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人在生育和壽誕時的茶俗中,大致上有祀神和待客兩類。
剃頭酒中的茶俗
紹興習俗,嬰兒滿月要剃頭,剃頭時要祀神、祭祖,為“剃頭酒”,宴請至親好友。剃頭要揀吉時,一般先焚香點燭禮神,供奉福禮和“十盤頭”,“放生鯉魚”,兩旁羅列“三茶六酒”,由親孃抱著嬰兒叩謝神明。然後開始請理髮匠為嬰兒剃頭。因胎髮極其軟弱。憑理髮師傅的師傳經驗,先用一盅白酒代水給嬰兒潤髮,再用剃頭刀輕輕剃成瓦爿頭,或在腦後留一撮胎髮,形如鴨尾巴,稱為“鴨尾巴頭”,據說可保嬰兒平安永遠。剃完頭,理髮師傅還得用祀神過的茶葉沖泡出來經過冷 卻的茶葉茶,蘸新毛巾給嬰兒洗頭,再後用溫開水洗淨。剃頭也就禮成了。按下去的節目就是祭祖、吃剃頭酒了。
壽誕茶俗
舊社會,紹興地區平均壽命比較短,三十六歲就算“本壽”了,活不到本壽才算夭殤。所以對壽誕比較看重,俗諺有“十歲外婆家,廿歲丈母家,三十自做,四十要蹉,五十大壽,六十大慶,七十高壽,八十堂壽,九十以上,期頤之壽。”這俗諺含幾重意思,一是逢十祝壽,十歲還是外婆家的事,由外婆家來慶賀;其二,男子三十而立,所以自己家慶一番。四十因與“死”諧音,為避諱,所以得蹉跎過去。五十歲事業已成,子孫繞膝,可做大壽了。其三,六十以上,已屬高壽,大害者大大慶祝一番,“人生七十古來稀”,七十更值得慶祝,八十歲可能已四代同堂,舉家同慶,九十歲已壽至期頤,一百歲號稱“人瑞”,不僅家慶,連當地官府也要來壽。史書上就有皇帝設宴,請九十以上的耆老進宮赴宴的記載。紹興習俗不做“十足”壽,而提前一年,名曰“做九”。
慶賀壽誕,五十大壽以上,通常由兒孫輩主持,壽誕之日,擺筵稱“桃觴”,前一日謂之“暖壽”,由出嫁的女兒來為父母慶賀,正壽則由兒子承辦慶典。“慶壽”祀神祭祖是少不了的,而賀客臨門,先茶後酒,不能怠慢。而所獻之茶,一般家庭,獻的是:“糖茶”,要在吃了甜甜蜜蜜的糖茶後才上清茶;官紳士大夫之家,則先獻“蓮子茶”以示子孫滿堂,如蓮蓬結籽。紹興習俗,不論貧富,凡做得起壽的都要向鄰里親友分送壽麵、壽饅頭,不管是否送過壽禮,如送禮的,無論送的是壽桃、壽聯、壽幛、壽軸的,都得邀吃壽酒。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福建武夷山,不僅山水迷人,而且此間“大紅袍”、“正山小種紅茶”以及山間綠茶同樣令人齒頰留香。與中國其他茶鄉相同的是,這裡也有歷史悠久的茶俗。不僅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功夫茶——十八道茶藝,還有散落在民間各種風格迥異的茶俗。
三月八日是婦女節,記者慕名來到武夷山吳屯鄉,探訪這裡流傳千年的茶俗——擺茶。
流傳千年:婆媳母女相承
由當地市區驅車北行,至吳屯鄉紅園村下山廟橋頭下車,徒步行過蜿蜒一公里的石塊與鵝卵石村路後,只見滿頭銀髮的她正在門口熱情招呼同村姐妹進屋入席,而廳堂內圓桌上已依序擺好十副碗筷,茶點則是甜櫧、豆渣餅、地瓜幹、南瓜籽等十餘式農家小吃。
老人介紹,這一習俗的形成已有千餘年曆史,雖然起源年代無從考證,但這種習俗在她婆婆的那個年代就很普遍。
她說,以前在農村,男人上山下田做活,婦女忙完家務之餘,相互串門聊天,消閒遣興,其間配著茶水和農家小吃,久而久之形成一種習俗,成為婦女聚會話家常的一種形式,於是,這種聚會由母帶女、婆帶媳而得以一代一代相承。
非女勿入:男士不得上桌
老人介紹,擺茶其實就是婦女喝茶俗。這種茶俗不同於功夫茶,選碗不用杯,沒有太多的繁文褥節,兩三人即可入席,後來者隨時加入。而且還有一個奇怪的規矩:只能婦女上桌,男人不能參與。
席間所品之茶並非當地著名的烏龍茶、紅茶,選用的是高山種植的綠茶,經輕微炒青後泡在大壺裡作為“茶娘”,加茶時,每碗先加六分白開水,再注入些許“茶娘”,而上桌的“茶點”一律為山中野果、自家種的青菜以及親手製作的農家小吃。
杯茶釋怨:巧化鄰里矛盾
這種茶俗時間也無具體約定,長的可延續兩三小時,短則半個小時就可散席。主要依據談論話題大小而定。作為一種自發的社交形式,擺茶俗還有一種特殊“功效”,婦女之間、鄰里之間有什麼矛盾糾葛,經過席間相商、姐妹相勸,也就在茶香、菜香中消彌無形。
