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歌節勞的田間文藝形式薅草鑼鼓
發歌節勞的田間文藝形式薅草鑼鼓
薅草鑼鼓是普遍流行在宜昌山區各縣的一種與勞動生產相結合的特殊歌唱形式。《長陽縣誌》載:“旱田草盛工忙,互相助為換工,亦擊鑼鼓歌唱,節勞逸,有頭歇、二歇、三歇,至末鼓鑼與薅鋤齊急,不聞人聲,為趕翼,謂之薅二道草、三道草”。翔實記述了這一農事習俗。
薅草鑼鼓四人一班,鼓、鑼、鈸、馬鑼四件打擊樂器,鼓手領隊,發歌指揮,既指揮唱歌,又指揮生產,號召力很強。也有兩人一班,一人挎著鼓,打鼓發歌,一人掌握鑼鼓架,架上掛著大、小鑼和鈸,敲打三件樂器接歌。薅草鑼鼓演唱形式靈活,或互相接歌,你叫我接;或一領眾和,一人或兩人叫,鋤草的人一齊接;或鑼鼓師付自打自唱,不拘一格。“唱”和“打”也有不同的配合,若唱時不打,只以鑼鼓作間奏,謂之“住鼓聽聲”;若邊打邊唱,以鑼鼓伴歌,則稱之“鼓裡藏聲”。
薅草鑼鼓在有些地區,還要加上嗩吶,稱為“吹鑼鼓”,僅用打擊樂器伴奏接腔的稱作“盤鑼鼓”。薅草鑼鼓有[導板]、[揚歌·十七言]、[聯八句]、[七字韻]、[穿號子]、[半聲子]、[片子歌]等唱腔曲牌。
薅草鑼鼓的唱詞一頭一尾有固定的內容,中間多是“薅詞”。唱詞中往往夾有大量說白快板,每唱完一板,和以鑼鼓。按一定程式把各種腔調唱完,從下田唱起,一直唱到收工。
歌唱的內容一般是上午唱古人,中午唱花名,下午唱愛情。曲牌早中晚各不相同,例如上午唱[四聲子]:“鼓錘拿一對,打進歌場內,麻布洗 臉初相會”。“早晨來得早,露水一條河,打溼絲鞋白裹腳 ”。下午唱[揚歌子]:“吃噠中飯下田來,鑼靠鼓來鼓靠懷,拜上打鼓匠師付把翼擺。”,二歇下田唱[四聲子]:“歇了一會茶,又把歌來發,南腔北調任我拿”。收工唱[回聲子]:“日頭下了巖,鑼鼓腰了臺,今天放工早,明天早點來。”曲牌的運用基本上因時而宜,但也有穿插進行的,都是高腔,歌唱者為了有間歇的機會,故鑼鼓點子很多,其節奏,一天之中有快有慢,叫做“三起三跌”,也有叫“三潮”的,即早中晚三潮,各有由慢到快的節奏。隨著節奏的加快,出現勞動的高潮。特別是收工之前,越打越快,叫做“放擂”。薅草鑼鼓有它自己獨特的鑼鼓點子,鑼鼓經的念譜也特別,唸作“撲薅 撲薅 撲的撲的薅”。
薅草鑼鼓——土家民俗文化經典
“太陽落土四山黃,情妹出來撿衣裳。雙手巴在欄杆上。望郎不來哭一場。”日前,小編下鄉採訪時,婉轉的歌聲從田野裡傳來。循聲望去,一位古稀老農在莊稼地裡一邊歌唱、一邊勞作。唱歌的老農名叫蒲耀明,71歲。他剛才唱的是薅草鑼鼓的唱腔。據蒲老介紹,薅草鑼鼓在改革開放前還在流行。農民們在除草的時候,常常打薅草鑼鼓。幾十甚至上百人薅草,由兩名歌手在薅草的人群前面顯眼的地方擊鼓、鳴鑼、歌唱,督促人們又快又好的除草幹活。不同的唱腔、唱法伴隨著不同的鑼鼓節奏。小編請求蒲老拿來鑼鼓表演,蒲老爽快地答應了。上工開始時唱“號子”,七個字一句,一句唱完後,擊鼓鳴鑼。“臘月採茶下大凌,王強為母冰上困。王強為母冰上困,天賜鯉魚跳龍門。”
[1][2]下一頁
薅草鑼鼓-風俗特色
薅草鑼鼓
薅草鑼鼓,又名“鑼鼓草”,在薅包穀(玉米)草時由上下歌郎擊鼓鳴包鑼演唱。薅草鑼鼓是巴人留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文藝。它的功能似“巴渝舞”為集體勞動時的“戰地歌舞”。歌郎擊鑼鼓歌唱,參加集體勞作者評鑼鼓節奏起“舞”達到以齊功力,調動勞作節奏,提高勞動效率之目的。歌郎演唱的內容豐富,從“金雞開口”到“收工放鼓”再唱到“金雞閉口”都有歌可唱。
