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立春的民間風俗以及習俗

立春的民間風俗以及習俗

  1、立春的民間風俗

  (1)打春牛

  打春牛就是在立春日用黃土造牛並鞭打之,寓意鞭策耕牛、辛勤耕耘。古時皇宮內打完春牛之後,把黃牛搬至臣子府前,讓臣子打春,而在府門前路過的行人也可以打春牛。由於這種風俗,所以立春在民間又稱為“打春”。

  (2)喝春酒

  喝春酒在我國古代就有,現在在部分地區仍然延續著這一傳統習俗。有的企業,在新年開工的時候,也會有老闆宴請員工喝春酒,一起熱鬧熱鬧的傳統。

  (3)吃春餅

  古代每逢立春日,民間有吃春餅的飲食習俗。春餅是用麥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餅,以豆芽、韭黃、粉絲等炒成的合菜作餡兒包著食用。吃春餅講究將菜包起來,從頭吃到尾,名為“有頭有尾”,取吉利的意思。

  2、立春節氣的習俗

  (1)迎春

  為了迎春,先在縣城郊區選擇一片風水好地,搭起“春棚”準備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於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迎春活動是在立春當天舉行,具體時間以曆書表為準,有時在當日辰時,有時在子時半夜。迎春活動一般都在浩浩蕩蕩的儀仗隊伍中,抬上春官遊行顯威,前擁後擠,威風無比。並有報子、馬弁等身著長袍馬褂,或各樣奇裝異服,坐在二人抬的獨木槓子上,邊進行邊做戲,打渾鬥趣,引人發笑。迎春的隊伍由四面八方擁向春棚前集中,然後到縣政府(縣衙)報喜迎春。

  (2)糊春牛

  糊春牛這項風俗活動是在立春前開始進行的,按傳統的作法,由縣政府(縣衙)聘請紙紮能手好匠,於立春前到縣城聚會,精心製作春牛影象。一般用竹篾綁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紙,塗上顏料,一個牛的形象就製作成功了。俗謂糊上紅黃色的紙多,當年就“五穀豐收”;糊上黑色紙,當年收成不好。所以知縣安排多用紅黃紙,得民心。春牛糊好後,舉行開光點睛儀式,即設立香案,頂禮朝拜。

  (3)貼宜春字畫

  春天到了,給門壁上張貼宜春字畫,這種風俗在唐代長安就有。據記載:立春日,唐代長安人常在門上張貼迎春祝吉的字畫,字稱“宜春字”,畫稱“宜春畫”。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開”等內容。還有人給門楣上張貼一段祝願之詞,表示迎春的志願。如果會繪畫的人,常給門楣上畫一幅《臘梅圖》。

  (4)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專供“打春牛”風俗活動用的“牛”。冬至節後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類似牛形狀。上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官民先於約定的農壇上祭祀。爾後由縣執事(縣長)親手扶犁執鞭打“春牛”,以示春耕開始。接著由群眾作扶犁耕地狀。邊耕邊打“春牛”,口喊: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穀豐登”等吉祥話語。

  (5)春社

  春社是古時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為甲日,後多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舉行。《禮·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嘗、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後始有春、秋二社,約在春分、秋分前後舉行。社日以祭神為主,併兼有鄉鄰聚會的意思。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社日,四鄰並結綜會社,牲醪,為屋於樹下,先祭神,然後饗其昨。”唐代詩人王駕《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可見古人對祭祀社神十分重視,以後成為風俗流傳後代,成為一種祭祀活動,意為大地繁衍萬物,禱告祭祀,以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

  (6)戴春雞

  戴春雞是陝西銅川一帶人民的古老風俗。每年立春日,母親用布製作一個約3釐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的頂端,表示祝願“春吉(雞)”立春日,婦女用線穿豆掛於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認為這樣做,可以使幼兒免患麻疹。前者稱為“禳兒疹”,後者稱為“散疹”。

