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湖湘文化的發源地,四大書院之嶽麓書院

湖湘文化的發源地,四大書院之嶽麓書院

  湖湘文化,指的是歷史上在湖南一帶形成的區域性文化。而提到湖湘文化,就不得不說位列我國曆史四大書院之一的嶽麓書院了,它被稱為湖湘文化的發源地,如今是湖南大學的一個院系,仍然在進行文化研究和傳播,履行著書院的職能。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湖湘文化的發源地——嶽麓書院。

  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辦學的遺址上,即嶽麓山下的抱黃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嶽麓書院。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間,嶽麓書院進入了北宋的鼎盛時期,在當時的山長周式執掌下,嶽麓書院的從學人數和院舍規模都有很大發展,遂成為天下四大書院之一。

  北宋後期,嶽麓書院在地方教育體制中的地位發生了變化,被納入到了“潭州三學”的教育體制之中。嶽麓書院成為“三學”中的最高學府,反映了它在教學水平、教學質量方面,已高居於州學之上,這是它能夠延續900多年辦學的一個重要原因。因而,從北宋開始,它名副其實地成為地方的高等學府。

  南宋是中國書院制度的成熟、繁榮時期。張栻主教書院之後,除了繼續實現其教育功能外,又增加了學術研究的功能。其他學派的學術大師紛紛在嶽麓書院展開學術會講。

  當時湖湘士子聞風而動,紛紛來此研習理學,形成了一個學術主旨接近、且有一定規模的湖湘學派,在南宋政治界、學術界產生一定影響,成為聞名全國的理學基地,為理學思潮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成為湖湘學派的基地後,它的辦學規模、成就和影響均進一步擴大,並發展到了它的全盛時期。

  南宋嶽麓書院的蓬勃發展,還與另一位著名理學家朱熹的講學聯絡在一起。朱熹來嶽麓書院講學有兩次,一次是乾道三年的朱張會講,開創了嶽麓自由講學的風氣,這次嶽麓會講開創了不同學派在書院會講的先河。另一次是紹熙五年,朱熹任湖南安撫使再到潭州,在任期間,他著手振興嶽麓書院教育。朱熹興學嶽麓,頒佈“朱子書院教條”,使嶽麓書院第一次有了正式的學規。

  元朝時期,嶽麓書院仍在綿延辦學。嶽麓書院的教學體制恢復後,由朱熹、張栻所奠定的文化教育傳統也得以繼承和發揚。明代嶽麓書院教育還有進一步發展,規制更加完備。尤其是明中葉以後王守仁及其弟子們紛紛來嶽麓書院講學,他們所倡導的心學思潮對嶽麓書院的學術、教育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清朝是中國書院的演變、普及化時期。清代嶽麓書院不僅有理學傳統的深刻影響,還受經學傳播的影響。乾隆以後,由於乾嘉學派的影響,一些從事詁經考史的經學家主持書院,他們在嶽麓書院研究和傳播經學,並取得了一定的學術成果。道光時,更有湘水校經堂設定,它不課時文,專習經史,成為嶽麓書院的一個組成部分,開闢了經學研究的基地。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的100多年,中國進入社會急劇變革的近現代,中國的教育體制也處於不斷變革的過程中。1926年2月1日,在嶽麓書院原址上正式成立省立湖南大學,從1903年至1926年的20多年時間裡,嶽麓書院發生了“嶽麓書院——湖南高等學堂——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湖南大學”的學校更替,終於完成了從古代書院到現代大學的學制變革。

  從古代嶽麓書院到現代湖南大學,既反映出教育體制變革的必然趨勢,又充分證明中國有著綿延不絕的高等教育發展歷史。如今的嶽麓書院是湖南大學的下屬學院之一,歷經千年,絃歌不絕,世稱“千年學府”,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湖湘文化的特點,三大特點感同身受

  湖湘之地自古人才輩出,而到了近代,更有“湖南人材半國中”、“中興將相,什九湖湘”的盛譽。為什麼湖湘地區能夠湧現如此之多的超群才俊呢?這自然與源遠流長、底蘊豐厚的湖湘文化有關,今天我們就來了解,湖湘文化的特點有哪些。

  一、三湘四水的靈動多彩,蘊育著激越衝突型的文化思想

  自古湖南屬楚,湘楚文化實為一體。從現存的楚辭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湘楚文化先人的激越、浪漫和好奇。為什麼會有這一特點?這與自然環境有密切的關係。

  湖南的地形東西南三面環山,對北敞開,冬季,凜冽的西伯利亞寒潮滾滾南下,長驅直入湖南全境,達南嶺的腳下郴州永州一線,被阻於南嶺;夏季,南方的陽光烈日加上湘北洞庭湖大水面的蒸發,使三湘大地熱氣鬱積而不得散發,致使盛夏酷暑可達41攝氏度,夜晚的氣溫仍可高達33攝氏度。而春秋兩季,三湘大地時而受西北的冷鋒控制,時而受西南暖溼氣流的影響,故氣候多變,時晴時雨,驟冷驟熱。

  因此,儘管湖南號稱為魚米之鄉,自古卻屬於居住條件惡烈的荒蠻之地,以至於賈誼分配到長沙作王太傅,自視為流放而痛苦早逝。漢代以後,湖南逐步開發,雖然成了魚米之鄉和糧倉,三湘人民祖祖輩輩所感受到的氣候的惡烈,冬寒夏暑,春秋兩季變化無常,培養了湖南人認同天道變化無常的道理和不屈的奮鬥精神。

