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獨龍族:喪葬習俗

獨龍族:喪葬習俗

  獨龍族相信,初死之人很戀家,經常要跑回家,因此送喪儀式之後,還必須請巫師舉行攆魂儀式,將鬼魂攆回到陰間去。其做法是:先殺豬、雞,供祭於墳地,巫師手持攆魂棍,邊指邊念:"你已經死了,在格蒙那裡你像摘黃瓜一樣地被摘掉了!這裡不是你的地方,你回去吧!酒肉飯菜都抬來給你了,不要來家裡搗亂,讓大家平平安安吧!"如果攆走了復又來,則再攆一次。屆時,於墳架再供酒肉,家人拿上木棍,在墳地四周和家屋前後不斷敲打鬨攆。巫師再度念道:"你怎麼又回來了?為什麼賴著不走?吃的喝的全抬給你了,你趕快走吧!'阿細默黑'(亡魂居地)才是你在的地方!"這樣的儀式,通常要舉行三次。

  祭祀民俗:獨龍族一年中只有一個節日--卡雀哇。節日的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各個家族自己擇定,一般是在農曆的冬臘月,歡度3天或5天不等。過年的第一天,婦女把自己精心編織的彩色麻布掛於竹竿上,並把竹竿插在住房上方事先打掃乾淨的平壩上;人夜,主人和被邀請的客人圍坐在火塘邊飲酒互贈祝辭。第二天舉行射豬大典,祭山神;晚間,挨家挨戶喝酒,共慶佳節。年節裡最隆重的儀式是剽牛祭天,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歷史上獨龍族信奉原始宗教,在進行一些原始的祭祖活動時,遊客不能參觀祭祖活動。

  "卡雀哇"是獨龍江地區獨龍族唯一的年節,一般在農曆臘月間,收穫後過。過節第一天,家家掛起彩色披毯。入夜舉家喝酒卜卦,祈祝來年豐收。第二天祭山神,用蕎麵捏山神及各種野獸,祭完山神,由青少年獵手箭射面獸,觀音敲(芒)擊鼓,圍圈跳舞。第三天剽牛祭天。是節日的高潮。婦女為祭牛披上獨龍毯,角上掛以彩色串珠,把牛拴在祭柱上後,全部人圍牛跳舞。剽牛手手持梭標,走入祭場摟肩搭臂喝一碗同心酒,便邊跳舞邊剽牛,牛剽倒後,行過祭,卜過牛舌,人們分割牛肉,還揹著牛頭跳粗樸的牛頭舞,跳完,大家燃起篝火,一邊燒吃牛肉,一邊喝酒唱歌,通宵方散。

獨龍族的喪葬習俗

  獨龍人絕大多數是實行土葬,也有少數因為患特殊疾病死亡而行火葬或者水葬。按獨龍人的禁忌,屍體不能直接從大門抬出,必須從住房的後壁或地板處另開一道便門送出,認為這樣做才能避免繼續死人。出殯時,由一老人在前面揮刀驅鬼,在葬地劃定墳圈,屍首側臥,面向東方,埋後不壘墳。一家有喪事,村人及遠近親戚都要送糧食、雞、酒等物,表示對死者的哀悼。埋葬的當天,全村停止生產活動,否則認為莊稼不生長或五穀也會被鬼給吃掉。

  棺材臨時用木板合成,死後第二天就埋在住宅附近,墳前豎一根木杆,將死者生前用具及親友送來的雞蛋掛在上面。

  人死後數月,家屬準備好酒肉後,要在家裡舉行祭奠儀式,親友們也要送酒送肉來幫忙。祭典由 隆木沙 主持,囑咐死者:保佑全家清吉平安,不生疾病,糧食豐收 。然後將祭品裝在竹籮裡,掛在墳前木杆上。以後不再祭掃,沒有崇拜祖先的習慣觀念,很多人都不知道祖輩三代的名字。

珞巴族:原始部落遺風的喪葬習俗

  珞巴族分佈在我國西藏東南部與印度接壤的廣闊地區。水陸交通十分困難,與外界交往不多。直到解放前,這裡還處在原始社會末期,信仰原始宗教,因而形成了十分獨特的風俗習慣。珞巴族流行樹葬和土葬。