  (7)遊春、報春

  迎春報喜後開始遊春,各村各社的鑼鼓隊和儀仗隊走在前邊,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後邊。邊走邊舞,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遊行的隊伍浩浩蕩蕩,十分壯觀。遊遍周圍村莊,大街小巷。

立春的民間風俗 立春各地迎春習俗活動盤點

  立春的民間風俗 立春各地迎春習俗活動盤點

  1、立春祭

  立春祭是一項傳統民du俗文化活動。立春祭活動內容包括祭春神(主管農事的春神句芒亦稱芒神)、太歲、土地等眾神,還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動。

  2、春祠薦新

  祭祖習俗傳至後世變為正月初一的祭祖活動,有的地方在初一以後幾天不掃除屋宅,即是擔心觸犯了回家過年受享的祖魂。

  3、籍田

  古代在立春日舉行的籍田禮,籍田的內容包涵有對地母的祈求。在籍田儀式後聚飲,這是後世“團拜”和“賀年”的一種雛型的儀俗。

  4、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後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

  5、貼“春”字

  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6、打春牛

  舊時,立春這天全村按輩分大小,用鞭子鞭打一頭土做的牛。把打爛的碎土扔進農田裡,預示著這一年豐收。

  7、咬春

  早在漢代就有立春吃生菜迎春的習俗。魏晉時期,人們用五種味道辛辣的蔬菜組成“五辛盤”來“咬春”。到了唐代,五辛盤變成了味道更好的春盤。

  8、祭祀祖先

  在許多地區,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廣東《新安縣誌》載:“民間以是日有事於祖祠。”立春時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較特殊。河南《汝陽縣誌》載:“設春宴,啖春餅,薦卜、梨。”

  9、踏春

  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喜歡外出遊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遊的主要形式。

  10、搶春

  這裡的“牛土”或“牛紙”是指在官署鞭春之後,也就是在土牛或紙牛被打碎之後,圍觀的民眾搶得的土塊或紙片。人們相信,牛土或牛紙可以帶來吉利。因為人們認為春牛是春的象徵,所以爭搶“牛土”或“牛紙”的行為稱為“搶春”。

立春的習俗 立春民間習俗有哪些

  立春的習俗

  1、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迎春設春官,預告立春之時。然後祭句芒神,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古時祭祀完句芒神就由郡縣太守等象徵性耕種,並打春牛,代表民間可以進行耕種了。

  2、遊春(探春、遊行)

  遊春是一項流行於民間的祭祀遊行活動。隊伍先是報春人打扮成公雞樣子走在隊伍前,由一群人抬著巨大春牛形象,其他人打扮成牧童牽牛、大頭娃娃送春桃等各種象徵春天的形象。這次遊春之後就是意味著可以開始踏青的訊號,一直到端午之間都是遊春的好時候(立春那日遊春也叫探春)。

  3、咬春

  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餅,而南方則流行吃春捲。吃春餅和春捲,是人們對“一年之計在於春”的美好祝福。值得一提的是,立春這一日,中國民間“咬春”的另外一種食品是蘿蔔。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實其意義並不限於此,除解困外,蘿蔔還可以解酒、通氣,具有營養、健身、祛病等功效。

  4、打春

  又叫“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較早,這種方式體現了人們對五穀豐登的美好期盼。因為,春牛在塑制時,往往要在肚子裡塞上五穀,當牛被打爛時,五穀就流了出來。人們歡笑著拾起穀粒放回自己的倉中,預示倉滿糧足。一些農村仍有“鞭春牛”的風俗。

  立春民間習俗有哪些

  祭句芒神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

  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

  浙江地區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舉。立春前一日抬著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時又祭太歲。太歲為值歲之神,坐守當年,主管當年之休咎,因此民間也多祭之。迎神時多舉行有大班鼓吹、抬閣、地戲、秧歌、打牛等活動。從鄉村抬進城後,人們夾道聚觀,爭擲五穀,謂之看迎春。山東迎春祭句芒時,根據句芒的服飾預告當年的氣候狀況:戴帽則示春暖,光頭則示春寒,穿鞋則示春雨多,赤腳則示春雨少。其他地區則貼"春風得意"等年畫。廣州地區則在立春前後,擊鼓驅疫,祈求平安。

