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無法抵擋的苗族的飲食文化

獨具特色的苗族飲食文化

  苗族是我們中國一個歷史發展比較悠久的少數民族,也是我們當今中國一個比較大的少數民族,一個歷史比較悠久的民族。其實,我們都知道,每個民族都有每個民族的飲食文化,那麼,大家對於苗族的美食文化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飲食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在苗族的分佈地區中,大部分的都是一日三餐,均以大米為主食。多先把稻穀曬乾(或炕幹)倒入碓中舂去米糠,現舂現吃,每次舂3-5斤。現在不少地方已用電力、水力碾米了。苗族做飯常把淘過的米加入6-7倍的水煮,半熟後社潷去米湯,放入木甑中蒸熟即成。也有將包穀、小麥、小米摻入一起煮、蒸的。包穀和蕎麥則用石磨推成麵粉或粒狀食用。多把麵粉用水和勻後,倒入水甑,蒸熟作為主食,廣西、雲貴交界處的苗族稱之為“面面飯”。四川省境內的苗族,把用小麥、蕎麥或玉米麵做成的麵條與其他主食搭配食用。貴州一些地區的苗族有把燕麥蒸熟,就原鍋文火焙乾、脆,然後磨成粉,炒熟作為日常主食。

  苗族民間以糯米為貴,將糯米飯作為豐收和吉祥的象徵。食用糯米時,有時也先將糯米蒸熟,然後趁熱倒入木槽內,用錘捶打成泥,再用手扯成小圓團,以木板壓平,待完全冷卻後用山泉水浸泡,隨時換水,可存放4-5個月,吃時燒、烤、炸均可。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油炸粑粑是先把粘米和少量的黃豆浸泡後,打成漿狀,再把打好的稠漿舀入鐵皮製成的模具內放入滾油中炸,呈金黃色即可。如再加一些鮮肉和酸菜做餡,味道更為鮮美。

  苗族的菜餚種類很多,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和青菜、蘿蔔,肉食多來自家畜、家禽飼養,四川、雲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說。狗肉性熱,有暖腹健胃,強食滋補的作用。苗家的食用油除動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苗族菜餚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種菜系,因苗族喜食酸味菜餚。家中來客,除以雞、鴨、魚、肉等款待外,各種酸味菜餚亦不可少。酸味菜餚,名目繁多,主要有雞肉、酸湯菜、酸湯魚、酸面辣等。

  苗族釀酒歷史悠久,從制曲、發酵、蒸餾、勾對、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藝。咂酒別具一格,飲時用竹管插入甕內,飲者沿酒甕圍成一圈,由長者先飲,然後再由左而右,依次輪轉。酒汁吸完後可再衝入飲用水,直至淡而無味時止。咂酒一經開壇,剩酒無論濃淡,均不復再用。逢年過節,家家還都做糯米甜酒。日常飲料以油茶最為普遍。製作時,先將油、鹽、姜、茗茶入鍋同炒,待油冒煙後加清水煮沸,然後濾渣,再把茶水倒入放有玉米、花生、米花或糯米的碗裡,適當地加些蔥花、蒜葉、胡椒粉和山胡椒後,即可飲用。湘西苗族還特製有一種萬花茶(又稱百果茶)。除茶外,酸湯也是常見的飲料。

  苗族食俗的文化成為一種特點,一種特色,它與其他民族的食俗文化一起構成了我國龐大的食俗體系。苗族食俗是苗族文化的一種具體化的呈現,是我國飲食文明的一種獨特魅力。

無法抵擋的苗族的飲食文化

  人的生活基礎無非都是在“衣食住行”上面,同時以上四點也是一個地方特色文化的基本組成部分。飲食作為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項在苗族文化裡也是有其獨到之處。在飲食習慣上面也是與其他民族不盡相同。

  苗族多以大米為主食,玉米、紅薯、小麥等為輔,雜以養麥、大麥、燕麥、高粱等。嗜酸辣鹹,好菸酒茶。飼養家禽家畜,種植各種蔬菜。苗族是一個以水稻為主糧的民族,用水酒接待貴客,以雞、鴨為招待客人的佳餚,而雞心和鴨心又被看成是最貴重的部分。

  雲南地區苗人多吃菜飯,即將玉米麵拌水反覆蒸制,拌入青菜再蒸,香且軟。養面多蒸粑粑、烤粑粑,做疙瘩麵湯、涼粉。邱北苗人多吃米麵飯,將大米與養面混合蒸飯吃。也吃燕麥(大麥)炒麵、糯高梁粑粑。貴州苗民大米是主食,雜糧比重不大,但黔西北地區多食玉米、養麥、燕麥、馬鈴薯。

  湘、黔、桂一帶的人好吃烏米飯(用南濁的莖葉搗爛債計,拌到糯米中蒸制,飯粒烏亮)、粽子。黔東一帶人好用野生植物的花、葉染成五顏六色的糯米蒸成飯,稱“姐妹飯”,在過“姐妹節”時吃。湘西苗家早餐和午餐稱做“吃茶”,平日以素食為主。

  苗族喜愛用鹽和茶油。貴州一帶苗民多吃酸辣湯菜。烹調方法多為煮或烤。因歷史上受缺鹽之苦,好腿痠菜。壇腿痠菜就有20多種,例如鹽酸、糟辣、酸辣等。酸場煮魚是苗家風味名菜,就是用酸湯煮制鮮鯉魚。貴州南人善將魚或肉臘制或掩制。喜歡做酸魚或酸肉。

