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宗教總是有太多太多的戒律,例如佛教不能吃肉。不過,佛教和道教也有相同禁忌的東西,那就是五葷三厭,那什麼是五葷三厭呢,能在道家和儒家推崇,還能被外來宗教所引用,口不說非禮之言,戒食五葷三厭。本期宗教文化為你介紹。
五葷三厭為中國古代的“齋戒”飲食的禁忌,最早為道家、儒家所推崇,後被外來宗教引用。五葷:西方以大蒜、小蒜、興渠、慈蒜、茖蔥為五葷,道家以韭、蒜、芸臺、胡荽、薤為五葷;三厭:道教忌食的三種肉:即雁、狗、烏龜。
宋代羅願,《爾雅翼》謂:“西方以大蒜、小蒜、興渠、慈蒜、茖蔥為五葷,道家以韭、蒜、芸臺、胡荽、薤為五葷。”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一·蒜》:“五葷即五辛,謂其辛臭昏神伐性也。煉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蕓薹、胡荽為五葷;道家以韭、薤、蒜、蕓薹、胡荽為五葷。”注意“蔥”不在道教五葷之列。“三厭”指狗肉、大雁和烏魚。
明朱國禎《湧幢小品·字義字起》:“俗語有五葷三厭之說,厭字殊不解。
《孫真人歌》,謂天厭雁,地厭狗,水厭烏魚。雁有夫婦之倫,狗有扈主之誼,烏魚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
道教有三厭,分別是:天厭鴻雁,地厭狗,水厭烏龜。這三種肉,是絕對不能吃的!
另外,還有許多其他版本的三厭,甚至還有“四不食”(即牛、狗、烏魚、鴻雁不食)等說法。
口不說非禮之言,戒食五葷三厭;身不做非禮之事,心平氣和;心不想非禮之物,內外潔淨,方可謂之清口。簡言之,即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非禮勿食,心口身合一,各項俱足,才是真正的清口。
蓋五葷、三厭、菸酒之類,均是昏性之物:五葷(蔥、蒜、韭、薤、興蕖)乃天地不正之氣所生,食之易傷五臟元氣(蔥傷腎、韭傷肝、薤傷脾、蒜傷心、興蕖傷肺),故修道者不食;厭者,食久而生厭也。三厭(天厭飛禽、地厭走獸、水厭水族)乃橫行之物,食之易傷三寶原靈,更暗損陰德,故修道者亦不食之;酒是亂性之根源;煙亦耗元氣,損傷元靈。因此修道人應當戒除五葷、三厭、菸酒,從而留清去濁,煉陰補陽,使之自性光明。
佛曰:“凡殺生者,多為人食,人若不食,亦不殺生。”素食,可使很多人不作屠殺的獸性行為,養成慈悲博愛之心。孟子曰:“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很多養牛之人不吃牛肉,養狗之人不吃狗肉,只因這些動物有情、有識,所以不忍殺之食其肉。陸放翁詩:“血肉淋漓味定珍,一般痛苦怨難伸,設身處地捫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人是萬物之靈,豈能將自己的快樂,建立於動物痛苦的身上?
