綻放異彩。塔塔爾族人能歌善舞,歌舞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新疆各地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有民歌的地方就有塔塔爾人,塔塔爾人居住的地方一定有民歌。塔塔爾族民歌分佈很廣。

  塔塔爾族稱民歌為“基爾”,“基爾”的分類有自己的特色,三分法簡單而明確,即分為情歌、勞動歌和習俗歌三類。有別於漢族和其它少數民族民歌的分類。

  情歌“基爾”曲調相對固定,歌詞多是即興創作的,明快而纖細、輕盈而風趣。演唱形式有獨唱和對唱,曲調優美、風趣幽默,音樂結構自由,常用手風琴、吉他、曼多林等樂器伴奏,有時也用吉他自彈自唱。在情歌中,常運用比興的手法象徵青年男女的愛情。

  勞動“基爾”是塔塔爾人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對自己的喜怒哀樂與豐富情感的真實記錄,主要有農耕之歌、牧歌詠歎之調和生息環境之曲三類。農耕之歌類的“基爾”有《收割之歌》、《打草歌》、《鐮刀姑娘》等。這類“基爾”的節拍重音與節奏重音往往同位,強弱分明有脈衝感,句逗清楚,音高起伏不大,多用勞動生活中語言,常用強有力的節奏型貫穿全曲的。農耕之歌類的“基爾”還包含慶祝豐收、歌唱喜悅之情等場合歌唱的“基爾”,如《歡樂的撒班節》等。

  習俗“基爾”是塔塔爾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階段產生並盛行的一種民間歌謠形式,它常在民間儀式和祭祀中吟誦與歌唱,分為搖籃歌、婚禮歌、祭祀歌、喪葬歌四類。搖籃歌是塔塔爾人舉行“搖籃禮”時唱的歌,在場的長者吟唱著《搖籃歌》為新生兒祈禱。婚禮歌在習俗“基爾”中最具特色。婚禮歌多由歌手根據固定曲調即興編唱,內容是對新郎、新娘的讚頌和祝福。祭祀歌是塔塔爾人在宗教儀式上唱的歌,有《祭祖歌》、《祭奠歌》等。喪葬歌亦稱輓歌,有《悼念歌》、《報喪歌》、《告別歌》等,這些歌曲表達了生者地死者的深切悼念,對遭不幸的親屬的親切安慰。此類歌曲一般曲調緩慢低沉,充滿著悲痛哀傷的情緒。

  塔塔爾族民歌形式多樣,內容廣泛。可分為勞動歌、情歌、習俗歌、遊戲歌等。民歌一般由七音節或八音節組成。押韻形式主要是押腳韻,有三種形式:

  四行為一首的詩,第一行與第三行押韻或第二行與第四行押韻,叫“隔行韻”;

  七行或八行為一首的,每兩行押腳韻,叫“雙行韻”;

  如果好幾首短詩組成一長詩,那麼每首的最後一行還要相互押腳韻,叫“尾韻”。由於押韻形式的變換運用,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

  塔塔爾族民歌大多是抒發內心豐富感情的,不少是表達男女青年愛情的。其特點是抒情細膩形象,善於比喻,使人聽後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有一種強烈的優美感。有些塔塔爾族民歌早已成了新疆地區的流行歌曲。

  你可能會喜歡:

  古老的德昂族文化“古茶新香”

  基諾族火把節是什麼時候?

  傈僳族傳統體育活動“傈僳族弓弩”

  頗具特色的傈僳族婚俗文化

淺談廣西民歌特點與風格

  我們都知道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少數民族壯族的主要聚居地,而廣西並非僅僅只有壯族一個民族居住。在廣西,不僅有壯族,還有漢族,苗族,瑤族等等許多少數民族。眾多的少數民族也形成了眾多的民歌文化,那麼廣西文化中廣西民歌的特點都有哪些呢?

