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鼓舞,約在二百多年前由遼寧、彰武、朝陽等地傳入哲里木盟(今通遼市)南部庫倫旗,後流傳到開魯等地,成為蒙漢民族人民共同喜愛的民族民間娛樂性舞蹈之一。後來經過專業藝人的加工整理,使太平鼓舞發展為舞臺表演藝術。它既保留太平鼓古樸的傳統表演風格,又展現新社會婦女的新風貌。
打太平鼓時,參加者多數坐在炕上敲鼓伴奏,二人或四人在地上邊打鼓邊舞蹈,不斷替換。並充分利用狹小的空間不斷變換隊形。太平鼓舞蹈動作大多反映婦女的勞動生活,經過幾代傳承形成固定名稱,擊鼓叩腕動作稱“撈飯”,翻鼓動作稱“賣花”、“賣扇”、“烙餅”等等。還有“莊稼忙”、“三季忙”、“趕馬”、“鋦大缸”等動作,也有反映禮儀風俗、競技、遊戲等方面的動作,如“問安”、“拜鼓”、“踢毽子”、“豬八戒背媳婦”、“鬥獅子”等。
太平鼓在室內表演,動作簡單,幅度較小,以走和轉為主。由鼓點支配舞蹈,打什麼鼓點跳什麼舞蹈配合,其動作特點為“輕、穩、快、巧”,即走得輕、穩,擊鼓要快、巧。
“太平洪朝”是粉嶺圍彭氏在每年正月十五和十六日舉行的大型宗族性祭祀活動。於該活動開始之前,彭氏族人會先進行“點燈”儀式,但每年舉行的日期並不固定。要視乎擇日的結果。雖然如此,舉行日期不得遲於該月的十五日。
開燈
神棚入囗的頂部懸掛了一盞大花燈,在所舉行日期早上開始燃點,直至十六日,“朝首送燈”,分油燈為止。“燈”即“丁”取其諧音;“點燈”即“添丁”之意,村民都希望人丁昌旺。丁是指男丁,戶主會抱著去年新生男丁集合在神棚於開燈時朝拜三聖,以感謝神恩。他們當然也希望以後都得到神的眷顧而使子孫一直昌盛繁衍。
貼平安符
朝首在清晨逐戶貼上平安符,以保家宅平安。朝首是由已婚男性擔任的,在結婚之年登記輪序,粉嶺每次太平洪朝例有八名朝首。若朝首已移往外地或身體健康有問題而不能出席,可以由其兒子或親人代替。
虔拜
喃嘸領朝首向神朝拜。
搶雞毛
在正圍前空地進行,雞毛是從一隻生雞(未經閹割的雄雞)身上拔下的,約拔取七、八撮,從圍門的圓孔擲下,村民就在下面搶奪,奪得雞毛為之吉利。據父老說以前搶雞毛是很熱鬧的,既有已婚的戶主,也有青少年,現在卻只得十數箇中年以上的村民搶奪,場面較冷清。父老還說只有彭氏族人取得雞毛才是吉利,若是外姓人奪得就會變成災兇。
香港明報報道,一年一度的長洲太平清醮將於月底舉行,備受注目的搶包山比賽今年吸引了209人參加,報名者較去年多10人,更首次有年逾60歲的長者參賽。現年63歲的退休人士劉先生,以旨在參與的心態參戰,與一眾「後生」比併比併;另有在港大讀教育博士的內地女生,因看過《麥兜故事》而知道有搶包山比賽,她覺得搶包山很好玩,遂在友人鼓勵下報名嘗試。
搶包山比賽今年共吸引155男、54女報名,年齡介乎18至63歲。各健兒昨日開始分批接受攀包山及防墮安全訓練,為下週日的選拔賽作預備,最快攀上山頂及拍打訊號物的9男3女將進入本月28日的搶包山決賽,爭奪首次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命名的獎盃,獎項設有男子組冠、亞、季軍及女子組冠軍。
「旨在參與 冇諗過同後生鬥」
香港長洲太平清醮值理會主席翁志明表示,長洲太平清醮去年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預期當日的遊客會由過往的5至6萬人,增至約8萬人。