欠債還錢,殺人償命,是自古以來大家皆知的定理。人害咱,咱不服,打架論爭;咱害他,難道說,他肯容情?故清口以後,不再種因,亦可去果報。若不清口,孽障不清,何以脫輪迴?不守戒,則命根不固,何以了生死?俗話說:“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多修多得,少修少得,同修同得,不修不得。”你若修得功,別人分不得,你若造了罪,別人替不得。是故欲免地獄,當除惡心;欲免餓鬼,先斷慳貪;欲免動物,莫吃他肉;欲得人身,先學孝慈;欲生天上,當持五戒;欲成佛道,先用明心;心明則因果不昧,性見則成佛無疑。
1、道教與佛教的最大區別是世界觀不同。
2、佛教是無神論,道教是有神論。對待生死的態度不同。佛教追求的目標是“涅磐”,脫離生死輪迴。道教對人生總的來說持積極的、正面的態度。主張不同。道教主張以生為真實,追求延年養生、肉體成仙。佛教主張“無生”,認為現實對—切來說都是苦海。對來生今生的態度不同。佛說來世,道重今生
1、中華傳統文化中,認為吃素是為了戒除“五葷三厭”,“五葷三厭”泛指葷腥食物,是佛道二教的混合物。
2、五葷,即五辛,指五種辛味蔬菜。道家以韭、薤、蒜、蕓薹、胡荽為五葷;佛家以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茖蔥為五葷。三厭,是道教用語。道教把雁、狗、烏龜作為不能吃的三種動物。
3、據《湧幢小品·字義字起》記載:“俗語有五葷三厭之說,厭字殊不解。後讀《孫真人歌》,謂天厭雁,地厭狗,水厭烏龜。雁有夫婦之倫,狗有護主之誼,烏龜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
日本神道教是從日本的原始宗教發展而來,期初並沒有具體的教派名稱,後因佛教的傳入為了區別神道與佛教而命名為神道教。在日本本土的神道教教徒十分反對佛教,也曾出現過廢佛的運動。下面就讓我們認真分析神道教文化究竟和佛教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吧。
日本進入鎌倉幕府時期(1192~1333)以後,確立了以封建領主經濟為 ...
五葷三厭是中國古代的“齋戒”飲食的禁忌,五葷:道家以韭、蒜、蕓薹、胡荽、薤為五葷,禁止食用;三厭:道教忌食的三種肉,分別是雁、狗和烏龜肉,禁止食用。
道教崇尚清靜無為、道法自然,同時也有相應的道教戒律在約束著他們的思想言行以及飲食方面。 ...
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對待生和死的態度不同,還有起源地不同。
1、對待生和死的態度不同:
佛教認為,當真正認識到人生是苦的時候,就“覺悟”了。而且這種苦是沒有盡頭的,是在一個迴圈往復、不到頭的生死輪迴中。
道教對人生總的來說持積極的、正面的態度。道教修行秘訣中說,“順成人,逆成仙,全在陰 ...
道教與客家人的民俗活動息息相關。然而,關於道教與贛南客家人喪葬禮儀關係的論述,目前尚屬少見。于都是贛南中部一個典型的客家縣份,由於受周邊客家縣市的影響,這裡儲存和流傳著許多傳統習俗,其中喪葬禮儀的習俗保留得較為完整,也頗有特色。本文即以于都縣為例,就道教與客家人喪葬禮儀的關係問題展開研究。文章採用文獻資料 ...
社交習俗
芬蘭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語來概括:
位居北歐芬蘭人,性格內向又深沉;
舉止文雅有風度,落落大方很精神;
待人熱情講禮貌,態度和藹又可親;
白色受寵多暱愛,給人印象最為純;
十三 數字不歡迎,唯恐厄運會降臨。
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
芬蘭人在社交活動中 ...
踏進寺廟,低眉微笑的菩薩跏趺於蓮花座上;救苦救難的觀音腳踩花,對著大千火宅灑下甘霖。道場印製的善書,在商家店面外的騎廊隨手可取,封面上一朵紅蓮伴著低垂的荷葉,少了開在湖塘的豔你,多了幾分善意。誌哀的白包上也赫然一組黑色線條勺勒的蓮花蓮葉,是告慰家屬、也安慰逝者之靈。
淨土世界一蓮花
《大正藏》經典 ...
峨眉山能成為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這與其古時的佛教文化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宋代被名為“普賢道場”,則成為了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佛法無邊,弘揚佛理,燈火盛燃至今。
然而,當人們翻開峨眉山佛教史的第一頁,即佛教何時傳入峨眉山時,頓時就會發現,其說法太多、太多,真不知該相信那一種。目前,學術界和佛教 ...