  一部分部落實行罕見的樹葬。樹葬有三種方式:一是在樹葬的地方找一棵分叉的大樹,在分叉的粗枝上挖一個能容屍的槽,並放上死者生前的用具和一些裝飾品;二是在枝叉處用樹枝捆紮一個平臺,在臺上搭一小棚,屍體及其隨葬品置於其中;三是把屍體以端坐的姿勢放在竹筐裡然後捆放在樹叉上。珞巴族數部落實行土葬。先挖一個圓形的坑,坑有一人多深,在坑底再挖一個與坑壁成90度角的墓穴,墓穴兩邊與上方用木料做支架,並燒火燻烤。墓穴底部鋪墊木板、草、褥子枕頭。死者放入墓穴後,將捆屍體的繩子及臉罩解除,蓋上衣服。死者是男性,在屍體旁邊放上弓箭、砍刀、小刀、菸斗等物;鋪上草後,填土至與地面相平,墳墓上搭個棚子。

  該民族年過六旬的老人,不分男女,都備有用圓木刨成的棺材,晚上在此就寢,表示不畏死,藉以鎮懾前來加害的精靈。男子死後,由其姐妹或妻子梳頭,亡伯 右側外,右手下方放長刀一把,象徵其靈魂進入陰間所帶的防身武器。底墊麻布,口、眼、耳鼻撒鹽洪灌酒,象徵在去陰間的道上不會遭受螞蝗、蚊子叮咬不同需把供祭所殺的牛心、腳、肝、舌各一小塊和若干豬、雞肉放入棺內,供其靈魂前往陰間旅途食用。蓋上棺後,在蓋上鑿一小洞,象徵靈魂進出口的門口。

  下葬時,殺豬和雞,豬的四隻腳和雞的兩個翅膀掛在墳墓上,葬後,要帶回送葬時捎去肉和米酒,在死者房外支鍋做飯,請參加送葬的人吃。吃剩的飯菜要分給來客,忌帶進死者家裡。當晚,死者家屬要到墳前燒火,裝一袋煙,此後,每天早上或晚上都如此進行,時間長達兩個月,兩個月後的最後一天,認為死者的靈魂已走,墳前殺一隻雞祭奠死者,喪事即告結束。

  在珞巴族的喪葬中,具有隆重的父輩葬禮。隨著氏族制度的沒落和家長制家庭的興起,家長去世後的葬儀日趨隆重。父輩死後,要換上乾淨的衣服,讓屍體彎曲呈胎兒狀,用毯子包裹捆好。屍體旁放生前使用過的弓箭、衣飾等。在屍體 面前放一陶鍋,不斷燒火,每餐供應酒肉。

  停屍長短,由選擇出殯吉日定,一般為兩三個村前往弔唁,一起哭喪,哭喪的內容是頌揚死者的美德,祈求死者的保佑。擇定出殮日期後,第二天或第三天晚上,喪家不準與他人說話,不許生火。出殮那天,全村停止勞動,前來送葬。屍體裝入藤竹編制的筐內,由長子或他人背,中途不得停歇和換人。兩人在前面開路,後面有哭喪的親友。

  服喪期間,喪家每天向墓地送一次飯菜,持續一年。葬後一個月,家人及親戚,各帶祭品,到墳前殺雞祭祀。在服喪一年內,親屬要戴孝致哀,子女一年內不戴耳環和其它飾品,不能唱歌跳舞,嚴禁婚娶。

  此外,珞巴族在喪葬方面還有種種奇特的習俗。死者生前若是打到過許多獵物,或者是被殺死的,在停屍和埋葬時,均採用坐姿,不能平臥。一般人死亡三天後,在死者住地燒一堆火,家人要拿起弓箭和刀,在家進行三個晚上的敲敲打打,邊燒邊撒燒紅的沙子。屍體背出家後,家要進行一次清掃;葬後三天,再打掃一次,全村人停止勞動一天;過了三天以後,再打掃一次,全村人仍停止勞動。