搶包山比賽沒設年齡上限,今年63歲的劉先生是搶包山比賽復辦8年以來年紀最大的參賽者。昨日一身專業運動服的劉先生表示,平日會跑步及打網球,但從來未試過參加攀山或攀石活動,昨日首次爬上14米高的包山,自言十分緊張。
劉說,早前見到康文署宣傳,因希望嘗試新活動故報名參賽。他昨日練習後坦言上爬時候幾辛苦,「都系旨在參與,沒什麼目標,冇諗過同鱓後生鬥」。
看《麥兜故事》認識搶包山
此外,今年比賽吸引到一名在港大就讀的內地女生參加,現讀港大英文教育博士的盧小姐,因早前看過香港動漫《麥兜故事》而認識搶包山比賽,來自杭州的她來港差不多5年,之前未嘗親身到長洲觀賽,但今年在友人鼓勵下便一同報名。
男子組4屆冠軍郭家明、上屆男子組冠軍張文翔及女子組冠軍鄭麗莎昨亦有到場訓練。私底下是好朋友的郭家明及張文翔均表示今年有積極備戰,去年失手未能躋身決賽的郭家明表示,用了一年備戰,尤其加強背肌訓練,希望加快上爬速度。
搶包山:
它一項活動。一聲號令後便趕快爬上包山,盡他們所能搶奪掛在包山上的包。數以萬計的包子在數分鐘內便一掃而空,而搶到的包子則會分派給其他居民。村民認為這些包子吃得越多,福氣越大,所以人人爭先恐後,甚至打架。自78年以後,政府下令以後不得再進行搶包山活動,改為分派形式。經過多年的檢討後,今年政府准許長洲市居民再次舉行搶包山活動,好讓大眾及遊客可再次見證這個盛況。事隔20多年,相信今年的搶包山活動定必吸引成千上萬的觀眾圍觀,是一個不可錯過的慶祝節目。
據說早於18世紀清朝時期,長洲已有搶包山的活動。當時島上發生瘟疫,死了不少平民,據說後來得到玄天上帝的指引,瘟疫才得已制止。而居民為了酬謝神恩,便扮成神祇在大街上游行驅趕瘟神,其後每年舉行,成為太平清醮。而於太平清醮中,設立了三座由包子積成的包山,供居民搶奪,傳統上,摘得包子越多,福氣就越高。不幸地,在1978年的搶包山中,300多人從四面八方攀上包山搶包,而其中一座包山因不勝負荷而塌下,導致24人被壓斷手腳受傷。香港政府便因此而禁止了這項活動,改以派包代替,以策安全。直至2004年,長洲居民曾申請重辦,但因與政府未能就安全方面達成協議而未能成功。2005年,長洲政府終作出讓步,接納居民提出的條件,令搶包山活動重現。
太平清醮期間,長洲北帝廟前會有三個掛滿包子的包山。包山高約13米,僅用竹棚搭成,每個包山掛上了約16000個包子。包子名為“幽包”,是一種曾被貢神的印有紅色“壽”字的蓮蓉包,又叫“平安包”。搶包山通常會在太清醮的最後一晚舉行。在村長的一聲號令後,過百名男子便會爬上包山,盡他們所能搶奪包子。按照傳統說法,取得越多包子,福氣就越高,於是搶包山的人你推我擠,情況通常都十分混亂,爭先恐後,甚至不時出現“疊羅漢”,險象環生。數分鐘內,數以萬計的包子便一掃而空,搶得的包子則會分派給其他居民。
2005年5月16日凌晨零時,停辦了26年的搶包山終告重辦。現代搶包山與傳統搶包山相比,在包山構造及攀爬方法上有不少分別。三個掛滿包子的包山依舊放於長洲北帝廟前。可是高14.42米的包山,由結構工程師認可的材料和方法搭成。內部的支撐結構為鋼架,外部配上沒有支撐用途的竹枝,以保留傳統風情,造價約57萬港元。而包山的構造上取得香港屋宇署、香港建築署、香港工程師學會及香港攀山總會的意見及支援,以確保包山的安全。
