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獨具特色的珞巴族舞蹈文化

獨具特色的珞巴族舞蹈文化

  我們的舞蹈大多來源於生產活動的過程中,也有一些是為了祭祀祈禱而演變而來的。不同的民族有著自己民族文化特點的舞蹈,表現出各民族生活中不同的風俗民俗。珞巴族文化中的舞蹈同樣來源自生活的感悟。

  珞巴族舞蹈大致可以分為無言的舞蹈和有言的舞蹈。無言之舞和圖騰有著密切的淵源關係,以模仿圖騰崇拜為主,動作緩慢粗獷;有言之舞則將歌詞與一定的、程式化的舞蹈動作相結合,更多地表達出珞巴族人民勞動和生活的感悟。

  珞巴族舞蹈中有原始的巫術之舞。生活在喜馬拉雅山麓的珞巴人相信萬物有靈。透過巫術,人類可以和自然之靈溝通。這些舞蹈剛勁有力、情緒激昂、氣氛嚴肅,表現了珞巴族人剛毅倔強的性格,以及同惡魔勢不兩立、頑強鬥爭的精神。

  跳舞時沒有樂器,姑娘們跟著巫師所唱歌曲的末句,重複合唱,並按著歌曲的節拍起舞。這些歌謠代代相傳,通常講述的是創世紀的宏大故事,例如人和動物的起源、箭的發明、毒藥的發現、歷史的傳說和部落世系等。

  珞巴族還有古老的生殖崇拜之舞。在農曆正月時,巫師帶領年輕小夥子各村巡遊。路過田野時,巫師拋下大米粒,青年就揮刀而舞,同時舉著竹製生殖器的舞者在地裡跳起生殖之舞,意在預示豐收。

  同樣,珞巴舞蹈中也有激越的刀之舞。刀耕火種的生活之中,刀對於珞巴族具有特別神聖和重要的意義,對刀的鐘愛和崇拜構成了珞巴族獨特的風格。著名的珞巴刀舞表現了珞巴獵人兄弟們結拜或是打獵歸來,分配獵物時的熱烈喜悅之情,公平坦蕩之風。舞蹈沒有音樂伴奏,舞者全身獵裝,披羊毛坎肩,戴熊皮壓制的盔帽,帽後還綴有帶眼窩的熊皮。

  歷史溯源

  與生產的原始不同的是,珞巴族在民間傳說、民族音樂和舞蹈方面展現出宏大的心靈和想象,擁有自己的偉大創世史詩和古老曲調以及根植於圖騰崇拜的舞蹈,在整個藏區別具一格。

  藝術特色

  珞巴舞蹈有濃烈的原始崇拜特色,粗獷有力,剛健熱烈。珞巴舞蹈根植於生活實踐,生活環境因素對珞巴族舞蹈的影響很大。舞蹈創作植根於生活實踐,其動作多以模擬動物鳥獸的形態和動作以及人們捕捉、馴養動物的歡快場面。

  形式類別

  珞巴族舞蹈包括許多男女邊跳邊唱的大型集體舞蹈,風格爽朗活潑,剛健有力。舞蹈“夾依”常在節日、婚禮、喜慶的場合集體表演,邊歌邊舞。此外還有“馴牛舞”,表演公牛的出逃和被抓獲,馴服,牽牛歸來等場面。除了模擬動物和生活場景之外,珞巴族還有一種獨特的舞蹈形式叫做“都怒”,一人領唱眾人和,這是根據原始舞步進行加工昇華的規範舞步,並具有體操的造型。

西藏的舞蹈文化

  今天,人們都自豪地稱道:“能走路的會跳舞”,“會說話的能唱歌”。能歌善舞是藏民族的天性,她使“世界屋脊”的雪域聖地變成為舉世公認的“歌舞的海洋”。

  西藏地獄遼闊,人口居住分散。境內,北部高原廣闊,其間盆地、湖泊眾多,水草豐茂,牧業興旺;南部河谷平坦開闊,土地肥沃,宜耕宜牧,工農業發達;東部高山縱橫,山頂牧場優良,山腰森林茂密,峽谷四季常清。由於各地區地理環境、生產方式、勞動物件不同,尤其是地理條件的差異和宗教文化的影響,城鎮和農村、農村和牧區、牧區和森林地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舞蹈形態和形體動作。就目前發掘和發現的古代舞蹈以及前藏、後藏、昌都、阿里西部地區藏族民間舞和古典舞分佈的現狀來看,真是多彩多姿,五光十色:有頓足為節,連臂踏歌,熱烈歡騰的農村“果諧”(圓圈歌舞);有踏步為節,重腳下節奏點子變化,熱情歡快的“堆諧”(俗稱踢踏舞);有以歌為主,歌舞結合,悠揚雅曲的“囊瑪”(內庭歌舞);有踏地為節,“喳”、“頓、踏相結合。頓挫有力的“達諧”(林區圈舞);有注重情緒表現,舞姿優美豪放的農牧區“果卓”(舊稱鍋莊舞);有圓潤舒展,長袖翩翩,鈴聲震盪,粗獷激揚,重技巧動作,表現狂熱情緒的“熱巴”鈴鼓舞;有羽錘翻飛,氣吞山河的“色瑪卓”(後藏的大鼓舞)和“卓諧”(前藏腰鼓舞);有配合劇情表演、自成一體的藏戲性格舞蹈;有伴合勞動,激發勞動熱情的“勒諧”啞劇性系列舞“羌姆”(俗稱“跳神”),以及稀世罕見,古色古香,具有西域風味的宮廷樂舞“噶爾”(供雲樂舞)等等。從動律上看,既有“舞靴”,又有“舞袖”;從韻律上講,既有“圓滑風”,又有“頓挫風”,既有“點”的強烈音響,又有“線”的圓曲流動,呈現出同一民族不同形態的多風格特徵。因此,西藏被稱為“歌舞的海洋”並非溢美之詞,而是藏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真實寫照。