  盤王歌--瑤族祭祀盤王時唱的歌。傳說瑤族先祖因天旱逃荒、飄洋過海謀生,海中遇難,懇求盤王搭救,許下諾言。盤王派天兵神將救瑤民出苦海。瑤民每年還願報恩,歌頌盤王恩德,便產生了盤王歌。最早出現在晉代。內容不斷演變、充實,後來吸取漢族的故事傳說,更加豐富,包括萬物起源、伏羲兄妹結婚、瑤族形成、苦難鬥爭、生產勞動、名人巧匠、談情說愛、瑤山風光等。

  是一部反映瑤族歷史文化生活的敘事詩,長達數千行。句式多用七言,也用三言、五言或九言,多以物為喻。結構上分為24路、32路、36路3種。由主歌、附歌、雜歌組成。唱調有黃沙條曲、三逢閒曲、萬段曲、荷葉杯曲、南花子曲、飛江南曲、梅花曲等7種。

  唱香哩--流行於金秀瑤族自治縣自稱為“珈”的瑤族的文娛活動。因所唱的歌句中有襯詞“香哩”而得名。句子長短不一,每首句數也無規定。不講押韻,注重句子的抑揚頓挫和排比、對偶,唱時音調和諧。襯詞“香哩”是歌者對對方的稱呼,其含義視對方身份而定。多在交友戀愛中酬唱。

  苗族山歌--分獨唱和對唱兩種。在敘事、讚美和迎客時,用獨唱,四句一段,七字一句;男女青年交往,用對唱,由“見面歌”、“問候歌”、“猜謎歌”、“相思歌”、“定情歌”等組成。其特點是採用比興,借物喻意,生動含蓄,感情深沉。受漢文化影響而產生,多流行在苗族聚居區與其他民族交接地帶。

  侗族大歌--侗族民間多聲部混聲合唱歌曲。侗語稱嗄老、嗄瑪。流行於三江、龍勝等地。分為鼓樓大歌、諧聲大歌、敘事大歌、禮俗大歌、童聲大歌、戲曲大歌等。以長篇居多。屬於民間支聲復調音樂的一種特殊形式。主旋律在低音部,高音部是全曲的派生部分。有二部、三部、四部和聲。和聲的音程有大三度、大小三度,也有純四度,純五度,大六度、小七度的。一般是一領眾和,女唱女和。曲調優美,節奏自然,音調和諧,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侗族琵琶歌--侗族傳說唱藝術。以自制土琵琶伴奏而得名。分為兩大類:一是抒情歌,歌者自自唱,只唱不說。內容多為愛情,侗語稱“嘎彈”。二是敘事歌,侗語稱“嘎錦”。演唱者自彈自唱,邊唱邊說,一人多角。“嘎錦”一般是追述琵琶的起源和祖先開天闢地的功德等。說唱某一故事,唱畢還要對其中的人和事加以評價,並交代故事來歷及作者。琵琶歌內容以婚姻戀愛悲劇居多,情節曲折動人,語言樸實優美,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侗族款詞--侗族朗誦詞或念詞。流行於侗族南部方言區。歷代侗鄉自發成立有民眾自治組織“款”,旨在團結群眾,維護村寨和群眾利益,制定鄉規民約,亦稱款約,為最初的款詞。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款詞內容擴充套件到生活的各個領域,有族源款、根源款、祭祀款等,其形式也由枯燥的約束條款發展成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形式。款詞常採用鋪陳手法,句式整齊,講究排比,有一定的節奏韻律,易念易記。款詞中保留了大量侗族歷史文化資料,有研究參考價值。

  仫佬族山歌--仫佬族傳統民歌。為二聲部,在“走坡”和吉慶場合由男女對唱。主要有三種形式:一“隨口答”。內容由唱者隨編隨唱,體裁自由但需押韻。二“古條”。多取材於民間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歌詞有一的格式,不能隨意編造,在祝賀新婚、新居、壽辰等場合酬唱。

  三“口風”分“正口風”和“爛口風”兩種,前者多勸人為善,後者多諷刺嘲罵。屬即興歌體,歌詞字數規定嚴格,措詞謹慎,難編難記,平時少用。山歌多用“土拐話”(漢語的一種方言),也有用仫佬語編唱的。