每個包山只掛上了6000多個包子,而包子改印“平安”二字,寓意沒有意外發生。至於爬包山人士均需接受香港攀山總會的攀包山及防墮安全訓練,而且必須佩戴安全繩。包山底部會鋪上軟墊,即使參賽者跌下亦不會受重傷。經當局嚴格選拔後,只有12個參賽者獲准參與搶包山,但當中有2名為女性。比賽形式方面,12名參賽者須在3分鐘內爬上包山搶包子及返回地面,逾時不能返回地面者作落敗論。包子分為1分、3分及9分3種,9分包子集中近塔頂位置。在限時內搶到總分數最高的參賽者,便可在搶包山比賽中勝出。而比賽場地只容許1000人現場觀賽。2005年冠軍為長洲居民郭嘉明,其正職為消防員,一共搶得51個包子。
太平鑼鼓
溧陽的太平鑼鼓,在寧滬線上頗有名氣。
由戴埠鎮30多名民間藝人組成的演出隊,身著太平軍戎裝,手執樂器前進。他前有旌旗開路,後有刀槍壓陣,氣勢雄壯。演出時,先是小鑼小鼓、大鑼大鼓聲起,反映太平軍戰士持槍躍馬,整裝出發的場面;接著“召軍”聲聲,滾鼓雷動,烘托點兵點將、誓師沙場的氣氛;而後長 ...
扇鼓舞,又名太平鼓,邢臺民間稱之為“打扇鼓”。它以扇鼓和鼓鞭為道具,扇鼓為單面羊皮鼓,其形狀和構造是,直徑25--30釐米,上面彩繪著吉祥花卉禽鳥圖案;鼓柄長35釐米,是一根較粗的鋼筋棍兒,鼓柄下端用細鋼筋撼成三瓣梅花形,上面串著幾個小銅環,晃動一下,小銅環相互碰撞嘩啦嘩啦直響;鼓鞭長約45—50釐米,用 ...
猴鼓舞是中國2008年公佈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而貴州省卡蒲鄉從2002年起便開始在小學中設定猴鼓舞課程,保護這一非物質文化。
卡蒲鄉毛南族的猴鼓舞來自一個感人的傳說--一個小男孩山上採果子時和家人走散,無奈之下,他只能和山中的猴子生活在了一起。十多年後,他的母親因為過度思念他而去世, ...
“太平燕”是福州婚聚喜慶宴席上的一道“大菜”,上席時鳴放鞭炮,客人要待新郎新娘或長輩即席致謝後,方可食用。
無燕不成宴,無燕不成年。太平燕這東西,別說是外地人,就是對一些福州人,不做一點詮釋,也是搞不清楚的。要說“太平燕”,那就要先說“燕皮”的來歷,沒有“燕皮”,談何“太平燕”?
據傳,明嘉靖年間 ...
在美麗富饒的赤水南岸,有著一個自古以來就極為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地——太平古鎮。太平古鎮隸屬四川古藺縣,與貴州省習水市醒民鄉一衣帶水,一橋相通,成為古藺出川入黔的東大門,很早以前就是商賈聚散地之一,是享譽川黔的水陸碼頭,素有“小重慶”和“赤水明珠”之美稱。
戰國至先秦時期,這裡屬古習國部落和夜郎國,人們 ...
農曆四月初八,在香港的太平清醮島上舉行此節日。節日源自18世紀,初衷是為了撫慰死人的靈魂。
節日期間,人們在北帝廟前搭建約60英尺高的包山塔,此塔通身掛滿可食甜包,人們爭先恐後攀爬此塔搶食甜包,搶到越多,運氣越好。
1978年節日曾因包山塔倒塌而停止,2005年重新恢復了此節日。 ...
有著600年曆史的冰雹音樂會開始於明朝初年,最初是為了祈求“驅雹祛災,五穀豐登”,後來逐漸增加了平安增福、延年益壽、婚姻美滿、闔家幸福等內容。鑔、鼓、嗩吶、笙、笛、簫和旋子等樂器是樂隊的主要樂器,樂隊規模最大時達到80多人。
冰雹樂隊除了樂器演奏外,還有21組大鑔,或前或後,或繞頸、或繞腰、或跨襠、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