  立春“鞭牛”體現期盼五穀豐登

  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後來一直儲存下來,但改在春天,盛行於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佈《土牛經》後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鞭春牛的意義,不限於送寒氣,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術意義。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另外還有采茶祭春牛活動,湖北地區還舉行龜子報春活動。除了皇曆上有春牛圖外,各地年畫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圖,作為春節期間的吉祥圖。

  浙江地區迎春牛有其特點。迎春牛時,依次向春牛叩頭。拜畢,百姓一擁而上,將春牛弄碎,搶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欄內。由此看出,鞭春牛還是一種繁殖巫術,即經過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欄內就可以促進牛的繁殖。


立春民間風俗 立春節氣風俗及飲食介紹

  立春風俗   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 “打春牛”風俗活動用的“牛”。冬至節後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類似牛形狀。上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官民先於約定的農壇上祭祀。爾後由縣執事(縣長)親手扶犁執鞭打“春牛”,以示春耕開始。接著由群眾作扶犁耕地狀。邊耕邊打“春牛 ...

二月二龍抬頭習俗是什麼 民間風俗是怎樣的

  二月二龍抬頭習俗是什麼   剃龍頭   指二月初二理髮,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吃龍食   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麵條名曰“扶龍鬚”,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 ...

立春民間風俗吃什麼

  1、立春,在這一天民間習慣du吃蘿蔔、姜、蔥、麵餅,稱為“咬春”;立春時還有自己的食品,主版要是春餅權、蘿蔔、五辛盤等,在南方則流行吃春捲。   2、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明清官方曆書中被歸入正月節氣;到達時間點在公曆每年2月3-5日(農曆正月初一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15°時。   3、立春 ...

立春民間風俗

  1、咬春:立春時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蔔五辛盤等,每逢立春時節,街市上都有不少叫贖春捲的小販。   2、祭祖:在許多地區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廣東新安縣誌載,民間以是日有事於祖祠,在立春時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較特殊。   3、躲春:立春對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響,更甚者會影響一年的運氣,所以躲春的習俗就出現了。 ...

立春民間風俗 立春有什麼傳統活動

  導語:立春,又名正月節、歲節、改歲、歲旦等,是二十四節氣之首,代表萬物起始、一切更生的開始。古代立春時節就要準備耕種,為了祈求來年作物豐收,風調雨順,民間還要舉行很多活動。那麼,立春有什麼傳統活動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立春的民間風俗。   立春的民間風俗   1、咬春   “立春”這一天,中國民間習慣 ...

雨水節氣民間風俗 雨水的習俗接壽

  不同的時候我們會根據生活的變化產生不一樣的風俗和民俗根據,不一樣的地方也會對不一樣的節日,有不一樣的習俗,在雨水這一個節日到來之時,我們很明顯的可以感覺到周圍氣候的變化和溫度的變化,所以我們可以很明確的知道,雨水這一個節日就和他的名字一樣是雨的變化,從這一天開始降雨量的逐漸改變,還有周圍溫度氣候的變化,就 ...

立秋的民間風俗是什麼 202x立秋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導語:立秋一般在每年的8月7號左右,這時候雖然天氣還是熱的,但是立秋過後,會迎來一絲絲涼風。那麼,立秋的民間風俗是什麼?2022立秋的傳統習俗有哪些?一起來看看。   立秋的民間風俗   一、戴楸葉:寓報平安   在民間,有在立秋戴楸葉的習俗,楸葉就是楸樹的葉子,楸樹最可以長到3丈,楸葉嫩時時紅色,老後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