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滿族禮俗

滿族禮俗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中華民族歷來有講禮貌、重禮節的優良傳統;滿族人民自然也同樣重視禮儀、禮節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他們所創造、借鑑和遵循的禮節都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

  滿族曾經是個漁獵民族,這個民族共同體既是血緣集團,又是地域集團,八旗制度軍政合一,滿族人“出則為兵,入則為民”,在過去他們經常要出去打仗、戍邊,每一次分開都可能是生離死別,因此滿族的禮儀有很明顯的民族特色,非常注重感情的表達。

  北京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趙書:“我覺得滿族的禮節可以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叫感情培養,比如同是磕頭,滿族人和漢族人是不一樣的,漢族人一般跪下之後呢,就是磕三下,滿族人他要磕一下、抬起來、直身子看著祖宗的牌位,再磕一下,再直起身來,看祖宗的牌位,再磕一下,再抬起身來,看祖宗的牌位,這為什麼呢?是增加對祖宗的崇敬的心情,所以我說它是感情培養,特別要注意眼睛一定要看祖宗牌位。這包括女人摸鬢角要看到被敬禮的長輩,包括男人在打千的時候也要眼睛看者長輩。”

  滿族最普通的禮節叫“打橫”,我認為這個禮節是不錯的,什麼叫“打橫”呢?比如我正在走著,後邊長輩來了,來了怎麼辦?我馬上在路邊站直,稍微低頭,讓長輩過去,叫“打橫”。如果說我到朋友家去,朋友送我出來,那麼朋友往前走我要倒退著出來,打橫。站著低著頭,“您請回吧,您請回吧,您請回吧”,絕不能夠把後背給人家,後腦勺給人家。

  第二種禮節就起到感情交流的作用。八旗之內,非親即友,男人見面,互相都要打千,你也打千,我也打千,最後高潮就是互相擦肩,這是一種感情交流。

  趙書:“第三種我覺得禮節好在哪裡呢,就是感情宣洩,因為滿族人經常出去打仗,要生離死別,每次告別都可能是永別,每次相見都是一種久別重逢,所以滿族禮節第一種叫什麼呢?就是夫妻之間叫‘頂頭禮’,用一個形容詞來講叫‘情深入懷’。什麼叫‘頂頭禮’呢?丈夫回來之後,他要很站直地面向家人,作為主婦,他的愛人,妻子吧,見面之後她的頭直接撞向他的胸脯,兩手抱著他的後背,她可以哭,也可以說各種話,充分地發洩出來,丈夫呢就摸著她的頭摸著她的背說些安慰話。那麼他的妻子行完頂頭禮之後,孩子怎麼辦?孩子已經十四、五了,十六了,對父親怎麼辦呢?就行抱腰禮,抱腰禮就打千,雙手抱著父親的腰,頭低下來,也可以哭,也可以說很多很感動的話,他父親是摸著他的後背,講些安慰的話,那麼情況是非常感人的,是可以把感情充分發洩出來的,所以我覺得這樣的禮節是很有他的民族特色的。”

  透過我們看滿族這些禮儀,首先看滿族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這些禮儀大部分是從漢族學來的,只不過是滿族在特殊的人文共同體裡面更加強化了。第二,滿族又是一個很團結的民族,由於他這些禮儀,把人們之間的關係凝聚在了一起。第三,他是向上的民族,因為這些禮儀,他保持一種很嚴格的等級關係,很嚴格的親疏關係,保持了一種向上的精神面貌,因為什麼呢?透過禮儀,人們就可以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位置,就能發揮自己的作用,就能夠形成一個民族整體,團結向上。

客家喪葬禮俗

  比起其他禮俗,喪葬之俗來得更為莊嚴肅穆。客家人對於此,做得十分周到,甚至過於繁文縟節。葬務從厚,禮務從奢,豐其筵席,醉飽靈側,鼓樂奠別等等。一些地方至今舊俗猶存。

  病人臨終之際,便將事先做好的“壽衣”給病人穿上,稱“著壽衣”。過去有“上六下四”之說,即上身穿六重衣服,下身穿四重褲子。

  客家風俗重視送終。出門在外的千方百計趕回家,以求在臨終前見最後一面,顯得孝順。人斷氣後,馬上燒轎,焚紙,眷屬、兒女悲哭成叫。是為“送終”。

  報喪:病人斷氣後即刻報喪。孝子往外祖母舅家及親伯叔家報喪,在門前或附近路口還出訃告。

  擺孝堂:在遺體前掛白布,擺香桌,放靈位牌或遺像。早晚哭靈,登記親友送來的禮物或“代燭”,帳布按序掛在孝堂兩旁。

  落枕:移動遺體,在廳堂地上鋪一白布,將遺體放在上面,頭新瓦,瓦上墊以布制三角枕,日夜派人守候;擇日定時將遺體入棺叫“入材”。每天清晨和傍晚以及親友來弔唁時,喪家女眷在帳內棺旁舉哀。晚上親友參加孝堂守靈,俗稱“陪夜”。