  藏族舞蹈是藏民族生活的縮影,是西藏近5000年曆史程序的文化積澱。它是征服“世界屋脊“的高原人類的生命與情懷,是西藏社會發展變革的體態節奏;它凝聚著藏民族的聰明才智。藏族舞蹈在中華民族舞蹈藝苑裡是一束芳香四溢的鮮花。它別具一格,獨具風采,是華夏文化乃至人類文化光彩奪目的瑰寶。如今,它在世界藝壇上享有自己的地位,為偉大的祖國和藏族人民爭得了榮譽,對維護祖國統一和增強民族的團結、促進經濟的發展和推動社會的進步,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漢朝的舞蹈文化

  舞蹈是人類最早的藝術形式之一,它的內涵和功能隨著時代的不同而發展變化,在繼承前代舞蹈藝術的基礎上,又透過對西域樂舞的交流吸收,漢代把中國古典舞蹈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為後世中國舞蹈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漢代舞女的舞蹈有兩個最重要的特點:一是“舞袖”,古諺“長袖善舞”,可見古人對舞袖的欣賞和喜愛。運用道具作舞,是我國傳統舞蹈的一大特點,漢代舞蹈幾乎都以長袖作舞,舞袖凌空飄逸,如行雲流水,曼妙靈動,千姿百態。漢代大大豐富了我國傳統舞蹈的表演功能。漢代舞蹈文化一直傳承至今。


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東鄉族手抓羊肉

  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飲食是最讓人們關注的一個話題,中國的飲食也早已衝出國門,成為世界聞名的特色。在神州大地上不同的城市有著不同的飲食文化,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東鄉族的手抓羊肉,想更瞭解東鄉族的更多內容嗎?那就關注東鄉族文化吧。   東鄉手抓羊的品質是關鍵,這頭道工序就是“舍飼”和選羊。東鄉的本地羊吃的是高山 ...

畲族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

  由於地域及人文環境的不同,各地的飲食文化也有所差異,而畲族的飲食文化則是畲族文化的一大特色。那麼畲族人民的飲食文化都有什麼特色呢?在畲族,他們的飲食都有什麼禁忌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畲族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   一、一年四季以雜糧為主食   畲族先民長期過著隨山而種的遊耕山地農業生活,雖也租種當地地 ...

豐富多彩的珞巴族民歌文化

  每個民族和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色。很多都有自己的民歌,如陝西民歌、臺灣民歌、藏族民歌等等。而珞巴族民歌是將詩歌和一定的曲調組合而成的一種歌唱形式。這種民族特色我們應該宣揚、讓它一直傳承下來。我們一起去珞巴族文化中,瞭解豐富多彩的珞巴族民歌。   珞巴族的傳統音樂只含民間音樂一類,屬東亞樂系,包括民歌、歌舞 ...

惟妙惟肖的畲族舞蹈文化

  少數民族的舞蹈多以體現生活的喜怒哀樂為主,具有時代感,體現了民族凝聚力。畲族的舞蹈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濃郁的民族風格的新舞蹈,在祖國的民族藝壇中展現了畲族舞蹈的獨特風采。那麼,下面就來看看畲族文化中惟妙惟肖的畲族舞蹈。   畲族民間傳統舞蹈主要有祭祀、喪禮和生產勞動等方面的舞蹈。畲族舞蹈多見於做功德、“拔傷 ...

多姿多彩的納西族舞蹈文化

  正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聯絡和發展的,舞蹈也是如此,現今存在納西族文化中的民間舞蹈已經越來越少。人們常把民間舞蹈稱作“藝術舞蹈之母”,納西族是生活在雲南西南的一支古羌族後裔,舞蹈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納西族的民間舞蹈分為歌舞、樂舞、表演性舞蹈、宗教舞蹈四類。   (一)歌舞   納西族的民間歌 ...

惟妙惟肖的怒族舞蹈文化

  中國幅員遼闊,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造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它們各具特色,精彩份呈,是中華民族藝術瑰寶中。怒族文化歷史悠久,他們個個能歌善舞,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會。   《怒族舞蹈》反映農業耕作的有“挖地舞”、“掰玉米舞”、“割小麥舞”、“搓小米舞”、“栽秧舞”等;反映其他勞 ...

豐富多彩的布朗族舞蹈文化

  少數民族的人民大都能夠善舞,他們將自己生活中的點滴結合民族特色編制在歌舞中。而在隆重節日到來時,布朗族人民會透過歌舞來歡慶這一天的到來,布朗族的歌舞表演形式還包括了武術和雜耍。下面的布朗族文化為您帶來布朗族的舞蹈文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布朗族青年從小就要學唱各種曲調,彈奏各種樂器。布朗族的樂曲曲調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