據瞭解,擺茶俗在當地不少村子尚有保留,與江蘇周莊的千年習俗“阿婆茶”十分相似,都是婦女間聯絡感情的一種方式,也是中國自古崇尚和諧的具體表現。
索要一碗“婦女茶”品嚐,隨著清新之香自舌喉入腹,只覺渾身勞累似乎化解在這淡淡的茗香之中。
天津的歲時節俗與漢族的傳統大致相同,但其中也有不少帶有城市商業生活特點的習俗,而且天津歲時節俗的特殊性多體現在飲食方面。
正月初一:舊時天津人這天不出去拜年,而家居自娛。
初二:敬財神,給小兒壓歲錢,開始互相拜年,挑水人給使用者送水送柴,取“進財進水”口採。
初三:烙羊肉餡合子,天津有俗語“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於往家轉”。
初五:俗稱“破五”,家家吃餃子,俗稱“捏小人”。
十五:商號懸燈結彩,各家皆吃元宵。
十六:婦女皆往親戚家串門,俗稱“走百病”。
正月二十五:在屋內或院中畫囤形,中放一包米或錢,稱為“填倉”。
江西婺源茶葉質嫩味醇,芳香馥郁,綠茶以 “ 葉綠、湯清、香濃、味醇 ” 而聞名。
婺源產茶.唐代陸羽《茶經》中便見記載。宋時,婺源的謝源茶已被譽為全國六大絕品茶之一。明末清初,其四大名家 —— 溪頭梨園茶、硯山桂花樹底茶、大畈靈山茶和濟溪上坦源茶均為貢品,一時名重天下。 茶在唐已成 “ 舉國之飲 ” ...
德昂族的未婚男女,有自行擇偶的自由。雙方經過相互瞭解,建立感情並願意締結婚約時,男女即告之父母。與其他民族不同的是,這種“告”不是以言語表述,而是以茶相告。即小夥子趁父母熟睡之機,將事先備好的“擇偶茶”置於母親的常用筒帕裡。待母親發現筒帕裡的茶葉,便知道要為兒子提親。隨即便與丈夫商量,並委託同氏族和異氏族 ...
居家紫陽,開門七件事——茶為先。喝茶,不分老幼、貧富貴賤,有錢喝細茶,沒錢的喝粗茶。就是那貧困家庭,也備有“大腳片”,儘管又苦又澀,來客還要泡一碗。喝茶在這裡不僅僅是為了解渴,而成了一種習慣。每逢了紅白喜事,那支事單上首先排下了斟茶的、敬菸的人的名字,然後才是鋪席倒酒,紅白兩案。過白事時,支客師一聲嘹亮的 ...
漢中城鄉除了商店每日顧客人來人往,紅火的地方就算茶館了。茶館是人們談心議事和會友的好地方,許多生意人以飲茶為名尋資訊,談買賣,講價格,拍板成交。也有遠地農民進城辦事,坐進茶館歇息片刻,順便倒一碗茶提神解乏。至於閒老無事者,更是茶館的常客。
解放前後,漢中的茶館裝置很簡單,僅有桌凳、火爐、水壺和茶具,但 ...
1、道家哲學境界,人生如茶是一個動態比喻詞, 道家把人的一生艱辛經歷過程濃縮於一壺茶水中。品茶人都知道:頭道水、二道茶、三道茶水最精華、四道清甜韻味暇。
2、因此把少年期的涉世茫然用剛沏泡的頭道茶水的渾濁來形容,應該屏棄泡沫,沖洗茶具,才能讓後敘的茶湯清澈見底,韻味有神!把人生青壯年時期比作二道茶,是 ...
1、人生如茶,總是先苦後甘。苦時別抱怨生活,甘時別忘記知足。人生就是這樣:沒有付出的辛苦,哪來想要的富足;沒有打拼的汗珠,哪來美好的幸福。
2、人生如茶,靜心以對。人生重要的是經歷。盡最大努力,做最壞打算,持最好心態。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成事實的。太陽總是新的,每天都是美好的 ...
冰茶的故事是美國的。這些美味的飲料,特別是水果味的飲料,在美國獨立戰爭之前首次推廣,當時由英國皇冠煽動的高額茶葉進口稅導致了革命。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美國”,是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50個州和關島等眾多海外領土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其主體部分位於北美洲中部,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1989年至1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