  發喪要擇時,常在早晨。舊時在頭一天要“鬧喪”,通宵達旦,鼓樂喧天。發喪先舉行祭奠,再起柩出殯。講究排場,以顯示兒女孝順。

  安葬:將靈柩放入墓地。墓地選擇講究“風水”。墳墓外觀很似客家人的圍龍屋,是客家人崇拜祖先的一種表現。埋葬後第三天,親屬穿孝衣到墳上哭拜祭奠,燒紙錢,謂“醮三朝”。

  做七:人死後,每逢“七”日,要舉行祭奠,俗稱“做七”。一般只做“五七”。最後舉行祭奠,焚化靈屋(紙屋),叫“完七”,以示喪事的結束。以後,週年舉行祭禮,叫開小孝;三年舉行祭禮,叫開大孝。開大孝時,門前、廳堂換上紅聯,一切恢復正常。

  客家之俗,安葬若干年後(常為十年),挖開墓穴,將遺骸用炭火烘烤,按人體結構屈肢裝入特製的陶甕內,謂“檢金”,然後重新安葬,這才是永久、真正的墳墓。

  對於非正常死亡的人,有一些特別的喪葬禮俗,如比較注重請僧道打醮唸經,超度亡魂等。

中華民族: - 滿族

  滿族主要分佈在中國的東三省,以遼寧省最多。另外,在內蒙古、河北、山東、新疆等省、自治區以及北京、成都、蘭州、福州、銀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數散居滿族。

  滿族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人,其後裔一直生活在長白山以北、黑龍江中上游、烏蘇里江流域。1644年清軍入關,統一了中國,形成滿漢長期雜居的局面。辛亥革命後,滿洲族改稱滿族。

  滿族有自已的語言、文字,滿族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滿文創制於16世紀末,是借用蒙古文字母創制的。17世紀四十年代,滿族大量入關後,普遍開始習用漢語文。

  滿族自古好歌舞,古代舞蹈多由狩獵、戰鬥的活動演化而來。歷史上滿族男子喜穿青藍色的長袍馬褂,頭頂後部留髮梳辮留於腦後,戴圓頂帽,下穿套褲。婦女則喜歡穿旗袍,梳京頭或“盤髻兒”,戴兒環,腰間掛手帕。滿族入關後,其服裝與漢族服裝趨於一致,但旗袍卻以其獨特的魅力流傳下來,成為中國婦女的傳統服裝。

  習俗

  滿族人孝敬長輩,注重禮節,在路上遇見長輩,要側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長輩走過再行;不但晚輩見了長輩要施禮,在同輩人中年輕的見了年長的也要施禮問候。親友相見,除握手互敬問候外,有的還行抱腰接面禮。過春節時要拜兩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滿族傳統住房一般為西、中、東三間,大門朝南開,西間稱西上屋,中間稱堂屋,東間稱東下屋。西上屋設南、西、北三面炕,西炕為貴,北炕為大,南炕為小,來客住西炕,長輩多住北炕,晚輩住南炕。

  忌諱:室內西炕不得隨意坐人和堆放雜物;忌打狗、殺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鋪狗皮褥,忌 諱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婚俗

  滿族婚禮既帶有本民族濃厚的特點,又融合了不少漢民族的風俗禮節,一般地講要經過以下程式:訂婚:滿族青年男女訂婚有兩種形式。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長是熟人或朋友,相互瞭解,有意做親,便

  託媒人給子女許訂終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另一種是男女雙方互不認識,託媒人為子女訂婚,並由媒人轉交雙方的"門戶貼",開具雙方的旗佐、履歷、姓氏、三代。此外,還要互相檢驗生辰八字。

  放定:即遞財禮。分放大定和放小定兩種。放小定是未來的媳婦拜見姑母兄嫂等男方家至親時,得到財物。放大定叫做“過大禮”,俗稱“下大菜”,就是選擇吉日,男方將聘禮送到女方家。