如歌頭“早晨要唱露水神,吃了早飯立午門”,上午要打傳十字,下午斬將要封襪神”。鑼鼓曲牌有似食米之雞之緊鑼鼓,也有十分浪漫似白鶴閃翅的悠閒瀟灑。根據傳說,草神興風,草精作怪,經老臣指點,對野草不能殺,只能攆之,田野草生長在地裡十分有過,但它可喂牲畜,保持水土應為一功,國此,對野草只攆之不準處死。這便是打薅草鑼鼓的由來。
薅草鑼鼓
每到春夏秋季,山裡正是挖生地、薅苞穀草、挖桐林茶林的大忙日子。親朋鄰居幾十人邀成一夥,東家一天,西家一天“打白工”。為了調節疲勞,加快進度,便請兩位歌師,站在高山上,一人擊鼓,一人打鑼,雙指夾住喉管,用高八度假嗓唱歌助興,土家人叫“薅草鑼鼓”。
薅草鑼鼓有固定的程式:出早工時唱《開工歌》,又叫“歌頭” ...
保康民俗:薅草鑼鼓
薅草鑼鼓是在湖北襄樊保康當地農民中流傳的一種生產習俗。過去,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事有換工的習慣,分大工、小工,兩個小工頂一個大工。各種農活都有技術、質量、定額要求。薅草20人左右即打鑼鼓。
薅草鑼鼓二人一班,一人敲鼓,一人面掛鑼鼓架,架上掛著大、小鑼和鈸。 演唱以鼓手為主,既協調唱歌,又指揮 ...
布依族查白歌節
查白歌節貴州省西南興義一帶布依族一個紀念性的節日,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在興義市頂效鎮的查白場舉行。該節是為紀念古時當地一對為民除害與抗暴殉情的男女青年查郎、白妹而得名。
每年這幾天,周圍遠近各縣和毗鄰的廣西、雲南等地各族群眾三四萬人,前來參加歌節,規模宏大,氣氛熱烈,蔚為壯觀。查白歌節主要的 ...
廣西資源河燈歌節
中新網桂林9月2日電“山歌唱響科學發展,河燈漂出和諧平安。”八月三十一日至九月二日,廣西資源縣舉行第十五屆河燈歌節。本屆河燈歌節更加註重民俗風情的挖掘和與現代文明的融合,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與整合是最大亮點。
九月二日是中元節,是中國許多民族的傳統祭祖節日,各農家都供奉供品,燒香化紙,虔誠備至 ...
風情濃郁的目瑙縱歌節
身著少數民族服飾的姑娘在雲南民族村參加景頗族目瑙縱歌節。
身著少數民族服飾的姑娘在雲南民族村參加景頗族目瑙縱歌節。
一位參加景頗族目瑙縱歌節的男子成為“焦點”。
5月4日,昆明景頗族目瑙縱歌節在雲南民族村舉行,風情濃郁的景頗族舞蹈吸引了各地遊客的目光。“目瑙縱歌”是景頗語,意 ...
海南儋洲中秋歌節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素有詩鄉歌海之稱的儋州,都要舉辦民間歌節。歌節從儋州民歌活動演變而來,發源於宋代。
歌節從下午3時開始,至6時是“賽歌會”,由一個村的一組男青年與另一個村的女青年各站一列,面對面進行對歌,直到唱倒對方為止。
用海南話對歌稱為“調聲”,用儋州話對歌“呃尚”。夜晚以村為主體舉辦“中秋 ...
“賽歌擇婿”:壯族盛大的“歌節”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一個民族,有人口15489630人。廣西壯族自治區是他們的主要聚居地。此外,廣東、貴州、雲南、湖南等省也有分佈。
壯族聚居區地處嶺南西部,地形奇特,山青水秀,自然景觀十分美麗。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多熱帶、亞熱帶作物。農產品有水稻、玉米、薯類等。三七、蛤蚧和茴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