  香茅草烤魚也很有名,將巴掌大的鮮魚剖洗淨,用蔥、姜、蒜、辣椒、花椒、油、鹽等調成醬狀物,塞入魚腹,外裹香茅草,文火烘烤而成,皮黃骨酥,別有風味。湖南苗家年節吃肉食品多分部位烹任,例如頭、爪做一碗,肝、舌、肥肉、瘦肉各做一碗等等。

  苗家還擅於製做豆鼓、豆腐、灌腸、麵醬等。好吃火鍋,每有佳品,必架起小鍋,放進蔬菜、肉、豆腐等,邊涮邊蘸辣椒鹽水吃。採集野生植物也是副食品的重要來源。例如野漢菜、野辣椒、牛百頭菜、馬蹄菜、畢蛇菜、野三七、多根、野墓頭、養菜、雞窩菜等或煮或炒,可單吃也可與肉一起煮制。或飲酸菜湯泡井水。愛飲酒,一般家庭能自制酒麴。

  茶是苗族人待客的飲料,茶的種類也很多。湘西苗家多用油茶待客。湖南綏寧縣一帶苗家多請客人喝“萬花茶”。一家之客也是全寨之客,各家爭相宴請。用牛角盛酒敬客,是隆重的待客方式。客人進家門時要飲“進門酒”,入席時要飲“轉轉酒”、“勸杯酒”、“雙杯酒”等,還要唱助酒歌。

  苗族飲食中最具特色的菜是“鹽粘撈”。此外,油炸蜂蛹、苗族酸湯魚、苗族醃魚等也別具風味。苗族是一個善於狩獵的民族,對山神等自然神祗的崇拜尤盛。因此,民族飲食文化中祭祀的飯菜,則多以雞、蛋為主,並且在祭祖,特別是上山打獵或出遠門均要占卜,吉則行,兇則止。

苗族的飲食文化

  苗族人食物以大米為主,輔以包穀、小米、高粱、小麥和薯類等雜糧,最喜食糯米。副食品主要有瓜類、豆類、蔬菜以及作為佐料的辣椒、蔥、蒜等。肉類有豬、牛、羊、雞、鴨及魚類。

  苗族人口味以酸、辣為主,尤其喜食辣椒。日常菜餚主要是酸辣味湯菜,能加工儲存熏製臘肉、醃肉、醃魚、魚乾、香腸等,其中醃魚是苗族的傳統佳餚。苗族人還喜歡製作豆腐、豆豉,加工豬灌腸、血豆腐等。苗家男女都喜歡酒,大部分人家都能自己釀酒,自制酒秈,用土產的糯米、包穀、高粱等釀出芳香的甜酒、泡酒、燒酒、窖酒等。

  苗族祭祀的飯


苗族飲食文化及風俗習慣

  苗族是一個分佈非常廣泛的民族,這也使得苗族的飲食習慣因為地區不同而不同,其中苗族分佈最多的西南地區飲食習俗最具代表性。   那麼,從中國飲食文化來說,苗族的飲食文化及風俗習慣是什麼樣的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日常飲食   苗族的日常主食有大米、玉米、高粱、小米、蕎麥等。副食則為西南山區常見的瓜果蔬菜 ...

洛陽民間欲籌建飲食文化博物館

     “飲食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展現一二。”昨日,記者來到洛陽市澗西區青島路,這裡,一家民營博物館正在籌備中,博物館負責人王天喜告訴記者。在不大的場地中,陳列著唐元明清等不同時期的餐桌、椅子、餐盤、食盒、水壺等展品,展示老祖宗吃飯使用的“傢伙”。   A   將“伊尹 ...

“清明節”裡不可忽略的飲食文化

  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令食品。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 ...

侗族神奇的飲食文化

  侗族是分佈於貴州、湖南、廣西三省毗鄰地區的南方少數民族,其中以貴州省人口最多,古代文獻中稱“駱越”、“僚”、“侗蠻”。他們主要從事山壩農業,兼營林業和漁獵,手工業發達。出產“香禾糯”(有“糯中之王”之稱)、“稻花鯉”、油茶、杉樹,善於編織侗錦,“鼓樓”和“風雨橋”是其特有的精湛建築藝術,是侗寨的標誌性建築 ...

海外看民俗:日本保護民族飲食文化從娃娃抓起

  8月20日,日本大阪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名譽教授石毛直道在一次國際食學論壇上表示,日本應該為正在消失的“媽媽的味道”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將傳統飲食文化繼承和延續下去。石毛直道指出,家庭作為教授和推廣傳統飲食知識的角色正在減弱,應該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作用,加深人們對傳統飲食文化的認知。石毛直道介紹,日本的食育作為 ...

中國春節飲食文化

  2010-7-21 15:10: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1 2 3 下一頁 (一)春節食俗 農曆正月初一,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家家戶戶都要進行賀年活動,飲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年貨,舉凡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江南風俗,年節前要預先做好新年 ...

中秋節的飲食文化

  http://www.tech-food.com 2005-8-9 10:06: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月餅:提起中秋節的應節食品,大家一定立刻想起月餅。其實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要遲至明朝才盛行。而在此之前的中秋食品,仍以應節的瓜果為主。至於月餅的起源,再民間有一項流傳甚傳說:在元朝末年,漢人想起來反抗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