  結婚前一日,送親的要喝“迎風酒”。新娘則離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俗稱“打下發”。次日清晨,女方家用彩車送親,由其哥哥護送。彩車到新郎家時,洞房門前的地上放有一火盆,讓喜轎車抬著新娘從火盆上經過,俗稱"過火避邪"。為趕走或殺死隨轎而來的鬼怪,新郎要向轎門虛射三箭;也有實射的,但一般都是朝轎底射,以免傷著新娘。接著,新娘被人扶出轎來到天地前,同新郎一同向北三叩首,俗稱“拜北斗”。拜完北斗後舉世聞名行“撇盞”儀式。即頭戴紅蓋頭的新娘和新郎,面朝南跪在院中神桌前,桌上供豬肘一方、酒三

  盅、尖刀一把,薩滿單腿跪在桌前,一面用滿語唸經,一面用尖刀把肉割成片拋向空中,同時端酒盅齊把酒潑到地上。主要目的是乞求上蒼保佑新婚夫婦,使他們子孫滿堂,白頭偕老。舉行完以上這些儀式後,新娘由全科人(即父母子女俱全的人)攙進洞房。新娘過門坎時,在門坎上放有一副馬鞍,新娘必須從上面跨過去。新房的床鋪必須全科人鋪設,洞房鋪好後要在房內奏樂,稱

  “響房”。新娘入洞房時,一小女孩手拿兩面銅鏡,對新娘照一下,然後把銅鏡掛在新娘的前胸後背。接著,另一小女孩遞過兩隻錫壺,裡面盛有米、錢等,新娘或抱在懷裡,或夾在腋窩,俗稱“抱寶瓶”,又叫“抱保媒壺”。當新娘在床上坐穩後,新郎用秤桿把罩在新娘頭上的紅布揭去,叫做

  “揭蓋頭”。接下來便是夫妻喝交杯酒,吃合喜面、長壽麵或子孫餑餑等。

  食俗

  滿族民間農忙時日食三餐,農閒時日食二餐。主食多是小米和高梁米、粳米、乾飯,喜在飯中加小豆或粑豆,如高梁米豆乾飯。有的地區以玉米為主食,喜以玉米麵發酵做成“酸湯子”。東北大部分地

  區的滿族還有吃水飯的習慣,即在做好高梁米飯或玉米餷子飯後用清水過一遍,再放入清水中泡,吃時撈出,盛入碗內,清涼可口。這種吃法多在夏季。

  滿族的餑餑歷史悠久,清代即成為宮廷主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御膳“栗子面窩窩頭”,也稱小窩頭。滿族點心薩其瑪也成為全國著名糕點。較著名的還有清東陵糕點,也稱清東陵大餑餑,北京小吃墩餑餑,河北承德小吃油酥餑餑,湖北荊州小吃豬油餑餑等。

  北方冬天天氣寒冷,沒有新鮮蔬菜,滿族民間常以秋冬之際醃漬的大白菜(即酸菜)為主要蔬菜。據傳用醃漬的方法儲存蔬菜,始於清順治年間。用酸菜熬白肉、粉條是滿族入冬以後常吃的菜餚。

  滿族人民愛吃豬肉,常用白煮的方法烹製。遼寧瀋陽市的滿族餐館那家館有100多年曆史的,該店經營的白肉血腸,被譽為正宗的滿族風味。

  典型食品:滿族居住分散,各地均有代表性的典型食品,主要有:①白肉血腸。②火鍋。滿族傳統風味菜餚。③酸湯子。遼寧岫巖滿族的典型食品。④清東陵糕點。也稱清東陵大餑餑。

  節慶

  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一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 ?

  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農曆10月13日,皇太極釋出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誌著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東“首屆滿族文化學術研討會”

  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 ?

  上元節:即正月十五日,俗稱“元宵節”。同漢族一樣,滿族也有元宵掛彩燈和吃元宵的習俗。 牋?走百病:滿族婦女的節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當晚,婦女們三五成群,結伴遠洲,或走沙滾冰,

  或嬉戲歡鬧,叫做“走百病”。 ?

  ?

  二月二:俗稱“龍抬頭日”。當日晨,滿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彎曲如龍,故稱“引龍”。然後在院中舉行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全家人還要吃“龍鬚麵”和“龍鱗餅”。婦女們這天不能做針線活。

  清明節:上墳祭祖時不像漢族紙錢後在墳頂上壓錢,而是在墳上插“佛朵”。“佛朵”是滿語,譯為漢語為“柳”或“柳枝”。根據滿族信仰,柳是人的始祖,人是柳的子孫,為表明後繼有人,要在墳上插柳。

  ?