  如楚辭中的離騷、天問、招魂,湘楚巫文化中的祭祀,長沙馬王堆漢墓中的漆畫等,其不同於黃河流域文化的最大特點就是不追求對稱和工穩,而是更跳躍、更激情、特別是表現出對天道無常變化的疑問、適應和反抗精神,在面對湖湘文化的時候,決不能低估了這種環境對湖湘文化的影響。

  二、古時移民對湖湘文化的影響

  湖南自古為南北兵家首徵之地,元代初年及明末清初,湖湘大地遭受戰火多次蹂躪,土著族十室九空。元代和清代有兩次在中央政府鼓勵和安排下的大規模移民,移民主要來自江淅、江西和四川等地,如今湖南省境內有四十多種方言,如湘鄉新化、常德湘西、衡陽、平瀏、澧陵等方言,可以說沒有一個湖南人能聽懂省內的所有方言。

  移民的進入給湖湘文化提出供了厚實多元的基礎。近代有人論說,湖南之所以名人輩出,蓋因湖南是移民省的緣故。而不管移民來自哪裡,其最根本的特點是有吃苦耐勞的心理準備和拼搏的精神,這種氣質上接先人楚文化的跳躍浪漫,就形成了近代湖湘文化的激越而又有序、篤實而又靈動、浪漫而又實際的鮮明地域特徵。

湖湘文化名人有哪些

  湖湘文化有如下名人:

  1、毛澤東。人物簡介: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

  2、曾國藩。人物簡介: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同時還是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3、胡安國。人物簡介:胡安國是南宋時期的著名經學家和湖湘學派的創始人之一。字康侯,號青山,學者稱武夷先生,後世稱胡文定公;

  4、王夫之。人物簡介:王夫之,字而農,號姜齋,又號夕堂。他是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史學家、文學家、美學家,他同時還是湖湘文化的精神源頭;

  5、左宗棠。人物簡介:左宗棠,字季高,號湘上農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


文化名片之一:湘繡起源文化

  湘繡在古時候是女子用來做荷包、被套等的繡法,至今已有兩千多餘年了,回望歷史,我們似乎從來都不知道時間的對我們的影響,也不知道人類智慧的偉大,但是從這些民間藝術中能完全體現出了。那麼作為湖南文化的名片之一,湘繡起源文化是什麼樣的?一起來看看吧!   湘繡的歷史源遠流長,湘繡手工藝產品蘊含的藝術內涵,博大精深 ...

文化元素包括哪些?最有特色的是哪個

  湖湘文化源遠流長,在歷史上它受到了荊楚文化的影響,又經歷了宋代以來諸次大規模移民導致的文化中心南移,從而組合、建構出獨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形態,孕育出無數英雄俊傑,對近代中國的救亡圖存運動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那麼湖湘文化元素包括哪些呢?   湖湘女書   女書是湖南江永女書專用的漢語方言音節表音文字,其使用 ...

淺談:文化建築有哪些特點?

  湖湘文化在我國文化史中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它的哺育下,一批批自強不息、敢為天下先的湖湘子弟,尤其在我國近代成為推動歷史程序的重要力量。而湖湘文化為人所稱道的,不僅僅有那些近代救亡圖存的先驅人物,還有獨具特色的湖湘式建築。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湖湘文化建築有哪些特點。   早在八九千年前,古老的湘人就 ...

文化的開啟者:屈原和賈誼簡介

  湖湘文化,乃是在南北朝及唐宋以來的中原文化中心南移大背景下,受中原文化和荊楚文化的雙重影響而在今湖南地區形成的一種地域性文化,對其後千百年的歷史、尤其是中國近代史有著重要影響。那麼就讓我們來了解,兩位湖湘文化的開啟者:屈原和賈誼。   屈原與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的思想淵源之一,就是周代至春秋戰國時期興起 ...

文化十傑有誰?十大人傑不負盛名

  湖湘地域,在歷史上向來被稱為人文薈萃之地,群傑輩出之所。歷朝歷代,從這裡走出了許多影響國家與時代的人物,也有許多才俊之士曾來到此地,為湖湘文化添上自己的一道風采。那麼今天就讓小編為你盤點,湖湘文化十傑都有誰?   屈原(前352—前281),戰國楚國人,詩人、思想家,代表作《離騷》、《九章》。端午節是為紀 ...

文化有哪些?涵蓋歷史方方面面

  湖湘之地,處中國腹心,人傑地靈,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湖湘文化先承先秦湘楚文化之孕育,後經宋明中原文化之洗禮,博採眾長,成為一種獨具特色的區域文化。那麼湖湘文化有哪些內容呢?一起來了解吧。   湖湘哲學思想   湖湘哲學思想,以宋代胡安國為開創者,歷胡宏、張拭、王船山、曾國藩、譚嗣同、楊昌濟,以至毛領袖,形 ...

文化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

  湖湘文化一直是湘人的一個驕傲。“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對“楚材”的形成,湖湘文化功莫大矣。   湖湘文化是一種區域性的歷史文化形態,它有著自己穩定的文化特質,也有自己的時空範圍。從空間上說,它是指湖南省區域範圍內的地域文化;從時間上說,它是兩宋以後建構起來並延續到近現代的一種區域文化形態。   湖湘文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