  毛南族歌謠--毛南族民間傳統歌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分為引歌、神話歌、禮俗歌、勞動歌、譏諷歌、史歌、苦歌、兒歌、謎歌、敘事長歌、抒懷長歌和情歌等類。體裁有比、歡、排見、耍、朗5種。其中“比”、和“歡”是主體,即抒情,也敘事,為二聲部民歌。“比”帶“羅嗨”襯腔。故稱“羅嗨歌”、有“比條”、“比單”、“比早”、“比三紐”四種。

  “歡”帶“羅威”襯腔,故又稱“羅威歌”,有“歡條”、“歡早”兩種。“排見”屬於敘事長歌體,以獨唱為主,格律嚴整,近似漢族“排律”。“耍”是一種輕鬆小調,曲調近乎“比”類者,稱“比耍”;近乎“歡”類者,稱“歡耍”,一般為五言四句,也夾雜七言句,形式自由活潑,多用於兒歌。“朗”也是一種小調,五言四句體,內容多是猥褻話,一般人不興唱。


雲南佤族民歌音樂特徵

  我國少數民族民歌的特色就在於體現當地人的風土人情。在佤族,能歌善舞的阿瓦人在長期的生產實踐活動中,創造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民歌,勞動歌、習俗歌、情歌、祭祀歌等都十分豐富,是佤族文化的又一表現形式。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動聽的佤族民歌。   佤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的西盟、滄源、孟連、耿馬、雙江、鎮康、永德等縣,部 ...

述朝鮮族民歌特點與音樂特徵

  提到一個民族我們多半都會去想看看他們的舞蹈,想聽聽他們的音樂。不同的民族 說話口音也有著差別,唱出來的歌曲也是各有特色。本期就跟小編一起去朝鮮族文化探索一下他們的民歌特點與音樂特徵。   朝鮮族民歌是民族民間音樂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以傳統的調式調性為基礎 ,運用五聲調式音調為民歌旋律的特徵,並有機地 ...

戲曲——柳琴戲的藝術特點與特徵

  這期我們來淺談柳琴戲,柳琴戲的音樂唱腔非常別緻,地方特色尤為鮮明,男唱腔粗獷、爽朗、嘹亮。女唱腔婉轉悠揚、豐富多彩、餘味無窮。演唱者可以隨心所欲的發揮、創造,自由地變化。“怡心調”是本劇種的最大特點。   可能感興趣》》最具代表性的柳琴戲劇目推薦及介紹   藝術特色   唱腔   柳琴戲的音樂唱腔非常別緻 ...

赫哲族民歌音樂特徵

  民族民歌是每個民族的傳統歌曲,代表了那個階段人們的民族風俗。赫哲族民歌有10多種,內容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有喜歌、悲歌、古歌、漁歌、獵歌、禮俗歌、情歌、搖籃歌、敘事歌、新民歌等。在赫哲族文化中,赫哲族民歌都有哪些特徵呢?一起來學習下吧。   赫哲族的小調優美動聽,無論是曲調和節奏,都會使人感到江水波浪的起 ...

:達斡爾族舞蹈特徵是什麼?

  中國的各個少數民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都是非常的能歌善舞。每個民族都有著屬於自己文化特點的舞蹈形式。這裡自然少不了民風彪悍的達斡爾人民,經過千百年的發展達斡爾族文化裡的舞蹈特徵是什麼呢?   達斡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魯日格勒”以群舞為主,多表現狩獵生活和勞動場面,表演時舞者上身和手臂的動作較為豐 ...

京族民歌音樂特徵是什麼?

  京族民歌浩瀚如煙海,京族人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創作了大量的民歌,是京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京族人民能歌善歌,生活中洋溢著歌聲。京族民歌中反映了豐富的京族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一、京族民歌之小調   京族民歌中數量最多和最有代表性的小調是“唱哈調”、“送新娘”、“棹船調”、“叮叮”等。 ...

藏族舞蹈的歷史文化的特徵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而舞蹈也是一種文化的體現。藏族的舞蹈是伴隨著歷史的發展,成為了藏族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大家很容易的能從藏族的舞蹈動作中,看出藏族舞蹈中所蘊含的文化思想。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藏族文化吧!   舞蹈藝術是伴隨人類社會生活和生產勞動同步產生,併成為人類歷史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