  端午節:滿族過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其風俗與漢族相同。 ?

  中元節:滿族以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也視為超度亡靈的“鬼節”。屆時,各處寺院設立道場,燃燈 唸經,要舉行各種超度儀式。 ?

  中秋節:滿族人家過中秋節也吃“團圓飯”。此外,月亮初升之際,還要供月。即在院內西側向東擺一架木屏風,屏風上掛有雞冠花、毛豆枝、鮮藕等,為供月兔之用。屏風前擺一張八仙桌,桌上供

  一大月餅。祭時,焚香磕頭,婦女先拜,男人後拜。 ?

  臘八節:滿族人家臘月初八要泡“臘八醋”和煮“臘八肉”。除全家人吃外還要分送親友。

  小年:滿族過小年的習俗與漢族相同。臘月二十三日為“小年”。屆時家家戶戶要祭祀灶神,俗稱 “送灶王爺”。


滿族春節有哪些習俗?

  滿族的傳統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一致,所謂“奉省歲事,滿漢舊俗不同,久經同化,多已相類”(《奉天通志》卷九十八)。但“滿漢舊俗不同”,滿族年節有特殊的風情。你瞭解滿族春節習俗嗎啊?滿族春節習俗有什麼特點?滿族春節有哪些習俗?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滿族春節習俗。   滿族的傳統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一致,所謂“奉省歲 ...

滿族喪葬習俗

  滿族喪葬習俗 滿族喪葬中,有所謂 燒飯 之禮俗。遼金時女真人就有將 其祭祀飲食之物盡焚之 的燒飯之俗。瀋陽滿族沿襲此俗,富貴人家還有將生前所御狗、馬焚燒的。以後,努爾哈赤、皇太極等統治者一再告誡要節省食物器用,除燒飯外,也不再焚燒狗馬,只將生前所用狗、馬率至墳前火堆旁,用鞭棍催打狗馬從火堆上奔跳過去就可以 ...

滿族的婚禮婚嫁習俗

  提起滿族的婚俗,得從一段滿族的神話故事講起:長白聖母佛庫侖,有一天在天池沐浴,見到一隻嘴噙朱果的五彩靈鳥飛來,她上前去抱,不料朱果洽巧落入她的口中,因此懷揣有孕,生下始祖布庫裡雍順。   這是母系氏族社會的真實寫照,也說明滿族的婚俗是從群婚制、對偶婚制、最後發展到一夫一妻制的。   滿族入主中原以後,婚俗 ...

滿族婚姻習俗

  同姓婚娶,不論輩份。 在努爾哈赤統治前,滿族有嚴重的同姓血緣婚的習俗。明《岷峨山人譯語》雲:“胡俗婦喪其夫,其家男子即收妻妾。父子兄弟不論也。他適,則人笑其不能贍其婦。”《建州聞見錄》雲:“嫁娶則不擇族類,父死而子妻其母。”如多爾袞的親侄肅王豪格犯了罪,多爾袞即娶豪格之妻為妻,就是“婦喪其夫,其家男子即收 ...

遼寧滿族50位“格格”集體出嫁

     7月12日,50位滿族“格格”在遼寧省撫順市的一場滿族傳統婚禮中集體出嫁,撫順市上萬名市民共同見證了這50對新人喜結良緣。這50對新人多數是撫順籍的滿族人,也有在撫順工作的滿族後裔等。集體婚禮結束後,50對滿族新人回到滿清文化的發祥地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的赫圖阿拉老城拜祭先祖。 ...

滿族燒香的習俗

  燒香的習俗 立冬,秋糧一入庫,這個季節便是滿族八旗和漢軍八旗人家燒香祭祖的活躍季節。特別是漢八旗人家的“還願香”、“太平香”,均爭取在立冬左右舉辦。祭祀活動主要有跳虎神。扮演虎神的神匠(單鼓藝人)在這初冬十月小陽春的大好節氣,在院裡院外。屋裡屋外,表演絕活,能施展出藝人的武功特點。   漢軍旗滿八旗大部分 ...

廈門疍民的人生禮俗

     1.命名:   廈港疍民的名字富有時代與地方特色。疍家男孩名字可分為三種類型:一種以出生地命名,疍民四處漂泊,有的在什麼港口降生就叫什麼名字,臺灣、澎湖、香港、金門、浯嶼、東山、汕尾、海南等都有。據查證,名叫臺灣的有3人,叫澎湖的有7人。有的在大海出世,乾脆就叫水生或海生;另一種是按照疍家舊時的習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