  屍體葬後,背屍人要到河邊洗手,洗完後拿一根棍劈四片,插在洗手的地方,表示自己沒受到死者的影響。 家裡死了人,鄰居和親友三天之內不勞動、不狩獵,表示哀悼。喪家十天內不勞動,親戚、本家一年內不唱歌。 嬰兒死後,要進行樹葬,把屍嬰裹好放入一個葫蘆內,高高地吊在樹上。 此外,珞巴族人在喪葬上事無鉅細均問卜。


獨龍族喪葬習俗

  獨龍族基於生靈“卜拉”和亡魂“阿細”的靈魂觀念來認識人的死,並形成了自己的葬俗。獨龍族行土葬、火葬和水葬。   獨龍族大多實行木棺土葬,少數地區對非正常死亡者,也實行火葬或水葬。棺材常用一段園木刳空而成,也有用篾席圍卷埋葬的。村寨有人死時,全體村民及遠近親戚朋友都要前來弔唁,並送來糧食、肉類、雞、酒等食物 ...

民族文化侗族喪葬習俗

  侗族也算是我們所瞭解的民族裡不同的喪葬習俗最多的一個了。對不同的人有著不一樣的喪葬習俗,現在這個時代入土為安也大都是化為骨灰的。本期小編帶你去侗族文化了解一下侗族的喪葬習俗。   上祭。於死者去世後第二天舉行,祭品須有雞、魚、肉“三牲”,誦畢祭文,鑼鼓、嗩吶、鐵炮齊鳴,加上道士的念唱和婦女的哭聲,整個葬禮 ...

蘇州文化蘇州喪葬習俗

  對於喪葬,肯定都是不想提的。但這又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人終有一別,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我們都不知道。而喪葬的習俗我們還是要遵守,畢竟那是對逝世的人一種尊敬。蘇州文化裡,對於喪葬的說法有著怎麼樣的習俗呢?一起了解吧。   送終:先人彌留之際,血親(夫妻、子女等)應守護旁邊,在其即將嚥氣時,點燃香燭以引死者“上路 ...

不同地區文化無錫喪葬習俗

  “死者命之終”,生老病死,是人生免不掉的事。雖然會難過,但是還是得想的開一點。不同地區文化的喪葬習俗都不同,那麼無錫文化中的喪葬習俗是怎麼樣的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老人彌留之際,子女要守候在老人身旁。老人將死未死時,為他(她)洗浴或揩身,穿衣,著鞋襪,戴帽。舊時人死後入殮,棺木不封,稱小殮;3天后 ...

河北喪葬習俗戴孝掛孝介紹

  雖說“人固有一死”,在民間人失去後,親人要為逝去的人辦喪禮,這是人們非常注重的禮儀之一,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為逝去人的哀悼與悲傷之情,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葬禮習俗,我們一起來看看河北文化中具有獨特風俗的喪葬習俗吧。   老人壽終,子孫披麻戴孝。孝男要穿戴麻衣草帽;孝女(含媳)罩粗麻布;其他親人則腰纏 ...

詳解武漢喪葬習俗與禮儀

  人的一生無論有多輝煌,過程經歷是多麼的波瀾壯闊,最終都躲不過死神的召喚,這是生命的迴圈,沒有人可以躲避。人們出於對死者的尊重,無論民間還是官方都有自己的喪葬習俗,今天就要透過武漢文化了解這一地區的喪葬習俗。   1、武漢喪事風俗:老年人走的時候要有子女在旁,才方便說下最後遺囑之類的話。   2、佈置靈堂, ...

濟南喪葬習俗小殮報喪點主

  濟南自古受儒家慎終追遠的傳統影響。習俗相沿,以喪事的隆重與否,視為子輩孝道的尺度。小殮報喪點主是濟南文化中喪葬習俗的主要點。在做這些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呢?畢竟這是對逝世人的一種尊重,小編帶你一起來了解吧!   小殮:   死者將近氣絕時,家人急速給死者淨身、穿壽衣,俗稱“小殮”。壽衣為棉布或綢料的棉衣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